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支点 >

第406部分

支点-第406部分

小说: 支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去和斯大林谈好了,谈总比不谈要主动。”

    王宠惠道:“这种方式倒是可以采用,我相信谢主任能够把握得住大局。”

    蒋介石道:“昌云,你以上提的那些问题到底想和斯大林谈到哪一步?”

    谢昌云道:“东北问题,我们不承认任何国家在东北具有特权,不承认任何外国签订的有关我国东北的协定。历史问题分为两步,第一步苏联必无条件归还在1858年瑷珲条约和1860年北京条约之外所侵占的全部中国领土;第二步,要求苏联确认以前宣布的废除历届俄国政府与中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具体指向,并申明我们拒不承认1840年以后的历次不平等条约、但可以就如何处理这些不平等条约进行商谈的立场;关于外蒙古问题,我们绝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但可以根据外蒙古目前的现状做灵活处理,提出可由蒙古族人们对外蒙古的地位进行自决。”

    蒋介石道:“苏俄的扩张野心很大,你提这些很难获得斯大林的同意。”

    谢昌云道:“如果只是口头上一般说说,斯大林肯定会不予理睬,所以必然还要辅以其他手段,这只能届时再临机处置了。”

    蒋介石知道谢昌云肯定会有一定的准备,不过是这种场合不好提出,所以就没再继续询问,而是道:“还有一个苏俄对日宣战的问题,我们在北非与苏俄的敌人德国和意大利已经交战并取得了可观战绩,但苏联却迟迟不改变对日本的策略,其私心昭然,也证实了其抗战初期对我国的援助并非出于国际道义。我们应联合美英要求苏俄尽快实现对日宣战。”

    谢昌云道:“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即使不提,美国也会提出来的。”

    其实谢昌云心里早就盘算好了根本不打算让苏联参加对日作战,以免让苏联白白捡了个大便宜。

    关于与罗斯福和丘吉尔的会谈内容,参加会议的人员除了要求美英增加对华援助之外都提不出什么新的内容。

    还是谢昌云道:“除了军事和援助方面之外,我们还需要对战后的亚洲持续和中国对亚洲所承担的责任加以明确,对其他重大国际事务也应该发表我们的看法。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列强对亚洲的殖民统治必须依照大西洋宪章予以逐步废除;二,已经解除了殖民统治的地区的独立地位必须得到承认;三,凡属被中国军队从日军手中夺取的地区,中国有责任对其稳定过渡承担义务;四,亚洲、包括太平洋国家间实行自由贸易,任何原宗主国都不得设置壁垒;四,盟国对日本采取的政治方针必须事先取得中美英的一致同意;五,任何国家不得就中日关系和历史问题做出单方决定。”

    谢昌云这个系统的方案的内容,虽然深远含义远非人们能够理解透彻,但就其现实的内容也已经让在座的人精神一振,把视角和思维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贫穷软弱的中国在外交上从来都是围着列强画好的圈圈转,哪里曾有过自己的独立主张?更不用说对中国以外的事发表自己的观点立场、要承担起对亚洲的责任,而且还要让美英加以确认。

    回想一下,只有这位指挥中国军队横扫北非和印度支那的年轻人,才有这种眼光和胆略以及资格来改变中国的地位。

    议论了一阵,众人最后还是把注意力转向了最为关切的战争进程上来,并希望谢昌云能够就四国领导人会谈将给战争局势带来的促动进行一下分析。

    谢昌云看看看蒋介石,见蒋介石点头示意,这才开始分析道:“现在世界上实际十分为了两大块战场,一个是对德国战场,一个是对日本战车。这两个战场中,每个又包含着两个分战场,这就是太平洋、中国、北非与南欧、东欧四个战场,其中直接所涉及几十个国家,一方面构成了战争规模的空前巨大,另一方面也包含了多种矛盾,美国提出的首脑会谈,实际目的就是要调解这些矛盾,使得盟国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形成对德意日的一致性,再说透彻一些,就是在反法西斯同盟招牌掩盖之下的利益角逐,所有领导人会议所确定的军事行动都将是这一核心问题的体现。由此可以推断,英国和苏联当然是希望把欧洲问题放在主要位置,美国则两面都要兼顾,而我们则是希望和美国联手尽快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势力最为强大的美国的态度。而美国在欧洲有着更多的渊源和直接利益,随着苏德战场上苏联逐步转入了反攻,美国不得不考虑意识形态上的区别,不会让苏联势力在欧洲无限扩大,因此必将把主要的力量投入到欧洲方面,来开辟以美英为主的第二战场。而苏联呢?他们虽然取得了苏德战场上的主动权,但实力已经被极大的消耗、而且还要继续的倾尽举国之力,在这种情况下,美英如果在欧洲任然按兵不动,使得德国能够把力量都集中到苏德战场上来,苏联也很难独立支撑,其希望美英尽快开辟第二战场的要求更为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就要谈交易了。一旦取得一致,明年欧洲的局势并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其标志就是美英军队登陆欧洲大陆,使德国陷入两面作战的困境。这就将是四个首脑会谈产生的最大成果。”

    谢昌云刚说完,参加会议的一个政府部长就问道:“谢主任,按你所说的这样,美国岂不是要削减亚洲的力量?这样一来我们中国的负担可就要加重了。”

    这显然是个不太了解美国的人,连王宠惠和宋子文等都被他提的这个问题逗笑了。

    但谢昌云还是耐心解释道:“我说的是美国会把增加的战争资源大部投向欧洲,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投入仍然还会增长,对我们并不会有什么不利。”

    张群道:“谢主任按照目前的趋势,你估计我们这场战争还要打多长时间?”

    这可是个最紧要的问题,众人立刻都屏气静待。

    谢昌云道:“我们的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的标志,并不是只要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而是要迫使日本宣布投降,要解除日本的武装,消除日本重新武装的基础,甚至要在日本驻扎军队。只有这样,我们才算真正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才能获得一个较长的和平时期。但是日本如果全民动员,至少还可以在本土武装起来几百万军队,只要我们稍有松懈,日本就有可能卷土重来,而且登陆日本的代价也会十分巨大,所以时间不好估计,今后要付出的代价也不好估计。”

    谢昌云可不愿意把抗日战争的进程说得很明确,他还要利用扑朔迷离的形势下来实现自己的众多计划。

    如果都知道小日本还有一年多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要完蛋,国内的各派系肯定就都要开始打自己的算盘了,结果是还没等把小日本赶走,国内就开始乱套了。

    谢昌云的一番危言,多少镇住了在座的人。大家一想也是,日本那么强的国力,打中国这个弱国只打了一半就打不动了,中国要打到日本去,那得需要多大的兵力和资源呀!

    看来谢昌云这个抗日的中坚力量还要依靠下去。

    除了国防委员会的会议之外,由于蒋介石还有一些事情要与谢昌云单独商议,另外军政部的军队整编和装备计划也要谢昌云过目,所以这次谢昌云这次在重庆一共住了四天,等他回到韶关之后,山西的南北两个集群已将太原紧紧的包围了起来。

    谢昌云随即任命了李一权为太原前线总指挥,统一指挥攻打太原的战斗。此外,谢昌云还命北集群由山西撤回三个师部署在张家口东北地区,继续保持对热河和北平的压力。命南集群增派一个师,消灭吕梁地区的日军并把阎锡山部队限制在该地区。

    以六个师加大量的装甲和炮兵总计十二万的兵力,还有空军的支援,打一个孤立的太原城应该足够了。

    同时,谢昌云还电告毛泽东,拟组建的晋察冀和晋冀鲁豫野战纵队可以开始集结了。

    谢昌云在电报中还表示,整个山西战役结束之后将把独立十师的原新四军人员和全部装备转交给八路军总部,只是后来补充的六千多兵员要从该部调重新组建独立十师。

    毛泽东很快回电表示了同意,并告知谢昌云晋冀鲁豫野战纵队将由陈赓担任司令员。

    这是谢昌云已预料到的结果。

    新组建的两个野战纵队在训练和装备以及将来的补充方面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谢昌云,所以中共在野战纵队的司令员人选上,除了要看指挥才能以外,还要考虑与谢昌云的关系,而晋冀鲁豫部队里符合这两个条件的二级军区司令员只有陈赓和原一军团红一师师长李聚奎,最后陈赓因资格老和受过正规军校训练而被选中。

    十一月二十五日早上,台湾与山西的中国军队同时向台湾北部和太原发起了进攻。

    在台湾方面,中国军队以每路两个师的兵力分四路出击,任何一路如果获得迅速突破,均可协同左右部队对据守阵地进行抵抗的日军进行包抄。

    同时盟军海军也对基隆等沿海地区的日军目标实施了猛烈的炮击。

    台湾为多山地区,地形易守难攻,如贸然进攻必会遭致很大伤亡。经过充分准备的四战区部队在正面打得不急不躁,大量的利用了装甲、喷火、和带有防弹盾牌的近距离摧毁武器,对凭借堡垒和洞穴进行抵抗的日军进行逐一清除。

    同时,多个以连营为单位的部队也向日军的后方进了战术穿插,有的袭击了日军后方的弹药储备点、有的袭击了日军的炮兵阵地、有的与正面部队对日军阵地实行了两面夹击,还有的将日军阵地后侧的情况报告给了炮兵和空军,引导飞机和炮火对日军目标实施了攻击。

    在这一点上,四战区部队与美军有很大的区别。美军主要是依靠强大火力进行正面进攻,而四战区部队却在火力不亚于美军的情况下,还敢于进入敌后,在局部对敌实行全方位的打击,因此攻克日军阵地的速度要比美军快得多,同时伤亡也要小得多。

    第一天的进攻,中国军队在四个地段分别攻击前进了十公里到十五公里不等。

    谢昌云看了一天的战果和伤亡报告后,充分肯定了台湾集群的战术运用,他打电报给余汉谋道:“对以分散兵力据守之敌,应有充分耐心与之周旋,以小胜积大胜,并将敌主要兵力歼灭在野外。在兵力使用上要尽可能采取轮战方式,以保持部队的持久作战能力,为最后进攻台北和基隆创造条件。”

    在太原战场,攻城集群进攻大半天的战斗,全部肃清了太原外围的日军阵地,歼敌六千余名,下午十六点三十分,李一权下令开始了对太原城墙的轰炸和炮击。

    几十架轰炸机投弹过后,两百多门火炮又同时向太原城墙倾泻起了炮弹,等硝烟散去,只见太原城墙已经不成摸样了,坍塌的地方比比皆是,到处都可以随便攀爬上去。

    下午十七点,装甲和步兵开始对城墙发动了进攻,城墙上一些幸存的日军刚想向外射击,铺天盖地的迫击炮弹又精确的落了下来。

    北门外新一军那个名叫包大成的神炮手这次又再度发威,所发射的六十余枚迫击炮弹全部都准确的落在了城墙的残垣上,打到兴奋时,竟连城墙上的单兵目标也用炮弹追着打,硬生生的把城墙上的一些日军逼得从上面跳了下去,最后三百多门宽的城墙竟无一名日军防守,突击部队轻松的就登上了城墙。

    下午十七点五十分,太原的城墙全部被中国军队占领。

    事实证明,用城墙来抵御现代化的装备,是一种最愚蠢的做法。

    占领了城墙之后,李一权就下令停止了当天的进攻。他才不会让部队在黑夜中与日军打巷战。

    城墙工事一丢,日军第一军司令官筱冢义男就知道第一军和太原完了!

    虽然太原的大街小巷都构筑了街垒工事,但那是不可能真正阻挡住中国军队的。筱冢义男进来认真研究过中国第四战区的巷战战例,对那种以装甲和近距离摧毁武器平铺开来渐次推进的战术,他根本找不到有效的破解办法,抵抗无非是拖延一下时间罢了。

    第二天早上,中国军队首先是发动了心理攻势,用两架飞机在太原上空盘旋着洒下了数以万计的中日文传单,宣布日军第一军如不停止抵抗,中国军队将不收留一个俘虏。

    同时,攻城指挥部还发出了悬赏,宣布凡太原居民毙杀日寇一名,即可获得一百元的奖金,毙杀日寇三名以上者除奖金之外,还将获得与盟军中国战区副统帅谢昌云上将合影留念的机会。

    后面这一条是李一权擅自做主加上去的,他知道只要公布了出去,小舅子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