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万里河山别样红 >

第207部分

万里河山别样红-第207部分

小说: 万里河山别样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蒋不得不对韩复榘部格外关注。首先是稳住韩,使该部不致发生意外。但光稳住他还不行,还要进一步鼓励他,想法买通他,使之为自己卖力,以争取战争胜利。

    考虑到其中种种因素,5月10日,蒋中正到济南召集陈调元、韩复榘、马鸿逵、贺耀祖等举行会议,以确定山东防务问题。同时,老蒋特意请陆军署长曹浩森偕同来到济南召集韩复榘与陈调元谈话。因曹原是西北军参谋长,是韩的老上司、老相识,对韩说话方便有效。通过曹浩森向韩疏通,老蒋允诺战争胜利后即委任韩为山东省政府主席,并向韩保证二十六军和第十五路军鲁西战事结束后,仍调回津浦路方面,归还第一军团建制。得到老蒋的这一允诺,韩复榘心花怒放。随即在蒋召开的军事会议上表示,一切服从老蒋指挥。蒋见目的已达,当夜便返回了徐州。

    就在老蒋跑到济南稳定韩复榘的同一天,冯玉祥颁发北方各军进展令。

    第二天,老蒋针锋相对,在徐州发布总攻击令,命令南京政府所部对反蒋联军进行全面进攻。随即,双方在几条战线上展开激战。

    此前,阎锡山、冯玉祥两人都信心十足,对同蒋军作战持乐观态度,但真打起来才知道不是想象中的那回事,首先出问题的就是曾重点关注的陇海线。

    陇海线处于中间地带,津浦线、平汉线是它的左右两翼,陇海线的得失将对整个战局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蒋军和反蒋联军都把各自的精锐力量使用在陇海线上。

    5月11日开始,陇海线上,由于蒋军来势凶猛,加上还有空军配合作战,激战数日后,万选才、孙殿英两部逐渐不支,节节后退,孙部退往亳州,万部退至归德附近。蒋军以顾祝同、陈继承、陈诚等师乘胜进攻,蒋中正更于15日亲赴马牧集督战,并以教导第一师围攻归德。

    屋漏偏逢连阴雨,就在反蒋联军作战失利的时候,联军中的刘茂恩因不满阎、冯二人转而投蒋,并以开会为名,在宁陵诱捕万选才为投名状。万部随即陷于包围之中,归德被蒋军攻破,师长万殿等被俘。其余部队由石振清指挥突围西撤后,由石代理万选才军职。

    刘茂恩的投蒋,使反蒋联军在战争一开始就遭到了极大挫折,打乱了联军预定的部署,造成极大的混乱。首先是原由刘茂恩部防守的宁陵、睢县落入于蒋军掌握。晋绥军的杨效欧部、孙楚部都受了一定的损失,而关福安部在混乱中失去掌握,损失尤为严重。蒋军占领归德后,其先头部队又乘胜占领归德以西的柳河车站,蒋鼎文部也逼近木巳县,企图与蒋军正面部队配合围攻兰封。而这个时候,退往亳州的孙殿英部已完全同友军失去联系。鲁西方面的石友三部也被陈调元部所阻,不能前进。反蒋联军在陇海线的战局一时有崩坏之虞。

    阎、冯二人犯愁,老蒋自然就高兴。因为战况顺利,老蒋便亲自到归德督战,期待能一鼓作气,把陇海正面的晋绥军打垮。老蒋以刘峙第二军团的主力部队向兰封猛烈进攻,并以空军配合轰炸。但由于晋绥军预先在这一线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并且阎锡山把预备使用在津浦线方面的一个军调来增援,兵力增加之后又采取守势,加上又发挥了炮兵的威力,遏制了蒋军的进攻势头。蒋中正见正面攻坚不利,于是就向晋军的右翼扩张,以陈诚的第十一师由陇海路南侧挺进,给晋绥军的右后方以很大威胁。

    冯玉祥见情况紧急,若让蒋军突破晋绥军的防线,那陇海线的整个战局将急转直下,于是不得不把控制在郑州一带作为预备队的的孙良诚部早早投入战斗。为了让孙良诚部能给当面的蒋军精锐陈诚部以迎头痛击,冯玉祥又派吉鸿昌率部协同孙良诚从木巳县方面展开猛烈的攻击。

    孙、吉二人素以骁勇善战著称,而他们的部队又是刚刚加入战斗的有生力量,一经接战,陈诚部就遭到很大的挫折,甚至几度被孙、吉两部包围,损伤严重。只是陈部装备优良,机枪火力猛,才得以突围而出。孙、吉两部紧紧跟进,陈部则节节后退。与此同时,全线其它各部亦有进展。激战10余日后,蒋军全线为之动摇。直至六月上旬蒋军援兵开到,并将全线撤至定陶、曹县、民权、河阳集一线,才算稳住阵脚。在这一战中,孙、吉两部进展最快,但可惜两翼的晋绥军和庞军前进迟缓,配合不够,才未能予蒋军以更大的打击。

    在陇海线的这场激战中,蒋中正曾险些被擒。5月31日这天,蒋中正在归德的朱集车站指挥作战,冯玉祥部郑大章率骑兵于夜间急驰80余里,奇袭归德飞机场,烧毁飞机12架,俘虏机师和地勤人员50余名,完成任务后安然撤走。当时郑部不知道蒋中正就在机场附近的朱集车站,且其总司令部设在列车上,并只有卫兵200人守卫。遇险之下,老蒋的全部卫兵分布车站密集射击。郑大章的奇袭部队因仅有千余名骑兵,又见车站枪声密集,误以为车站上有蒋军大部队兵力,且因夜间不便大举进攻,只得迅速撤离现场,飞驰而去。如果当时郑大章的奇袭部队获得真实情况的话,老蒋很有可能束手被擒。

    陇海线经过一个月的血战,终于形成僵持,双方不得不深壕高垒,出现了类似一战时期西线战场的情景。

    陇海线上老蒋先胜后败,而津浦线、平汉线上的战局也同样令人忧心。

    5月上旬,晋绥军开始沿津浦线向南进攻。傅作义部由德州向平原、禹城一带搜索推进。当时晋绥军在津浦线上的兵力共有6个军,可谓声势浩大。5月中旬,反蒋联军在陇海线上失利,为策应陇海线作战,津浦线附近的晋绥军倾尽全力,兵分三路向南进击。中路沿津浦路正面进攻平原、禹城;西路进攻东阿、平阴;东路则向青城推进。

    见晋绥军来势凶猛,韩复榘令徐桂林的五十九旅防守青城,令万国珍的六十旅防守东阿;他本人则与孙桐萱、谷良民率展书堂的八十五旅和荣光兴的八十七旅赴禹城御敌正面。不过,韩部刚调防山东,情况不熟悉,加上远途跋涉疲惫不堪,接战之下,渐渐不支。

    见情况不妙,韩复榘便电请蒋中正,要求将十五路军北调增援。可老蒋兵力本来就少于反蒋联军,又是几线作战,更是捉襟见肘,接到韩复榘电请后,老蒋无兵可派,只能电复韩复榘,准予其撤守黄河南岸,拆毁铁路,以待援军,准备反攻。

    6月2日,韩部撤守黄河南岸,拆毁津浦路黄河铁桥。而晋绥军东、西两路则分别由青城和东阿渡过黄河,由于韩复榘兵力不足,过河后晋绥军未遇抵抗,便长驱直入。西路直逼泰安,并向济南迂回前进。阎锡山委任石友三为山东省政府主席,并设省府于德州,暂由秦建斌代理主席职务,石友三仍在前线指挥作战。

    6月中旬,为阻止晋绥军东路由青城南进,韩复榘急令曹福林率荣光兴八十七旅、乔立志旅及徐桂林旅组织反攻。在这次反攻作战中,韩复榘所部五十九旅旅长徐桂林阵亡。为确保胶济铁路无虞,留有东撤退路,韩复榘亲临前线督战,向晋绥军猛攻,才将东路晋绥军打退。

    6月21日,晋绥军发起全面进攻,韩复榘部不敌,于24日退出济南以西阵地,济南至泰安交通断绝。为保存实力,韩复榘借口援兵未到,退出济南,向胶东撤退。

    韩复榘向胶东撤退,令蒋中正大伤脑筋。其实,早在6月中旬,晋绥军西路进逼泰安时,韩复榘便有撤退至胶东的意图,但联络员蒋伯诚劝阻说,要韩确保津浦铁路交通,实在不得已,也只能向南撤退至泰安、兖州一带。因为蒋伯诚的劝阻,韩复榘才将沿胶济线东撤的时间给延后了几天。

    不过,韩复榘也不傻,他已经判断出津浦路才是晋绥军的主攻方向,要是自己沿津浦路南撤泰安、兖州一带的话,那还会成为老蒋的挡箭牌。虽然老蒋许诺在战后把山东交给自己,可那也要自己所部能坚持到最后胜利才行,如果自己把起家部队都拼光了,老蒋也肯定不会把山东交给自己。现在沿胶济线东撤,不但可以避开晋绥军的正面锋锐,保存自身实力,还可依托铁路从青岛等地及时获得补给。就是万一老蒋战败,自己等人也可通过青岛港转进他方。

    但韩复榘的东撤,却将津浦路山东段大部让给了晋绥军,使其可沿路而下攻击徐州。这迫使蒋中正不得不另行调集兵力,组织力量进行防守。

    

第七章 :中原大战(四)() 
大声呼唤:求关注!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

    ……

    陇海线受挫、津浦路败退,平汉路上的战况同样令老蒋忧心。

    早在陇海线蒋军与反蒋联军激战的同时,蒋中正就命令平汉线何成浚的第三军团发动进攻,以牵制冯玉祥部,减少其向陇海线增兵。

    何成浚率领的第三军团虽然基本上都是杂牌军,可也有13个师,20多万人,称得上人多势众,而且战斗力也还过得去。蒋军一方有徐源泉的第十军,王金钰的第九军,杨虎城的第七军,蒋鼎文的第二军,以及豫西警备司令岳维峻部,襄樊警备司令范石生部。

    而对面的反蒋联军兵力总数有近30万,最初为樊钟秀、石振清(万选才被诱捕后,石部调平汉线)、任应岐等部,包括冯玉祥所部总数也有大约30万,扼守许昌以南的小商桥及其以东的逍遥镇至西华之线,以后西北军的田金凯、倪玉声、赵凤林、王和祥等部由陕南开到河南境内,即分布在平汉路以西鲁山,叶县,襄城一带,并置主力于许昌之北,统归张维玺指挥,并派阮应武为前敌总指挥。刘汝明部则在淅川、南召一带监视杨虎城部。宋哲元部的冯治安军控制在郑州及其以南地区,归冯玉祥直接掌握。

    在接到老蒋的命令后,5月16日,何成浚下令在平汉线发动全面攻势。

    随后,王金钰部包围樊钟秀部于临颖,并向许昌进逼。何成浚由驻马店赶到漯河督战。6月4日,坚守许昌的樊钟秀被蒋军空军轰炸阵亡。冯玉祥得报后,立即派邓宝珊接任第八方面军总司令,同时,为了安定军心,冯玉祥又亲赴许昌视察。接着,冯玉祥又派孙连仲率部驰援许昌,阎锡山也派骑兵司令赵承绶进攻周口。西北军高树勋、葛运隆两师由许昌南进向漯河进攻。

    这个时候,陇海线上蒋军因刘茂恩倒戈所带来的有利形势随着对面冯玉祥部接防已经开始消散,蒋军和反蒋联军已经进入僵持状态。虽然蒋军在老蒋的督促下竭力进攻,但却一直没有多大进展,反而在冯部凭借工事的防御下,人员伤亡严重。

    见陇海线一时无虞,平汉线却新失主帅,军心不稳,加上桂系在6月5日攻克了长沙,8日攻克岳州,正在向武汉开进,为了振奋平汉线军心士气并打通与桂军的联系,冯玉祥将主力转调至平汉线,对当面蒋军的第三军团发起攻击,以期能一举歼灭何成浚主力,拿下武汉,与桂军会师。

    冯玉祥调兵遣将,于10日下达总攻击令,向平汉线的何成浚集团发动攻击,激战两昼夜,何成浚所部各军不支,纷纷向南败退直到漯河。

    何成浚的第三军团虽然人多势众,前面打的也有模有样,但当面对冯玉祥部的主力攻击后,很快现出了杂牌军大杂烩的原形。说起来,这些杂牌军也有20多万人马,应该能和冯玉祥部拼上一阵才是,无奈的是,构成第三军团的那些杂牌小军阀们都想保存自己实力,一见对面的冯部将士手提大刀拼命撕杀的劲头,心中就先怯了。何成浚虽然对杂牌部队不错,粮饷也算充足,可那也要有命享用不是?都拼两天了,也对得起何长官了,总不能把自己的家底都折在这里吧?要是那样,今后自己可就狗屁不是了。杂牌部队的诸位长官们似乎心意相通,一处退,处处退,一个赛一个的看谁跑得快,最终就是第三军团的整个溃退。

    在击溃何成浚的第三军团后,冯玉祥便将孙连仲、张自忠、葛运隆等部重新调回陇海线,并下令张维玺所率各部停止向南追击,两军即相持于漯河一线。同时,冯玉祥调整战略部署,要求平汉线所部对对面何成浚的杂牌军团保持监视即可,而将主力调到陇海线,以便对蒋军精锐进行致命一击。对于冯玉祥的这番调整,平汉线上联军一方将领都不赞同,他们的理由是:第一,内线作战,要力求各个击破,而乘胜追击,正是各个击破的好时机,并且不需要很大的兵力,效果则是很大的。第二,将战线向南推进,声势上既可发生极大影响,而且使敌人在平汉、陇海两线上转用兵力有困难。第三,对平汉线的“杂牌军”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