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搅乱三国 >

第19部分

搅乱三国-第19部分

小说: 搅乱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剩热缟忱锕反舜嗡郑淦髋浔福嗽彼刂实鹊取!!!!D芟氲降亩家省K渌得槐M艽诱庑┓部谥懈闱宀苤堑鹊囊陕牵嗔私庑┳苁呛玫摹T偃美纸粞〕夂颍ㄌ阶樱急溉ヌ说ぱ簦烫骄椋导柿私庖幌抡馍忱锕返囊馔技氨砬榭觥G胂暮钤魅赵偃ヒ淮尾苋省⒉芎楦希盟窍缺鸺弊湃コ铝簦攘粼谮巯兀杂Σ皇敝琛

第二十八章未雨绸缪() 
这段时日,曹智加紧了部队的训练。现在曹智手上就一千多人,还有一千人马已经让夏侯惇带着去了陈留。

    手上这一千人也是一半新兵,一半老兵。这倒是曹智有意为之,如果全部新兵,没有老兵言传身教,新兵的成长速度就缓慢。现代管理上经常用这招,这叫“以旧带新”曹智以前刚进所里那会儿,就被“以旧带新”过。

    曹智需要把那些新招的农民变成真正的战士,是那种随时随地能上战场的士兵。现在既然有沙里狗这支黑山军垂涎曹家这块肥肉,那这一千人马可能随时要投入战斗,那这些老兵就派上用场了。他们最起码受过正规军事化训练,有过战斗经验。这在现代叫无形资产,他们能给那些新兵带来不止杀人技艺上的提高,还可以巩固、坚定新兵的信心,对在战场上的士兵来说,信心是很重要的。

    曹智知道既然三国时代已经开始,用兵是在所难免的,这就需要他有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部队不是说凑足人数就叫部队了,要这部队里的人成为了真真的士兵,才叫部队,而真正能上战场杀敌,是需要经过艰苦的训练和培养方能成就的。

    这几日的训练是艰苦而有成效的,虽然有些懒散的新兵大喊吃不消,这时曹智也管不了这么多,现在可不是讲人性化管理的时候。曹智告诉每个士兵“今天训练的松散,可能意味着明天的送命。”加上夏侯渊、曹仁等的棍棒伺候,那些懒散的新兵也只有乖乖的坚持训练。

    武器配备,粮草供给基本都不成问题。士兵武器基本就地打造,毕竟是冷兵器时代,只要有铁,兵器打造不成问题。

    盐、铁历来在古代是受国家控制的,民间是不可以随便买卖的。但现在董卓控制的东汉王朝名存实亡,盐铁商人早已公开买卖盐铁,谁有钱他们卖给谁,毕竟他们也要吃饭,再说这是暴利行业。加上曹嵩以前做过多年大司农,大司农的职权范围里就有专管盐铁税收这一项,所以卖铁的渠道不难找。再说曹智现在人马也不多,最多时也就二千多人,一半原先的禁卫军是带着兵器来的,没有兵器的也就新招的一千多人,通过前一段时间召集全县铁匠的赶制,现在曹智兵营里的士兵人手都有兵器,每人配备一长一短两把兵棱,短兵棱是大刀,长兵棱是长矛。刀是单刃的,主要用于砍杀,这长矛是特制的,有两丈长多长,木身或竹身,都加上铁制矛头,对付骑兵最是有效。军官更可配备自己喜欢趁手的特殊兵棱。并且曹智的军队人人配备了一把弓箭,在当时的时代,最具远程杀伤力的武器只有弓箭和弩。

    曹智知道在现代战争中,谁能在远程大规模杀伤敌人,谁就能取得战争的主动权或者是胜利,这在战争中是非常重要的。曹智的人马不多,不可能专门拨出人马设立弓箭手,弩的造价较贵,弓箭制作简单,且射程远,所以曹智选择每个士兵配备一把弓箭,并要求他们人人都会射箭。

    曹智自己一有空便也练习剑击和射箭,这些都是他以前训练过的项目,但当然没有像练习刀法那般着重,考虑到他现在所配“秦皇剑”和战争现实的需要,所以现在才要加勤练习。

    对现在曹智这种职业军人来说,什么武器都可以使得上来。他亦虚心地向其他武艺高强武士求教,更把他们的剑术去芜存菁,自创出天马行空般自由而最具杀伤力的剑法。虽仍感不足,但一时亦找不到可求教的明师,只好将就算了。

    唯一遗憾的是,战马难寻。优良的战马大部产自北方,董卓的凉州就是出产优良战马的地方,但路途遥远,又加上兵荒马乱,购买战马显得尤为困难。不得已,曹智只得本地马暂代。根据曹智原本设想,要给所有士兵每人配一匹战马,这样他这支部队的机动性和战斗力就可以大大提升,这是有鉴于董卓的西凉军,才这么设想的。但遗憾的是,整个谯县看得上眼的马匹差不多都让曹智卖光了,还到邻县采购了多次,也只凑出五百匹。

    秋风一起,凉意渐浓。曹智站在军帐门外,渡来渡去已转了好几圈,还时不时地望两眼远处的进山道上。他正担心派去打探丹阳黑山军情况的乐进他们,乐进他们已去了十来天了,到现在一个人也没派回来,也不知道情形怎样。曹智已派了李典前去接应,应该说派出去的都是精兵强将。

    乐进现在干这个可是个行家里手,在京城洛阳盯宦官府邸时,他就表现出这方面的天赋。再加上曹智的现代侦查技巧,这小子现在是个完全合格的优秀特工。跟他去的斥候(探子)也都是从曹智身边的虎卫中挑的,个个武艺高强,头脑灵活,去打探一下丹阳的情况,应该不成问题。但到现在一个也没回来,曹智担心乐进他们临行前自己多加给他们一个任务,不要因为这个多加的任务,致使他们有什么闪失。曹智一直想弄明白,这沙里狗的黑山军突移至丹阳,出于现代人的现代敏感,曹智让乐进到丹阳多留心一下丹阳郡府的情况。曹智觉得这沙里狗要没和丹阳郡什么人有点瓜葛,他也不敢把部队移至丹阳地界。

    正在凝神想这些烦人事的曹智,突然有人从背后为他披上一件外袍,转身一看,原来是任红昌。看到她娇媚的脸蛋和一身可笑的侍卫打扮,曹智像蚯蚓般的皱眉终于舒展了一些,最近看到她总是让心情顿好。为了让任红昌别再折腾点什么事出来,曹智让她白天扮作侍卫待在他身边。其实曹智也很想能每天见到她,二娘给她出的这个点子,任红昌跟曹智一提,曹智想了想也就答应了。有了任红昌在身边,曹智的饮食起居也有了照顾。在他累得时候,也有人解解闷。任红昌加入到他的军营生活后,为他单调的生活增添了无限色彩。

    曹智在现代就听人说过,女人一旦有了爱情,就会变成一头温柔的小绵羊。任红昌最近就像只小绵羊,把曹智照顾得无微不至,曹智在伏案书写时,她在旁边为曹智磨墨。曹智练兵回来时,她为曹智解甲、倒水。曹智烦恼时,她在曹智身边陪曹智说话解闷。任红昌近来一段时间尽显传统优质小媳妇的本质,曹智也很开心有任红昌在身边。任红昌只要每天能见到曹智,她就觉得充实、满足。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相处,两人的感情明显升温。当然俩人还没有跨过最后一道界限,一来曹智最近忙于扩充军备和备战黑山军之事,没有心情。二来曹智毕竟是现代人,还是割舍不下现代人的浪漫主义情怀,讲求水到渠成。

第二十九章终来音信() 
微风轻过,卷起了片片黄叶。曹智驻扎军营的山谷景色怡人,曹智拉着任红昌的手漫步走回营帐,任红昌羞涩的任由曹智牵着手。站岗卫兵看了,心里直发毛,原来咱们将军好“男风(同性恋)”啊!赶紧伸手蹭了蹭自己的粗脸皮,心道:“还好咱长的奶奶不亲,爷爷不爱。”

    曹智没注意到他们奇怪的眼神,心想:“如果不是军务繁忙,山谷又驻扎着军队,这里倒是谈恋爱的好去处。”曹智一路走来,为景物所染,突然冒出这可笑的想法。

    回到自己的营帐,任红昌乖顺的挨曹智旁坐下,柔声道:“又为乐将军他们担心呢?”

    曹智经任红昌一提,皱眉“嗯”了一声道:“也不知他们怎样,连个信也不传回来,真是叫人担心;唉。。。。。。”

    任红昌挨近了些曹智,温柔的用小手摩擦着曹智手掌的老茧,细声道:“奴家不能为你分忧什么,你们男人的大事我也不懂,但我会为乐将军他们祈福,保佑他们平安归来。”

    简单的一句话,虽说夹杂着封建迷信的可笑,但现在听在曹智耳里,是多么的窝心。爱情有时就是这么简单。

    曹智紧了紧任红昌柔嫩的小手,低头一看,任红昌弯弯的睫毛下两颗明珠似的眼睛也正默默的注视着他。营帐内的气氛突然变得好浪漫。任红昌睫毛弯弯,眼睛一眨一眨的,眼神蒙蒙笑,弄得曹智的心砰砰乱跳,灵魂快要出窍。曹智放开紧握任红昌嫩手的大掌,把手绕过任红昌的后背,搭在了任红昌另一边的香肩上。任红昌这时又对着曹智微微一笑,曹智立时觉得营帐内的温度在升高。虽说隔着任红昌所穿的士兵粗布衣服,但曹智依然感觉到了那美丽香肩的润滑。任红昌又摆出一副,任君采摘的表情,曹智本来抵御诱惑的能力就差,正要低头吻上那娇艳欲滴的樱唇,突然就听帐外来报,“报。。。。。。启禀将军,李将军回来了!”

    曹智一听连忙用手一撑几案从席上弹了起来,冲着卫兵问:哪个回来了?

    卫兵抬头看了一眼曹智继续恭敬的答道:禀将军,是李典李将军回来了,马已过山外第一岗哨。

    好,备马,我即刻去曹智边说边往帐外行去。突然又想起了什么,转身朝任红昌抱歉一笑。女人比男人敏感,任红昌一觉有人闯入,早以站起身,羞红着脸站立在军帐一角,像是在尽她侍卫的本分。这时任红昌发现了曹智在看她,抬头向曹智轻轻点首,示意他快去。

    曹智看着任红昌越发抚魅的脸庞,越看越喜欢,今天又多发现她一个优点,那就是善解人意,欣喜的喝了一声:走了。转身快步离开了军帐。留下任红昌一人俘像联篇。

    曹智纵马快行,在军营门口迎到了李典一行。照理他大可以等李典到他的军帐中汇报军情,但曹智心急知道乐进此行的情况,他的大帐在山谷腹地,他嫌担搁时间,所以亲自拍马迎了出来。也真难为他,突然从璇旎气氛中拔身而出,抛下佳人。这就是男人,男人永远需要为理想而活。

    兄弟可回来了,乐进他们呢?曹智一见李典还未等他行礼,就急问。

    大哥莫急,乐进他们一切安好。李典、乐进从洛阳跟曹智到现在,相处的越来越好,曹智为人慷慨、仗义,李典等又都是性情中人,曹智有意不要让他们有主碑之分,所以他们几人之间都以兄弟相称,曹智比李典、乐进大上几日,于是李典、乐进都对曹智、夏侯渊以大哥相称。

    李典边说边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递给曹智道:进弟派人带了信回来,他有事担搁了,请大哥过目。

    曹智恩了一声,急忙接过一看,这是一件“双鲤鱼”式的信扎,这代表这封信极度机密,曹智急忙拆开封缄来看。

    李典看曹智专心的在看书信,接下来的话只好等一等,牵马等在一旁。

    曹智认真的读着乐进的来信,表情也随着信的内容,一会儿忧,一会儿喜的。

    李典等曹智看信的工夫,夏侯渊和曹仁也赶了过来,他们也得到了李典回营的消息。曹仁、曹洪兄弟一听说曹智举义旗,招兵买马讨伐董卓后,马上表示了支持,曹仁甚至要拿出家资来支持曹智的义举。本来曹智和他们议定,让他们带一部分人先往陈留的,后因碰上黄诚等黑山军来踩盘一事,曹智觉得此事大有文章,就让他们暂缓行程,以观其。。

    曹仁一听说此事后,也觉得兹事体大,恐曹家有失,所以干脆搬到曹智的军营。

    夏侯渊、曹仁是步行来的,看曹智在专心看书信,便没打扰。李典刚要行礼,夏侯渊向他作了禁声的手式,然后三人低声交流着。真到曹智哼了声,自语道:真被我猜中了。说完曹智抬头也看到了夏侯渊和曹仁。曹智恭手向他们行礼,道:两位兄长也来了,正好一起看看乐进的来信。说完,曹智上前,把信递给了夏侯渊。夏侯渊接过信往曹仁这边移了移,和曹仁一起看起信来。

    李典趁空赶紧上前向曹智继续未完的汇报,其实他要说的,乐进的信上基本都有。

    信上的大意是说,此去丹阳证实了沙里狗的三千黑山军的确驻扎在丹阳郡治所庐江城外,未有攻城迹象,好像丹阳守军和着黑山军有一定的默契。本来乐进的侦查工作进行颇为顺利,大致搞清楚了这支黑山军的人数、武器装备、战斗力等曹智交代的事情。乐进正想留下几个人继续观察黑山军的动向,自己先行赶回时,在丹阳太守府门前,一个参与过谯县杂树林战斗的虎卫,认出了刚进入太守府的那个家伙就是谯县杂树林溜掉的那个黄诚。这黄诚不是黑山军头目吗?怎么会随意出入太守府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