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金手指 >

第23部分

大宋金手指-第23部分

小说: 大宋金手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有财显然也是拿这人没有办法,凑到赵与莒面前道:“大郎,这位萧秀才是邻村的,想要看咱们的磨坊。”

    赵家磨坊之事,因为与罗村的争执,已经是弄得左近皆知了。

    听到方有财这样说,那位萧秀才“咦”了声:“原来这位小哥便是郁樟山庄少主人,听闻你家有天竺来的算数法,不知可否指点于我?”

    赵与莒听了一愣,方有财既称这人为萧秀才,那他定是一个读书人了,且不说身为读说人说起话来如此没有礼仪,他怎么会对天竺算数法感兴趣?

    “我也不占你便宜,你教我天竺算数法,我便教你……教你……”萧秀才想了半天,又看了看赵与莒,有些懊恼地道:“我能教你的,你都学不会,我给你做个好玩的风筝,或者……有了,年关之后便是元夕,我亲手给你做个大孔明灯如何?”

    他自顾自地絮絮叨叨,却说得赵与莒眼前一亮。大宋尚文治,读书人遍地都是,可会做风筝、大孔明灯的读书人却是不多。

    “风筝孔明灯用不着你做。”赵与莒抬了一下下巴:“我这便有新式孔明灯的图纸。”

    “新式孔明灯?”萧秀才听了又把天竺算数法抛到九霄云外,凑上来便想拿走赵与莒手中的白纸。赵子曰伸手拦住他,他还对自己的失仪浑然不觉:“给我看看,只看一眼,我倒要看看新式孔明灯究竟是何物!”

    赵与莒示意赵子曰放开他,那萧秀才从赵与莒手中接过图纸一看,然后哈哈大笑道:“这有何新奇的……咦?”

    他的笑声只出了一半便中断了,然后狐疑地看着赵与莒:“这纸上的画是用何种笔画的?”

    赵与莒笑着拿出一枝纸筒卷着的笔来:“这枝笔。”

    这是赵与莒自制的笔,笔芯是研得极细的墨粉与粘土混合后制成的,笔身则是在笔芯外用厚纸卷紧,写出来的字迹虽是不如后世石墨制成的铅笔那般清楚,却勉强可用。不过这笔制起来极麻烦,字迹也不是很清楚,赵与莒只是用来画图,写字时还是直接用鹅毛笔沾墨汁。

    “这笔是何物制成的?”萧秀才又从赵与莒手中接过那枝笔,从怀里掏出本册子来写写画画,一边写一边摇头:“不好用,极是不好用!”

    看他用抓毛笔的姿势抓铅笔,赵与莒也学着他摇头:“不会用,极是不会用。”

    那萧秀才倒是个好脾气的,听得赵与莒嘲笑自己也不着恼,将笔又还给赵与莒道:“你教我用吧。”

    赵与莒握着笔,毫不犹豫地在他递来的纸上写下“大衍求一”四个字。萧秀才先是对着他抓笔的姿势发呆,接着又对纸上的四个字发呆,良久之后,才又惊又疑地盯着赵与莒:“你也知道大衍求一?”

    大衍求一即是后世数学天才高斯所建立的同余理论,在中国最初出现于《孙子算经》,此书成书于西元四世纪,赵与莒记得几十年后秦九韶在《数学九章》一书中对此有极深入的研究,较之高斯要早近六百年。方才那位萧秀才的言谈举止,让赵与莒觉得其人虽被称为“秀才”,恐怕对圣贤之书远不如这些被称为“旁门左道”的杂学更有兴趣,便写下这四字试探他。

    听得他问话,赵与莒微微一笑,却不作答,将那图纸交给方有财:“按这个图样做个大孔明灯,再在孔明灯之下,拴上一个筐子。”

    “是。”方有财看了看那图,然后吃惊地道:“如此之大,比一般灯要大上数倍,能飞得上天么?”

    萧秀才看不懂图纸上标着的长度单位,方有财常替赵与莒做东西,却是明白的,按这长度去做孔明灯,较之普通孔明灯要大上数倍,单凭着蜡烛之热气,怕是带不上天去。

    “你照做便是。”赵与莒淡淡地道。

    “不可能,孔明灯不过是靠热气带上天,若是自身过重,那气便带不上去了。”那位萧秀才在一旁插嘴道。

    赵与莒没有理他,倒是刚才提出疑问的方有财驳斥道:“俺们小主人是最聪明不过的了,他说能上,那一定能上!”

    “这如何可能?”萧秀才自言自语道。

    赵与莒仍是不与他搭话,只是一一指着那图纸向方有财说明,说完之后,他悠悠道:“送个大灯上天算得了甚么,便是大活人,也是能送上天的。”

    说完这话,他便向赵子曰使了个眼色:“咱们走,方木匠,三五日里须得将这个做好送进庄子。”

    他不理睬萧秀才,那萧秀才却急得抓耳挠腮,若不是赵子曰拦着,只怕要冲上前抓住赵与莒问话了。见赵与莒出了门,他也不求着方有财要看磨坊了,而是跟在赵与莒后边出门:“小哥,小哥,如何能将人送上天去?”

    赵与莒回头看了看他,淡淡一笑:“你这书生,不去读圣贤书,追着我一孩童做什么?”

    萧秀才眼睛瞪得老大,仿佛没有听到他说的话,自顾自问道:“小哥,求你,如何能将人送上天去?”

    外头的雪下得极大了,赵子曰将件毛皮斗篷给赵与莒披上,然后再次挡开萧秀才:“休得纠缠,俺家小主人要回庄了。”

    “小哥,小哥,你要如何才肯告诉我,如何将人送上天去?”萧秀才仍然跟在后头嚷道。

    “你这秀才,也不怕我是吹牛么?”赵与莒回过头来笑道,他这话让萧秀才呆住了,但接着,赵与莒又道:“你又想看我家磨坊,又想知道我家笔是如何制成的,又想知道我如何做大衍求一,又想知道如何将人送上天去。你我非亲非故,这本是我家绝学,我为何要教你?”

    萧秀才闻言愣住了,想到自己与这孩童相遇之后,竟是不停地在问他,他所说也有道理,两人非亲非故,他为何要教自己?

    况且,这孩童不过八九岁的模样,怎会懂得这许多,便是生而知之的天才,也不可能知晓自己的疑问才是。或许真如这孩童所言,他真是在吹牛?

    他在这发呆,那厢赵与莒和赵子曰却渐渐走远了,过了会儿,萧秀才听得赵与莒远远地喊道:“元夕午后,你可来我郁樟山庄,见我放大孔明灯!”

    ——————————————————我是分割线————————————————————

    (不编段子了,直接向诸位看官大大伸手,新一周开始,新书榜上战况惨烈,急需推荐票支援!)

第44章 二十三、大年(上)() 
眨眼之间,便是大年。

    郁樟山庄早早地便贴了桃符(注1),上面写的字,李一挝现在还认不得,只听到陈子诚卖弄过,说是什么“喜雨无声润万物,春风有情绿江南”,李一挝不识字,只觉得这桃符写得文绉绉的,浸着股淡淡的喜意。

    来到郁樟山庄已是十余日了,这十余日里,他觉得自己过得有如做梦一般。

    周围的孩童们都是挺胸昂首,便是平日里最为腼腆的韩妤姐姐,这时也高昂着头,所有人都一脸傲气地立着,将手背在背后。

    这一幕让李一挝百看不厌。

    在他们面前站着的是小主人赵与莒。对这位小主人,以李一挝那脑子,根本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这个话并不多眼神却极凌厉的小主人,深得庄子里老少敬重,便是老管家赵喜那样年近六十的老人,在他面前也是唯唯若若。

    李一挝又看了看自己这边,在他这边,只有他一个人。不知不觉中,他也学着那边的孩童,挺直身子背着手站着,目光紧紧盯在小主人身上。

    赵与莒刚刚结束了自己的演讲,他的脸上泛着淡淡的红光,那是激动之后的余韵。他站在高处,因此能居高临下看这些孩童们,当他的目光从李一挝身上扫过时,略略做了一下停留。

    这是他在学习那些后世的演说家们,后世美国总统选战,那些政客能在数万数十万人中掀起气氛,演说技巧功不可没。他这短暂的一下停留,李一挝便不由自主地站直身躯挺起胸膛昂起脸,模仿着那些孩童的模样。

    赵与莒对这个李一挝很是满意,至少来的这十余日里,他没有露出多少恶习,做事也勤快。跟着其余孩童上课,他虽是听不大懂,倒也老老实实地坐着。只要没有惹他,他是个极安份的少年。

    不过,他对于爆仗火yao之类的,似乎有着天生的兴趣,因为临近年关,总有好事者燃放爆仗,每当这时,李一挝便有些坐不住,扭来扭去的似乎想去看看。

    他既是如此喜欢放爆仗,不如年夜饭之前的爆仗就由他来放吧。

    赵与莒原本想这般吩咐的,但心念一转,觉得让他一个新人来放爆仗,必然惹得其余孩童嫉妒,这放爆仗之事,还是交给老管家赵喜才是稳妥。

    “解散!”

    随着赵与莒一声令下,原本肃立的孩童立刻散开,他们终究是孩童天性,虽被赵与莒训练得已经初具纪律,但若是这约束放开,天性便会露出来。

    此时距晚饭时间还有些距离,赵与莒转过身,准备回书房里再坐会儿,却见着看门房的家仆神情古怪地走了过来。

    “大郎,有客求见。”来以赵与莒身边,他低声道。

    赵与莒吃了一惊,这正值除夕守岁之际,哪里来的客人?看了看门房庄客,门房家仆凑到耳边道:“那人自称叫石抹广彦。”

    听到这个名字,赵与莒眉头挑了一下,上次石抹家的使者来过之后,郁樟山庄便减少了给石抹家的雪糖供应,但石抹家仍占了雪糖收入的大头,此时石抹广彦找上门来,不知是何用意。

    “请母亲来……先让老管家去招呼他。”略一思忖,他对门房家仆道。

    坐在郁樟山庄的门房里,石抹广彦心中焦躁,面上却丝毫没有显露出来。这除夕之日,原本就不是拜客访友的时机,自己此时前来,郁樟山庄的主人自然不会立刻迎见。

    看门房的家仆进去已经有一会儿了,他无心安坐,背着手在屋子里转了几圈,终于听到脚步声。

    老管家赵喜听说石抹广彦来了,也很吃惊,匆匆便赶到门房来,才一进门,便惊呼了声。

    一年之前,他在绍兴府见着这位石抹广彦的时候,他是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如今再见到他,却看到他满头花白头发,人枯瘦得有如干柴,背也有些佝偻。

    石抹广彦苦笑着对赵喜做了个揖:“大叔许久不见了。”

    石抹家与郁樟山庄的钱糖交割,向来是在临安做的,故此石抹广彦还是第一次到这郁樟山庄来,听上回遣来的使者说过郁樟山庄的情形,故此对赵喜在郁樟山庄的地位还是很清楚的。他并未因为赵喜是管家仆人而有轻视,言谈举止,仍如既往。

    “石抹少东家,如何成了这副模样!”最初时,赵喜还不管认,听得他的声音,才确定这的确是石抹广彦,立刻上前行礼。

    “一言难尽……”除了长叹一声外,石抹广彦无言相对。他摇了摇头,心中满是苦涩:“大叔,晚辈此来,是向贵主人求助,还望大叔能向贵主人美言几句!”

    赵喜神色一变,他只是来确认是否是石抹广彦,象这种大事,他做不了主,因此没有满口应承,而是打了个呵呵:“石抹少东家这一路辛苦,先烤烤火,将事情说与俺听,若是俺能为少东家效劳,那自是绝不推辞的。”

    石抹广彦心知只是三言两语无法得到对方信任,只得再次一声长叹,将自家在金国的遭遇说了出来。听得石抹家已经破家,赵喜脸色大变,石抹家尚欠着郁樟山村两个月的雪糖钱,总价钱也有千贯呢。

    石抹广彦知道他心中所想,不免有些难过,接着又将自己自中都逃出南下的经历说了出来,一路上既要逃避追捕又要闯过关卡,昼伏夜出之际,山贼、猛兽、强人、悍匪,几乎所有的凶险都曾遇上。好在他家百余年经营,人脉尚在,那些亲故纵然不敢收容,倒也行了不少方便,偶或遇上有心将他献出请赏的,也被他一一逃开,花了一个月,总算逃过淮河,来到了大宋。这一路艰险,自非他三言两语能讲完的,许多经历,他都只是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

    饶是如此,赵喜听了仍嗟叹不止,石抹广彦能逃出来,靠的便是志坚心忍。他出言安慰了几句,然后又问道:“石抹少东家说要俺家主人相助,不知……”

    ——————————————重要龙套分割线————————————————

    (“实不相瞒,俺来便是向贵庄求票的。”石抹广彦倒不遮掩,直截了当地道。赵喜听了脸立刻沉下来,若是要些钱钞倒不是甚么大事,可要的却是票,如今这世道,一票难求胜过春运之车票了!见赵喜面有不虞,石抹广彦拱拱手:“请老管家放心,俺这票也是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