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支点 >

第412部分

支点-第412部分

小说: 支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根本上来说,罗斯福所做的一切也是要围绕美国的利益来进行,只不过不像丘吉尔那样狭隘就是了。

    谢昌云把放凉了的几杯铁观音都一气喝光,然后道:“通过国际监督,由蒙古人民对其地位进行全面公决,除此之外没有别的选择。”

    罗斯福点头道:“这种方式符合大西洋宪章,你有把外蒙古的大多数人民不赞成独立吗?”

    谢昌云道:“如果是自由公正的表达自己的意愿,我有这个把握。”

    罗斯福道:“你已经在为此开始进行准备了是么?”

    谢昌云道:“是的。”

    罗斯福道:“进行国际监督,就需要一个被大多数国家认可的国际机构出面,你认为现在的国联能够承担这个责任吗?”

    谢昌云摇头道:“目前国际联盟,在组织机构和成员国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而且根本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并对世界陷入战争负有很大的责任,这个机构没有必要继续存在了,我认为应当重新建立一个具有更广泛代表性和更大权威的国际联合组织,这是战后国际社会应当首先考虑的问题而且现在就应该开始酝酿。我认为蒙古的全民公决应该由这样一个组织来负责。不仅是外蒙古,其他一些地区如有类似情况也可以照此办理。关于这个国际组织的框架、主要职能和议事程序我已经有了一些考虑。”

    罗斯福惊讶道:“我的孩子,你的脑筋还够用吗?你能否为我公布一下你的设计?”

    前世那些有关联合国的情况,谢昌云虽然不是掌握的很细致,但基本的内容,如什么联合国大会、安理会、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表决方式、主要的分支机构、费用分摊等他还是清楚的,这时一一信口拈来,倒像似经过了深思熟虑,而且非常全面系统。

    就这已经足够了,让罗斯福和何欣怡听的是全神贯注。

    谢昌云好不容易说完之后,罗斯福立刻道:“我们实际上已经再考虑重新建立一个以维护和平、促进各国交流的新的国际组织,但是这支是一个初步的设想,远没有你刚才说的这样全面和明确,让我好像已经看到了这个国际组织的存在。孩子,我需要一部分文字的材料。”

    谢昌云道:“好的,到德黑兰以后我就整理出来交给总统先生。”

    这一刻,罗斯福觉得选择了与谢昌云全面合作,是他但任总统所做的最正确的决定之一。

    不过谢昌云惊人的表现还没有完结,在随后谈到对盟军开辟第二战场后欧洲形势的可能变化时,谢昌云道:“两面战场同时作战,肯定会加快纳碎德国的覆灭,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战后的欧洲或者世界将形成两各在意识形态和经济形式上互相对立的集团,所以战争的危险并没有消除,只不过是各自对战争的触发会更为谨慎,双方都会力图取得静态上的军事优势。在这一点上,我认为丘吉尔先生和斯大林似乎都有了预感,这次会谈所面临的登陆地点之争,更多的会是因为这个原因。”

    罗斯福道:“你看的很深刻,但是我们只能是选择可以使战争早日结束的方式,以后的问题只能是以后来慢慢解决了。”

    谢昌云道:“总统先生,我想说的是中国选择了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道路,势必就会与苏联产生重大分歧,但中国与苏联又是邻国,如果两个国家走向根本对立,势必就会因为严重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所以中国不可能采取一边倒的立场,在外交政策上必须有自己的独立性,所以战后中国和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就会终结,取而代之的将士是经济和技术方面的进一步合作。我之所以说这些,是因为战争进行的时间不会太长了,想让总统先生考虑战后问题时能有所参照。”

    罗斯福道:“谢谢你提前对我说这些!我理解中国向在和平条件下加速发展的愿望,也希望你们的愿望能够尽快实现。对美国来说,只要能有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存在就足够了。”

    对于世界大战之后又转入冷战的严峻形势,罗斯福不可能充分意识到,也没有任何人能意识到。谢昌云不想让中国彻底卷入冷战。中国一旦获得了和平的环境,一旦走上了完全市场经济的道路,发展的速度将是除了谢昌云之外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料到的,就是谢昌云自己恐怕也会低估。

    谢昌云必须利用这次首脑会谈的机会,来为战后中国采取不结盟路线打下基础。

    所以,在当天到达德黑兰之后对斯大林的拜访中,谢昌云也向斯大林表示了中国在战后将奉行的路线。

    出人意料的首先谈到了战后的问题,不由让斯大林再次仔细端详起了这个久闻其名的年轻中国将军。

    在见到谢昌云的头一眼时,斯大林就预感到了决不能以面前这个年轻人的年龄来对他作出判断,因为这个年轻人面带的微笑绝不是伪装出来的,而是带有强烈的自信和虚怀如谷的坦荡。

    不过由于拜访是礼节性的,所以谢昌云并没有向斯大林提出那些尖锐的问题,而主要是对苏联给予中国的援助表示了感谢,同时也对苏联在苏德战场上取得的胜利表示了祝贺。

    斯大林也对谢昌云给苏联的帮助表示了谢意,同时对谢昌云在中国、东南亚和北非的一系列战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甚至还玩笑的提出邀请谢昌云到苏联来指挥一个方面军。

    谢昌云笑道:“在苏联扭转了战场局势的情况下,我可不敢去抢功。要是让我选择,我更愿意担任苏联远东部队的司令。”

    斯大林道:“苏联在整个远东地区只有不到五十万的兵力,与日本关东军的八十万和谢将军的一百多万军队比起来不足为道。”

    谢昌云道:“看来我只能留在中国继续指挥我的军队了。”

    简单几句对话,其实已充分的表达了双方的态度。

    由于没有了蒋介石夫妇在,而且也不参加三国领导人的正式会谈,所以谢昌云在德黑兰要比在开罗自在得多,第二天把有关成立国际组织的用中文写了出来,交给了何欣怡和王秋去翻译,自己则叫上了麦德彪和两名参谋打起了扑克牌。

    而在会场中的斯大林的心情却非常沉重,其原因主要是罗斯福闭口不谈敦促苏联对日作战的事,并且与丘吉尔一起主张盟军最快只能于明年九月份在南欧开辟第二战场,致使斯大林原来想利用对日作战来这张牌来促使美国让步的打算完全落了空。

    虽然苏联在苏德战场上已经取得了优势,但随着战线向前推移所造成的补给线的延长,如果德国再将部署在西面的军队大批调往东线战场,苏联也没有把握继续保持战场的主动。另外还有情况表明德国正在加紧研制新的威力巨大的武器,甚至有可能造出原子武器,一旦这些武器被投入战场,苏联就将付出不可估量的代价。

    所以开辟第二战场的时间对苏联来说是是至关重要的。

    斯大林急于想弄清楚美国改变原来立场的原因,因此在争执了一个上午之后,斯大林便要求暂时休会,转由三国领导人进行双边的会晤。

    下午两点,斯大林来到了罗斯福下榻的别墅。

    由于前一天斯大林已经来拜访过了一次,所以坐下之后没有过多客套便向罗斯福提出了询问。

    罗斯福道:“美国目前在太平洋地区投入了巨大的军事力量,在没有消除日本从海上对美国西海岸、夏威夷、菲律宾和澳大利亚的威胁之前,美国不便将没有充分训练的兵力和大量物资提前用于欧洲,不过美国正在采取措争取尽快在太平洋地区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斯大林道:“这个胜利估计需要到什么时间?”

    罗斯福道:“如果中国对谢昌云将军能够同意在太平洋承担起更多的作战任务,我们还是有希望提前三到四个月在欧洲开辟新的战场。”

    斯大林道:“那么谢昌云的态度如何呢?”

    罗斯福道:“谢将军想首先解决国内战场的问题,不愿意把兵力过多投入到中国以外的地区,我正在努力对他进行劝说。斯大林先生也可以和他谈一谈。”

    斯大林皱了一下眉头道:“我和他谈会有效果吗?”

    罗斯福道:“我不敢肯定,但是我们必须去努力。谢将军之所以不愿出兵,其中就有对苏联不参加对日作战、反而与日本签订了中立协定的因素,谢将军把北非远征军撤回了国内不愿意继续对德作战,主要也是由于这个原因。他希望我们能够劝说苏联对日宣战,但我知道斯大林先生的难处,所以并没有答应他的要求。中国、东南亚和北非战场的情况证明,谢将军的军队是世界上最好的军队,如果他能在太平洋地区投入三十万的陆军,太平洋战场的局势很快就会得到根本改变。马歇尔将军还对我说过,如果能有一个集团军的谢将军的部队,盟军在欧洲登陆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斯大林道:“看来我是要和谢将军谈谈了,以便消除他对我们的一些误解。”

    谢昌云与罗斯福住的地方相隔很近,斯大林在罗斯福那里只坐了半个小时,就来到了谢昌云的住处。

第四三四章德黑兰交锋(2)() 
听到领斯大林前来的温妮的通报,谢昌云赶紧把手里的牌往桌上一扔,对麦德彪说了声“去把翻译叫来”,便快步的迎了出去。

    由于是温妮将斯大林带来的,谢昌云就知斯大林之前与罗斯福已经谈过了,登门来肯定要涉及正题,而且不惜以一国首脑之尊屈驾亲临,看来已经是火烧眉毛了。

    两名翻译赶到后,斯大林便向谢昌云通报了上午会议的情况,接着又解释了苏联的对日和远东政策,然后便婉转的提出了希望谢昌云能够协助美国尽快取得太平洋战场的阶段性胜利,以使美国能够提早开辟欧洲的第二战场。

    谢昌云一声不作的听完了斯大林的一大串说词,然后才道:“斯大林先生,我们中国为什么要以延迟自己国家胜利的时间、以及牺牲许多士兵生命的代价,来换取欧洲的战场形势的改变呢?”

    斯大林道:“你们谈中国的胜利还为时尚早,日本在中国和满洲还有一百多万军队,你们没有能力独自消灭这些日军,如果苏联取得了对德作战的最后胜利,就立刻会帮助你们打败日本。”

    谢昌云道:“那我们就等下去不行吗?等到你们腾出手来再说。中国从九一八事变算起到现在已经有快十三年了,如果才甲午战争算起就有将近五十年我满不在乎多等一两年。”

    斯大林道:“如果那样苏联就要考虑是否对日宣战了,或许你们等的时间远远不止两年。”

    谢昌云道:“如果德国垮了,不光苏联能腾出手,美英也可以腾出手,只要他们打到了日本本土,中国土地上的日军自然就完蛋了,同时也不排除他们会在满洲与日军作战的可能,所以没有苏联出兵我们照样能够取得最后胜利。而且一旦出现那种情况,中国对战后是否要奉行的中立政策将不得不做重新考虑。”

    斯大林道:“谢将军,你昨天向我提到这些,就是给我们的一个提醒吗?”

    谢昌云道:“在某种情况下是一种善意,在某种情况下也可能转为提醒。”

    斯大林道:“苏联曾经帮助过中国的抗战。”

    谢昌云道:“我们正在帮助苏联的反侵略战争,不存在虽欠谁的问题。”

    斯大林沉默了一会儿后道:“好吧,我们重新开始,看看苏联应该欠下中国什么?”

    谢昌云道:“不是欠下中国什么,而是要还给中国什么?我们需要苏联归还沙皇俄国和苏联从中国掠夺走的一切。”

    斯大林一愣,接着就连连摇头道:“年轻人,你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要提出不现实的事。”

    谢昌云道:“这对我来说是很现实的事。上个世纪俄国以调停为由逼迫中国签订了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从中国掠夺走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现在我以出兵太平洋作战为条件,要求苏联把这些土地还给中国,我认为是很恰当和务实的,何况贵国已经有声明在先,表示要将这些地方归还给中国。现在就让我们就此开始进行实质性的洽谈吧!”

    斯大林道:“苏联是宣布过类似的声明,但是并没有具体指是哪些地方,而且声明毕竟不是条约不具有法律上的效果。我想我们还是从其他方面着手,比如苏联可以将中长铁路的权益交给中国。”

    谢昌云道:“中长铁路现在在谁的手里呢?苏联政府可以公开声明吗?我也不和斯大林先生绕圈子了,我提出几点具体要求,希望苏联能做认真考虑。第一,归还历次条约以外侵占中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