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大国崛起 >

第393部分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393部分

小说: 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套地区以北朝廷无法控制,幸好还有延绥各府与长城用于围堵。当然崇祯也有将流贼驱逐到草原上,以长城阻隔的想法,让满蒙建奴去和流贼厮杀,大明则是得利的。

    听到杨嗣昌的意见,众人皆开始歌功颂德,崇祯皇帝如此推崇,他们自然也要表示支持。更何况他们都听的出来,杨嗣昌这样调度似乎户部就可以支撑了,他们的捐献或许可以免除,至于辽东是否会因为削减饷银而面临危险,那不是他们需要想的,他们只要知道自己的利益得以保全即可。

    众多文官暗暗松了口气,他们认为自己的家财这次终于保住了,没想到崇祯在散朝之前却说了一句话:“此事可先行交兵部议出个详细的章程,然后再行调派人手。不过官员捐输的事情也要继续,户部入不敷出总是实情,退朝吧。”

    官员们怀着郁闷的心情下朝去了,所有人都盘算着自己的利益,不过大家谁也没有说出来,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先看看皇亲国戚的捐输再说。如果他们捐的少自己自然能捐的更少,如果他们抗捐,自己当然就能得利了。

    崇祯皇帝想着同样的问题,要想让文官们老老实的捐出银子来,就必须让皇亲国戚带头。尽管这个办法不如朱聿键增收商税开放海禁来得有效,但毕竟能够为户部增加些收入,同时让他在朝堂上真正树立起威信,免得那些文官每天以反驳皇帝为荣。

第八百三十九章吝啬的国丈() 
思虑间崇祯猛然一抬头,发现自己竟然不知不觉间走到了承乾宫来。自从生了皇子之后,田贵妃似乎就得了病,四年多以来对他不假辞色,每日只是懒睡或是流泪,人也日渐消瘦。御医曾经看过,都说这是心病非药物所能医,可是她每日就这样无精打采的,对谁也不理会,却是让崇祯着急。

    田贵妃是他最心爱的一个妃子,本来能够得到极高的荣宠。宫里别的女人都是想法吸引皇帝,让他更加关注,田贵妃却将他往外推,似乎并不想要皇上的宠爱一般。想到田贵妃弹奏的悦耳琴声,崇祯皇帝又心软了,他想要进去看看田贵妃,他转头对旁边的王承恩说道:“你命人去承乾宫看看,让田贵妃接驾,朕要在此休息片刻。”

    “奴才遵旨。”王承恩赶快派人前往,安排承乾宫的人接驾,然而才一盏茶工夫,传旨的太监又跑了回来。他凑到王承恩面前低声说了几句,王承恩脸色顿时有些难看。

    看了看等在那里的崇祯,王承恩只好上前说道:“回禀皇上,田娘娘说身体不适不能接驾。”

    “什么?”崇祯今天在朝中刚刚好转的心情,因为这一句话烟消云散了,他没想到田贵妃竟然会以这样的理由拒绝接驾,这简直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他很想命人斥责一番,可是想到田贵妃所生的皇子朱慈炤,他的心却又软了下来。

    “算了,摆驾,朕去皇后那里。”崇祯最终只是拂袖而去,从此不再理会承乾宫的事物。

    听说崇祯皇帝来了,周皇后感到有些意外,平日里崇祯勤于政务很少到后宫来,每次过来也大多去找袁妃,很少到她这里来,没想到今天皇上竟然主动过来了。

    崇祯皇帝做到正位上,周皇后在一旁缓缓坐下说道:“皇上来臣妾的坤宁宫实在难得,早膳就在这里吃吧,臣妾烫一壶小酒与皇上共饮。”

    看了看满面笑容的周皇后,崇祯不好扰了她的兴致,最后只好点点头表示同意了。

    如今刚刚散朝,正是吃早膳的时候,王承恩命人去御膳房通传了一声,很快菜肴就送了过来。崇祯历来节俭,比起前朝几位皇帝每餐数十道菜要少得多,不过也有十二个小菜了。

    周皇后亲自烫了一壶老酒,给崇祯倒了一杯,又自己倒上一杯。见到酒倒好了,崇祯竟然主动拿起杯对着周皇后说道:“皇后操劳后宫实在辛苦,朕敬此一杯。”

    “多谢皇上赏赐。”周皇后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皇上居然主动向她敬酒。她的心中激动万分,拿杯的手也微微发颤,不过幸好她拼命忍住才没有将酒杯打翻。

    喝了这一杯酒,崇祯说道:“朕今日过来,有事情与皇后商量。”

    “皇上请说。”周皇后放下酒杯说道。

    崇祯将今天朝堂之上的事情说了一遍,最后说道:“国家危难关头,皇亲国戚自然应该奋勇当先为国分忧。外戚之中以国丈为首,他应该带头为国捐输,也好给其他人做个表率。”

    崇祯这一番话,让周皇后的内心咯噔一下,她终于知道皇上今天为何如此客气了。捐输些钱财在周皇后看来并不算什么,只是她知道父亲周奎那个脾气,要他捐输是绝对不肯的,到时候恐怕引起皇帝震怒,反而还会牵连到自己。

    可是崇祯既然说出口了,她也无法反驳,只能故作轻描淡写的说道:“未知皇上以为应当捐输多少为宜?”

    崇祯摸着下巴说道:“自然是越多越好,国丈大人怎么说也要捐个一二十万两吧。”

    “这”周皇后听得满脸苦涩,她知道以父亲的小气,是绝对不可能捐这么多的。

    见到皇后不回答,崇祯问道:“怎么?一二十万两太多了吗?朕这些年赏赐给他的也不止这么多吧,难道朕还要得多了?”他很清楚所有勋戚权贵都在看着周奎,如果连他也捐的少了,别人自然不会多捐,可是今日看来周皇后似乎有难言之隐。

    “怎么?国丈拿不出这么多银两吗?”崇祯询问道:“就算少一些几万两总拿得出吧,绝不能再少了,否则他人更不会为国家分忧了。”

    “臣妾会向父亲说明的。”周皇后只好这样答应下来,她心中暗暗打定了主意,无论如何也要让父亲大方一次。

    这样的事情自然不能崇祯亲自去和周奎说,否则很有暗箱操作的嫌疑,让其他勋戚看了笑话,所以崇祯走后,周皇后命人将周奎叫到了宫中。

    双方见礼之后,周皇后命旁人退下,随后才对周奎说道:“父亲可听说皇上命京中勋戚权贵捐输的事情?”

    “自然是听说了。”周奎点头道。

    “国家社稷今后总是你外孙的,自家要做个表率才行,这次捐输非同小可。那是皇上亲提,父亲为女儿外孙着想,也不可少捐了。父亲可想过要捐多少?”周皇后试探道。

    没想到一问捐多少,周奎的脸上顿时布满悲伤的神色:“女儿你久居深宫,不知道咱家的难处啊。那么多人口要吃饭,最近有是天灾不断,咱们的地大半都绝收了。如今各地都是八贤王的商品出售,咱们的铺子也是很不景气。我如今东挪西凑才勉强够开销,如果再要捐输就只能卖地了。”

    “父亲打算捐多少?”每次要出钱周奎都要哭穷,皇后都习以为常了,因此她并未多说什么,而是打断了父亲的话直切主题。

    周奎眼睛骨碌乱转最后他才叹气道:“为父总要为国家社稷着想,回去后我这就变卖田产,怎么也要捐五千两。”他说话间伸出五个指头,脸上却是一副肉疼的模样。

    “什么?”周皇后没想到父亲会吝啬到这个程度,她已经将利害关系都说清楚了,对方居然还只拿出这么少的钱财,简直是吝啬透顶。看着父亲兀自满脸心疼的表情,周皇后也知道再劝也是没用,只是与皇上的预期相差太多了。

第八百四十章朝堂捐输() 
她知道这次如果不能让皇上满意,虽然儿子的太子之位并不会有太大影响,但会让崇祯皇帝心中不快,万一其他妃子有什么异动,最后的结局也不好说。她叹了口气只好从身边拿过一个红木熏香的盒子递了过去:“这我的私房钱,共有两万两白银,父亲再凑五千两,这样合计三万两交于皇上,也算是勉强能够过关了。今后还请父亲多为国家出力,免得惹皇上不快,若是让女儿和外孙的地位不保,可就得不偿失了。”

    周奎惊讶的接过熏香木盒打开一看,里面放着整整齐齐的银票,下面还有些散碎金银,显然是周皇后将自己的私房钱包括零钱全都拿了出来。周奎欣喜的一把将盒子揣在怀里道:“女儿请放心,为父知道了。天色也不早了,为父这就回去了。”他抱着沉重的木盒,欢天喜地的离开了。

    与此同时,田弘遇也在女儿的宫中,只不过他并非田贵妃请来的,而是自己主动过来探寻的。

    “父亲认为此次捐输应当多少为宜?”田贵妃懒洋洋的问道。

    “我们总要看着周奎府上吧,他捐的多我自然不会少的。”田弘遇是个商人,他自然不愿意做这种白拿钱的事情,不过形势所迫他也不会让自己太过扎眼。

    田贵妃叹了口气说道:“皇上这几年也不容易,我看无论国丈捐输多少,父亲就捐五万两白银好了。”

    “五万?那是多少钱啊,岂不是要了我的老命。”田弘遇本来只打算捐几千两白银意思一下,免得崇祯下旨斥责,没想到田贵妃张口就让他捐出五万,简直比撕他的肉还要心疼。

    “自从女儿入宫以来,父亲所赚多少难道我不知道?为国分忧乃是本分,何必如此斤斤计较,就算女儿求你了。”田贵妃叹气道。

    看到女儿如此,田弘遇也是心疼,他只好点头道:“也罢,我就听你的捐五万两白银好了。只是我听说你这几年不与皇上见面,这可不是什么好事,你要想在宫中立足,总要赢得皇上欢心才行,否则为父就算是捐再多的钱财也是白搭。”

    “这个女儿晓得,不须父亲嘱咐,如果没有什么事情,就请父亲回去吧。另外我修书一封,只需如此父亲必能赚回更多钱财。”田贵妃叹气道。

    “好吧,但愿你说得办法没问题。”见到女儿听不进去,田弘遇也不好再说,他只能摇摇头转身离开了。

    等到田弘遇离开,田贵妃从怀中贴身小衣内,拿出一封尚带体温的信笺。这封信是朱聿键给她写的,尽管如此做所冒风险太大,但是朱聿键还是与田贵妃保持着每年两封信的频率,以诉说别来相思之情。

    这封信就是田贵妃最近才收到的,为了防止被皇上查到,她每封信都要看上半个月,直到将其中词句完全背下来,再将原信烧毁消灭证据。这几年来每每有了相思之情,她除了那个本是朱聿键骨血的儿子之外,就是寄情于这一封封的书信了。

    看着书信上刚劲有力的字体,田贵妃叹了口气:“既然我背叛了你,这次就算补偿你好了,也让我能够安心一些。说不得今后我会离你而去,投入他的怀抱。”

    第二日早朝正是大朝会,崇祯下旨命令平日不上朝的国戚勋贵也统统叫到皇极殿来一同议事,实际上就是要他们当场捐输,那怕先说个数目也可以。有太监进行记录百官倾听,崇祯也不怕谁敢事后不认账,那可是欺君之罪啊。

    “周奎,你身为国丈地位尊崇,总该给大家做个表率吧。”崇祯第一个就将周奎叫了出来。昨日与周皇后的一番言语,后来又有太监来报说皇后召周奎入宫,崇祯心里就有了底,他认为周奎有了这番嘱托,自然要识相一些。等到国丈周奎做出表率,其他人也不好少捐输,自己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周奎没想到皇上第一个就问他,出来跪倒之后,他颤巍巍的说道:“微臣周奎叩见皇上,皇上命微臣捐输,臣自然不敢怠慢。只是家中最近频现事故,庄稼歉收商铺关门一时间也难以筹措足够资金,不过就算微臣不吃饭也要为国分忧。”

    这么一大套说下来,崇祯的眉头越皱越紧,他知道有这番话铺垫,周奎肯定是要少捐许多的。只是有昨天与周皇后的一番话,崇祯相信周奎也不会太过吝啬的,毕竟他的女儿是皇后,外孙是太子,也不能太说不过去了。

    没想到周奎的回答竟然出乎所有人意料,他直接回答道:“臣就算散尽家财也要为国分忧,臣就捐五千两好了。”他颤巍巍的伸出了五个手指,此时他吝啬的毛病又犯了,非但自己原本的五千两银子不再拿出来,反而还吞了女儿给他的大半钱财。

    崇祯闻言真想大骂你还能不能再无耻一些,富胜王侯的国丈散尽家财才拿出五千两白银,这说出去谁能相信。崇祯很想给他定个欺君之罪,可是周皇后贤良淑德,向来在后宫中任劳任怨,他又不好太过责罚。

    环顾四周,崇祯发现官员们的眼中都有一分不以为然的神色,他知道这次的事情恐怕不好办了。周奎的这份捐款等于定出了上限,其他人如果捐输得少一点也有得说,毕竟国丈才捐了五千两,官员就算捐的再少崇祯也难以斥责。

    想到自己灵机一动想到的好办法,却因为周奎而化为泡影,崇祯真有用刀砍死他的冲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