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隋 >

第313部分

逆隋-第313部分

小说: 逆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木屋刚建不久,他们还可以看到一些新鲜的痕迹,这数天的等待,两人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做,在城中转过多次,听到这座边长八里的城池是隋军数日之间建起都暗暗咋舌,路上碰到的民夫和军队都是一身精壮,大隋实在太强了,但愿大隋真能遵守皇帝之言,否则此番虎口夺食就危险了。

    “皇上,难道真要将高句丽的大片土地交给百济和新罗两国?”看了两国使者下去,薛世雄不解的问道。

    陪侍在旁边的文武百官都紧盯着皇帝的脸,从征伐东突厥就可以看出,皇帝非常热衷于土地,高句丽虽然多山,比起草原上的沙漠来说总要好上十倍,皇帝连沙漠都不愿放过,派了五万大军镇守,怎么也看不出皇上会有真放弃高句丽土地之意。

    “朕刚才不过戏言耳,此番征伐高句丽,大隋已经动员了五十万人力,耗费物资无数,又岂能轻易将果实落到他人之手,百济,新罗都是夷狄之性,前番让其出兵推三阻四,眼见高句丽不敌才要重新结盟,朕又岂会不知?对其轻易允诺,无非是看着他们抵抗高句丽多年,深知高句丽虚实,自身实力不弱,让其三者相斗,一旦时机成熟,朕会命令前线将士毕功一役,将百济,新罗两国之土一并纳入大隋。”

    “啊。”武将听得大为惊喜,各自摇头晃脑,顿时觉得理所当然,这才真正符合大业皇帝以往表现出来的雄才大略,此番竟然是要一举将三国囊括在手里。

    几名文官却听得有点发晕,纳言杨达皱眉道:“皇上,将高句丽鸭绿江以南之地全部划给百济与新罗两国,故然不妥,只是此仍皇上金口玉言,若是日后皇上不但失言,还要借机剿灭两国,大隋与百济,新罗夷狄之性又何区之有?”

    杨达是宗室,仍腾王杨慧之子,个性忠直,除了杨爽,杨坚对其余兄弟都无多大感情,对于几个侄儿却很厚爱,尤其喜欢杨达、杨雄、杨静、杨智积几人,在大隋刚立时就封为王爷,杨达的年龄只比杨勇小三岁,两人的感情谈不上很好,也没有多少冲突,杨达思想颇为正统,对于正统出身的杨勇来说,自然也是一名很好的助力,大业二年,杨达就顺理成当的成为纳言。

    此时听到杨达毫不客气的言语,杨勇苦笑着摇了摇头,若是别人敢这么说皇帝,一顿板子肯定是免不了,只是杨达的脾气一向如此,一旦发现有人做错事,向来是不留情面,哪怕皇帝也如此,正因为如此,杨达任纳言之后,朝中的大臣无不害怕,生怕有把柄让杨达抓到。

    “皇弟,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刚才两国国书皇弟也看过,高句丽若灭,新罗,百济岂能相留,兵者,诡道也,若能减少大隋将士的伤亡,朕又何妨以谎言相欺?”

    皇帝这番话说的大义禀然,若是不对百济,新罗两国相欺的话,三国必定会合力抗,到时隋军就是胜了也徒增伤亡,杨达不是完全不通世事之辈,听到皇帝如此解释,点了点头:“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皇上之言,微臣受教了。”

    经过半天的讨论,刘康与百济,新罗两国使者终于分赃完毕,达成协议,两国使者回去后,百济将出兵三万,新罗出兵六万,和大隋一起合攻高句丽,胜利后,大隋对于高句丽鸭绿江南面之地丝毫不取,依据出兵的多少,这些土地城池分成三份,百济取一份,新罗取二份。至于土地上的财物,大家都有默契的不提,当然是先取先得。

    协议达成,新罗使者大奈麻万世心中说不出的得意,回国之后毕定会得到国王的嘉奖,有了高句丽鸭绿江南面三分之二的国土,过不了几年,新罗的国力就能突飞猛进,到时将百济消灭后,就能完成整个半岛的统一。

    百济使者鬼室长风虽然有点挫败的感觉,不过,也无可奈何,新罗强于百济是不争的事实,能得到高句丽鸭绿江南面三分之一的国土已是他竭力相争的结果,谁要新罗能出兵六万,百济只能出兵三万?

    不过,百济也不是完全没有仗持,一岛之隔的倭国是百济的后援,若是日后新罗起意吞并百济,大不了引倭兵相抗。眼下就是要赶快回国,执行与大隋的协议,否则出兵晚了,大隋纵使愿意将土地和城池按照协议交给他们,万一象辽东城这样变成一片废墟又有何用?两人来不及收拾,当天就乘船回国。

    skbshge

第436章 谁的大业逃亡() 
高建武骑着一匹黑色的毛驴,驻立在离贝水(大同江)数里外的一处山坡上,眺眼远望,灸热的阳光洒在他身上,高建武仿佛没有知觉的一动不动。他的身后是数百名无精打采的高句丽士兵,其中有一半人赤手空拳,其余人手上也不过拿着一些削尖的竹棍,行船的铁钩等物作为武器,只有少部分人手上还有制式的刀枪。

    平壤城已经被围了一个月了,这一个月来,隋军倒是没有对平壤城作为多少攻击,只是利用水师突入贝水,对高建武所率的歼存水师围追堵截。

    贝水发源于咸镜南道狼林山脉,长八百八十余里,支流众多,高建武本来以为剩下的船只躲入贝水后就会安全无事,哪知道隋军仿佛把他这支残存下来只有四千多人的水军当成比平壤更重要似的,派出水师一段段河道搜寻,最终在贝水支流南江将高建武的船队堵住,双方一场大战,高句丽剩余的船只纷纷被隋军推毁,高建武见势不妙,在部下拼死抢救下,终于逃到了岸上,如今他所率的一万多水军只剩下他身后五百多人了。

    此时离那场大战不过一日时间而已,站在山坡上,高建武可以清楚的看到贝水上面漂着的浮木,偶尔还可以看到一具尸体顺流而下,高建武心中不由一痛,这一万多水军都是他的心血,如今都付之流水。

    一名部下走到高建武面前,见高建武只顾看着江水发怔,嘴皮张了几下又咽了下去,最后还是忍不道:“王爷,咱们走吧,只要我们与莫离支大人的大军汇合,自能报此仇。”

    莫离支相当于宰相之职,此时高句丽的莫离支为渊太祚,渊太诈长子即为后来高句丽弑君摄政的渊盖苏文,渊氏家族是高句丽名门重臣,前一任莫离支是渊太诈的父亲渊子离,高句丽一半的军政大权几乎被渊氏家族把持,此时渊太诈手中掌控着十多万在前线和百济,新罗两国对峙的军队,这支军队仍是高句丽国内最强的一支大军。

    渊太诈的大军离平壤不过七百多里,平壤被围一月,渊太诈早已接到消息,按理道路再难行,一个月的时间,渊太诈的大军也早已经回来了,不过,不知是对平壤太有信心还是渊太诈另有打算,他接到平壤的求援并没有马上回军,依然在前线和百济,新罗两国的军队峙了。

    前面有贝水拦路,他们失却了船只,要想返回平壤城是不可能了,如今唯有投靠渊太诈的大军,高建武点了点头,不再怅然,将驴头拨转,走下山坡,朝还跟在自己身边的五百余名部下挥了一下手:“出发,咱们去找莫离支大人。”

    “是。”数百名高句丽士兵懒洋洋的答了一声,他们从昨天上岸后,为了怕被隋军追击,身上的东西一概丢弃,往下游连走了数十里山路,在晚间才找到一个村子宿营,这个小村庄不到百人,听到王弟带队来到,所有人都诚惶诚恐的拿出家中几乎所有食物来招待他们,无奈此时刚到六月,粮食还差半个月左右才能收割,正是青黄不接之时,全村的食物才让这队逃兵吃了一个半饱,今天从早出发,又是行军十数里,肚子早已饿得不行了,自然没有多少精力回答,

    高句丽拥有辽河以西之地,并不缺马,只是半岛多山的地形,并不适合骑兵作战,马匹多用于辽东,高建武指挥的又是水军,军中少量的马匹在昨天一战中不是被淹死在南江就是落到隋军手中,高建武这匹毛驴还是昨晚向那个小村庄里的农户征用的牲口,其他人自然都要用脚走路,队伍行进的速度缓慢无比。

    他们是水军,平时都是乘舟走海,这样的长途行军几乎没有,又行进了数里,有人开始陆陆续续的掉队,几名副将暗暗焦急,他们虽然已离昨日战败的南江有数十里,不过,在没有和渊太诈大军汇合之前,他们并不安全,昨天隋军只顾着收押俘虏,或许顾不得上岸追击,若是从俘虏口中得到高建武的身份,追兵肯定会追踪而来,象这样一路掉队的士兵,等于给追兵指明方向,怕不需要多少时间就能将他们追上。

    一名副将建议道:“王爷,这样下去不行,小臣怕隋狗们会追过来,为了王爷的安全,不如将队伍分成两路,王爷带着精锐人马先走,剩下走不动的士兵不妨稍为歇息一下再行在后面出发。”

    另外几名副将听得眼睛一亮,这样既可以保护高建武的行踪,又不会有人再掉队,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只是若隋军追过来,后面的那一队人马就危险了,几乎无法走脱。

    高建武扫了一眼走得疲惫不堪的部下,自然知道这样下去万一隋军追击,他很难有机会与渊太诈的大军汇合,只是眼下五百多人是他仅存的嫡系,如果他要舍弃一半人,恐怕另一半人也会寒心,那名副将的提议正中他下怀,连忙怕了怕副将的肩膀,脸上一片真诚之色:“既然如此,本王就拜托李将军了,这些人都是我高句丽的忠良之士,李将军一定要将他们安全的带回。”

    李姓将军狠不得在自己嘴上抽一巴掌,本想着趁高建武落难时讨好一下他,日后有机会飞黄腾达,没想到这个差事却落到自己手里,难怪其余几人听得自己的提议脸上都露出喜色,自己自以为聪明,原来却是最笨之人。

    只是此时容不得他犹豫,只好一脸苦笑的道:“小臣谢王爷信任。”

    分成两队后,高建武只带着二百多精壮之士出发,余人的人都交给那名李姓副将,队伍的速度果然加快了许多,半个时辰后,两队人马已经彼此不见,他们每天都拼命赶路,遇到了村庄才停下来吃饭打尖,数天之后,高建武一行人已经远走二百里,将另一队人远远甩下,也不知另一队人马究竟有没有遭到隋军的追击。

    数天的强行军,让这队人马有如叫花子一般,高建武虽然有一匹毛驴,只是多数时候还是要下驴步行,只觉得这样的日子苦不堪言。

    “王爷,歇一歇,我们已经走出二百里了,依末将判断,隋狗们一定不会再追了。”

    高建武打量着前面的一座高耸入云,横旦近千里长的一座山脉,这座山脉就是虎飞岭山脉,翻过这座山脉就是半岛上最大的平原:汉江平原,自从五十多年前高句丽将汉江平原这块产粮重地丢失后,无时无刻不想重新将之攻占,一年前,高句丽莫离支渊太诈的大军死伤惨重才攻克虎飞岭山脉新罗人所设的关隘,重新进入汉江平原。

    如今大军一旦撤离,一年前花费数万人命夺下的关隘就要拱手相送,高建武可以理解渊太诈的感情,难怪渊太诈迟迟不愿撤军,想必这些天渊太诈一直在督修虎飞岭山脉的关隘,至少也要留出一个让高句丽重新进入汉江平原的通道。

    只要到了虎飞岭,他们肯定就安全了,只是望山跑死马,以他们现在的体力至少还需要两天时间,才有可能到达虎飞岭。

    高建武确实也感到自己体力难支了,正在点头休息一下时,一阵咴律律的马叫声传来,所有人都吓了一大跳,一些人马上惊慌起来:“隋军追来了,快跑,快跑。”

    与隋军两次水上交战的大败,这些人可以说已经成了惊弓之鸟,还没有见到隋军人影就把情况往最坏的方向想,高建武也慌了,跨上驴背,就要向前面冲去,一名副将连忙将缰绳拉住,高建武大怒,正要用鞭子将副将的手抽开,那名副将忙道:“王爷,好象马叫声是从前面传来。”

    高建武仔细听了一下,马叫声果然是从前面传来,马蹄声也清晰可闻,他脸色顿时苍白起来,颤声问道:“难道隋军跑到前面去了?”

    “王爷,不一定,说不定是我们的人马。”那名副将冷静的道。

    刚才要走的士兵也听清了声音是从前方传来,顿时停下脚步,惊疑的向前方望去,不知如何是好,高建武只得发布命令:“藏起来,都藏起来。”

    所有人都恍然大悟,向旁边的树林里钻去,不一会儿所有人都已经藏好,他们伸长着脑袋向前面望去,等不了多久,一队士兵从前面现了出来,这些士兵身上都这穿着单薄的麻衣,脚上穿着的也是草鞋,手中兵刀却是精良,在阳光中发出一阵阵寒光,队伍行进有度,让人远远就感到一股杀气冲来,他们头上高高的飘着高句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