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大国崛起 >

第341部分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341部分

小说: 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认识?”秦良玉好奇的看着两人。

    卢象升哈哈大笑道:“我当秦老将军说得是谁,原来顾宁啊。我们同在河南,天雄军可是受到唐军不少的照顾,我们自然是经常有所来往的。”

    秦良玉哑然失笑:“我倒是忘记了,卢大人现在可是河南总督,与唐军自然多有接触。”

    “顾宁,刚才秦老将军所说野战击败建奴的,是你?”卢象升问道。

    顾宁点点头:“不瞒卢大人,就在一个时辰以前,我们打退了建奴的进攻,还消灭了他们一万多人。现在建奴已经折返溃逃了,我们没有骑兵追之不及。”

    卢象升叹气道:“明军劣势就在于此,对方大胜则我军全灭,对方大败则千里远遁,让我们捞不到太多战果。”

    “即便如此已经是大胜了。”秦良玉显然认为这样的胜利,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卢象升点了点头:“不错,我当与秦老将军共同上表,为顾宁表功。”

    “理所应当。”秦良玉点点头,她忽然又皱起了眉头:“卢大人你从房山而来?那里如今可有驻军?”

    “有的,我留下一万人驻守,相信短时间内建奴是无法攻克的。”卢象升说道。

    “糟了。”秦良玉一拍大腿说道:“恐怕建奴要溜了。”

    “什么?”众人都是大惑不解。

    秦良玉叹气道:“房山有一万守军,虽然自保有余进攻却是不足。我看建奴大败之后,必然不敢再行攻城,肯定是绕城而走返回北方,如果房山守军无法出击,他们恐怕就要溜掉了。”

    “哎呀,是我失策了。”卢象升也醒悟过来,一拍大腿连连叹息。

    顾宁在一旁说道:“两位大人无需后悔,想来就算卢大人在房山截住建奴,他们也会另外绕路的。洪承畴大人消极避战,京师防线本就处处是漏洞。”

    顾宁说得一点没错,皇太极主动撤出战斗,在涿州走不通之后,他们只能奔向东部,从沿海地区回到北直隶,然后再兜个大圈子,返回到蒙古境内。这是一条漫长的路线,如果各路勤王军同心协力,对满蒙联军层层阻击,说不定能够将他们留在北直隶。然而以洪承畴为首的诸路勤王军却只知道死守要点消极防御,根本不敢出城与对方决战,让机会白白流失了。

    等到吴之番两天后赶到涿州的时候,皇太极已经不知所踪,吴之番只好与顾宁合兵一处,与秦良玉所部共同前往通州驻防,同时向京城飞传捷报。

    “什么?马颊河、涿州两场大捷,毙俘建奴数万?”看着这份捷报,崇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反复读了三遍,这才完全明白了其中的含义。建奴损失数万人,这对已经遭到入侵数月之久的京师来说,是多么振奋人心的事情啊。唯一令他有些不高兴的,就是这两次大捷基本上都是朱聿键麾下的唐军所为,这让他感觉到面上无光。

    仔细查看了捷报之后,崇祯发现这份捷报是秦良玉发来的,他立刻意识到秦良玉是和唐军一起行动,所以才会发来这份捷报的。毕竟唐军与朝廷兵部不相统属,无法给兵部发捷报。

第七百二十八章不受封赏() 
这个发现令崇祯如获至宝,他终于发现了一个不让朱聿键声威大增的机会,那就是将所有功劳都放在秦良玉身上。秦良玉虽然是一员女将,也是大明帝国响当当的人物,她戎马一生未尝败绩,有如此大胜也不会有人怀疑。

    只要朝廷大肆宣扬胜利的同时,将秦良玉的名字摆在前面,以她的威望和官职,后面的顾宁和吴之番就没人关注了,这就达到了他的目的。另外崇祯也看到了朱聿键手下猛将如云的状况,他还希望通过给两人加官进爵,将顾宁和吴之番拉到朝廷一边来。

    唐军的战斗力已经让崇祯感到了威胁,他希望通过拉拢两人,找到唐军强大的秘密。如果他能够通过这两个人,将朝廷官军全都训练成强兵,不管是建奴还是流贼,他都不需要再顾忌了。

    没有与阁臣商量,崇祯就命令大明日报对这两次大胜进行报道,同时对秦良玉大书特书,把她吹成国家柱石,以掩盖唐军的光芒。与此同时,崇祯派出了兵部侍郎陈奇瑜,亲自前往通州宣旨。

    “诸位爱卿戮力同心,忠心为国,终大败建虏而逃,实乃本朝未有之大胜。今次特封秦良玉为四川总兵,加封辅国将军,顾宁、吴之番协助有功,特封为副将,每人各赏赐白银一百两,铠甲二十副,宝刀一口,望诸位杀尽建虏,误负皇恩,钦此。”陈奇瑜将这份圣旨读完,众人山呼万岁接旨,秦良玉却皱起了眉头。

    她起身拱手道:“请问陈大人,此次作战出力的多是唐军,为何我受封如此之高,却让真正的功臣成了辅助。我看恐怕是皇上误读战报,老身自当上书奏报,希望皇上收回成命。”秦良玉是个胸怀坦荡的人,绝不愿意分润他人军功,所以打算向崇祯说个分明。

    陈奇瑜看了看众人叹气道:“一言难尽啊。”他说话间用眼睛看了看秦良玉,又看了看左右众人,秦良玉顿时会意,连忙让人上茶,随后就遣散了大部分人,只剩下她和顾宁、吴之番三人,陈奇瑜也将同来宣旨的人都支了出去。

    见到左右无人,秦良玉才上前问道:“闲杂人等已经离开,陈大人有什么难言之隐,尽可说来。”

    陈奇瑜和朱聿键因为当年的事情,始终保持了密切的私交,与顾宁等人也都是熟识。最近一年他调入京城,同样与朱聿键保持着联系,为他做朝中耳目,双方可谓是关系密切的。这次前来宣旨,兵部没有人愿意来,他属于毛遂自荐前来看看,目的就是希望顾宁和吴之番不要因为这道圣旨而闹事,给朱聿键添麻烦。不过现在他看来,两人的情绪很平稳,似乎对这些封赏毫不所动,这让他放心不少。

    陈奇瑜叹气道:“秦老将军,难道你真的以为皇上看错了战报吗?其实他只是不想让八贤王的人得此荣耀,间接提升八贤王的声望罢了。”陈奇瑜此言一出,秦良玉的脸色登时变了。

    “难道皇上已经对八贤王颇为忌惮?要对八贤王下手吗?似乎八贤王从来没有危害过皇上,而且对国家多有功绩。”秦良玉一连串的反问,让陈奇瑜也难以回答。

    吴之番上前说道:“秦老将军无需如此,实际上王爷早就预料到此事了,所以才会处处忍让埋名,不愿意让皇上为难。我认为皇上忌惮王爷是真要下手却未必,这只不过功高震主的必然结果而已。”

    “不错,如果功劳太大,皇上就会担心你要谋朝篡位,哪怕你是忠心为国,也最好除掉。”顾宁冷笑道:“只可惜有我们这些人在,绝不会让皇上得逞的。”

    两人这些话已经是大逆不道了,但陈奇瑜和秦良玉细细品味却又的确是那么回事。当年的袁崇焕就是最好例证,这就是作为能臣的悲哀,如果你没有能力却可以讨得皇帝欢心,就能位高权重荣宠一生,如果你功高震主哪怕忠心无比也会被皇上找个由头弄死,这就是可悲的封建王朝,也难怪官军战斗力越来越弱,如今被建奴屡次侵入中原了。

    陈奇瑜摇头道:“如今世道如此,只希望皇上能够励精图治,改变这样的局面。”

    “恐怕很难,皇上总是以他的地位稳固为中心,从来不顾及国家的安危。我们幸好归于八贤王麾下,能够摆脱这种功高震主即被除去的命运,所以这职务赏赐我们也是不会要的。”吴之番说道。

    “的确,我等身为八贤王麾下,无权接受皇上册封,还请陈大人将我等受封之物送回。”顾宁也出声回答。

    陈奇瑜和秦良玉对视一眼,他们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无奈,以及对两人不为封赏所动的意志,心中不免对朱聿键的驭下之道大为好奇,究竟是何等手段,才能让如此能干的属下又如此忠诚的。

    崇祯没有想到,秦良玉欣然接受了赏赐,以及加封的将军衔,顾宁和吴之番却以八贤王麾下,无权接受皇上册封为由,对封赏推辞不受,这让崇祯大为光火。尽管朱聿键一次次的解救他于危难,并且为了国家富强尽心尽力,从不向他要求任何封赏,但随着唐军的日益强大,崇祯还是感到了巨大的威胁。

    对于崇祯来说,忠臣良将都是让他很矛盾的,一方面他希望多出几个人才,帮助他消灭建奴和流贼,让大明恢复平静进而实现中兴。另一方面崇祯对任何人才又显示出下意识的嫉妒,生怕有本事的人会危及皇位,因此要加以迫害。正是崇祯这样矛盾的心里,才导致了群星璀璨的大明逐渐沦落到无将可用的地步,这不得不说是君主制的悲哀。

    如今朱聿键的异军突起,几乎掩盖了大明所有名臣将星的光芒,在间接保护了诸多良将的同时,也让崇祯所有的猜忌都集中在了朱聿键身上,也算是有利有弊。

第七百二十九章返回大明() 
如今崇祯对朱聿键的能力产生了深深的忌惮,而这种忌惮早已超越了两人的情意,也淹没了崇祯的理智。尽管朱聿键始终没有表现出插手国内事务的动机,而是一心一意的为国家开疆扩土,但崇祯已经开始琢磨着,该如何打压朱聿键的势力,以稳固他的统治了。

    对于崇祯皇帝的深深怨念,朱聿键丝毫没有防备,此时的他正坐在飞剪式帆船上,一路乘风破浪向着象山港冲去。对西班牙的大战,这将是朱聿键掌控亚洲最重要的一战,他甚至做好了与整个欧洲开战的准备,他必须亲自参与进来。

    也正因为此战的重要性,朱聿键才会将五千多吨黄金扔在美洲不管,将整个舰队都扔给李俊,自己跑回亚洲来执掌大局。飞剪船一路上乘风破浪,很快就越过了舟山群岛,进入到了象山港的范围内。

    四根硕大的桅杆放下帆篷慢慢的减速,而数艘隶属于海上缉私局的网梭船围了上来,为朱聿键的座驾护航。随着飞剪船缓缓靠上码头,朱聿键已经看到栈桥上的人头攒动,来接的全都是军方的人。

    茅元仪和孙传庭正带着许多近卫师的官兵,将这一段码头全部封锁了起来。朱聿键出访欧洲可是绝密的,一直都对朝廷隐瞒着,如今回来自然也要保密,所以军方才会如此重视的拉起封锁线,避免被他人所知。

    下船以后的朱聿键等人没有停留,直接钻入了拉上帘子的四轮马车,向着八贤王府的方向飞奔而去,而在车上茅元仪和孙传庭的汇报已经开始了。孙传庭先将最近国内的几场战事向朱聿键做了汇报,最后他说道:“王爷,如今高迎祥、郝摇旗、马守应,以及数十名农民军头领都在大牢里压着,另外还有四千多名农民军骨干被投入了苦力营,那二十多万被胁迫的民众,民政司已经将他们全都送到北方开荒去了。”

    “高迎祥抓住了?”朱聿键精神一振,他没想到自己外出几个月,国内竟然发生了如此多的大事。吴之番竟然以一师之兵大破数十万农民军,连他们的领头人都抓了来,这可是绝对的大胜了。

    至于京师围困朱聿键却是并不担心,在他的记忆中崇祯亡于农民军,可不是被满清攻灭的。更何况吴之番和顾宁已经前往,他相信有这三万唐军,足以挡住十五万满蒙联军的进攻,更何况还有那么多勤王军,包括洪承畴的六万三边锐卒和卢象升的三万屯垦兵,胜利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茅元仪说道:“国内的局势虽然多变,大部分还在掌控之中,但是在东南亚的作战却很不利。”他叹气道:“这次王爷实在太过鲁莽了,我们的兵力正在东南亚铺开,根本无力应付来自于海上的威胁。”

    “这也不是坏事,正好借此检验我们的战斗力,何况我们可以借着对东南亚用兵的机会,堂而皇之的增兵那里,又不会引起西班牙人的怀疑。”朱聿键说道:“根据我的估计,亚洲的西班牙人要想得到消息,还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但我恐怕这次的大战之中,我们的对手不只是西班牙人。”

    “怎么?情况有变?”茅元仪听得脸色一变,情况似乎正在向他所预计的最坏方向发展。

    朱聿键笑道:“这次与法国签订条约,已经触犯了欧洲多个殖民国家的利益,的确太过冒险了。只不过如此这次胜利了,我们将获得巨大的战略优势。欧洲各殖民国家将被驱逐到马六甲海峡以西地区,我们的腹地将能够完全掌控,到时候情况会非常不一样的。”

    “王爷的想法我明白,只不过此次冒险太过艰难了。”茅元仪说道:“我们如今只是在做一般性的安排,包括将两个新组建的预备役军投入中南半岛,将一个预备役军投入到几内亚岛和澳洲防线,另外我们集结了全部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