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大国崛起 >

第506部分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506部分

小说: 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冷兵器作战也不能一味的强调武器长度,因为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长短结合才能达到最好的作战效果。湖广军不光是长矛,他们之中许多人也使用大刀,因为使用更加灵活,这样的武器在军中也非常受欢迎。

    唐军的武器也是一样的,有人喜欢用刺刀作战,也有人使用其他武器。尤其是在肉搏部队中,随着刺刀的加长,他们那种类似于战锤的枪托攻击法就显得多余了,所以他们大多改用唐军配备到每个士兵的多功能工兵铲。

    唐军的工兵铲采用锰钢制作,木柄连接的铲头两侧平直,正面为尖头状。尖头非常锋利,可以发挥刺的效果,其中一个侧面有锐利锋刃,可以直接代替刀刃砍切。

    除了砍刺的使用,多功能工兵铲还有许多其他用法,例如铲头的另外一个直边上有锯齿和缺口凹槽,锯齿可以让工兵铲拥有锯子的功能,缺口凹槽则是用来打开唐军军粮配备的铁皮罐头。

    铲头可以选择九十度和一百八十度折叠,九十度折叠时可以将铲头另一边的尖头显露出来。这个尖头既可以当做鹤嘴锄使用,也能在山地作战中作为登山镐,或者在寒带当做冰镐使用。如果依然用铲头一侧,又能作为最好的锄头。折叠一百八十度更便于携带,同时在折叠的接口处,还有一个专门用来绞断铁丝的钳口,主要用来破坏铁丝网。

    有了这样一个多功能工兵铲,就弥补了三棱刺刀功能单一的问题,同时也让唐军有了一种备选的自卫武器。大群肉搏部队的战士与普通步兵掺杂在一起,挥动着工兵铲配合刺刀,比湖广军长矛大刀的组合更见威力。

    唐军人数毕竟更多,再加上武器更加先进,杀得湖广军节节后退。后续赶来的唐军再次结成阵型,利用排枪射击那些往上冲的湖广军,最终将他们赶了下去。

    米粮山的失守,不仅仅是在湖广军防线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无用武之地的唐军火炮也被拉上山顶,开始向着周围的山头覆盖性射击,湖广军顿时遭受了惨重损失。

    因为唐军的炮火太过猛烈,尤其是开花弹对暴露在山脊上的湖广军造成了巨大杀伤,附近的锅底山和扁担山相继失守。打开了缺口的唐军迅速突进,向着王家湾和十里铺方向进攻,并威胁着汉阳城区。

    防守各座山头阵地的湖广军腹背受敌,又遭遇到越来越多的炮火袭击,不得不选择了后撤。依靠浮桥源源不断的支援,唐军从琴断口、十里铺、五里墩、古琴台等沿岸地区多点突进,很快包围了汉阳城区,湖广军则只能在唐军炮火和燧发枪的优势火力下节节败退,躲在城区内负隅顽抗。

    为了减少伤亡,田见秀放弃了进攻汉口城区时的巷战战术,改为使用架在山头上的火炮,直接轰击城中的湖广军。唐军火炮居高临下,能够清楚的发现湖广军所在位置,这样的火炮密集覆盖下,湖广军连逃跑都非常困难。为了避免成为对方的炮击目标,他们只能分散开来,尽量减少队伍规模,防止被唐军炮兵盯上。

    炮击一直持续到太阳落山才结束,而守卫汉阳城的湖广军数量也下降到了六千人左右,这其中阵亡的只有三分之一,剩下的都因为被唐军截断后路而选择了投降。

    马士秀知道如果不做些什么,明天汉阳就会失守了。昨天的夜袭尝到了甜头,而今天更是不需要再渡过汉江,看起来更加的简单,所以他决定今天继续发动夜袭。

    在武器不如人的情况下,发动夜袭是拉平武器差距最好的办法,尤其是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这样的战斗就更加有效了。

    然而马士秀并不知道,田见秀根本没打算给他机会,入夜之后唐军就开始积极准备,在夜间八点钟左右首先发起了夜袭。湖广军尚在集结之中,唐军的排枪射击已经到了,在黑夜中的密集弹雨,虽然不会造成太大的伤亡,却让湖广军产生了混乱。

    军队的混乱让湖广军的军官们完全失去了掌控,他们缺乏应对这种情况的经验,面对复杂的情况难以掌控军队。比起湖广军的业余水准,唐军却经历过夜间训练,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他们胳膊缠着白毛巾,嘴里咬着哨子向湖广军杀去。

    渐渐接近正在嘶喊的湖广军,战士们扔出了一排手榴弹,炸得湖广军血肉横飞。借着爆炸的火光,燧发枪密集的射击,战士们很快占领了一条街道。他们用哨声互相联系,能够有效的防止误伤,这在复杂地形的作战中非常有效。

    组织混乱的湖广军对上经验丰富的唐军,双方的差距甚至比白天的战斗还要悬殊,仅仅打了四个小时,湖广军就被基本驱逐出汉阳城了。

    马士秀在混乱中被手榴弹炸死,剩下的残兵四散奔逃,很快就消失在了城郊。唐军完全掌控了汉阳城,并在江边积极布防,以防止左良玉趁虚派兵渡江袭击。然而田见秀的担心有些多余,左良玉根本没有想到两万人驻守的汉阳城一天一夜就会失守,此时他还在武昌城内等着捷报。

    第二天清晨,汉阳城头已经全部换上了唐军陆军的红底白虎旗,左良玉不禁看得目瞪口呆,大骂马士秀蠢笨如猪,竟然连一天都守不住。然而很快左良玉就会明白,马士秀根本不蠢,只能怪他的湖广军与唐军差距太大了。

    五艘铁甲舰用强大的炮火,覆盖了湖广军在江边的阵地,随后唐军利用从汉阳缴获的大量船只,开始横渡长江。

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出兵应天府() 
湖广军在武昌城内只剩两万守军,这点人无法阻挡唐军的进攻,何况站在光秃秃的江岸上防守,还会遭受到江上铁甲舰炮火的猛烈打击,在坚守了一刻钟之后,湖广军就纷纷后撤,就连军官的阻止威逼也不管用。有了江上炮火的掩护,很快唐军就占据了江岸阵地,并陆续将陆军各种口径的火炮运了过来。当上百门火炮齐射,炮弹如雨点般覆盖了武昌城头,左良玉就知道自己完了。

    为了减少自身伤亡,这一次唐军没有顾忌城内百姓,凡是侦察气球发现的湖广军聚集地,都会遭到猛烈的炮火覆盖,致使左良玉根本无法集结起冲锋队伍,只能任由唐军以班组作战的方式,慢慢蚕食武昌城街区。

    “爹,孩儿回来了。”冷着脸坐在大帐里的左良玉,突然听到了一声呼喊,他转头望去,发现时左梦庚已经回来了。

    “庚儿,你回来了?情况如何?”左良玉早已急招左梦庚回来,没先到他能够在武昌城最危急的时候赶了回来,这让左良玉心中稍安。

    听到左良玉的询问,左梦庚的脸色变了变说道:“孩儿无能,面对唐军一座小城也久攻不下,还损失了超过六千人。”

    左梦庚本来就带了两万多人前往,没想到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只剩下一万多人了。如果是在从前,左良玉必然会大骂他愚钝不懂指挥,只是在经历这几天的战斗以后他才知道,左梦庚这么长时间只损失了六千人,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左良玉点头道:“你的军队尚未进城吧。”

    “还没有,如果爹下令,我立刻命令他们进入城内防守。”左梦庚说道。

    “不。”左良玉摇摇头道:“武昌城已经守不住了,我们必须立刻撤退。”

    “什么?武昌城不要了?”左梦庚瞪大了眼睛看着父亲,他知道武昌城和武汉三镇代表着什么,也知道它对父亲的重要性。这样重要的城池,父亲竟然要主动撤退,这绝不是一时的发疯,只能说是唐军的战斗力太强了,让左良玉失去了胜利的希望。

    看着呆滞的儿子,左良玉摇头道:“什么也不要说了,我们对抗唐军,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既然大错已经铸成,要想挽回已经不可能了,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唐军没有时间管我们,让我们能够苟延残喘了。”

    与唐军打了几个月,左梦庚当然知道当面敌人的实力,见到父亲已经下定了决心,他也只好点了点头:“好,我们去哪里?”

    “我们往南,去洞庭湖。唐军在河南兵力不足,又要面对清军南下,他们没有能力吞下整个湖广的。只要能保留南面的地盘,我们就有复兴的机会。”左良玉说道。

    “父亲,我看朝廷没落难以对抗唐军,如今我们也损失惨重,不如联络清军一起对付唐军如何?”左梦庚问道。

    “混账,怎么能够接连建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你难道打算做贰臣吗?”左良玉闻言大怒。

    “可是,父亲。”左梦庚还想说什么,却被左良玉打断了:“你不用说了,只要我活着一天,就绝对不许与建奴勾结,让你的部队立刻停止前进,赶快南撤。”

    “是。”左梦庚见到父亲态度坚决,只好先闭了口,自己派人去联络清军的事情只能以后再说了。

    左良玉一路向南溃逃,唐军果然没有继续追击,河南的兵力薄弱,能够抽调出两个师已经是极限了,即便这点部队在攻克武汉之后,也已经失去了继续前进的能力,田见秀只好沿江防守,慢慢吞并消化湖广在长江以北的土地了。

    唐军的一支部队同样在镇江府登岸,并很快袭取了府城,两个团的兵力迅速沿着京杭大运河南下,向着丹阳前进。作为前线大军的后勤基地,丹阳安置着马士英八成以上的后勤补给物资。本来丹阳乃是防御重点,可是应天府告急,马士英也不敢怠慢,他只能将军队抽调回来赶往应天府增援,至于物资只能放弃了。

    如今朝廷真正管辖的只有两府之地,本来财政就不富裕,这次拼凑出来的物资还是因为眼见八贤王治下的繁华,想要以小博大才勉强凑出来的。如果这些物资全部损失,能让朝廷达到了伤筋动骨的地步。今后一年内,就算唐军敞开大门任由他们进攻,朝廷也无力派兵前往了。

    如此重要的物资,因为马士英抽身回援而只有五千兵马防守,唐军以两个团的兵力将丹阳团团围困,然后以三艘铁甲舰封锁了丹阳附近的运河,以重炮攻击城内。丹阳军队勉强守了两天,最后只能举手投降,将大批物资尽皆交给了唐军。

    唐军很快攻克周围府县,将本就不大的镇江府彻底吞并了,随后大军兵围句容,进入了应天府的境内。

    全线告急的文书如雪片般飞来,让南京六部毫无应对之法,马士英率军本想尽快赶回应天府据城而守,结果刚刚抵达溧水就被唐军的舰队挡住了。因为是内河作战,长江舰队从沿海的缉私舰队那里抽调了大量小型船只,包括苍山船和剑船等一大批小型军舰都随队而来,此时用在吃水不深的胭脂河与秦淮河上恰到好处。

    唐军在河面上布置了巡逻船,并以火炮进行轰击,让马士英不敢轻举妄动,等到他明白过来只有唐军的舰队抵达此处的时候,绕过应天府南下的唐军已经攻克了秣陵关,马士英彻底回不去了。

    朝廷军队几乎失去抵抗能力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宁波府,宋献策和茅元仪亲自前往扬州府找朱聿键。

    “王爷,如今弘光帝已经穷途末路,我看不如让其禅让给王爷,总好过让他们在暗中动手。”宋献策说道。

    “不错,等到王爷登基为帝,我们再命令江北四镇投降,整合全部力量转而向北消灭满清如何?”茅元仪问道。

第一千零八十三章过份的条件() 
“那与成祖有何区别?我的血缘太远,当这个皇帝名不正言不顺,实际上我早已有了最好的人选,只不过现在时机还不成熟。”朱聿键说道。

    “王爷是说他?”宋献策立刻反应了过来,主公手中还捏着一个王牌,田贵妃带回来的朱慈炤。虽然宋献策已经知道,这个所谓的崇祯三皇子其实是朱聿键的种,但别人并不知道,让他登基为帝的确是最合适的。

    宋献策道:“可是让三皇子登基为帝还需尽早啊。”

    “可是如今陕西有李自成,湖广有左良玉,北面还有北方四镇。如果这些人联合起满清来,我们就算胜了也要付出不小代价。更何况我们在国内的军队偏少,很难掌控如多的地方,所谓创业容易守业难,如果扩张太过迅速必然会造成内部不稳。所以我认为还是稳一段时间最好,暂时让朱由崧顶在那里背黑锅,也让我们多点时间调整内部事务,再将三皇子推举出来取代弘光帝,顺理成章的北上进攻满清。”其实除了这些之外,朱聿键还有件事情没有说,他不希望华夏人口遭遇太多的损失,如果能够和平解决,他不介意多等一段时间。

    “王爷所说不错,只是如今弘光朝廷应该如何应对,我们需要仔细掂量一番。”茅元仪也是深有同感,当即表示同意。

    “这个我已经想好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