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支点 >

第432部分

支点-第432部分

小说: 支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今年四月份可再开垦土地二百万亩左右,如果其中百分之八十可以播种,新疆的粮食就可全部实现自给,今后将更多的转向种植经济作物。

    而且在集中垦区内的地方治安由于移民组建了自卫队,所以警备司令部在这方面的压力减轻了很多,便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边境地区,目前几个主要边境山口已经得到了严密的控制。

    谢昌云又就新疆的开发建设以及其他问题,与张治中一直谈到了晚上十一点整。

    第二天开始的军事会议,谢昌云虽然没有在台上露面,但是人们从所下达的初步作战方案的内容上,还是可以看出谢昌云仍然是在唱着主角,因此各方将领对他的热情度依然不减,在会议休息时提出要去他那里拜访的络绎不绝。

    不过,谢昌云只见了两天的客人,他住的别墅很快就戒备深严,楼下厅里布满了了大幅军用地图并和电话电台,已然变成了一个小型作战室。

    军事会议进行到第三天,也就是二月三日,北方第一指挥部以十五集团军的三个师、新一军的两个师、以及两个装甲旅、两个炮兵旅在空军一百余架战机的配合下,在热河西南部向日本关东军发动了钳形进攻,经过一个白天的突击,将日本关东军的一个师团和一个混成旅团包围了进来。

    在同一天,六十三军也向胶州湾西面的胶县县城发起了进攻,于学忠部的五十一军则负责阻击青岛和潍坊来援之敌。

    谢昌云新一年的军事行动由此拉开了序幕。

    这边还在开着军事会议讨论作战计划,东北和山东却已经开打了,再一次体现了谢昌云在军事上的独立性和主导性。为参加军事会议的将领们增添了许多热议的话题。

    也有黄埔嫡系私下里埋怨蒋介石对谢昌云过于迁就放纵,以至于两个军事体系的格局已经无可逆转,党军的根基已被撼动。

    蒋介石是玩弄政治的老手,岂会看不出这些趋势?

    不过蒋介石心里却有相当的底数,凭他自西安事变以来几年对谢昌云的了解,他确认只要抗战期间不与共产党大动干戈,谢昌云肯定就不会在政权上另立门户,更不会与共产党联手用武力推翻国民政府,国民政府仍可在国际和国内保持正统地位,这比国民党内有些派系的动机实际上还要令人放心一些。

    因此从会议的第二天起,就由宋美龄出面,每晚都将谢昌云和何欣怡叫到半山庐来吃晚饭,宋美龄也经常与何欣怡同车出入去参加武汉的一些社会活动,摆足了姿态来证明蒋介石与谢昌云之间不仅没有根本隔阂,反而是交往密切。

    在谢昌云这面,他现在也必须维持这种格局来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因此虽然在军事上独断专行,但并没有回避与蒋介石夫妇过从甚密,并且还主动提出由于战事需要,廖广泽不便再继续兼任武汉警备司令,请蒋介石另择人选。

    蒋介石对谢昌云能及时的体谅他的难处而深感心悦,便表示还是希望谢昌云来提出武汉警备司令的新人选。

    谢昌云也没有推让,立刻就提出了可由霍揆章担任这一职务。

    霍揆章是黄埔一期生,事陈诚系的骨干,与谢昌云几度携手关系不错,再考虑到与武汉市长贺耀祖都是湖南人、以及陈诚还在兼任湖北省府主席这些因素,可以说是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恰当人选,因此蒋介石马上予以了认可。

    由此蒋介石也再次体会到,与谢昌云打交道挠头的事不少,但相比之下舒心的事还是要更多一些。最起码现在自己不用再为获得外来援助而操心,也不用考虑弃守重庆再跑路的事了。

    抗战以来,蒋介石从未感到像现在这样轻松。

    同样,这次的军事会议表面上也是历次会议中气氛最为轻松的一次,虽然整个珞珈山是戒备深严,与会人员都不得外出,但是会议所讨论的内容却不那么沉重,而且伙食和娱乐也安排的不错,每顿饭都是八菜一汤,晚上还会连续放映两场电影。

    不过轻松的气氛之下却是各方对利益的分配的较劲。

    第一次衡山军事会议时,需要以一支部队孤军挺近苏鲁敌后,不管是嫡系还是非嫡系都避之不及,只有于学忠出于各方面考虑把这个重任扛到了自己身上。

    但这次会议,许多将领竟为能率军上前线而争得不可开交。

    华北和山东就别指望了,去了反而会被别人当累赘,但一战区、三战区、六战区、九战区这几个地方还是可以考虑的。

    现在中国军队是处在了全面反攻的有力地位,天上已经基本见不到了日机的踪迹,地面上的火炮又比日军占有优势,除了关外之外,日军很难集结起三个师团以上的兵力,所以更不用担心会被日军围歼,这仗好似谁都能打。

    更重要的是在前线既可以捞到功绩、又可以优先改善装备,还可以通过接收敌伪财产捞到实惠,要是等别人把那些好地方都接收了,在后方的人可就连汤都喝不到了。

    因此,蒋鼎文、顾祝同、陈诚、薛岳等几个战区司令长官、以及军政部长何应钦的住所都是门庭若市,上门疏通关系的人络绎不绝。

    不过旁系部队一般是走不通这个门路的,后方可有好几十万中央军还在等着往前调呢!安徽,江苏、浙江、豫东这几块地方,蒋介石是不会允许别人再来插一杠子了。

    所以不但旁系部队都没有调到一线,就连原来在一线的一些川军、湘军、滇军、一些传统的北方部队等都有可能被换到二线。

    南方各省的军队还好说一些,虽然指望不了到江浙去发大财,但自己后方的根基还在,不愁将来没有归宿。

    可最惨的就是那些北方部队,陇海线以北是进不去了,那是谢昌云和共产党的地盘,在南方眼看又快要没有了立锥之地,以后的结局可谓渺茫。

    但有几支战力较强的非黄埔嫡系部队还是没人敢动,如川军的三十六集团军、以老二十九军为基础的三十四集团军、桂系的二十一集团军,这些部队都得到了谢昌云的改造和加强,军政部和几个战区司令长官都知道如果一旦因为调整不当而影响到预定的作战任务,谢昌云绝对是会六亲不任,汤恩伯的例子就放在那里。

    至于别的部队,谢昌云除了把被人实为鸡肋的东北军的两个军拿过来了之后就不管那么多了,对他来说这种局面是越乱越好。他以前方有战事为由,在会议之余闭门谢客,实际上就是一种予以回避的策略。

    另外,阎锡山也借这次来开会的机会当面找了蒋介石,再次提出要谢昌云和八路军在山西让出一块地盘来。

    阎锡山的四个集团军二十多万人马都被挤压在了黄河东岸的吕梁山区,眼看着共产党在自己的老窝里翻云覆雨,心中的滋味是要多难过有多难过!

    蒋介石虽然不会对阎锡山真正同情,但也还是希望阎锡山的存在能够在制约共产党的发展上起到一些作用,知道在谢昌云那里肯定无法说通,去找共产党更是与虎谋皮,于是只能是好言劝慰,并答应给第二战区增拨了四百万元的经费,让阎锡山暂且韬光养晦等待机遇,这才好不容易安抚住了阎锡山。

    二月六日下午十六点,六十三军攻占了胶县县城,消灭日军五千余名和伪军两千余名。此外四航司还在胶州湾炸沉炸伤日军军舰六艘,逼使日本海军龟缩在了青岛附近。

    不过热河的战斗却不是那么顺利。

    十五集团军和新一军虽然包围了日军一个多师团,但由于天气骤变,连续下了两天半的大雪,气温最低降至到了零下十八度,积雪最厚处有半米多,不仅空军无法出动,一些装甲车辆和汽车也行动困难,,使得围歼日军的计划不得不延迟。

    因为这一延迟,日本关东军从凌源派出的两个师团的增援部队就乘机逼了过来,前线指挥李一权不得不将十五集团军的两个师徒步向东北方向调动了三十多公里来阻击日军增援。

    这样,由于后续部队因大雪封路一时无法抵达,原来战场就只留下了新一军的两个师和十五集团军另一个师的身上。

第四五一章经济战略() 
形势变化之后,热河集群以包括两个装甲旅在内的六万多兵力,要想一口吃掉三万多已建立了固守体系的日军,还必须保持包围态势和留足防反兵力,人数上的优势并不明显,而且在雪地里作战,关东军最起码要比南方来的新一军和两个装甲旅有经验。

    但是如果要不尽快对日军发起攻击,十五集团军的阻击压力就非常大了,毕竟关东军是很强悍的部队。

    此外整个占领热河和冀东的计划也会受到影响。

    前线的情况报告到了谢昌云这里,他对着地图思考了一个多小时,又直接给李一权打电报核实了一些地形和道路方面的情况,然后就打电报给蔡南,提出了一个跳跃性的设想。

    谢昌云在电报中道:“歼灭没有坚固阵地的五万多日军,难度并不比歼灭三万多建立了防御体系的日军要大,伤亡甚至还会减少很多,你们可考虑改变歼敌顺序,有计划的将日军增援集群向西北放进,使之始终处于运动之中。甚至可考虑待两敌相距十公里时再发起攻击,这样我装甲集团即可很大减少机动距离,以突然快速的动作包围分割日军。”

    一语点醒梦中人!

    蔡南接看过报之后不由狠敲了一下自己的脑袋道:“当局者迷,我们怎么就光盯着碗里的肉了,却没想到锅里的肉也可以吃?参谋长,马上按照谢长官的意思制定作战计划,这份电报照转李总指挥。”

    蔡南也知道这是谢昌云给了自己足够的尊重而没有越级指挥,所以谢昌云的点拨决不能隐瞒。

    前线集群指挥李一权很快调整了部署,并采取了一系列的蒙蔽手段,命阻援部队从坚守改为梯次防御,空军减少对敌攻击架次,同时对包围圈内的日军实行小规模多批次的进攻,使之不敢轻举妄动,还不时的将一些坦克装甲车假装是被冻坏了,用牵引车从阵地前沿拖回去,并逐步减少了坦克和装甲车的投入,暗地里则把大批坦克装甲车调往了新的集结地。

    日军不知是计,还以为是关内的中国军队不适应在严寒气候下作战,战斗力大大了折扣,因此一步步的被引诱到了中国军队的预设阵地。

    二月十一日夜间,李一权以不间断的炮击掩盖动静,突然将围困日军的兵力大部撤除,只在东南方向留下了新一军的二一六师,各部以迅猛的动作,于凌晨四点完成了对日军增援集群的包围。

    早上六点三十分,随着四航司第一批二十架b…17轰炸机的地毯式轰炸结束后,中国军队立刻对日军发起了攻击,其中四个装甲营和两个步兵营从侧后两面突击,仅用一个半小时就切断了日军的后路,随后更多的装甲部队和步兵从四面对日军展开了穿插分割并抢占制高点,各种火炮也开始了密集射击,绝不给日军留下构筑工事的机会。

    李一权手上的兵力比日军多出了两万,而且两个装甲旅和各师所属的坦克装甲车合起来有三百多辆,攻击力量十分强大,再加上空中飞机的近距离支援,在双方都是处于野外的情况下,比总共只有二十余辆单薄战车的日军,所具有的优势可不是一点

    日军增援集团绝没料到中国军队会对自己下手,先是被两千多颗密集的炸弹炸得晕头转向、死伤惨重,紧接着就受到了数不清的坦克装甲车的猛烈攻击,仓促之间根本来不及做出有效的反应,很快就被中国军队分割成了几段,各部只得就地各自为战。

    但战场的阵势趋于明朗之后,四航司和美国航空队的大批俯冲轰炸机和攻击机又接踵而来,对被分割的日军再次实施了轰炸,而地面中国军队的两百余门各类火炮在炮兵观察机的调度下也已分配好了各自的打击区域,轰炸一结束,便开始对日军展开了密集而又准确的炮击。

    经过连续一个多小时的火力打击,五万余日军已损失过半,两个炮兵联队的火炮要么是被炸毁、要么是被穿插的中国军队所缴获,二十余辆战场更是无一幸存,已经完全失去了主要的还击能力,仅凭仓促构筑的单兵工事,根本无法抵抗得住中国军队的持续攻击,如不能很刻获得外部支援,全军覆灭的下场断难逃脱。

    日军关东军司令部一边命令锦州和山海关的航空兵出动,一面命令原来被包围的那一个师团和一个旅团迅速转入攻击以解救增援集群。

    增援的变成了被增援的,两处日军的角色颠倒了过来。

    不过别看这两个日军集群相距仅十公里左右,但二一六师设立的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