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大国崛起 >

第305部分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305部分

小说: 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已变颜变色的郝摇旗也率领着骑兵队跟了上去,排着并不算密集的队形,农民军骑兵们开始慢慢提速,准备着接下来的冲击。

    “出刀,全速前进。”在吴之番的命令下,骑兵师的官兵齐刷刷的抽出马刀,全军开始整齐划一的驱动马匹,均匀平稳的提升马速,单是这份从容和精准,已经能令任何骑兵为之动容了。

    双方都在逐步提升马速,以便在冲击的时候,得到更大的冲击力。两股骑兵逐渐接近了,回族骑兵们挥舞着战刀,大声用回语吆喝着,仿佛是在给自己打气。反观唐军骑兵则是悄无声息,除了马蹄腾起落下的声音之外,没有人出声。所有人都紧握着手中的马刀,双眼死死盯着即将撞在一起的敌人。

    骑兵们终于撞击在一起,刀光交错战马嘶鸣,一场本该是势均力敌的战斗,却出现了一边倒的局面。昨天双方没有进行接触,回族骑兵还认为自己能够天下无敌,然而当他们带着巨大的冲击力,将战刀砍在对方铠甲上的时候,却发现吃亏的并非看似轻薄的胸甲,而是他们手中无坚不摧的战刀。而没有防护的回族骑兵,却在对方锋利的马刀下纷纷坠马。

第六百五十一章俘虏高迎祥() 
后面的回族骑兵大骇,连忙改变战术用手中战刀去迎击对方的马刀,结果情况依然如故。当看似更加轻薄的唐军马刀与厚重的农民军战刀对砍,吃亏的往往是那些战刀,而在猝不及防之下,回族骑兵只能被对方的锋刃划过咽喉。

    虽然双方都是骑兵,却代表着不同的发展方向,这不是两支骑兵队伍的比较,而是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较量。当双方从武器的质量到科技含量都不可同日而语的时候,战争的结局其实已经被决定了。

    表面渗碳处理的锰钢马刀,直接宣布了回族骑兵的死刑,而他们手中的生铁战刀在对抗中并不比纸片结实多少,结果就是回族骑兵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战斗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结束了。

    看着手下骑兵纷纷被杀,马守应急得双眼赤红,他挥动着手中战刀,就向穿着将军服饰的吴之番杀了过去。双方马刀互砍,结果情况是完全一样的,吴之番巧妙的一个翻腕,将对方的战刀削断,随后转过刀背砍在了马守应的背心上。

    马守应的武功本就不如吴之番,在武器上又差了这么多,结果猝不及防之下,被沉重的刀背砍在后心,一口血差点逆着咽喉喷出来。也就是马守应如此硬汉,生生将到了嘴里的血又咽了回去。不过接下来他就没有什么好运气了,吴之番又是一刀背砍在他的后颈处,让其直接晕了过去。

    看着马守应即将坠马,吴之番轻舒猿臂,让对方直接提了过来放在鞍桥上。马守应被俘虏,郝摇旗看得心头大急,他连忙挥动着大刀冲过来相救。吴之番将马守应横担在鞍桥上,一时倒不过手来抽刀。旁边的亲兵害怕他有所损伤,立刻就有两个人抽出燧发枪,对着郝摇旗就是呯呯两枪。

    幸亏郝摇旗身穿扎甲,铁片将铅弹夹住让他没有受伤,但是铅弹上传来的巨力却将他贯倒马下。还不等郝摇旗爬起来,立刻就有两个唐军骑兵围过来,用马刀逼住了他的脖子。

    两位首领接连被捕,农民军的骑兵顿时混乱起来,他们纷纷后退,很快就失去了作战能力。见到对方后撤,孙传庭不失时机的纵马向前高喊道:“跟着我冲。”大队骑兵跟在孙传庭身后,立刻提起马速,跟在溃逃的农民军骑兵后面,向着其主阵杀去。

    高迎祥等头领正在看热闹,却发现自家的骑兵已经败退了下来。他们隔得远,没有看到马守应和郝摇旗被擒,还在纳闷为何精锐的回族骑兵,如此迅速的就被击败了。

    看到逃回的骑兵越来越近,高迎祥脸色大变失声惊叫道:“不好,赶快结阵,别让溃兵冲散了。”

    高迎祥这么一喊,张献忠等众多头领也醒悟了过来,他们纷纷驱赶着士兵,赶快结成枪阵,防止被自家的骑兵冲撞。

    然而骑兵马速太快,那些乌合之众的步兵没办法在短时间内排好队伍。还不等慢吞吞的步兵结成阵型,溃逃的农民军骑兵已经到了近前,他们现在惊魂未定,也听不到农民军头领们的呼喝声,他们只知道前方就是友军,只要回到友军中间便有救了。结果骑兵向着步兵猛冲,却冲乱了自家的阵势。

    吴之番见到机不可失,立刻命令骑兵分成多个箭头,向着农民军的大阵之中穿插,搅乱对方的队形。这些乌合之众的农民军,最怕的就是被搅乱,通常他们越是混乱就越好浑水摸鱼。

    “射击,快射击。”吴之番大声命令着,为了制造更大的混乱,他们最好的选择就是动用火器。战士们闻言纷纷抽出短枪,对着农民军呯呯啪啪的射击起来。农民军万万没有想到,唐军的火器即使在雨天也能使用,结果自然又是大乱。

    这些没有文化的士兵很迷信,发现唐军火器如常,他们并没想这是科技进步让燧发枪有了防雨装置,而是以为天助唐军,让他们能够必胜。

    心中有了这样的想法自然会畏畏缩缩,农民军士兵们立时胆寒,纷纷向后撤退。因为始终在下雨,手雷是无法使用了,但有着防雨盖采用燧石发火的长短枪却毫无影响。有的战士用自己的两支短枪连续射击,有得甚至将皮袋里的长枪也拿了出来,用以射击距离比较远的敌人。

    在骑兵们的乱枪射击下,负责前线指挥的农民军低级指挥官们损失惨重,这让对方的混乱更加严重了。一万多唐军骑兵犹如死神降临,所到之处无一合之将。很快几个过于突前的头领纷纷被杀,农民军彻底崩溃了。

    无论是哪家的农民军,见到杀过来的唐军骑兵皆四散奔逃,甚至有一个班的十二名唐军骑兵,追击三千农民军的奇闻。见到事不可为,高迎祥和张献忠等人也顾不得搜罗部属,只带着亲信手下没命的向着北方逃去。

    然而面对着四散奔逃的农民军,骑兵师却是不依不饶,全军很快分成小股部队,分别追着溃逃的农民军杀去。人数要多上数十倍的农民军,面对人数稀少的唐军骑兵竟是不敢回头,没命的向着未知的目标逃命。

    然而两条腿怎么可能跑得过四条腿,那些毫无训练的乌合之众很快被追上,在唐军缴械不杀的喊声中,大多数临时加入农民军的平民都直接弃械投降了。很快大队大队的俘虏被押了回来,甚至两名唐军骑兵押解着上千俘虏,却没人敢逃走,看得朱国相等官军无不骇然。

    就在这个时候,喊杀声再次传来,原来是孙传庭率领的骑兵团和骑炮营已经到了。骑炮营立刻找寻高处设置阵地,对着跑窜的大股农民军猛烈炮击,而孙传庭则率领骑兵团从侧后出击,将最大股的高迎祥所部农民军给驱赶了回来。

    唐军的追杀整整持续了一天,战果是非常辉煌的。近二十万农民军炮灰成为了俘虏,另外还有三千多农民军骨干兵员,其中包括马守应、郝摇旗等重要将领,更让所有人欣喜的,是农民军三十六营大头领高迎祥竟然也被抓获了,而且还是刚刚抵达的孙传庭亲自押解回来。

第六百五十二章目标法国() 
看到战果如此丰厚,杨御蕃乐得嘴都合不拢了,他当即提议尽快将捷报上奏朝廷,同时将高迎祥等一众流贼头目押解上京献俘。

    杨御蕃的提议被吴之番一口回绝了:“我等乃是唐军,所获俘虏如何处置,需要八贤王做主。如今虽然击败了农民军,这些俘虏却不能交给你们。我们要带着俘虏返回浙南,等待王爷的发落。”

    眼看着到手的功劳飞了,杨泽实在气不过喊道:“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天下那是皇上的天下,所有俘虏皆是皇上所有,怎么可以先行解往浙南。”

    “那是你们的想法。”吴之番冷笑道:“我们是八贤王的部署,自然先要向王爷负责。如果杨公公有什么异议,大可向王爷申诉,我等自然完全听从。”

    “你”杨泽翻了翻白眼,去八贤王面前告他,这不是寿星老吃砒霜嫌命长嘛。万一八贤王找个由头砍了他,他连喊冤的地方都没处找去。人家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八贤王,处于朝中位极人臣的尊贵地位,哪里是他一个小小的留手太监所能管的。

    见到吴之番如此坚决,并立刻起行南返,杨泽和杨御蕃只能在心中暗恨了。当然他们也不是皇上的亲信,不敢挑拨人家兄弟关系。万一皇上与八贤王关系亲近,他们进谗言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被以污蔑宗室的罪名抄家砍头。

    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两人赶快上奏捷报。虽然没有任何俘获,但皇陵未失自有明证,他们只需要以春秋笔法,将击溃流贼保住皇陵的功劳揽在自己身上即可。

    对于这一套两人玩得极溜,自然也不需要有什么扭捏之态。当然为了堵朱国相的嘴,他的功劳也被大大夸赞了一番,连带着倒霉被射死的皇陵卫指挥侯定国也被夸赞了一通,成了以身殉国的典范。

    朱国相对于两人的无耻极为鄙视,对唐军的作战勇猛训练有素却是无比神往,从此时开始他对唐军就充满了崇敬之情,并时时关注着八贤王封地内的一举一动,观察着这个大明朝最强的地方势力。

    吴之番所部第一枪骑兵师是受命北上勤王的,自然不可能全军押解着二十万俘虏返回浙南。因此吴之番和孙传庭两人一商议,决定让孙传庭带着浙南骑兵团押解着俘虏南返,同时飞马报知茅元仪和宋献策,让他们派兵接应。随后吴之番率领一万五千余人的骑兵师继续北上,他们越过安徽和山东,向着顺天府的北直隶地界前进。

    并不知道国内已经打得乱成了一锅粥,朱聿键正继续晒着日光浴,乘坐着宝船沿非洲西海岸向北而行。这条航路上的欧洲商船渐渐多了起来,他们有得是去华夏购买茶叶和瓷器的,有得是去东印度群岛购买香料的,还有人是去莫卧儿帝国购买各种金银饰品的。总之在荒凉无比的非洲西海岸,却有着一条全世界最为繁忙的航路,这样巨大的反差让朱聿键也是吃惊不已。

    这一路上,他们所到的补给港已经全是葡萄牙人和尼德兰人的了,只不过他们现在与欧洲殖民者和平共处,尤其与尼德兰人还有和平协定,所以这些自由港都接待了朱聿键的船队,并卖给他们各种食物和淡水补给。

    就在这个时候,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已经接到了朱聿键的那封信。朱聿键在信中表示大明帝国八贤王朱聿键愿意亲自到法国面见路易十三,并进行一次面对面的访问,以增进两国的了解,其间还要讨论双方展开贸易合作的意向并可能签订贸易条约。

    这种国家首脑之间的国事访问,以和平目的进行的经贸讨论,在这个世界上还是第一次,尤其这还是在东西方两个大国之间的互访,就更加没有先例了,为此路易十三赶快找到了宰相黎塞留商议。

    担任法国宰相多年的黎塞留手段老道,是个不可多得的政治家,在他的外交手腕下,法国置身于三十年战争之外,左右逢源捞取不少好处,却又两方都不得罪,可谓是顺风顺水。如果不是路易十三头脑发热,将皇家库藏金币都投入到股市里,结果陪得几乎输掉内裤,法国财政本来是毫无压力的。

    如今佛罗伦萨银行的使者天天上门逼债,搞得路易十三头疼不已,现在却又出了这样的事情,他实在无法决断。看过了朱聿键写来得那封信之后,黎塞留说道:“陛下,这是好事情啊,为什么要烦恼?”

    “好事情?”路易十三惊讶道:“我看不出哪里好,东方的华夏是个神秘的国度,他们的王来这里与我见面,难道还能解决我的财政危机吗?”

    “或许可以的。”黎塞留微笑着说道:“我不知道这位八贤王到法国来究竟为了什么,不过据我所知他并非东方明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因为在明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叫做皇帝,而非八贤王。”

    “这么说来,无论谈什么他也做不了主?我还以为能够从他那里多买些瓷器和丝绸的。”路易十三听得有些意趣阑珊。

    黎塞留却是轻咳了两声提醒道:“陛下,我们还欠着佛罗伦萨银行三百万利佛尔的巨款,对于瓷器和丝绸这样的奢侈品,能不买就不买的好。”

    听到黎塞留的提醒,路易十三也是尴尬不已,他只好辩解道:“我只是想想而已,并不真的付诸行动,我们还是先还钱要紧。”说完他又加上了一句:“该死的佛罗伦萨银行,真是一群吸血鬼。”

    黎塞留假装没有听见,他继续以平稳的语气说道:“虽然这位八贤王不是明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但是他对于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