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万里河山别样红 >

第203部分

万里河山别样红-第203部分

小说: 万里河山别样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合一起脱离冯玉祥,把部队给拖到安徽蒙城一带,同时派人到蓬莱于学忠家,力请于出来统率这三个师。

    于学忠听了几个部属所说的军中混乱局面,感到十分痛心,可对于重新出山,他又感到矛盾。拒绝出山的话,自己当初辛辛苦苦带出的这支部队就此毁掉;可答应出山的话,虽然部队暂时可以保持存在,可如果无粮无饷,又没有一个坚实靠山,那部队还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当时国内实力最强的几个山头,无非就是国民党政府、冯玉祥、张作霖。就象当初赵振中曾和他分析的那样,前面已经拒绝了蒋中正的委任,现在自然也不会考虑依附国民政府;而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导致直系分崩离析,于学忠同样不会考虑,剩下的也只有张作霖这个山头了。

    而让于学忠决定投靠张作霖,除了有上述因素之外,还有其他原因。

    于学忠的部队曾被人认为是直系中最精良、最有纪律的部队,现在吴佩孚倒了,张氏父子自然想把于学忠这支部队收到麾下。因此,当于学忠率部从湖北退到河南时,奉系即开始了对于学忠的拉拢。

    张作霖年轻的时候曾和于学忠的父亲于文孚一起在毅军**事过5年,现在听说于学忠是当年老友的儿子,自然就产生了兴趣。于是,在于学忠率部到河南后不久,张作霖就派范江浦、宋学礼两人去见于学忠。

    范、宋二人临行前,张作霖特意吩咐说:“你们见了于学忠要告诉他,我和他父亲是老相好,看在父辈的交情上,我会好好关照他的,他有什么困难,尽可提出来,我一定帮他解决。如果他处境不好,尽可来投奔我,我是不会亏待他的。”

    考虑到两次直奉大战,结怨交恶甚多,张作霖又让范浦江、宋学礼捎话给于学忠。他说:“你们告诉于学忠,过去直奉交战,是我和吴佩孚间的事,与他无关,让他别以此为虑。”

    范浦江、宋学礼接受任务后,就到了于学忠的军中,作于学忠的工作。不过,当时囿于局势,于学忠已决定下野。范、宋两人又送于学忠到蓬莱,直到于学忠把一切都安顿好,才回北京复命。这范、宋二人也就是赵振中当初在小店偶遇时跟随于学忠的两人。

    就在于学忠决定复出,率部投奔张作霖之际,张学良在得到范、宋二人传回的消息后,又派周光烈到蓬莱,邀请于学忠赴北京面商大计。

    虽然于学忠现在还没有和部下的几个师长碰面,有些具体情况还没有掌握,不过,他觉得这是一个投靠奉系的好机会,便爽快的答应了张学良的邀请,带领几名随从人员奔赴北京。

    在北京,张作霖见到当年老友的儿子,自然高兴。而通过一番畅谈,于学忠也觉得张作霖为人实在,共事起来痛快。双方便就于学忠所部加入奉系达成了协议。第二天,张作霖便发布命令,任命于学忠为镇威军第20军军长,所部归奉系张学良节制。

    于学忠回到部队后,召见各级军官,将与张作霖会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随后,于学忠见大家都支持投靠奉系,便对部队就地进行了整顿,将四个师合编成三个师,并将张作霖所给的临时军费,按照总人数平均分配。拿到军饷后,官兵自然振奋,部队便由蒙城开拔至蚌埠,乘火车转向河北,归张学良指挥。

    1928年6月3日,东北军被北伐军打败,张作霖在退回关外行抵皇姑屯时,被日军炸成重伤身亡后,张学良继其父统率了东北军政大权。这时直鲁联军张宗昌、褚玉璞两部亦被北伐军压迫退到滦河一带,企图退往关外。张学良鉴于东北财政困难,无法容纳张、褚两部,加上两人所部军纪败坏,遂派于学忠、胡毓坤两个军在山海关、秦皇岛一线阻击,经过激烈战斗,张、褚军溃败,各自逃亡,直鲁联军遂被消灭。

    其后,张学良见失去关内地盘,财政难以支持众多奉系部队,便决心整顿东北军,撤消军、师番号,将东北军各师缩编为旅,任命于学忠为临绥驻军司令,原第20军的第7、25、26三个师,合并缩编为213、217两个旅,仍归于学忠指挥,驻扎于山海关、绥中一带。山海关是进出关内外的咽喉要道,在当时的非常时期,张学良能委任于学忠为临绥驻军司令,把守这一关隘,其对于学忠的信任和倚重可见一斑。

    在绥中,赵振中一行人很快就找到于学忠的司令部。在门口没等上多久,于学忠就兴冲冲地快步出来:“哎呀,还真是赵兄弟!我刚才还以为卫兵听错了呢。”仔细打量一番后,于学忠又道:“几年没见,老弟更见风度啊。”

    “呵呵,于老哥才叫精神呢。不但东山再起,还成了东北军有数的大将。”

    “不过是蒙张大帅和少帅错爱罢了。快请进!”于学忠一边朝李云天、刘成林两人点头致意,一边拉着赵振中朝里走去。

    在司令部的会客室中,于学忠和赵振中寒暄之后,便说道:“我前段时间听人说,你老弟和朱先生在联手赈济绥远、陕甘一带的灾民,怎么有空跑我这里了?要是有什么需要老哥我帮忙的话,你尽管说。”

    “要说有事情的话,还真有点。”赵振中说道,“一个呢,是给老哥送了点礼物来,要老哥派人去取一下,我敢保证老哥会喜欢的;再一个呢,我和海外华人创办的华美公司有合作,想在沈阳这边开办一家银行分部和一家分公司,到时如果有什么麻烦的话,可能还要请老哥出面。”

    “老弟,你要是有事情找我可用不着送礼,只要老哥我能办的自然没问题。不过,这经营产业的事情老哥我实在不在行啊。”于学忠有些为难。

    “老哥,这产业经营方面自然不会找你。而且华美公司和华美银行都是在美国成立的公司,从事正当的行业经营。不过,毕竟是初次到沈阳开办产业,难免有些人生地不熟的,要是不小心冲撞了哪路大神,到时候还请老哥帮忙转圜一二。”

    “这没问题。虽然我不在沈阳,不过,想来沈阳那边的人物多少也应该卖我个面子。”于学忠明白过来,又接着问道:“你老弟怎么和美国华人接上了联系?”

    “说来话长了。”赵振中当下就将自己去美国探望留学人员,以及同司徒美堂等人结识的经过大致说了一遍,并说明华美公司和华美银行乃是美国东部华人出面创办的产业,自己现在与他们在商业上有合作关系。

    “原来是这样啊。”于学忠点头释然。

    “老哥,你这里有多少会开汽车的人?跟我一起去把礼物给你带回来。”赵振中说道。

    “应该有20多吧。”于学忠说完,又奇怪道,“你到底带了什么东西,需要这么多人开车去?”

    “呵呵,我只要会开车的人去就行了,不需要从这边开车。”赵振中笑道,“老哥在门口的时候不是看到我开的那辆卡车了吗?我这次给你送了30辆卡车。除了门口的那辆之外,其他的29辆都在葫芦岛港口呢。另外,还有随车的一些罐头之类的东西,都是自己公司生产的。”

    “老弟,你这礼物太重了,老哥我可不能要!”于学忠听赵振中一下子就送给自己30辆汽车还有罐头之类的物资,大吃一惊。

    “老哥,用不着推辞。这30辆汽车虽然不是很多,不过至少可以让你司令部的机动能力提高一大截,这可是划得来的。”赵振中解释道,“再说,等明年这个时候,华美公司在美国那边就能生产出比现在这种汽车性能更好的产品。兄弟我不愁没汽车用。”

    “那也不能要,这实在太贵重了。”于学忠坚持道。

    “老哥,就算我将这些汽车借你用的。你要是觉得性能不错的话,等明年华美公司生产出性能更好的汽车后,你可以帮我向其他人推荐一下。等将来在国内实现汽车生产后,也好不用为销路发愁。”赵振中说道,“老哥就别推辞了,我都把这些家伙运到葫芦岛码头了,你总不能让我再运回去吧?”

    于学忠想想之后,觉得赵振中把这些大家伙都送到门口了确实不好再让他运回去,而且这样性能不错的30辆汽车自己也确实用得到,便叹了口气说道:“就这一次,下不为例啊。”

    

第六章 :涉足关外(三)() 
大声呼唤:求关注!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

    ……

    当天午饭后,赵振中原本想随去葫芦岛码头开回汽车的官兵一起离开,并与留在那里的威尔士会合后就此奔往沈阳。不过,于学忠却不同意,对他说道:“和你老弟几年没见了,不急着走。正好后天司令部这边有事情要去沈阳,到时候我和老弟一起去趟沈阳就是。这两天你就让老哥我尽尽地主之谊吧。不过,绥中这边的条件可没没法和你老弟四海酒楼相比,要是有怠慢之处,老弟就多包涵点。”

    赵振中见于学忠如此热情,又听他说到时候一起去沈阳,想来有了这位东北军的大将出面,会让自己等人省力不少,便也同意道:“老哥如此热情,那我也就不推辞了。不过,葫芦岛那边还有一个美国人在等着里,我让云天先和他一起去沈阳吧。毕竟老哥这边是军营,让一个外国人过来影响不好。”

    “你老弟想的就是周到。”于学忠笑道,“不碍事的。我这里是军营,可绥中县城却并非军营。让人把他带到县城里找个客栈先安顿两天,等我们去沈阳的时候一起把他带去就是了。”

    “那也好,我就让云天、成林跟那些会开车的弟兄们一起去一趟吧。”赵振中点头说道。

    李云天、刘成林随于学忠从临绥驻军司令部选出来的25名会开车的官兵去提取汽车后,于学忠则和赵振中两人聊天。期间,自然少不了提到去年所发生的中东路事件和眼下关内各方的剑拔弩张。

    对于中东路事件和张学良的做为,赵振中说道:“张少帅想收回在中东路上的国家权益,这确实无可厚非。虽然我对其中具体情况不了解,不过却觉得他选择的时机有些问题。苏俄在打败外国干涉军平息国内叛乱后,这几年益发强大,这肯定会给东北边防带来压力。不过,东北这边却不仅仅只有一个老毛子,还有日本人。”

    “老毛子贪婪,日本人凶残,这两个又都对东北虎视眈眈。张大帅去世不过一年多,张少帅易帜才半年多,实在不是东北与老毛子冲突的时候。”

    “老弟有所不知啊,在中东路事件上,少帅是让南京的蒋某人给耍了。你我现在关起门来说话,我也不妨和老弟说说个中究竟。”于学忠叹道,“中东路事件可不是一上来双方就大打出手,期间是有个过程的。而且,中东路事件的发生,南京方面可是有不少责任的。甚至可以说,要是没有南京蒋中正参与其中的话,很可能也就不会有什么中东路之战。”

    “在去年5月份,南京蒋某人致电少帅,说是冯玉祥组织‘护党救**’叛乱,与苏联驻哈尔滨领事有关,让少帅派人搜查苏驻哈领事馆。少帅接到电报便派张景惠搜查了苏联驻哈领事馆,发现了共产国际的一些文件资料,并抓捕了一些与该案有关的人士。这可以说是中东路事件的开端。”

    “其后,苏联态度强硬,并增兵中苏边境。当时,东北军辅帅张作相等人是不同意与苏联作战的,我也持保留态度,可少帅在7月初去北平与蒋某人会晤,得到蒋的允诺,回到沈阳后就态度坚决的要打。少帅说蒋支持其收回中东路,以维护国家权益,并说蒋表示若有战事爆发,中央会派10万兵力、几百万军费支援东北。正因为有蒋的表态,少帅回到沈阳后,才加紧进行了一系列布置。”

    “可当双方真打起来,前方东北军将士损失惨重,少帅向南京蒋某人求援时,蒋某人却以关内正在平息冯玉祥部叛乱为由,没有一兵一卒,没有一个大洋支援。最终结果,也就是大家从报上所看到的,东北军惨败,中国方面与苏联重新签定有关中东路的协议。”

    赵振中没想到老蒋还在中东路事件中干过这样的事,不过想想,这借刀杀人正是老蒋排除异己、打击地方势力的惯用手法。遂说道:“东北这边虽然在前年年底易帜,让南京形式上统一了中国,不过,看看老蒋去年打桂系、打冯玉祥、打唐生智,今年又和山西严重对立,就可以知道南京对东北只是一时鞭长莫及罢了。真要让老蒋腾出手来,肯定也会解决东北军的。去年的中东路事件,不过是老蒋借苏联人的这把刀,坑了东北军一下而已。”

    “老弟说的没错,我自己也这么想的。”于学忠点头道,“正是因为有去年的中东路的教训以及对蒋某人排除异己的顾虑,少帅才不顾各方拉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