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支点 >

第630部分

支点-第630部分

小说: 支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蔡南道:“东北人恨高丽棒子,比恨日本人还要厉害,是该杀一批让东北百姓泄恨了。今年春节期间你估计局势怎么样?我打算多放些家在关内的官兵回家过年,毕竟是抗战胜利以后的第一个春节,很多人都想家了。”

    谢昌云道:“只要苏联没有向远东再增兵的迹象,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这样吧,年前让四航司的运输机帮你们飞几十架次,顺便可以带一些探亲的家属和青菜过来,另外再开一些直达专列,由随营来协调,计划由你们报。你这一说提醒了我,五战区那边也要安排。以后要逐步采取以战区内征兵为主的方式,官兵探亲方面的压力就会小多了。”

    蔡南道:“我是有这个打算,最晚明年底,就让广东、江西和湘南籍的士兵全部返乡。有两年的时间准备,就近兵源完全可以衔接得上。”

    谢昌云道:“东北也可以提供一些好的工作机会,让这些士兵自己选择是回乡还是留在东北。我看可以在老兵里再多培养一些驾驶兵和修理兵,坦克装甲车的驾驶兵也可以学开汽车,这些手艺他们早晚用得着。”

    对那些从南打到北、立下了辉煌战功的抗战老兵,谢昌云始终视之如兄弟。

    在沈阳呆了一天,谢昌云就飞抵了长春。在这里,谢昌云发现了一个问题。

    谢昌云天暖的时候曾来过长春,长春给他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绿荫和红楼。不过谢昌云今天站在一个高楼的阳台上,却看到一些停工的建筑工地上,绿地被大片的侵占和破坏,一些新建的建筑也不伦不类、很是煞风景。

    见谢昌云皱起眉头沉下了脸、陪同的官员们就情知不妙。

    “长春的建设规划不是要以保存原有风貌为主吗?这是谁的杰作?”谢昌云的手臂向前划了半圈道。

    长春市长是原东北军五十七军军长,听得谢昌云发问便上前两步道:“报告副委员长,这些绿地有的原来是私人地产,后来被伪满无偿征用,予以归还之后就被所有者用来了建房。”

    谢昌云道:“私人财产是该保护,但是难道不能置换或补偿吗?”

    “这”市长迟疑了一下道:“副委员长,这里面牵涉一些关系很难办。”

    谢昌云厉声道:“说清楚!”

    面对谢昌云少有的发威,市长知道回避不过去了,于是如实道:“这些人都与东北军将领有些老关系,有的还是东北军旧部,情面上是在推不掉。”

    谢昌云道:“东北光复以后,我们在高级政府人员的任用上,基本是采取了以东北人治东北的方针,目的是稳定和凝聚东北人心,动员东北各界的力量建设新东北,并不是要你们来替日伪还旧账的,你们也没有这个权利和义务。我们消灭了日本人,推翻了伪满政权,并不是要颠倒他们所做的一切,他们在经济和建设上的成果,实际上是用中国的资源和中国人民血汗的垒造的,我们有责任接收和妥善保存。你这个市长严重失职,念你抗战有功,暂时撤职留任,侵占和毁坏的绿地由责任者予以全部恢复,并处以重罚。区副主任,东北政务委员会直接督办此事,并立刻派出人员与参议会机构一起,对各城市的公用土地和设施的情况进行检查,原属私人资产、但已形成公用资产的,一律以置换方式解决。凡涉及的责任官员必须严肃处理,如有中饱私囊者,一律没收赃款赃物、并依法惩处。所缺一律以民选官员或异地官员补任。”

    出了长春这件事,让谢昌云心里沉甸甸的,愈发感到了建立民主和权力分治体制刻不容缓,这是被他遇到了,没遇到的事情还不知有多少。如果没有完备的制度作保证,仅凭个人之力或从上至下施加压力,就是累死也顾不过来。何况自己也有人情世故,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绕不过去。就像对长春市长的处理,还是留下了很大的情面。

第六三四章罗斯福逝世() 
按计划的行程,谢昌云将在视察完长春和齐齐哈尔之后再返回沈阳,接受东北议员联席会议的质询,然后离开东北前往山东视察。

    但是一月十六日早上,正在齐齐哈尔视察的谢昌云却接到了一个惊人的噩耗——美国总统罗斯福于两个多小时前在华盛顿不幸病逝。

    “终于还是没有避过去!”听到消息,谢昌云感到了非常的悲痛和万分的遗憾,立即给罗斯福夫人和美国政府发了唁电。

    电报中,谢昌云把罗斯福称为了“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令我崇敬的具有坚强意志和宽广胸怀的长者。”

    三个多小时后,谢昌云提前返回了沈阳,对东北事务进行了安排、并请张学良和区芳浦代为接受议员质询,又分别于何欣怡、宋子文和毛泽东通了电话之后,就于下午十四点十分飞离了沈阳。

    下午十六点三十分,谢昌云的专机降落在了正定机场。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以及董必武、叶剑英等已先到达机场等候,随即就在机场与谢昌云进行了商谈。

    毛泽东道:“新华广播电台已经播出了我们就罗斯福总统逝世发表的评论,我们现在需要了解美国政府今后的对华政策是否会有所改变?”

    谢昌云道:“杜鲁门已经正式就任美国总统。我虽然与杜鲁门打交道极少,但根据他历来的言行,我还是初步判断美国的对话政策短期之内不会有大的改变,反而是对苏的政策会变的逐步强硬,会在美国和世界上阻击共产党势力的扩大,也很可能会加速导致东西方对立的公开化。”

    毛泽东道:“我们认为国民党顽固势力不会放弃这个机会,他们必定会采取手段促使美国的对华政策朝着有利于他们的方向发展,对这一点决不能掉以轻心。”

    谢昌云道:“主席这个提醒很重要。我打算借参加罗斯福总统葬礼的机会去美国,与杜鲁门进行接触。”

    毛泽东道:“有必要走这一趟。中国要保持目前的稳定,要继续推进新的政府的建立,就必须尽可能排除来自外部的干扰。”

    毛泽东反复的强调,让谢昌云感到了中共的担忧并不会因自己的几句话而消除,但是他也不好再过多的解释了,毕竟前世杜鲁门但任总统之后所奉行的对华及全球战略只有自己心里清楚。

    于是,谢昌云就把这几年所收集到的杜鲁门的一些资料,不加评论的介绍给了毛泽东等。

    交谈了一个多小时,眼见室外的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周恩来就提出让谢昌云在机场吃晚饭再走。

    谢昌云看了看表道:“谢谢主席和各位首长了!现在起飞还能赶在前半夜到达广州,还有时间了解一下最新的动态。我还是在飞机上吃吧!”

    毛泽东等知道广州的消息要比其他地方灵通,所以也就没有再挽留谢昌云。

    告别时,谢昌云对毛泽东道:“主席,我回广州以后就汇两千万过来,过年的时候我就不再送礼了。”

    刚刚在美英股市上狂赚了两亿多,谢昌云只当是白捡的。

    毛泽东见学生捧场,十分得意的环顾众人道:“散财童子送钱来了!恩来,你这个政府主席的手头要大方一点,让我们都过个好年。昌云,三月底中共中央和华北人民政府要进驻北平,请谢先生和谢嫂子一定要来做客。”

    谢昌云道:“我一定把主席的邀请转达到。”

    上了飞机,谢昌云才知道毛泽东带来了不少的礼物,光是醉枣就有十多坛,全聚德的烤鸭和天津的大麻花也有好几十盒。

    麦德彪介绍,据送东西上飞机的人说,这些东西本来是准备分给中共领导人的,结果被一下连锅端来了。

    差几分钟零点,谢昌云回到了广州。

    何欣怡还没有睡,谢昌云一到家,她就把自己和情报部门收集的各方动态递了过来,“小弟,你先看看这些,上午十点半我跟你一起去美国总领事馆进行吊唁。”

    谢昌云道:“我在飞机上已经把就罗斯福总统逝世要发表的声明写好了,广播电台和报纸都安排好了没有?”

    何欣怡道:“已经安排好了,来取稿件的人马上就到。另外广播电台晚上已经播出了你给罗斯福夫人和美国政府的唁电的全文。伯公个人、印度支那三国、泰国、韩国和新加坡临时政府也发了唁电。”

    谢昌云道:“欣怡姐你要准备一下,搞不好要和我一起到美国去,要把果果也带上。”

    何欣怡道:“我已经开始准备了,早上就向美国提出请求。你先看资料吧,我去给你端点吃的来。”

    谢昌云道:“我不饿,下飞机之前吃了点天津麻花,冲一杯奶粉就行了。”

    国际上对罗斯福逝世的反应谢昌云都能估计得到,因此他重点留意了一下国民党方面的动态。

    等何欣怡端着牛奶回到书房后,谢昌云就道:“欣怡姐,你看了没有,国民政府的唁电有些过头了。”

    何欣怡把牛奶放在了谢昌云的面前,“我看过了,国民政府的唁电带有很大的讨好的性质。”

    谢昌云道:“看来他们是急于想开辟与杜鲁门接触的渠道。”

    何欣怡坐下道:“我晚上跟宋部长通了电话,宋部长说孔院长表示想亲自去美国参加罗斯福总统的葬礼,让外交部积极协调此事。”

    谢昌云道:“按美国的既定对华政策,美国政府不可能邀请孔祥熙去美国,即便杜鲁门另有想法,但这么短的时间内他无暇顾及。”

    何欣怡道:“宋部长也是这样认为,不过他提出如果你要是去美国,希望能和你同行。”

    谢昌云道:“这个要求可以答应,毕竟表面上对外事务主要还是由外交部承担。”

    何欣怡道:“宋部长还说蒋夫人也有去美国的考虑。”

    “蒋夫人也要活动?”谢昌云把举到嘴边的牛奶杯又放了下来,“这个恐怕要罗斯福夫人私人提出邀请才行。”

    何欣怡道:“我觉得蒋夫人一旦提出请求,罗斯福夫人应该不会拒绝。”

    谢昌云想了想道:“这件事我们就不出参与了,不过我认为罗斯福夫人也不会擅自决定,还是会征求美国政府的意见。其实蒋夫人要去也无所谓,不会起到什么副作用。罗斯福总统的逝世,对中国的民主宪政也可能是一个契机,那边我们与苏联缓和了关系,这边如果美国再表现出对华政策的延续性,国民党就会彻底失去依靠外援的寻找出路的希望,最后不得不彻底低头。”

    十六日晚,情况出现了变化,美国政府通告各国,由于时间较紧和场地有限的原因、并根据罗斯福夫人的要求,美国政府将不邀请外宾参加罗斯福总统的葬礼。

    不过惋惜过后,谢昌云接着就收到了罗斯福夫人邀请他和何欣怡赴纽约参加罗斯福安葬仪式的邀请电报。

    接着,艾莉丝又发来了电报,告知谢昌云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也邀请了参加安葬仪式。

    美国继任总统杜鲁门这一手处理的很高明,即照顾了战争期间与罗斯福关系最为亲密的丘吉尔与谢昌云的体面、又避免了干扰英国和中国的政局,还不会落下任何话柄。

    随后传来的消息,宋美龄也在被邀请之列。这就与马歇尔来华时专程去看望蒋介石的举动相对应了,证明美国仍把蒋介石看做是稳定中国局势的一个重要因素。

    罗斯福下葬的时间是当地时间二十二日下午,这样谢昌云的准备就不必很匆忙了。

    所以谢昌云就利用余下的两天时间,把手头的公务都处理的差不多了。

    十八日傍晚,宋美龄飞抵了广州,在谢家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便与谢昌云、何欣怡和果果同乘一架飞机飞赴美国。

    纽约时间二十一日晚七点,谢昌云到达了距纽约十几英里的纽瓦克机场,按事先的约定,温妮以及美国陆军副参谋长在机场迎接了谢昌云一行,宋美龄及三名随行人员则是被中国驻纽约领事馆另外接走了。

    在下榻的宾夕法尼亚酒店,谢昌云和何欣怡意外的见到了艾莉丝。

    上前打过招呼后,艾莉丝牵着果果的手道:“谢,我是随丘吉尔先生一起来的,然后从美国随你返回中国。丘吉尔先生也住在这里,他想在你晚餐以后就见到你。”

    谢昌云道:“你是公职人员,英国政府能同意你为丘吉尔先生服务?”

    艾莉丝一笑道:“由于你要来美国,所以英国政府就让我也来了。”

    谢昌云道:“你转告丘吉尔先生,我很愿意尽快见到他。”

    谢昌云住的是类似总统套房的豪华套间,里面有三间各带浴室的主次卧室,会客室、餐厅、厨房、娱乐室一应俱全。

    在套房的餐厅里吃了酒店送来的西式晚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