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大国崛起 >

第405部分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405部分

小说: 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忧巴皇仗廊敉乃胁怠

    汤若望实际上早有准备,只不过始终隐忍不发而已,因为有法国的支持,他买到了大量当地出产的燧发枪,已经武装起一支不弱的军队。在克莱沃领主军前来查封的时候,他所率领的护卫队立刻发起了反击。

    领主军只是来查封工坊的,并未做战斗准备,骤遇拥有武器优势的护卫队,很快就乱了阵脚。汤若望率领护卫队趁机发动反攻,一举消灭了三百多人的领主军,随后他趁夜打铁,率军进攻克莱沃城并很快在内应的帮助下破城而入,一举消灭了领主。

    克莱沃地区在莱茵河中下游地区,本来是就是普鲁士公国的一块飞地,就算威廉公爵打算征讨也是不易。汤若望也不是蠢人,在掌控了整个克莱沃之后,他立刻给威廉公爵写信,表示自己本来无意反叛,是原来的克莱沃领主太过贪婪,残酷压榨当地百姓造成揭竿而起,这才酿成了惨剧。他愿意付出五万杜卡登金币的代价,购买克莱沃的领主权,并表示愿意服从普鲁士的统治。

    威廉公爵本來就缺钱,如今汤若望表现的如此谦卑,让他有了保住面子的台阶,又能得到大量金币的实惠,他自然是愿意的。威廉公爵当即表示了对前任克莱沃领主的斥责,并重新封汤若望为领主,让他负责管理克莱沃附近地区的一切行政军事。

    本来威廉公爵对这块飞地也并不重视,认为那么一小块地方,根本没有多少发展前途,然而他并不知道,将汤若望封为领主,等于是给他一个发展的空间,未来必然能够成长为庞然大物。

    汤若望的崛起,也让欧洲各国看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各国始终拒绝装备的燧发枪,在汤若望护卫队的手上居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以一百人的兵力,轻松打垮了使用火绳枪的三百领主军,所依靠的就是射速更快的燧发枪。

    这次在欧洲历史上并不起眼的克莱沃领主争夺战,给燧发枪打了最好的广告,各国开始重视起法国人研制的燧发枪,并逐步为自己的军队换装。朱聿键也不会想到,汤若望的无心之举,会让欧洲武器装备大大迈进了一步,给他今后对欧洲各国的入侵,造成了不小的障碍。

    当然这都是后话,在拿到克莱沃领主的头衔之后,汤若望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他开始鼓励工商业发展,并大量建立各种手工作坊,以自己研发出来的新产品,逐渐占领附近市场,很快让克莱沃成了欧洲北部最富裕的地区之一,而他的势力也依靠着强大的财政能力,慢慢积累了起来。

    此时朱聿键麾下的军政首脑们,不可能去理会欧洲这个小小的变局,哪怕这个对历史的小改动,未来会撬动整个欧洲的局势。现在他们最关注的,还是己方在世界各地的作战,尤其是在美洲方向,那里可是唐军对付西班牙最重要的战场。

    实际上在崇祯七年的最后几个月里,已经进抵中美洲的唐军并未再继续进攻,因为中美洲的地形易攻难守,需要大量的时间巩固地盘,何况短时间内美洲唐军还是主要以对加勒比地区的进攻为主。当然李信也并未闲着,他的美洲南北大铁路计划一刻不停的实施着。

第八百六十五章新的海底线路() 
这个铁路计划的第一步就是争取将已经修到墨西哥城的铁路线,继续向南延伸,直到巴拿马城。当然这条铁路线缓不济事,但可以先在中美洲建设多个新港口,并用铁路相连,依靠这些短程铁路,先将整个中美洲联通成一体,便于唐军机动防守。

    这一年时间里,美洲大陆上的劳工都在进行这件事情,为唐军继续的进攻行动夯实基础,同时李信也开始大力经营美洲,将这里作为本土建设,并继续进行移民工作。

    美洲铁路线除了金山港到魁北克,以及从金山港到墨西哥湾的两条东西横贯铁路线即将修建完成之外,东部沿海的铁路线,以及从金山港向北一直到阿拉斯加的铁路线也都在建设之中,相信用不了几年工夫,北美洲大陆就要被铁路线完全捆绑,成为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在众多工程之中,朱聿键最为关心的还是有线电报工程,在经历日本的作战之后,海上的态势越来越安全,同时与北方的及时通讯也变得急迫起来。在成功联通了经夷州岛、几内亚岛抵达澳洲的海底有线电报之后,朱聿键命令开始建设三条新的海底电缆。

    第一条短程的海底电缆是从几内亚岛出发,经苏禄群岛一直延伸到整个东印度群岛的,这样可以大大加强海军各地之间的联系,增强南部沿海的防御能力。第二条短程海底电缆是经过整个渤海湾,将大沽寨和汉城连接起来的,这样可以将京城的消息第一时间传播到封地内。

    最后一条线路很长,它是通过舟山群岛连接琉球群岛,然后沿着一连串的海岛沿岸北上,经九州岛和对马海峡,一直连接至高丽省釜山港的。在这里海底电缆将与北方各省电报网联通,达到即使乌拉尔山边境地区出现问题,两天内就能将消息送到宁波的效率,这比当世其他国家跨洲际通讯以年为单位可要先进太多了。

    朱聿键更熟悉后世的市场经济,他仿照后世华夏政府的做法,大量投资于基础建设,以新科技推动运输成本的降低和信息传递的快捷,尽一切可能为工商业发展提供便利。在这样的政策下,八贤王封地内工商业飞速发展,经济极度繁荣,让唐军有了更好的经济支持。

    这一年的新年,朱聿键是在宁波八贤王府安稳渡过的,在欢庆之余,他也开始思考华夏的未来。封地的大力发展已经从艰难突进,到了厚积薄发迅速崛起的时候,如果能够将这种经济模式推广到整个大明,华夏民族将迎来新的崛起。可是从朝堂上传来的各种消息看,东林党这样的保守势力依然强大,即使以崇祯皇帝的威严也难以压服,这就造成了国家政策的保守。

    朱聿键心中非常肯定,就算自己将封地内经济发展的经验说得再天花乱坠,递交给崇祯进行革新的奏折,也会被东林党以违反祖制为由直接否决掉。

    实际上如今大明内忧外患非常严重,李自成在年前趁着雪夜突破杨嗣昌封锁,再次转战平凉、庆阳二府,张献忠也开始向中都方向流窜,逼得卢象升不得不沿途尾随,大明北方已经彻底糜烂,并大有向南方发展的趋势。

    外界情况同样很糟糕,虽然南方欧洲人的威胁被唐军彻底消除了,但北方的皇太极正在日益壮大。

    上一次的劫掠虽然在唐军手中吃了亏,但并未让满清伤筋动骨,因为死得大多数是蒙古人,这反而让皇太极控制蒙古各部更加轻松了。如今皇太极对蒙古草原上的各部逐一吞并,逼得林丹汗遗孀率领的察哈尔残部只能逃到青海,同时依靠从中原劫掠的财富和人口,满清的力量越来越壮大。

    根据夜枭的情报,皇太极正在编制越来越多的蒙古八旗,打算扩张出一支比满八旗人数还要多的仆从军。这支战斗力不弱的蒙古仆从军一旦建成,对大明的威胁将成倍增加,明军本来只面对的山海关一线防守压力,将扩展到整个长城沿线,这是必须要面对的严峻现实。

    根据新的情报显示,满清还在通过晋商暗中支持李自成,给他们补充兵器战马,这个情况就更加严峻了。皇太极似乎有了问鼎中原的自信,他打算依靠李自成这样的农民军,大量消耗明朝国力,好让他有渔翁得利的机会。

    可以说大明如果不作出改变,亡国就在眼前了。对于这样的情况,朱聿键始终有些矛盾,他希望自己动手建立起强大的华夏国家,这需要埋头发展并逐步蚕食大明朝廷控制的土地。同时又不希望大明帝国崩溃,让满清南下荼毒百姓,这又需要支援朝廷,让其有抗击满清的能力,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他。

    朱聿键反复掂量着局势的发展,以及自己所能做得事情,心中尚无一个定论,他只好借着春节的休假时期,将宋献策叫到府上问计。没想到朱聿键让宋献策过来议事,竟然是各司的司长都跟了过来。

    “你们全都过来做什么?我不是说过封地内不兴那一套迎来送往,所有人不许来给我拜年?”朱聿键问道。

    潘独鳌笑着拱手道:“王爷苦心我等自然知晓,只不过拜年也需要带上礼品,我等今天可是空手而来。”经过多年的相处,这些官员与朱聿键已经非常融洽,他们似乎也忘记了大明严格的上下尊卑,时不时也能开个玩笑了。

    徐骥笑道:“没错,我们这次过来只是吃王爷一顿,顺便汇报工作的。”

    “工作等到假期结束再说嘛,如今快要到上元节了,你们不在家中与家人团聚,跑到我这里来蹭饭可不好。”朱聿键看了看几个司长,连忙让他们坐下说话。

    “主公有所不知,我们这次来是有正事的,而且还是非常急迫的事情。”宋献策说道。

    “什么事情?”朱聿键感到好奇,似乎最近没出现什么大问题,哪里有急事要讨论。

第八百六十六章经费配额() 
宋献策说道:“其实有两件大事需要讨论,第一件就是主公上次所说的,今年开始我们各司要提前制定出下一年的计划,做好经费的限额分配,这件事情我们已经讨论过了,大家都写出了自己的配额,现在呈递主公过目。”

    “哦?你们开会讨论过了?大家是经过了精确测算之后的数字吗?谁要是中途资金不够,我可不会让财政司轻易再加投资金的。”朱聿键笑着接过了那份账目。

    旁边的工商司司长潘独鳌笑道:“王爷放心,这次我们可不敢无的放矢。这些计划都是从内部逐级进行测算,然后由我们亲自汇总得来的,我们又在上面增加了一成的余量,相信不至于有太大出入。”

    “当然如果铁路有新的加建计划,我们不敢保证资金足够。”这是铁路局局长夏允彝的发言,毕竟随着唐军的攻势,地盘在逐步扩大,铁路的修建任务也一天多似一天。如今他掌控的铁路局比政务院下辖各司的规模还要大,有大量官员和技术人员在各地修建铁路,他们的脚步几乎遍及封地各处,成了整个政务院最忙碌的一群人。

    朱聿键知道铁路修建计划变动太多,尽管如今铁路线已经超过了两万公里,摊子却是越铺越大,夏允彝已经连续多次向基建司司长何刚诉苦了。他笑着说道:“各司临时增加的任务会另外拨款,这个你们无需担心,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即可。”他说话间翻看着那一摞纸,朱聿键发现这里面除了经费分配方案之外,还有各司制定的未来一年发展计划书。

    因为新的行政体系建立十来年,已经完全形成了规范化系统化的新模式,各司的官员也都越来越专业了。他们所制定的计划书不会如大明官员那样,满篇都是空话套话,而是全部以数据为根据,以详实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测算,让使用经费的误差很小。

    这些计划书让朱聿键感觉到非常满意,他点头道:“你们都写得不错,尤其是民政司的这一份,未来一年要在身份证制度之外,普及地方户籍制度这个想法很好。有了这个地方户籍制度,我们可以更好的掌握百姓去留,加强封地内的管理。不过你们的政策也要灵活掌握,千万不能让土地捆绑了百姓,影响到移民工作。”

    “这个我们已经有了具体措施,保证不会出现问题。”民政司司长徐孚远说道。

    “这次经费分配得非常好,我看这上面居然还有近千万银元的盈余,实在太好了。”朱聿键笑着说到,他获得封地之后十来年,还是第一次财政司有了盈余。

    财政司司长沈继荣说道:“王爷,这盈余也不一定能剩下,毕竟唐军的作战和基建计划的增加,都是需要额外拨款的。另外我们现在手中还有一笔五千万银元的额外巨款,还不知道应该运用到何处。”

    “怎么会有这么多?哪里来得?”朱聿键闻言颇为惊讶,沈继荣解释道:“这些银元实际上得自对日本的作战,其中有从德川幕府和四国岛搜刮来的财物,也有将日本奴隶转卖劳务公司的所得,各种古玩珠宝在出售之后也都折算在内了。我们将所有白银都铸成银元,并刨除了军队各级官兵所得,如今还剩下了五千万银元。”

    “对外作战就是赚钱啊,想不到打一个小小的日本,还不是全部占领也有弄到这么多钱。”朱聿键不无感慨得说道。

    潘独鳌闻言却有些不高兴:“王爷有所不知,这从日本的掠夺是一锤子买卖。如今日本已经陷入混战,我们的各种工商业产品少了一个销路,今后恐怕会影响工商业发展的。”

    朱聿键笑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