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公务员 >

第292部分

唐朝公务员-第292部分

小说: 唐朝公务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易许人,但一旦真应下什么也没有言而无信的先例;这第三嘛,虽然现今幽州张大都督远离朝堂争斗,但东宫在大都督府也未必无人”。

    贾子兴猛然抬起头来。

    见状,唐成伸手虚指了指帐外浅浅一笑,“老哥敢是忘了那一百骑兵及黄桦木弩的事情?”。

    贾子兴的眼神更亮了,黄桦木弩乃军中重器,素来看管的甚紧,平常每一具弩弓的进出都要严格记录造册,更别说出借地方了。但上次唐成将要往饶乐草原时,大都督府却反常的行来公文,不仅借予其一百具弩弓,甚至还有多达两队百人的精锐骑兵。当时贾子兴都诧异唐成一个小小的县令何来如此大的本事竟然能把手伸到大都督府,现在看来根底却是在这里了。

    想明白这些之后,贾子兴虽没有完全放心,但脸上的忐忑却是消失了不少,唐成的鼓劲也收到了预期效果。

    贾子兴在事情说完后就没再多做停留,唐成将其送出帐幕后再次隔着界河眺望对面的联营军帐时,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意外之喜啊,李隆基一封书信使得他手中多了八千可用之军,有了这八千把军刀,唐成自觉对饶乐的介入更增了几分底气。八千人虽然不算多,但唐成更看重的其实本就不是他们的战力,而是天成军身上的“大唐正规边军”身份,以及这个身份所代表的唐朝廷的态度。

    虽然这个态度对于他而言是假的,但对于草原上的人来说呢?当八千把明晃晃的军刀在眼前出现时,又有谁还敢再死抱着唐朝廷不会插手饶乐事物的想法?介时这八千人就会被无限放大,要知道大唐最精锐的边军可是多达二十余万的。

    四两拨千千,以小力搏大势,随后再因势化机,数年的官场历练下来,唐成最喜欢也擅长的就是这个手法,早在最开始想到要打这八千天成军主意的时候,唐成就没把他们仅仅简单的当做军事上的一群厮杀汉来用,讹诈也好,威慑也好,他对这八千天成军的使用始终是着眼于政治的。

    对于手中掌握的任何资源皆能以政治眼光及手法去操弄,以期获得最大的收益。经过数年唐朝公务员生涯的历练之后,唐成对于仕宦之路的认识及适应已在不知不觉中慢慢走向成熟。

    目睹贾子兴带着护兵过了界河浮桥之后,唐成这才转回自己的皮帐命人将张相文叫了过来。

    “上些酒来”,天寒地冻的北地实在不宜茶,唐成对郑三吩咐完,向张相文一指身边的胡凳道:“坐,你我两人也无需那些寒暄的客套,说吧,这次过来找我什么事?”。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skbshge

第284章 长安!我总有一天会回去的() 
张相文在唐成面前再随意不过,他将这座皮帐四下都瞅了一转儿后坐下了身子撇着嘴道:“这些奚蛮子虽在别的吃穿住用上跟咱唐人没法比,但要说摆弄帐篷着实是好手,本还担心大哥天寒地冻的守在草原上住着难受,现下看看除了闷气些之外其它的倒还不错,如此以来,我这回去后在嫂子面前就好回话了”。

    唐成与留在龙门的郑凌意及妫州怀戎城内的父母都固定着书信往来,是以对郑凌意的情况并不生疏,按其原本的想法是等正事谈完再顺便问问,此时听张相文主动先提到,遂也顺势问道:“你嫂子每次给我来信时都是报喜不报忧,现在倒是正好问问你,她在龙门究竟如何?”。

    唐成的问话出口之后这才想起来自己每次给郑凌意去信时何尝不也是报喜不报忧,素来都是只捡好话说,至于危险辛苦什么的可是半点没提。单就这一点上来说夫妻两人还真是心有戚戚。

    “嫂子真是个好嫂子,这段时间我承她的大情了,城外东谷里两万多唐人百姓要盖房要搬迁,这得多琐碎多耗心神,若没嫂子在那边支掌着料理的井井有条,我这刚接手县务的就是手忙脚乱也照应不过来,要说累是真累,但瞅着嫂子的气色倒不算差,精气神儿也足”,张相文说到郑凌意时脸上恢复了正色,字字句句确乎是出自真心,“大哥就是大哥,找来的嫂子都不同凡响,别看嫂子是个女人家,要论现如今在东谷百姓中的威信,我是拍马都赶不上的”。

    “汉乐府里的《木兰诗》你也是学过的,谁说女子就一定不如男”,唐成斜靠着身边的小几坐的更舒服些后笑着道:“只要她精神好,累就累些,若是强拘着不让干事,她就是人歇着也难受”。

    “嘿,大哥这话怎么跟嫂子前些天跟我说的一模一样”,张相文又没了正形儿,嘿嘿笑着,“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意在流水,大哥跟嫂子还真是高山流水,知音同心……”。

    看到张相文这样子,唐成不由得又想起郧溪县中两人刚认识时的样子,那时候这家伙就是个没正形儿的惫赖,现在这么长时间过去依旧还是如此。

    唐成想起这些,再看看没心没肺笑的正贼的张相文,心底油然生出一股暖意来,物是人非,数年以来随着他身份的变化,身边人面对自己时或多或少都跟着有了变化,即便是关系亲近如唐栓都免不了,说来说去身边没变的似乎就只有这个二弟。

    这个张相文,实在是值得一辈子深交的知己呀!

    心中这般想着,唐成抬起手摆了摆笑骂道:“你嫂子也不在这,拍马屁的话就不要再扯了,说正事吧,嗯,你这次为什么过来”。

    扯淡的话说完,张相文哈哈一笑后脸上遂也恢复了正色,“我这次来是当信使的”。

    “信使?”,这回答可真够意外的,唐成的身子往前倾了倾,“谁?”。

    “长安东宫的张亮,张明之大人”,张相文起身给唐成续了一遍酒,“张大人写信的时候想是不知道大哥究竟在饶乐何处,是以就传到了我这儿代转,一并给弟弟也来了一封”。

    张亮!听到这个唐成还真有些纳闷,好嘛,要说没动静儿就一点动静没有,不想了的时候吧,却又接二连三的来。刚刚才看完太子给贾子兴的信,转眼张亮就又蹦出来了。不过既然有张亮操心着这边的事情,天成军尽可以一并料理,李隆基怎么又会亲自出手?

    端起酒觞抿了一口,唐成略一思忖后想明白了其中的关节,张亮虽然是太子心腹,但现如今的职品却算不得高,若是以他的名义给贾子兴写信,怕是不仅收不到预期效果,反而会弄巧成拙。

    “他说的什么事?”。

    “密封着的,这还得大哥自己看”,张相文说着从贴身处掏出一封信笺来。

    唐成接过信笺后却没就看,随手将之放在身边的小几上后向张相文问道:“你说他给你的也有信?上面说的什么?”。

    张亮将觞中温酒一饮而尽后,也没用手巾把子,就手抹了抹嘴角的酒水,“三页纸说的就是一条,让我这龙门县令务必竭尽所能保住大哥及家人的安危,说是只要能完成这个任务,即便是龙门县让奚人烧个干净也不碍我前程”。

    当日张相文前往长安考法科的事情唐成就是找张亮居中帮得忙,对他与张相文之间的关系张亮是再清楚不过的,他这封明面上写给二弟的信怎么看都有项庄舞剑的意思,但饶是如此,唐成心里还是又觉得好受了几分。

    毕竟这世上没人在劳心劳力之后还想被人当了弃子。

    “他倒是大方的很!”,唐城嘴里嘀咕着拆开了张亮的信笺。

    张明之这封信的前半部分都是在解释他被任官饶乐司马的背景,以及太子李隆基在这件事情上所受的掣肘与无奈,至此唐成方才明白吏部这次调职的细故。不过明白是明白,他现在对这事倒也没了多少心思,反正人都已经来了,最危险最艰难的时候也已经过去,现在再说这个也没什么意思了。

    直到看到信笺的后半部分时唐成才陡然来了精神,这里说到的是朝局变化,而挑动这一变化的正是由他出谋划策说服李隆基后给弄回长安的孔珪等人。

    当今天子,也即前安国相王李旦与其兄长李显及父亲高宗李治一样,虽因性格懦弱实在干不好皇帝的差事,但人本身却还算不错,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对旧情的顾念上。数年的流放之后孔珪等人虽与李旦已是君臣分际,但他们其实早就是老相识,尤其是孔珪,早年还曾做过李旦的伴读,而其家门内的叔父更与李旦有师徒之份。

    李旦对孔珪等人为什么会被流放自然是明白,眼瞅着三两年功夫不见,这位名动士林的老臣已是华发满生,比之流放出京前老了十岁不止,李旦心中也是唏嘘不已。即便别人还不好说,但他对孔珪的学识,声望,能力以及对朝廷的忠心却是清清楚楚。

    这样的士林领袖、孔圣血裔会起造反的心思?对此李旦是不会相信的,在孔珪心里只怕是把家声看的比官位更重要吧,这样的人你就是把刀架在他脖子上他都不会反,归根结底不过是受了前废太子的连累罢了。

    怀着这样的心思,李旦在接见孔珪等远流回京的臣子时可谓是温言备至,此后发还宅邸及授官自是题中应有之意,且是在这件事情上皇帝表现出难得的专权,毅然驳回政事堂将孔珪安置到礼部的想法,钦定其接任了因丁忧而刚刚出缺的御史中丞之职。

    长安各部寺监中,总掌言官的御史台地位无需多说,正因为其地位太过重要,所以政事堂才会极力反对,当此之时,政事堂中七位宰相有五个都是出自太平公主之门,此事背后的操手已是不言自明。

    据说在太平公主听闻孔珪接任御史台已成定局后,在府中将一具素来喜欢的波斯琉璃樽摔了个粉碎,隐约的言语里甚至将前任御史中丞下世的老娘都给骂进去了,老东西早不死晚不死,怎么偏偏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死了。

    事实证明太平公主的愤怒的确算得是有先见之明,孔珪上任御史中丞后第一道奏章弹劾的就是镇国太平公主干政,老先生在奏折里先是引经据典的来了一番天阳地阴,乾男坤女的理论,随后又一一列举前两朝神龙天后及韦庶人以女子之身干政带来的危害后,顺理成章的得出了“雌鸡司晨,不祥于天”的结论,奏章之末更是直接明言太平公主应该离朝政远些。

    孔珪身为御史中丞有专奏之权,政事堂别说是压下这本奏章,甚至在此之前看都没看到过,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当前的朝局下,在太平公主权势熏天的背景下,孔老夫子的这道奏章实实在在有石破天惊的效果,虽然皇帝李旦将这本奏折留中不发,但其火爆的内容却跟长了翅膀一样迅即传遍皇城,进而传遍长安,皇城各部寺监的大小官儿们被震的晕晕乎乎,噤若寒蝉的同时,长安士林也跟打了鸡血一样纷纷热议起这道奏章来。

    其实孔珪奏章中所说的本就是很多人想过的事情,只不过在此之前敢如此大庭广众把话挑出来的人不多,即便是有也因为官位卑小难达天听,整不出大的影响。及至孔珪愤然而起,凭借他的官位及声望,这个被太平公主极力压制的话题瞬时之间就被翻到了太阳底下任人评说。

    评说的越多,太平公主弄权的根基就越弱,毕竟千百年来的政治传统里容不得女子掺和国家大事,即便强如武则天经过几十年的布置掌握了政权,最终还是在年老生病失去对朝政的控制力时遭遇了宫变,更不提先朝韦后作乱的事情不过就发生在年余之前。对此太平公主也是心知肚明,是以她一边在控制朝政的同时尽力笼络士林,另一手则是尽量把这个话题给压下去淡化处理,希望最终能做到母亲那一步。

    应当说在此之前太平公主的运作还是很成功的,可惜孔珪的出现将她多年的运作之功毁于一旦,就在其与李隆基争权达到紧要关头时,随着这一道奏章,她此前极力掩饰而又根本无可补救的弱点就此毫无遮掩的彰显人前。

    这道撕破窗户纸的奏章对于太平公主的打击犀利而深远。而此前表面上看来平静的朝局也因为这道奏章被弄的波谲云诡起来。

    此前因为李隆基根基太浅,是以在与太平公主的朝争中只能占据守势,但随着这道不受控制的奏章,太子殿下的声望一时暴涨数倍,但跟太平公主一样的是,李隆基对孔珪这突如其来的一手儿同样也没心理准备。

    惊喜的余韵还没散尽,东宫一脉就油然感觉到了恐惧,恐惧于若是朝局变化的太烈会刺激起太平公主铤而走险。

    唐成明白对于李隆基来说,他是希望当前的朝局稳定的,虽然在争斗中处于弱势,但这是因为他窜起的时间太短的缘故,他需要时间来发展巩固自己的势力,而随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