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疆图 >

第138部分

大宋疆图-第138部分

小说: 大宋疆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无为劝说刘继元打消调动杨继业的念头,以为刘继元毕竟还是惧怕自己的,不免又有些得意,认为自己又占了上风,听说宋军一路北上,直取太原,更是心中狂喜,只待宋国大军一到,便想办法打开城门,放宋军进城,把太原献给赵匡胤以做功劳。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他已经把四个城门的守将,都换成了自己的心腹,尤其是南城门的守将,更是他的忠心心腹,若是刘继元不肯投降,他便命守城将领打开城门,迎接宋军进城。

    但是五天之前,郭无为的如意算盘被打乱了,都是因为汉将马峰的到来。

    马峰和杨继业是汉国最重要的将领,杨继业镇守汉国的北境,马峰镇守汉国的南镜,与宋国的潞州相接,赵匡胤和李继勋攻打汉国,第一仗便是和马峰打的,因为兵力太过悬殊,马峰吃了败仗,丢了城池,一路向北败退,但退而不乱,沿途召集周边的汉国兵马,阻慢宋国的进攻,且退且战,可谓是虽败犹荣。宋军若不是因为马峰的沿途阻拦,不到一个月便可以打到太原城下,现在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方才打到太原城下,都是马峰之功。只因兵力太过悬殊,若是同等的兵力,李继勋和曹彬未必便能轻易打败马峰。

    马峰自己的三万大军,几乎全部战死,只有几百个士兵,沿途召集来的兵马,也战死的战死,投降的投降,逃亡的逃亡,败退到太原的时侯,身边不过两三千人。

    马峰退到太原城下的时侯,郭无为命令守城将领,不许放马峰进城,并说马峰是败将,若是还有一点将军的自尊,应该自杀谢罪。刘继元却派人传来命令,立即放马峰进城。那守将不敢违抗圣命,只得放了马峰进城。

    马峰进城之后,早朝还没有退,马峰顾不得换上污衣,连忙进殿见驾,在大殿之下,当着汉国文武官员的面,跪下向刘继元谢罪。

    郭无为喝道:“马峰,你这个宋军的败将,还有何面目回来?”

    马峰不理郭无为,对着刘继元痛哭流涕,说道:“罪臣连失数城,本来无颜面对陛下,只是宋军势大,已经直逼太原,罪臣只想着为大汉国尽最后一片忠心,拼尽最后一份力气,也要与宋军拼个死活,待打退宋军之后,若是罪臣还没战死,罪臣宁愿在陛下面前自刎,以谢罪天下。”

    刘继元从龙椅上站起身子,走下台阶,亲自上前扶起马峰,温言说道:“爱卿为国尽忠,虽然吃了败仗,但忠心可嘉,更何况若不是爱卿拼命阻拦住宋军的进程,宋军早在一个月前,已经逼近太原了。爱卿是有功之臣,何罪之有?”

    此言一出,郭无为的脸色一变。

    马峰感激的更是五体投地,再次跪倒谢恩。

    刘继元当着文武百官的宣布,任命马峰为兵马总指挥,负责太原城的安全防守,坐镇南城门,以拒宋军。

    郭无为的脸色大变,刚要出言反驳,但看到刘继元坚定的脸色和语气,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总不好跟刘继元当面争执,他只得隐忍下来,心中却极为恼怒。马峰任了兵马总指挥,便是架空了他的权力,削减了他的兵权,他再想打开城门私放宋军进城,那就不是容易的事了。

    郭无为虽然恼怒,知道刘继元已经在利用马峰来对付他了,但却找不到反驳的理由。他想过带着自己的兵马出城投奔宋军,却又不能拿着城池献给赵匡胤,就算是去了宋国也没有面子,当下他只得隐忍下来,等待着时机。

    刘继元利用马峰,削弱了郭无为的权力,稳住了最重要的南城门的守将,心中稍安,又悄悄发出命令,把自己的心腹调给马峰,增加马峰的力量,所以马峰虽然是败将,却不但没有获罪,反而更得皇帝信任。

    宋军终于逼近太原,在太原城外扎下营寨。

第二百六十五章:宋国使者() 
第二日,刘继元与群臣在大殿中商议抵御宋军之事,由于大军压境,所以早朝一直从凌晨一直持续到下午时分,文武大臣分成两派,一派主战,一派主和,争执不休。

    刘继元心中早已经打定主意,只是眯着眼睛,冷静地聆听着众人的话,自己很少开口。

    郭无为冷眼旁观,不知刘继元打的什么主意,所以他也不开口,只是暗中示意心腹大臣,提出与宋军议和的建议。

    主战派和主和派,各述己见,从早上争到下午,仍然在争执着,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

    正在这时,值日官来报:“启禀皇上,宋国使者前来拜见吾皇。”

    听闻宋军的使者到来,主战派建议立即斩杀宋使,以示抗战到底的决心,主和派建议不可杀宋使,无论是战是和,都应该听听宋使说什么。

    刘继元冷静地说道:“宣宋国使者进来吧。”

    不久,值日官带着潘美和两个随从官员,昂首阔步,走进汉国皇宫的大殿之中。

    郭无为是认识潘美的,看到潘美前来出使,心中微微一惊,仍然站在旁边,不动声色。

    潘美进来之后,并不向刘继元下跪,只是站着拱拱手,说道:“下官宋国潘美潘则平,参见汉国皇帝。”

    一个主战派官员喝道:“你这宋人好生无礼,见了我国皇帝,为何不下跪行礼!”

    潘美镇静地说道:“我潘美生平只跪天跪地跪父母,跪我国皇帝,从来不曾跪过别人。你家汉主虽然是皇帝,但并非我潘美的皇帝,是以不跪。”

    那官员大怒,正要再训斥潘美。

    刘继元却很大度,挥挥手道:“算了,不跪就不跪吧。潘大人,你此来何意?”

    潘美道:“我宋国皇帝心地仁慈,有好生之德,不忍摧残太原城,令生灵涂炭,是以派下官前来,劝陛下投降……”

    刘继元哈哈大笑,打断潘美的话,说道:“赵匡胤若是真有好生之德,便不会一再侵略我汉国,杀我汉人,夺我汉城。”

    潘美正色道:“陛下此言差矣!我大宋传承李唐,乃是中华正统,有统一华夏之责,汉国之地,实是华夏之地的一隅,只有归属宋国的版图,华夏才能统一。我宋军攻打太原,只是收复国土,并非侵略。”

    刘继元冷笑道:“谁承认你们宋国是中华正统?我还说我汉国才是中华正统呢!你们宋国既然要统一华夏之地,那为什么不去收复燕云十六州,却来侵略我汉国?不敢去招惹大辽,却来欺我汉国,分明是捡软柿子捏罢了。”

    潘美森然说道:“收复汉国之地,我大宋军队,即去收复燕云十六州,中华之地,寸土不让。陛下,下官前来,并非要与你理论,现在我百万大军,已经兵临城下,还望陛下为百姓着想,避免战争发生,归降我宋国。”

    刘继元道:“归降你们宋国,我有什么好处?”

    潘美道:“吾帝向陛下承诺,只要陛下肯归顺大宋,便封陛下为王,以王爵之位视之。”

    刘继元道:“是不是还让我留在太原?”

    潘美道:“陛下封王之后,便请移驾到我宋国京城汴梁的王府之中。”

    刘继元笑道:“你现在说的好听,只怕待我到了你们的京城,你们要杀要剐,还不是由着你们?”

    潘美正色道:“吾皇乃九五至尊,金口玉言,岂会食言?现有诏书为证,还请陛下过目。”

    潘美说着,从随从手中接过诏书和公文,递给值日太监,转呈给刘继元。

    刘继元看着诏书,低头不语。

    潘美又说道:“只要陛下归降,不但陛下可以保有王位,陛下的文武大臣,官职虽有些所变化,但俸禄和供给,半点不少,愿意留在太原为官的,可以继续留在太原,想换个地方的,也悉从尊意。”

    那些文武大臣,最为担心的就是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官职,听到宋使如此承诺,不但主和派心中大喜,便是刚才的主战派,也有所动摇,所以都齐齐望向刘继元,希望刘继元答应投降。

    刘继元却忽然站起身来,双手一撕,把宋帝的诏书撕得粉碎。

    潘美和众汉臣心头一惊,知道刘继元不肯投降。

    刘继元把诏书撕碎,用力一扔,指着潘美厉声说道:“潘美,你休得在此花言巧语,欺骗我汉国君臣。”

    潘美正色道:“有吾皇的亲笔诏书在此,下官怎么欺骗陛下了?”

    刘继元喝道:“赵匡胤的话,岂有信得?”对百官大声说道:“诸位爱卿,不要听信宋人的话,他们出尔反尔,从来不讲信用。四年之前,赵匡胤侵略南方的蜀国,蜀国皇帝孟昶投降宋国,宋国把孟昶掳至宋国京城,拜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秦国公,但是不过七日,孟昶却忽然暴毙,年仅四十七岁。诸位爱卿,孟昶正当壮年之时,怎么会忽然无故暴毙?自然是被赵匡胤暗害了。前车之签,若是朕投降宋国,孟昶便是朕的榜样,用不了几天,朕便会被赵匡胤杀害。还有孟昶的那些文武大臣,当初宋国也是各种承诺,但一旦投降之后,他们不是被贬职,便是被杀害,所以,诸位爱卿,千万不要上当,宋人不可相信!”

    众臣听闻此言,人人脸色大变,他们当然也听闻过此事,刘继元的话并不是胡编乱造,而是实情,听了这些话之后,不但主战派更坚定了不降之心,便是那些主和派,也有些犹豫不决了。

    潘美心中暗叹,知道刘继元的话确是实情,他无法反驳,蜀国皇帝孟昶忽然暴毙,他也猜到是赵匡胤所为。不过,他也有些诧异,从郭无为提供的情报,刘继元本是刻薄昏庸之徒,怎么会忽然如此精明,难道是郭无为的情报有误?

    潘美想到这里,不由转头向郭无为望了一眼,只见郭无为眉头紧皱,显然刘继元的精明,也大出郭无为的意外。

    刘继元看到众臣已经被他说动,心中甚是满意,又立即手指潘美,大声喝道:“来人,把宋使绑了,推到午门外斩首!”

第二百六十六章:鼓励士气() 
此言一出,众臣人人色变。殿旁的几个持戟武士立即冲了过来,要绑潘美和两个随从。

    潘美神情镇定,脸色不变,两个随从却吓得瑟瑟发抖。

    郭无为心中大急,潘美乃是赵匡胤最为器重的大将之一,若是在此被杀,他郭无为有何面目见赵匡胤,如何向赵匡胤交代?

    想到这里,郭无为顾不上妗持,连忙上前两步,对刘继元拱手说道:“陛下,万万不可!”

    刘继元居高临下,盯视着郭无为,冷笑道:“司空大人,你倒是说说,有何不可?”

    郭无为说道:“陛下,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这是数千年的规矩。您刚才还说,咱们汉国才是华夏正统,若是斩杀了使者,岂不授人话权,被人非议?”

    刘继元道:“宋人杀害了我数十万百姓,朕只杀他一个使者,谁敢笑我?”

    郭无为道:“陛下,此次宋军有数十万大军,您杀掉他们一个人使者,并不能减轻多少我国的负担,反而会激怒宋军。”

    刘继元失笑道:“都要打仗了,还怕激怒他们吗?”

    郭无为正色道:“陛下,战场之人,无论杀死多少敌人,都是理所当然,但若是斩杀手无寸铁的使者,便会理亏。非是微臣危言耸听,万一我们的太原城被宋军攻下,宋军为了报复,很可能会下令屠城,我们君臣的性命难保,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若是不杀使者,尚还有一线商榷的机会。陛下,非是微臣长敌人志气,灭自己的威风,实是为陛下和诸位同僚留一个回旋的余地。”

    刘继元皱起了眉头,沉吟不语。

    此时,几个持戟武士已经把潘美三人绑了起来,等侯着皇帝的进一步吩咐。

    这时,一个主战派的武将,越众而出,向刘继元抱拳说道:“陛下,司空大人所言极是,无论我们如何痛恨敌人,都不可斩杀使者。”

    另一个主战派的文官说道:“陛下,不如放使者回去,让使者转告赵匡胤,我大汉宁可玉碎,绝不投降的决心。”

    刘继元点点头,说道:“既然诸位爱卿都如此说,那就放了他吧。”

    郭无为这才松了口气。

    几个持戟武士为潘美松绑。

    潘美神情自若,淡淡一笑,向刘继元抱拳道:“多谢陛下不杀之恩。”

    刘继元道:“你回去告诉赵匡胤,我汉国绝不投降,他若有本事,便打进来吧。”

    潘美道:“下官会向吾皇转达陛下的话,不过,为了陛下和各位大臣的安危,为了太原城数十万的百姓,还请陛下三思。”

    刘继元道:“不必三思了,我太原城军民一心,决不投降。”

    潘美道:“既然陛下心意已决,下官也无话可说了。下官回去之后,吾皇可能明天便会攻打城门,若是陛下改变心意,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