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支点 >

第107部分

支点-第107部分

小说: 支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这两个师下一步怎么使用,老弟有何建议?”

    “我想让二一四师和二一五师上去,接替集团军三分之二的一线阵地,以便换下来的部队能抓紧休整一段时间。二一三师刚恶战了一场,就暂留作集团军预备队。”

    “老弟,如果这样你可是帮了我的大忙了!对六十六军的战力我现在绝对信任,我们马上就按你的意见调整部署。”

    部队前一阶段打得太惨了,陈诚心里其实早就希望六十六军能顶上去,现在谢昌云能主动提出来,正好了却了他这桩心事。

    九月十日上午,上海申报率先印发了“国军罗店大捷,歼灭日军近万,”号外,紧接着,中央社和中央日报也以广播和号外形式发布了同样的消息。

    喜讯传出,人们跳跃欢呼、击掌相庆,继而就是纷纷走上街头欢庆胜利,各地的贺电、贺信也雪片般的飞向军事委员会、第三战区和十五集团军,几小时内整个中国都陷入了一片胜利的欢腾之中。

    自七七事变、特别是淞沪抗战以来,虽然不乏中国军队局部的歼敌消息,但其中也更多的也同时透视了日军的疯狂和我军的被动,尤其是罗店,近些天几乎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成了人们最常议论的话题,战局的任何细微变化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所以,像今天这样由中国军队主动出击、一举完整的歼灭了这个区域内的日军集群,对全国军民来说无疑是一个期盼已久的佳音,对士气方面的鼓舞作用也无可估量!

    对此,国防委员会专门发表公告,除了向中外重申中国抗日之决心之外,还特别对有功部队给予了嘉奖,并颁发赏金三十万元以资鼓励。

    不过按照战时新闻管制的规定,所有的新闻报导和对外公布的消息,全部都隐去了参战部队的番号以及团级以上各级指挥官的姓名。

    与此同时,日军上海派遣军和军界高层却因蒙受到了对华作战以来最大的损失,而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第十一师团师团长山保宗武中将、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都受到了严厉斥责,第十旅团旅团长天古真次郎少将则在收到回国命令两个小时之后破腹自尽。

    日军各级情报机构也竭尽全力的在收集分析情报,试图查明到底是哪支中国军队能够有这么强大的攻击能力,以便能够采取相应的对策。

    可是情报机构费劲了周折,从其他方面得到的有价值的情报,还不如在战场上得到的多。

    经过仔细搜寻,日军在战场遗址上总共找到了十二具中国军人的尸体和部分枪支弹药。虽然尸体军装里侧的标志牌上只是用数字标注了部队的番号,但专家还是从尸体的体型、肤色、相貌特征、包括大部分患有脚气等细微特点上,推断出了这些士兵大部分都来自于中国南方气候常年的湿热的福建、广东、广西三省和江西、湖南的部分地区。

    而且尸体的肌肉强度、手部及肩部等处的印记表明,这些士兵都有充足的营养、并经过了长时间和高强度的训练。

    还有,战场上所遗落下来的整件武器和残骸,以及尸体上的军装和佩带用品,也与其他的中国军队大不相同,诸如半自动和自动步枪等王秋不仅性能优越,而且所有资料都没有显示过世界有哪个国家生产过这种式样的枪械。

    再根据当天战场上逃生出来的官兵所形容,这支中国军队在作战中动作熟练快捷、火力强大、战术灵活,而且从他们的临阵毫不慌乱的表现上看,肯定是一些有过作战经验的士兵。

    如果是一个两个人这样说,还可以解释为是为自己的战场逃脱找理由,可是三百多名官兵众口一致,这就足以成为事实了。

    所以,尽管还有一些事情尚未彻底查清,但松井石根等敌酋还是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做出判定:

    中国早就在南方某地以帝国军队为目标,秘密装备训练了一支具有强大作战能力的部队,并且已经大批的投入到了淞沪战场,其人数应该在三至五万之间。

    低于三万人,纵使武器再好,也不至于能够让数千帝国精锐在几小时之内集团玉碎。超过五万,量中国政府也承受不起。

    接下来战场上出现的变化,似乎也为松井石根等的判断找到了佐证。

    几天之后,日军在罗店以南至刘行一带向中国军队发起的多次进攻全面受挫,防守的中国军队突然变得强悍起来,大量速射武器构成的火网不但让日军进攻部队连守军的战壕都接近不了,就是在后面的重机枪和掷弹筒,也成了守军的重点打击目标,往往连射击准备都没有做好,就被迫击炮或枪榴弹所击中。

    而日军以往占尽优势的地面炮火更是狼狈,三轮发射之后就必须立刻转移,否则中国军队的炮弹就会从天而降,到后来只能和对方炮兵互相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已很难给步兵提供有效的支持。

    继罗店之后,日军第十一师团等部在进攻中阵亡人数达到了二千多人,被击毁的山炮和野炮十四门,战车六辆。

    空中虽然基本是日军航空兵的天下,并且也多次对中国军队阵地进行了轰炸,但由于中国军队的阵地是纵深设置,工事构筑完美,有组织的对空火力极强,虽然尽管空袭给中国军队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却无法摧毁其主要防御体系,反而在三天之内就有七架日军飞机被击落击伤,日军航空兵只得减少了向这一带的出动架次。

    在主动撤出罗店之后,中国军队的左翼防线终于得以稳定了下来。

第一三五章淞沪会战(7)() 
日军根据各部上报和飞机侦察的情况,最后计算出新接防的中国军队数量大概在三万到四人,同属那支秘密部队,加上推算其作战伤亡至少一万余人,这就与先前估计的这支部队的总数相差无几了。

    面对如此严重的损失,松井石根一方面仍严令右翼部队继续保持攻势,不给对面中国军队以喘息机会并消耗其实力,另一方面也在加紧策划针对这支中国精锐部队的重大打击行动。

    松井石决心要趁双方贴在一起的机会一雪耻辱,否则其一旦脱身,再想与之决战就不知能否如愿以偿了。

    为此,日军上海派遣军很快制定了从其他方向的部队和预备队中抽调三个步兵联队、两个炮兵联队、一个战车联队、一个骑兵联队等相当于一个师团的兵力,配合第十一师团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攻势,一举消灭战线右侧这支中国的最精锐部队的作战计划。

    随着日军的开始调动,中国统帅部和第三战区根据淞沪战场其他方法压力忽减这一异常、以及空军侦察到的日军后方的频繁调动的情报,也分出来日军正在策划一次新的大规模进攻行动,其目标极有可能是针对左翼六十六军防线。

    于是,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率幕僚从宜兴赶到了昆山的十五集团军司令部,并立刻召开了军事会议商议对策。

    十五集团军作战处长刚介绍完对面日军最新动向,冯玉祥就迫不及待的问道:“谢督战官,六十六军能不能趁日军还没有完成调动,再发动一次类似罗店大捷那样的先发制人的进攻?”

    这是冯玉祥在来之前就定好的方案。六十六军罗店一仗打得干脆漂亮,很多人都希望能再看到一次。

    在众人的注目之下,谢昌云起身回道:“报告冯长官,如果单纯发动一次进攻,六十六军完全可以做到,但是结果肯定不会很理想。因为罗店之战是在日军对我突袭毫无防范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双方主要兵力都在运动之中,我们利用突然性、机动性和火力优势占了占了便宜,所以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但目前日军已在其纵深构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并加强了各部的协调来预防我们的反突击。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仅凭六十六军一支部队在局部区域的反攻,不但很难达到聚歼日军的目的,反而会使我们自己遭受重大的损失。但反过来看,如果我们的防御部署得当,用相同的代价就可以获得数倍的战果。所以,针对日军可能发动的进攻,我建议应我们应采用积极防御的方式,首先利用前沿工事和密集火力大量杀伤进攻日军,然后让开一些口子把敌人放进来,使其空中和火炮的优势不能发挥,而我们则可以利用纵深的坚固火力点和预设兵力,对放进来的敌人进行绞杀。我的报告完毕!”

    “我赞成谢督战官的意见。”陈诚紧接着就站起来表示附和,并接着又道:“我十五集团军今日又新增了两个师和一个炮团的兵力,原有六个师经过数天休整也有很大恢复,完全有把握在纵深设置一道坚固防线阻挡住突进来的日军,使六十六军能够集中兵力对敌展开绞杀,并可战役结束之后马上接替六十六军的防务。”

    冯玉祥之所能够出任战区司令长官,主要是由于他的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身份,但他手中没有自己的部队,再加上蒋介石喜欢直接插手,所以他根本无法有效行使职权。而十五集团军的目前所辖部队是以中央军和六十六军为主,在战斗力上又首推六十六军,陈诚和谢昌云两人站到了一起,大的方向就等于已经确定。

    所以众将领根本不顾冯玉祥的尴尬,接下来都是一边倒的拥护,而且还直接围绕谢昌云的方案讨论起来。

    见此前景,冯玉祥也只好把自己颇为得意的出击计划束之高阁了。

    谢昌云也不是要故意和冯玉祥作对,只是由于他提的那个计划根本没有考虑前线实情,搞不好就会葬送六十六军。

    随着讨论的深入,众人便很快再次领略到了谢昌云在军事才干上的与众不同,这个年轻将领不动则已,一动就是置人于死地的狠招,如果按他所提出的一连串环环相扣的计划进行部署,进攻的日军一旦深入中国军队防线几公里,其结果将是万劫不复。当然,六十六军为此也将付出巨大代价。

    所以,谢昌云在阐明了全部意图后又道:“冯长官、陈总司令,非常抱歉,这一仗打完之后,今后左翼防线的重任就只能依仗其他部队了。”

    陈诚正色道:“六十六军敢承担连番与日军决战的重任,其他人还有何脸面丢失阵地?”

    其他各军将领也一齐起立,表示了誓与敌寇血战到底的决心。

    冯玉祥先是憋着一股气,但耐心听了一阵之后也品出了一些门道,便明白了谢昌云并非却战或故意为难,而是要换个手段给日军一次更沉重的打击,其方案虽然看似冒险,但如果考虑到六十六军的战力,实际上却更具有成功的把握,让他不由也对这个久闻其名。未见其人的后起之秀刮目相看。

    于是,冯玉祥立刻以战区长官司令部的名义同意了十五集团军的作战纲要,同时还表示战区各条防线都将积极配合左翼防线的这次诱敌行动,并另调一个重炮团、一个野炮团、一个工兵团、一个战车连、两个高射炮营、两所野战医院以及一批军需物资补充到左翼防线。

    会议之后,十五集团军各部立即按作战纲要开始了紧张准备

    当晚,陈诚签署了由六十六军协同集团军作战处制定的“落叶”作战计划。

    四天之后的九月十八日,这是一个让中国人刻骨铭心了整整六年的日子。

    当天早上天刚放亮,日军就出动了两万余人,并动用了二百余门各类火炮、五十余辆战车、二十多架飞机,在近二十公里的正面上,分四路同时向中国军队的左翼防线发动了空前规模就进攻。

    一时间整个战场就被硝烟所弥漫,除了分不出点的隆隆炮声之外,几乎听不到其它任何声音。

    日军在战术运用上确实有他独到的地方,而且官兵素质也很高,为了掩盖其进攻的时间和地域,整个前沿在十七日夜间和晚上都做到了与平日一般无二。更有甚者,第一批参加进攻的一万余日军,利用黎明前两个小时的时间,竟悄悄潜伏到了距中国军队一线阵地仅有三至四百米左右的地方,而无一暴露。

    这也使得十五集团军在“落叶”计划中,首先利用火炮对日军集结地进行打击的设想落了空。

    不仅如此,在六十六军阵地前沿,日军还采用了以往罕见的进攻战术,在仅仅进行了数分钟的密集炮击之后,步兵紧接着就在战车配合下发起了全力的攻击,而且每一处都至少动用了两千人以上的兵力。

    日军这种战术确实起到了一定效果,仅第一轮冲锋,六十六军的一线战壕就多处被日军占领,并有十余辆战车闯入了阵地达一百余米。

    如不是前沿阵地冒死呼唤纵深炮群,用密集射击在一百至二百米的地段处封堵住了日军的后续部队,同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