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大国崛起 >

第369部分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369部分

小说: 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十几处产业每年也能给他弄出十几万块银元,足够他舒舒服服的过下半辈子了。”

    拓养坤现在的生活,可以说是每一个农民军的终极梦想,没想到当初一个被俘虏的头领,却是轻松做到了,这如何不让他们唏嘘。

    改世王刘希尧眯着眼睛听完了马守应的一番话,他冷笑一声询问道:“马大哥如此说,恐怕是想诓骗我们吧。一个俘虏的降卒如何能有这样的身家,恐怕其中不实之处甚多吧。”

    马守应摇头道:“我说的句句是实话,绝对没有一句虚言。八贤王的封地内讲究以才干论地位,只要你有才干敢于冒险,金钱权力都是唾手可得,这也是封地内百姓们全都努力干活学习新技艺的原因。”

    马守应的话让所有人都沉思了,良久革里眼贺一龙才说道:“如果我们去北方,也会有这样的待遇吗?”

    “八贤王向我保证过的,那里也是同样的情况。”马守应回答道。

    “这么说马大哥准备投降了?”改世王刘希尧双眼死死盯着马守应问道。

    “刘兄弟,我们也不能算是投降,应该说是投靠才对。”马守应听出了对方语气中的不善,只不过他不希望这些过命的兄弟撕破脸,所以仍旧是和颜悦色的解释着。

    “马大哥你不用说的,不管是投降还是投靠,反正让我蔺养成去投靠官军万万不行。”乱世王蔺养成起身道:“或许大哥你说得没错,但我们这些人都是大字不是一个的泥腿子,去了也没什么用,倒不如在这乱世之中享一天福就赚一天,总好过吃苦受累朝不保夕。”

    蔺养成的这句话,将其他几个人都打动了,就连已经打算与马守应去试试看的贺一龙也冷静了下来。蔺养成说得没错,他们这些人从小没念书,不可能在八贤王的封地内有什么发展,他们唯一的优势就是敢拼命,心黑手狠敢杀人,这也是他们能活到今天的原因。如果将这些全都放弃了,他们还能有什么安身立命的本事,想到这里在座的四个人都沉默了。

    见到众位兄弟沉默,马守应知道自己的劝说算是白费了,他仰天长叹一声道:“既然诸位兄弟心意已决,我也不便太过强求,但愿我们再有见面之日,愚兄这就告辞了。”他说完拱拱手,竟然不再吃喝,径直起身离开了大厅。

第七百八十八章袭扰练兵() 
另外四个头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是谁也没有起身挽留。大家已经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还不如就此分别,他年相见或许还能叙叙友谊,如果真的撕破脸就太伤人了。

    马守应离开大帐之后,即刻返回了自己的军营,见到首领归来,这些日子士气低迷的回兵大营内顿时引起了一片欢呼声。马守应在众人的兴头上,宣布了前往北方安顿的计划,他同时还将朱聿键所说的那番话又说了一遍,告诉他们这些人先去北方看看,如果真的好就将所有族人全都安顿过去。

    老回回营的官兵们都是马守应的亲信属下,各个对他都是赤胆忠心,这里没人会怀疑他的话中有假,大家一致同意去北方谋生。马守应当即命令全军带上行李拔营起寨,向着北方出山的方向前进。老回回马守应带着人离开,削弱了回革五营的实力,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双方好合好散总不能自家兄弟火拼,只不过从今以后,赫赫威名的回革五营改了个名字,变成了革左四营。

    这一次前往北方路途遥远,道路上还可能有官军拦截,但是马守应已经有了全盘的计划。如今李自成和张献忠分别在陕西和山东肆虐,这两个地方自然是官军注意力最集中的地方,是万万不能去的。

    老回回营只有一万多人,他们的目标小容易穿过官军防线的空隙。马守应决定他们去官军势力薄弱的湖广地区,然后趁机进入河南省南阳府境内,那里是八贤王的地盘,只要他拿出八贤王亲笔写的路引,对方肯定会想办法将他的一万多人送到北方去了。

    马守应选了一条危险性最小的道路,不过他要前往的北方地区却不算太平,此时那里正在酝酿着一场大战。

    在得到朱聿键的许可之后,袁崇焕就马不停蹄的返回了高丽省,随后他坐上已经修成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向着西方的前线出发了。袁崇焕知道时间紧急,容不得他浪费,因此他在出发之前,就从吴之番的骑兵师临时借调了三百多名军官,与他一起首先抵达了北海地区。

    这里的广大区域,是归附的蒙古各部居住最密集的地方,袁崇焕竖起招兵旗之后,许多蒙古青壮年都被吸引了。如今蒙古各部都住进了城市或者小镇,过起了半定居的畜牧生活,他们再也不怕外族的袭扰,所有物资都能轻松获得,政府还专门设立兽医站负责给牲畜接生治病。

    蒙古牧民们也不是铁石心肠,他们从心底里感谢八贤王的政策,也希望能过为他效命,保卫自己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如今袁崇焕打出为抵抗沙俄侵略,去西部抗战的名号,自然有许多热血青年争相报名。

    这一次的征兵不可能只限于蒙古人,只是袁崇焕只征召骑兵,所以绝大多数入选的都是蒙古骑手,他们可是自小从马背上长起来的,华夏人很难与之相提并论。

    六万新兵很快征召齐全,他们被火车运送到了彼尔姆,在那里进行了初步的编组和训练。满桂和赵率教的骑兵师被临时从前线抽调了回来,重新补充新兵。原来的老兵几乎个个都升了官,很快组建起了唐军骑兵第二军和第三军的架子。

    蒙古战马的补充非常方便,几个后勤兵站的备用武器也足够武装他们,但是军队的战斗力却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形成的。

    袁崇焕从刘体纯那里要来了最近几个月俄军的作战记录,他发现因为天气转冷,俄军的战线被迫南移,基本上是沿着卡马河一线,在进攻唐军驻守的乌法和赫雷诺夫等地,北方成了一个相对平静的地区。

    如今已经是崇祯七年的二月了,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北方的冰雪虽然尚未融化,但气温已经开始逐渐上升了,袁崇焕就决定抓住这个机会,锻炼骑兵的战斗力。

    袁崇焕亲自坐镇索斯诺戈尔斯克,指挥两个骑兵军的作战。如今满桂和赵率教的骑兵军装备都得到了重新改组,基本上换成了与吴之番骑兵师差不多的装备,主要是增加了骑炮营的编制,这样他们也有了攻坚能力。但是新编组之后的部队新兵达到三分之二,急需战火的锤炼。

    用新兵去打大仗,利用残酷的战场淘汰法,去劣存精太过残酷了,袁崇焕也不希望造成那么大的伤亡,因此他压缩了作战规模。两个军被分成以营为单位,沿着朝伯拉河全线向西推进。他们被要求不得进攻俄军重点布防的城市,而是采取游击战术,专门找那些没有多少抵抗能力的村镇和小型居民点下手。

    袁崇焕采用了类似于满清劫掠大明的作战方式,大量小股部队四处侵袭,所到之处财物全部抢光,青壮年也被拉走,然后一把火将当地烧光。他们遇到弱小的就进攻,如果对方强大就绕过去以保存实力。依靠这样的方法,伯朝拉河到北德维纳河之间的广大地域内,俄国人的村镇屡屡受到袭击,当地俄国人损失惨重,而唐军骑兵也在一次次的袭击中,迅速提升着作战经验。

    面对着唐军骑兵无孔不入的劫掠活动,负责北方防守的尼古拉伯爵也很无奈。他感觉自己这两年太过倒霉了,当初在萨马拉遭遇唐军骑兵结果损失惨重,也正是因为那次的失利,让他在伊里奇侯爵面前失宠。如今俄军主力被部署在南方发动进攻,他却被扔到北方来镇守,这是摆明了不让他分润军功啊。

    本来尼古拉伯爵还在自己劝自己,认为北方虽然没有军功却也远离危险,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升职不全是需要军功,只要他多花点钱,在莫斯科运动运动,同样能够获得升职和荣誉。

    然而尼古拉伯爵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安安稳稳的在科特拉斯享受生活的时候,就接到了各地遭到袭扰的消息,而且根据情报分析这肯定是唐军骑兵。

第七百八十九章换装的俄军() 
尼古拉伯爵已经被唐军骑兵吓出后遗症了,想不到自己在萨马拉吃了亏,如今调任到北方来,唐军骑兵还是如影随形,让他难以安稳生活。

    尼古拉伯爵当即决定各部队谨守城市,以团为单位派出搜索队,在各地进行拉网式搜索,一片一片的清剿各地,消灭唐军骑兵。同时尼古拉伯爵向总指挥伊里奇侯爵送去紧急军情,声明北方出现大批唐军骑兵,要求伊里奇侯爵派出哥萨克骑兵支援。

    袁崇焕在综合分析了骑兵传回的情报,发现俄军开始以团为单位巡逻搜索之后,他感到新的机会来了。最近一段时间的劫掠,唐军骑兵没有受到什么损失,反而在这样的低烈度战斗中,逐渐熟悉了营级作战战术,让蒙古骑兵新手们对同伴和作战方式都有了一定的熟悉。现在俄军送上门来,显然是个很好的试刀机会。骑兵可以集结起足够兵力,尝试进行大兵团作战,同时也检验检验最近一段时间的训练成果。

    对于这次作战,袁崇焕亲自做了谋划,俄军共有五个团的兵力,彼此间距五公里平行推进。他们是从科特拉斯出发,由北到南向阿尔汉格尔斯克推进,这样一来北德维纳河与梅津河之间的区域就能被全面清剿了。

    这样的五个团平行推进,互相之间可以照应,如果其中一支部队遭到打起,另外几个团能在短时间内就能救援。如果集中兵力硬啃这块骨头自然没问题,但是那样就暴露了己方骑兵的兵力数量,很容易对后续作战造成影响,同时也容易让这些尚未完全成熟起来的骑兵有太大伤亡。

    经过仔细谋划之后,袁崇焕决定满桂和赵率教各集结一个骑兵师,执行这次作战任务。已经是三天后的早上,收拾起军用帐篷的俄军继续向前推进,此时他们距离北方的白海沿岸已经只有七十多公里了。只要将这片区域清剿完毕,疲惫的士兵们就能在阿尔汉格尔斯克休整几天,然后返回科特拉斯复命了。

    作为最靠近梅津河沿岸地区的第1703火枪团,他们的警惕性是最高的,因为他们是最靠近唐军控制区的一支部队。如今梅津河的冰雪尚未出现融化的迹象,虽然冰面铺着厚厚的白雪但都冻得非常结实,骑兵想要过河非常容易,这对他们是巨大的威胁。

    团长瓦连京中校骑在马上,不停的用望远镜在周围查看,他已经将侦察队派到十公里以外了,却依然无法安心。突然前往传来了一声枪响,紧接着枪声就密集了起来,但这样密集的枪声仅仅持续了十分钟就消失了,随后就是无尽的寂静。

    正在行军的俄国步兵都被惊动了,瓦连京中校心头一沉,他知道自己派到前面的侦察队恐怕是凶多吉少了。他不知道前方有多少敌人,只能立刻命令全军做好战斗准备,同时将最精锐的第三火枪队摆在了中间。

    第三火枪队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他们在1703火枪团中率先改用了簧轮步枪。这是在屡次与唐军作战中,武器上吃了大亏的俄军痛定思痛,才下决心投入大笔资金更换武器的。

    为了达到换装的目的,已经财政危机的沙皇米哈伊尔一世向意大利的佛罗伦萨银行借贷,购买了一大批产自布雷西亚的簧轮步枪。本来米哈伊尔一世中意的是法国生产的燧发枪,那是于1547年由法国人马汉发明的武器。后来的法国国王亨利四世曾经力推在军队中换装这种新式武器,然而随着1***年亨利四世遇刺身亡,武器换装的进程被停滞,保守的法国将军们固执的认为,燧石打出的火星根本点不着黑火药,因此让这种新式武器与法国陆军失之交臂

    这种武器在当今的欧洲,还是一种不为人重视的武器,原本俄国也从来没有换装燧发枪的想法。只不过在战斗中,俄国难免缴获到了几支唐军的燧发枪,结果试验之下让俄国将军们大惊失色。

    这种武器的有效射程、装弹发射速度,乃至其重量的优势,都远远超出俄军使用的火绳枪。为了防止在武器上吃亏,国内各大贵族才会支持米哈伊尔一世从欧洲求购燧发枪的。

    俄国将军们也已经看中了法国生产的燧发枪,但因为其价格达到了每支一个法郎的价格却让他们望而却步。与利佛尔等同价值的法郎,在欧洲也算是很值钱的货币了,这样的价格就等于是每支枪都要九两白银,实在是俄国难以承受的。

    俄国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只好求助于当时欧洲银行业最发达的意大利美第奇家族。美第奇家族最终给俄国开出了一个并不算高的贷款利息,但要求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