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公务员 >

第272部分

唐朝公务员-第272部分

小说: 唐朝公务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宴饮之中就属这种话题最能引人兴趣,这胡商一问之后其他几人都饶有兴趣的看着唐成。

    七织的声名果然不小啊!唐成呵呵一笑,“实不相瞒诸位,这七织正是本官外室,现就定居于龙门县中”。

    “啊……噢……恭喜恭喜!”,众胡商们说到这话时,眼中又羡又妒的神色真是藏都藏不住。

    便是这几句闲话的功夫,换好舞衣的七织已来到房中的演舞毯上,她人本就生的绝色,此番薄施粉黛,又穿上一身压金线提花舞衣后更是美艳不可方物,眼中流波一转之间顿时让整个正房内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安禄山就坐在唐成身边,这正是适才七织的座位,直到现在心里还怦怦跳的他甚至都有些不敢直视七织的脸,她太漂亮了,漂亮的直接瞅着她时都觉得刺眼。

    花鼓与琵琶再起,七织跳的是与安禄山同样的一曲胡旋,舞袖飞举,回雪飘鹞,她这一舞与安禄山适才实不可同日而语,当真是骊珠迸珥逐飞星,虹晕轻巾掣流电。潜鲸暗吸苴波海,回风乱舞当空霰。万过其谁辨终始,四座安能分背面。舞至酣处时,手腕脚腕上所佩金铃发出的断续之声竟连成了一线脆脆清音,与那飘鹞舞姿结合一处真让人极尽耳目视听之娱。

    花鼓收槌,琵琶停音,便是那一线清音也停了好一会儿后,众胡商这才醒过神来连连抚掌叫好。

    “天气太冷,这舞衣又太单薄,你快去换过衣裳再来说话”,唐成向七织招呼的同时看了身边的安禄山一眼,只见他上身前倾的厉害,通红的脸上一双眼睛熠熠生辉,放在案几下的手更紧紧攥在了一起。

    “孩子就是孩子,对于他感兴趣的事情就该给予正面激励和引导嘛!让他把心思放在唱歌跳舞上,总比打打杀杀的好吧!”,唐成会心一笑的从安禄山身上收回了眼神儿向阿史德支等人道:“此子健舞的天赋便是由七织发现的,随后她更有了怜才收徒之心,其适才对某说过,只要此子肯下苦功,十年之后九姓胡安禄山之名必能轰传天下。阿史德领队,未知你意下如何呀?”。

    九姓胡人因为血统素来为人轻贱,出身的门路本就不多,自然也就不会像唐人父母诸多顾虑,加之安禄山身世又远远算不上好,对于他而言能得到唐成如此赏识,能有长安花魁的七织亲自教授,本人喜欢之余更有一个名动天下的未来等着,这还让人如何拒绝?

    见阿史德支点头并应承代为转告其母之后,唐成扭过头来笑眯眯的看着安禄山,“你可愿意?”。

    安禄山脸上激动的红晕还不曾褪尽,看了看面前托盘里的珍贵物事,再看看换好衣服走来的七织,这小屁孩就此改坐为跪的趴在了唐成面前,咚咚咚连叩了三个响头,“多谢大人成全!”。

    “好”,唐成这一声长笑真是舒畅无比,“安禄山,今日在座诸位皆寄厚望于你,你可不要让我等失望才好!”。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skbshge

第266章 狂飙突进与即将到来的辞别!() 
时间一天天过去,但龙门县的喧嚣躁动却看不出有半点松缓下来的迹象。时令过了三月之后,虽然东谷梯子田的修建已经初成规模,但山谷里的人不仅没减少,反倒是益发来的多了,除了此前那些棒壮的丁男之外,新加入的几乎是清一色的健壮农妇,修梯田,种庄稼之余,东谷里最新的一个热点就是盖房子。

    比邻着梯子田下的山谷,一面面三两尺、四五尺的土墙如雨后春笋般冒起来。借鉴修梯田的经验,庄户们盖房子时采用的也是集体合作的方式,其情形类似于后世的合作社,三五家或是五六家人联合起来按着抓阄定出的顺序依次盖房,人多好干活,众人一起上阵之后,原本对于一家一户而言极其艰难的建房过程就显得轻松了许多。

    要说这段时间里龙门县唐人百姓的日子过的是真苦,忙完地里忙建房,每天几乎都是从一睁眼就开始干牛马般的重活,一干就干到天色黑定之后才收工。劳动强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即便是最能熬苦的庄户人也累的龇牙咧嘴,往往一倒下之后就再不愿意起来。

    不仅是他们这些正当年的壮实人如此,就是还在乡下家里留守的老人和孩子也不轻松,儿子和媳妇儿都走了,年老体衰的老人们只能再次咬紧牙巴骨榨出身体里的每一份精力支撑起整个家,山上的坡地要经管,屋里的小孩子要带好,此外还有那些牲口家禽要照料,任这那一样都不是轻省活路。

    活计实在是太多的干不过来,就连正在耍玩之年的孩童也不得不提前上阵,纵观整个龙门乡村,这段时间里六七岁孩子背着比他们人还高的竹筐打牛草,七八岁孩子踩在木杌子上够着灶台做饭的情景比比皆是,而给他们烧锅的很有可能就是年仅四五岁的弟弟妹妹。

    总而言之,县城边的东谷就像一个巨型的吸纳器,不仅将整个龙门乡村的壮劳力吸收一空,甚至将整个龙门乡村所有能积蓄起的力量都吸干榨尽,即便是鬓发斑白的老人和尚在稚龄的孩子也同样如此。或者这东谷更像一个庞然巨兽,需要两万多唐人百姓投入所有的气力和血汗才能勉强喂饱它那不知餍足的胃口。

    累是真累,苦也是真苦,但奇怪的是尽管这么累这么苦却没多少人抱怨,虽然东谷的庄户们每天收工时都累得连话都不想多说一句,但到第二天一早他们依旧会精神抖擞的起来,修梯田的干劲儿和杭哊杭哊的筑墙打夯声半点也不会比前一天小。

    干的累极苦极的时候,庄户和他们的浑家们总会不由自主的扭头去看看那一块块整齐的梯子田,看看那一寸寸高起来的夯土墙,这一刻,中国农人千百年传承在骨子里的耐性就会迸发出最耀眼的光芒,只要有希望,只要有实实在在能让生活过的好起来的希望,他们就肯把勤劳的美德发挥到极致,像牛马一样,甚至比牛马更能干,更能熬苦。

    这正是一个民族真正的脊梁所在,是永不枯竭,潜力无限的力量之源。

    龙门大市场的修建比起东谷要快了许多,毕竟这里只是盖房子,毕竟修建这大市场的人有着足够的钱粮保障,一度还有许多龙门县城的百姓看着即将建好的连片屋宇发愁——一旦这大市场建好以后,这段时间容易挣钱好活人的日子就该到头了!但随后发生的一切悄然打消了他们的顾虑。

    就在大市场的建设刚刚进入尾声的时候,一支支的商队再次蜂拥而至,这次商队带来的全是货物,不仅南货多,甚至还有从波斯传来的海货一箱箱一捆捆都塞进了前面刚建好不久的房子里,随着这些货物到来的还有许许多多的商贾,看到他们县城百姓还真就纳闷了,这消息咋就传的恁般快法?这才多少时候,这些个商客贾客们可就知道龙门县建大市场的消息了?

    这边远处的商队和商客刚到,那边龙门百姓们这段时间已经无比熟悉的奚人牛车就到了,一辆连着一辆,一车连着一车满满装着的都是皮货,药材,牲口等等出产。

    交易就在尚未完全建好的大市场上开始了,以钱买货、以货易货,各种交易手段都被用上,随后便见刚刚卸下皮货牲口的奚人们又开始往牛车上装起一锭锭的布帛绸缎,团茶,瓷器,铁器等等等等;而那些运载南货而来的商队则装起一捆捆皮货,药材,赶放起一群群能在关内卖个好价钱的良驹。

    一南一北互通有无,龙门大市场甫一开市就显现出巨大的货物集散吞吐及交易能力,时间稍长些之后,不仅关内同属妫州府里其它县治的商贾们开始往这边凑,更远处的州县也有闻风而来的;南边已是如此,北边就表现的更为强烈,先是龙门奚来人,随后就见着饶乐草原上的奚人也到了,慢慢的就连松漠的契丹人也会骑好几天的马赶来此地,他们已不满足于经由图也卓之手贩卖过去的南货,想要亲自过来瞅瞅这地方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而此前他们若要置办什么金贵唐货时,最近也得跑到怀戎城的。

    大市场的开启为龙门县城带来了巨大的流动人口,酒肆、大车店、茶肆、烟花青楼的数量在前次大市场修建之初的基础上出现了第二次爆炸性增长,这一段时间里基本已经到了只要你敢开店就不愁没生意的地步,就不说别人,单是龙门客栈的掌柜管平潮一人就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连开了三家分店,且还在雄心勃勃的准备着开第四家,现如今数钱数到手软、做梦都能笑醒的管大掌柜再也没在背地里啐过县尊唐成,更没骂过“狗官”了,这要不是怕天上的神灵怪罪,他都恨不得把家里请的财神爷换成唐县尊的画像。

    在这种巨大的浪潮面前,小小龙门县城受到的冲击和影响是全方位的,县城百姓就跟做梦一样眼瞅着自己住了几十年不值几个钱的房子跟上元夜的孔明灯一样蹭蹭的往上涨价,房价那涨的叫一个邪乎,邪到他们自己听到这价钱都有些不敢相信。咋地了,这到底是咋地了!房子就还是原来那房子啊!

    在这样的房价飙升面前,他们才突然发现此前对大市场即将建成的那些担忧是如此的可笑,担心没活儿干?但凡把家里的房子拾掇拾掇赁出去几间,光赁钱就够一家人吃喝的了,还找什么活儿?

    惊喜的冲击来的太快也太大,啥也不干坐地就成富翁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以至于这段时间县城里的百姓几乎在同一时间进入了集体无意识的晕喜状态。

    百姓们的状态是这个样子,相比于他们对希望的憧憬和幸福感而言,县衙里的人就惨的多了。东谷忙,大市场那边的事情更多更杂,这手头儿上又要操办几万九姓胡迁入的事情,这些个公差和文吏们感觉自己就要忙疯忙炸了,嗓子早因为说话太多而沙哑的不堪,腿脚更是跑的酸胀,此时再想想唐先尊没来之前衙门日子的轻松,任何一个衙中老人儿都会油然生出恍如隔世的感觉。

    这几个月的时间里龙门县衙已经两次张贴征募文告,若论此时县衙的人数与规模早已跃居至妫州下辖六县中第一的位置,刚好跟以前的排名倒了个个儿,由倒数变成了顺数。饶是如此依旧还是人员吃紧,现如今衙门里不挂职的大掌柜杨缴正在酝酿第三份招募公告,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自己也犯愁——不招募实在不行,但要再如此扩张下去,这衙门还叫“县”衙嘛!

    此时的龙门县就如同一辆由千里马拉辕的马车,在半年多的铺垫与准备之后彻底的进入了快车道,其惯性之大搅动了周边所有的一切,不仅本县数万百姓被卷进了这股狂飙突进的风潮之中,影响力之大更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向周围四处扩张。

    一块石头投进平静的湖面之后,必然要激起一圈圈逐渐扩大的涟漪。龙门县城就是平静的湖面,而空降来此做官的唐成就是那块儿石头,至于这圈圈涟漪到底能传导多远,能波及多大的地方,现在言之还为时尚早,一切都需要时间给出最终的答案。

    正在杨缴为了征募文告的事情犯愁的时候,蓦然就听公事房的门吱呀一响。

    “谁?出去,某现在不见客也不说事儿!”,着实怪不得杨缴脾气不好,他这些日子实在是被人围追堵截的够够儿的,现如今谁都知道他是龙门县实实在在的二号人物,是以有什么事情都喜欢跑来找他,衙门里繁杂的事务就不说了,就连想着什么好处的商贾们和想在城中扩建房屋的百姓也都来找,基本上从他一到衙门开始,别说正常的上衙时间,就连吃饭上个厕所都恨不得有人跟着,他也实在是掐不住了,加之现在心里本就烦躁,遂头也没抬的就撂了狠话。

    “一听先生这话音就知道是急火攻心”,唐成笑着反手关上了公事房的门,“正好前两天图也卓来的时候给我带了些珍稀药草,要不我这就找人给先生熬上些,也好去去急火”。

    听到这话后从公案后站起身的杨缴哑然一笑,熟不拘礼,他也只是向唐成随意的拱了拱手,“明府你若是真心疼人,那就该让某好生休憩几天,只要能让耳根子清静下来不再听事儿说事儿,比啥名贵药草都管用”。

    “我倒有心想让先生休息几日,但以今日龙门之现状又岂能一日离得了先生?先生又岂能安得下心休息?”,说到这里时唐成摇头一个苦笑,“本官也没想到这事情一起,大势已成之后竟然是这般紧法,不瞒杨兄你说,这都半个多月了,某与拙荆每天说的话都不超过十句,她天天一早就得奔东谷,晚上天不黑回不来,就是回来之后也累得不想说话,我这苦又向谁诉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