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隋 >

第75部分

逆隋-第75部分

小说: 逆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天摇头:“若要攻打,本将亲自带兵前往即可,我只是要派人重新前往宁州宣诏,觑准机会将郭子胜拿下,所以我要一名胆略勇猛之士,只带两名随众再次进入宁州,你们谁能胜任?”

    众人心中不由都在盘算,若是第一次还好,这眼见第一次的人没有回去,第二次前去,说不定还没有见到郭子胜就被拿下,虽然众人可以为杨天效死,可是没有把握完成任务,谁也不敢开口。

    见众人都迟疑,杨天顿时不悦:“各位难道只是徒有匹夫之勇?”

    杨天这一激,许多人都脸色通红,却不敢接话,李纲咳了一声:“大将军,纲愿走一场。”

    杨天摇了摇头:“你不行,谁都知道你是玄龙军的参赞,我的左右手,郭子胜听到你来,必定会加强防备,下手太难。”

    罗艺出列道:“大将军,卑职愿往。”

    罗艺自信武艺并不比达奚洪,张行之等人差,上次却只能退出幢主之争,这次与突厥交战,罗艺本来想来个一鸣惊人,只是风头却完全被史万岁夺去,他只捞到一些小功,眼见由于王述的死亡,玄龙军又空出了一个幢主之位,罗艺顿时眼热,若是完成此次任务,说不定杨天就会考虑提升他。

    杨天打量着罗艺,眼中充满怀疑之色,若是罗艺真如后世描写的那么优秀,杨天倒是可以毫不犹豫的将任务交给他,只是眼前的罗艺除了武艺还过得去外,办起事来毛毛燥燥,杨天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过早收留他,让他失去外面历练的机会,才使他表现远不如记忆中出众。

    罗艺见杨天怀疑,急道:“大将军,卑职愿立军令状,若完不成任务,甘愿提头来见。”

    杨天想了想,还真没有人比他更合适,论武功,罗艺在玄龙军中至少排前十,而且年纪轻轻,声名未显,郭子胜大意之下很有可能失去提防之心。

    “好,我依你,军令状就不必了,不过如果完不成,你这个副幢就不必做了,让出来给有才能的人上。”

    罗艺信心满满:“卑职遵令。”

    刚想退下,杨天招了招手:“你过来。”

    罗艺只得走到杨天身边,杨天在罗艺耳边悄悄嘱咐了数句,罗艺听得双眼放光,不停的点头。杨天的声音放大:“你去吧,自己挑两人随行。”

    “卑职领命。”罗艺退下,挑了杨石和另一名叫杨啸天的军士同行,杨淼本来也想跟着,却被罗艺毫不客气的拒绝,让杨淼心头怏怏不乐。

    三人走后,杨天马上命令玄龙军也跟着一起出发,二千大军共四千多匹马,一万多只马蹄同时踏出,整个地面顿时传来仿佛打雷般轰隆隆的声音,向前滚滚而去。

    罗艺三人每人三骑,马不停蹄,用了二多个时辰,已经奔行百多里,到了宁州,大军随后而行,至多还有两个时辰就会到达,他们必须在大军到来之前活擒宁州剌史郭子胜,最不济也要杀了他,为大军打通宁州的道路。

    看到宁州的城门远远在望,三人才稍减马速,杨啸天闷了数个时辰,终于忍不住问道:“罗大哥,大将军最后对你说了什么,为什么你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罗艺微微一笑:“怕了吗?”

    杨啸天顿时不乐意:“有什么可怕的,我们的命都是公子救的,又教我们武艺和知识,大不了一死报公子就是。”

    “那好,进城之后就知道了。”

    “什么人,站住。”说话间三人已经靠近城门口。

    罗艺手中的马鞭已经挥了出去:“瞎了你们的狗眼,连前线总管的使者也敢阻拦,你们的刺史府在哪里?”

    城口几名兵丁见对方如此骄狂,顿时懵了,一人指了指前面宽阔的大道:“一直走,看到中间最大的府第就是。”

    罗艺不再答话,一催坐骑,和杨石,杨啸天三人在大街上呼啸而过,路上的行人顿时纷纷走避,对着三人的背影破口大骂。

    三人走后,一名士兵才反应过来:“他们说是前线总管派来的使者?”

    众人大惊,暗道不好,前几天刺史大人好象通知过,凡有人冒充前线总管派人的使者,一例先拿下再说,见三人去远,众人顿时面面相觑。

    一人向自己的小队长问道:“大人,要不要追击?”

    “追个屁,没见到人家一人三马,怎么追,你们跟我口风严点,有人问起,就说没有见到什么前线总管派来的使者。”小队长喝斥道,他心中却想,有谁胆敢冒充前线总管使者,没准是大人和人家闹了别扭,咱们犯不着掺合。

    三人很快来到刺史府,刺史衙门果然气势非凡,光那高高的台阶,门前威武的石狮就让人生出敬畏之心,在大门口,更是有两排共八名大汉腰佩长刀,虎视眈眈的盯着过往的行人,好象每人对刺史府都心存歹意。虽然是最热闹的大街,可是靠近刺史府的半边愣是没有人经过。

    这刺史府不可能硬闯,否则三人有三头六臂也没有本事硬杀进去,罗艺等人甩镫落马,快步向大门走去:“尉迟大人有军令传达,快带我们去见郭剌史。”

    一听是尉迟大人派的人,几个看门的军士不敢怠慢,他们跟随郭子胜日久,自然知道郭大人是蜀国公的老部下,也没来得及问是哪一位尉迟大人,匆匆道:“你们等着,我马上去通报。”

    若是他们知道这三人是从北门入城,肯定就知道三人和尉迟家一点关系也没有,此时郭子胜在衙门中也正在烦扰着,他是尉迟迥的心腹,知道尉迟迥对杨坚抢了大前疑的位置很不满,所以听到天元皇帝去世,杨坚又做了大丞相,自己的老上司蜀国公肯定会气得暴跳如雷,有心替自己的上司出一口恶气,所以非但不执行杨天的调兵令,反而扣压了杨天的亲兵。

    不过,郭子胜做事也只是一时冲动,做过之后又害怕起来,无论是杨坚还是杨天,都不是他现在所能对抗的,一不小心,自己的性命就得搭上,只是如今已骑虎难下,就是放了杨天的亲兵也难保无事,如果亲兵回去添油加醋一说,恐怕马上就要面对杨天的数万大军。

    他此时正是六神无主之际,对杨天的亲兵杀又不能杀,放又不能放,等下去也不是办法,不管杨天有没有等到他的亲兵,恐怕过不了几日就会率大军经过宁州,到时开不开城门,要不要迎接都是一个难题。

    听到门卫来报有尉迟家的军士过来传令,郭子胜顿时大喜,顾不得辨别真假,起身就往门外跑,边跑边问:“蜀公的使者在哪里?”

    郭子胜的幕僚连忙大喊:“大人,你的官服。”

    郭子胜现在哪还管什么官服,理也不理身后幕僚的叫声,肥胖的身躯迅速在前方消失。

    罗艺稍等了片刻,就看到一个四十多岁,身体肥胖的中年人身穿便服出来,搞不清他到底是不是刺史,不敢乱动,傲然道:“我是蜀国公使者,宁州剌史呢,他好大的胆子,为何还不出来迎接?”

    郭子胜连忙叫道:“我就是宁州刺史,蜀国公大人有何言,还请使者入内详谈。”

    罗艺看了看胖的象一个圆球的郭子胜:“你就是宁州刺史?”

    郭子胜点着头:“正是下官。”

    罗艺悄悄向郭子胜靠近:“大人,蜀国公有机密之事告之大人,他要……”罗艺的话越说越小声,郭子胜虽然觉得在衙门外谈事情不妥,但见到使者已说出来,却不得不侧耳细听,脚步不知不觉向前迈动,脱离了几名随众的保护。

    “请使者说清楚一点,郭某没有听清。”

    罗艺反手掏出一把匕首,架在郭子胜的脖子上,大声道:“郭大人没有听清是吧,那我再说一遍,奉前线总管大人之命,郭子胜欺君罔上,不尊上命,现押回京城受审,其他人不得阻拦,否则视同造反。”

    这一下情况突变,刺史府的众人都是呆若木鸡,罗艺迅速拖着郭子胜来到杨石,杨啸天两人身边,将匕首力道一压,郭子胜的脖子上顿时渗出丝丝鲜血,他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别杀我,别杀我。”

    郭子胜的幕僚正好出来,看到这一幕顿时面色大变,知道若让这几人当真将郭子胜提到京城,郭子胜十有八九也是性命不保,向门口的士兵喝道:“上,救回刺史大人。”

    数人顿时跃跃于试,杨石和杨啸天两人已执弓在手上,见到一个文士模样的人想指挥士兵抢人,杨石想也不想,一箭射出,顿时洞穿了郭子胜幕僚的咽喉,那名幕僚嘴里呼嗬数声,倒在地上,再也动弹也得。

    杨啸天的弓还留在箭上,趁机喝道:“谁也不准动,否则不但本人死于非命,就是全家也要诛灭。”

    众人再也不敢乱动,或许有人不怕死,但没有人不怕祸及全家,等杨天的大军赶到时,只见宁州府城门大开,罗艺三人还有原先传令的两名士兵押着宁州刺史郭子胜站在门口等候。

    杨天望着两腿筛康一样抖动的郭子胜,真搞不懂这样的人为何竟有胆子扣押自己的亲兵,真是螳臂当车,不知死活,他没有兴趣理会郭子胜,一挥手让人将他押了下去,全军开进城中,此时天色已快黑,大军刚好在宁州城休息一晚,明天再行赶路。

    skbshge

第149章 刀尖上跳舞() 
杨坚的心情十分凝重,他受命辅政的第二天就受到了连续的打击,本来他以为三弟杨慧到底与他有兄弟之亲,便派次子杨英前去唤他议事,没想到杨慧竟然拒绝前来,反而抛下了一句冷冰冰的话:“随国公恐怕都保不住,还想干灭族之事。”

    杨坚顿时对这个三弟死了这条心,至于二弟,与尉迟家撕破脸后,杨二郎在妻子的串通下,视杨坚为仇,而且前几天刚刚病逝,好在还有一个侄儿杨雄已经成人,而且杨雄与他父亲相反,对他这个大伯一向尊重,反而愿意帮他,失去这个二弟,杨坚都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除了杨雄,杨家还有一个五郎对他这个大哥忠心耿耿,他回宫后,马上下了三道指令:一、秘不发丧;二、戒严,内宫有进无出,外城无路引不许通行;三、升五弟杨爽为司马上大夫,协助窦荣定卫戍京师,侄儿杨雄为禁军副统领,与于智共同掌管禁军。

    只是第二个打击又很快到来,元胄回报,自己的三弟媳顺阳公主已经发出五匹快马,出了京城,分向前方的各个实权人物和在京外的四位皇叔报信,如今已经无法追回,秘不发丧顿时成了一句空言。

    杨坚怏怏回府,路上碰到元谐,又给他泼了一盆冷水,元谐非但对杨坚当了大丞相无片言道贺,反而道:“公无党援,有如立在洪水中的一道土墙,大危也。”

    元谐是他的老同学,关系向来十分亲密,连受打击,想起大周各方反对他的强大力量,杨坚只觉得心力憔悴,差点就想撩挑子不干了。

    杨爽兴冲冲的进门,口中叫道:“大哥,好消息,好消息。”

    杨爽奉命去笼络李德林、高颎两人,如今回来,杨坚顿时精神一振:“怎么样?”

    “高颎说愿受驱驰,万一大事不成,不辞灭族,而李德林则说即蒙关照,当舍命陪君子。”

    “好,好,速请他们前来相见。”这两人的官虽然不大,但素有见识,名望很高,有他们的投效,远胜杨慧,元谐两人对他的打击。

    两人很快奉命来到,杨坚任命高颎为丞相府司录,总揽丞相府一府事务,而李德林则被杨坚任命为府属,谋划对外一应事务。

    有了高颎和李德林两人,杨坚顿时如鱼得水,杨坚最大的优势就是取得了皇帝的遗诏,有大义之名,但这个大义之名不是没有威胁,大周立国尚短,前三任皇帝都是兄传弟,如今天子幼小,天元皇帝的那些叔叔,堂兄堂弟都有借口自立为帝,如果是番王与地方拥兵大将勾结,立马就可以重立天子。

    赵王招在京城可以暂时不管,而其余四王皆可虑,杨坚采用李德林的计策,派出钦使以千金公主出嫁的名义将四王分别召回,而且一定要在天元皇帝大丧消息传到之前赶到,只要四王上了路,他们就是得到消息想反悔也不成。

    为了不让四王起疑心,杨坚特意找了四个年轻人担当钦使,长孙晟、崔彭、李浑、杜庆信,长孙晟不用说,有勇有谋,崔彭与长孙晟年纪相当,刚毅,有武略,正是在皇宫前指点独孤氏下跪求情的禁卫,李浑、杜庆信,这两人都有辩才,又是李穆、韦世康的亲人,使用他们有笼络李穆,韦世康之意。

    四人走后,宣帝的死讯再封锁已经无用,杨坚不再隐瞒,三日后,杨坚开始为宣帝发丧,时年八岁的周静帝迁入天台宫,尊阿史那太后为太皇太后,杨丽华为皇太后,而静帝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