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金手指 >

第247部分

大宋金手指-第247部分

小说: 大宋金手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们若是终老宫中,这些东西不会派上任何用场,若是被放出去,这些东西也不能为她们闺中生活增添什么乐趣。

    “道清,你们是不是不想学了?”

    定了定神,赵与莒问道。

    谢道清垂下头,迟疑许久之后才答道:“臣妾以为,教得女训、女诫以立德,再学了识字算学会执家,那便足矣。”

    赵与莒哑然失笑,比起一般人“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谢道清算是见识得远些了,但是却仍然还有这个时代人的局限性。

    宫中的这些少女们,该对她们进行一下思想教育了。

    “过些时日,朕会请来自徐州的一些初等学堂里的孩童来临安游玩,道清,那时你和淑娘元春等人都要去见见他们,听听他们的事情。”赵与莒慢慢说道:“见过他们之后,你就知道学这些是为了什么。大宋人力虽众,但只靠男子,如何能使得大宋国强民富?”

    “徐州初等学堂的孩童?”谢道清很是惊讶:“陛下召他们来……”

    “道清,朕会老去,会死去,大宋将来要靠的是如今的孩童,朕召他们来临安,一则是长长见识,二则是也让他们知晓,养育他们的是大宋。”赵与莒道。

    这话谢道清并未理解真切,她被赵与莒那句“朕会老去、会死去”吓得小脸苍白,自己向天子提问,结果天子说出这般不吉利的话语来,这实在是大罪过!

    “陛下!”她跪在赵与莒面前,低声哀求道:“陛下德被四海,千万莫再说此不吉之言!否则……否则臣妾便只有一死,方可赎口舌之罪。”

    “起来吧。”赵与莒叫了声,见她不起来,便起身去将她拉起。谢道清不敢与赵与莒相抗,只得站起身来,脸上却已经是珠泪满腮了。赵与莒叹了口气,替她抹了抹泪水,柔声说道:“是朕自己胡乱说话,怪不得你。”

    这就是谢道清让赵与莒头痛的地方了,她能把赵与莒觉得微不足道的事情看得比泰山还大,与她说话,远不如同杨妙真说话那般随意。

    杨妙真是个粗性子,在她面前说话也好做事也好,赵与莒可以由着自己性子,不必担心自己一句话便可以要了一个人的性命。就是韩妤与耿婉面前,他也不如同在杨妙真面前一般自在。虽然他自知肩负重任,一向坚忍自制,但骨子里他还是个向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之人。

    “臣妾告退了……”被赵与莒小声抚慰了会儿,谢道清忍住了泪,她低声告辞,赵与莒也没有留她,便由着她离去了。

    出了福宁殿,谢道清依旧想着方才的事情,走路时并不曾注意,直到险些撞着人才反应过来。她抬起头,看到耿婉淡淡的眼神,心中没来由一慌,忙行了一礼:“见过司宫令。”

    “道清,走路小心一些,莫要失足。”耿婉平静地说道。

    “多谢司宫令……”谢道清觉得这位女官之长总有种让人不由自主与她保持距离的气质,她心中也有些奇怪,同是官家少年时起便陪在身边的女孩儿,为何韩妤温柔平易有如栀子花儿,而耿婉清冷孤芳仿佛旷谷幽兰,两人完全不同。

    耿婉便是在表达她的关情之时,那神情也是淡如清水。

    “这几天你的功课没有用心。”耿婉又道。

    谢道清垂下头去,她对于学习格物之学实在没有什么兴趣,也正是因此才会对赵与莒说出方才那番话来。而且她比起其余宫女要忙碌一些,更重要的是前些时日杨太后单独召她密谈时说的话,让她对于自己的学业更是不专心。

    “陛下在寝殿么?”耿婉又问道。

    “是。”

    时间快到正午,正是赵与莒要与杨妙真、韩妤一起进膳的时候。耿婉摆了摆手:“你去吧。”

    谢道清又应了声是,小快步离去,耿婉凝眉看着她的背影,觉得她这几日似乎有些怪异。

    无论赵与莒如何让自己的后宫尽可能地精减,但是,后宫毕竟有这么多女人。

    到了福宁殿,赵与莒又在写着东西,见耿婉进来便笑了:“阿婉,今天有空闲?”

    为了给谢道清创造机会,杨太后借口耿婉知书达礼又是女官之首,将她调到了慈明宫服侍自己。无论赵与莒多不愿意,至少还要给杨太后留些颜面,做出孝顺的模样来。不过,杨太后也没有难为耿婉,知道赵与莒疼惜她,甚至还准她有暇时去福宁宫看看。

    “陛下,奴只是来问一声,接下来该与她们讲些什么。”耿婉行了礼后,脸上浮起红晕。

    看她这模样,赵与莒心中微微一动,道:“怎么了?”

    “格物之学,她们都没有多少兴趣,倒不如自然风物受她们欢喜。”

    “哦?”赵与莒想起方才谢道清的话,看来这种厌学之心不是个别现象。

    他微微有些失望,这些宫中的女孩儿,便是象谢道清那样晓得些民生疾苦的,也不将能给百姓带来实惠的格物之学放在心上。

    “陛下……”耿婉突然又唤了他一声。

    赵与莒盯着她,发觉她面上微微露出羞涩的神情,在一直很清冷的耿婉面上出现这种表情倒是少有。赵与莒微微抬了一下下巴,示意她说话,耿婉也不犹豫,就象当初在郁樟山庄时向赵与莒提出恳求一般,两只手绞在一起,大眼睛忽闪忽闪:“陛下,能将奴调回福宁宫这边么?”

    “太后为难你了?”赵与莒眉头抖了一下。

    “不是,太后待奴甚好,只是……只是奴不愿意再……再……”

    说到这里,耿婉抿着嘴,没有把下面的话说出来,只是用她深邃脉脉的眼波看着赵与莒,目光中哀怜之色让赵与莒心中猛然一颤。

    不用耿婉说,赵与莒便明白她的心思,当初因为他的命令,耿婉去了流求,韩妤留在她身边,结果四五年时间里,耿婉都不曾见到过他。那时耿婉若是坚持,很有可能留在赵与莒身边的就是她而不是韩妤了,她不想再离开赵与莒身边,这也在所难免。

    对于义学一期与赵与莒接触得最多的两个女子,韩妤与耿婉而言,赵与莒是她们生命中最重要的男子,亦师、亦父、亦兄、亦弟,她们对赵与莒所拥有的,是与杨妙真的亲爱不同的复杂情感。

    无论是从道义上还是感情上,赵与莒觉得自己都应该给耿婉一个交待,原本他以为分隔了四五年之久,耿婉应该会有别的爱人,然后某次在给杨妙真或韩妤的信中,委婉地向他提出此事,再然后他就带着一种父亲嫁走女儿的复杂心情,为她置办一份丰厚的嫁妆,让她体面而风光地嫁为人妇。但现实是如同杨妙真一般,耿婉在流求守着他所交给的任务四五年,这甚至比杨妙真时间还长。

    “阿婉……”赵与莒唤了她一声,向她招了招手,就象在郁樟山庄时一般模样。耿婉垂着头,露出天鹅一般的修长脖子,咬着唇到了他身边。

    “你先在慈明宫吧,过些时日我再与太后说……你的心思,我明白,你放心……”

    在说这种话的时候,赵与莒觉得自己的口舌似乎变得笨拙起来,定了定神,他正想说要与杨妙真、韩妤也商议一番时,突然听得谢道清的声音在外边响起。

    “陛下,紧急军报。”

    耿婉原本屏着呼吸,等待属于自己的幸福时刻,但就这般被生生打断了。她不是韩妤,原本没有韩妤那包容的胸怀,因此免不了心生埋怨。赵与莒仿佛知道她的心意般,拍了拍她的手:“你放心,先去与四娘子和阿妤说声,莫等我吃饭了。”

    耿婉出去的时候与谢道清对望了一眼,谢道清神情一如往常,仿佛什么都不曾听到一般。耿婉快步从她身边经过后,她才垂下头,看了一下自己的脚。

    “军报呈来。”赵与莒道。

    这份军报是自耽罗岛传来的,为了便于传递军报信息,江南制造局和流求制造局联手,专门造了两艘海上快船。与其余蒸汽船除了讲究航速外还要讲究载货量、乘客舒适度不同,这两艘被命名为“飞鸽”、“飞鱼”的快船将对速度的追求加到极致,在不损失船体稳定性与安全性的前提下,可以将航速提高到每钟点五十里,若是风浪允许,水道也通畅的情况下,甚至可以达到七十里。这两艘快船中,飞鸽号固定用于流求与临安之间的联络,而飞鱼号则被调往耽罗,传递高丽最新的战况。象这份军报,只用了两日时间,便从高丽传到临安,立刻被转呈给邢志远,邢志远不敢怠慢,收到军报便来向赵与莒报告了。

    军报很详细,蒙胡共五万大军突破汉江,已经攻下大半个高丽,大宋水军近卫军赶到之时,高丽已经近乎亡国,其权臣崔瑀誓死抵抗,将高丽王室迁至江华岛。大宋水军近卫军参领林夕兵分三路,一路屯于江华,“护卫”高丽王室,一路进入汉江,炮击渡江蒙胡,使之不得不绕道北返,第三路则进入鸭绿江,示威性地将送沿江船只尽数轰碎。

    “在我近卫水军的援护之下,高丽军夺回了汉江南岸,曾一度截断蒙胡退路,不过高丽人不堪战,为蒙胡冲破,乃至大溃。”

    这个军报让赵与莒精神一振,他沉吟了会儿,然后对邢志远笑道:“志远,你性子脱跳,喜好冒险,如今我要遣你去做一件事情,你能做得谨慎么?”

    邢志远大喜,他猛然站得挺直,振声说道:“定不敢有辱使命!”

    (修改加入:月票榜上又降了……每天不低于八千字的更新量,诸位看在辛苦的份上,总得投下几票吧。)

    注1:宋代五尺一步;宋一尺合今公制30。72厘米;一步约1。536米。又300步为里。每小时五十宋里,约等于二十三公里,近于十二点五节。

第289章 二四六、虽是亲侄犹相疑() 
夜幕降临了,汉江上空刮起凉爽的风,燥热的秋老虎渐渐退走,若不是空气中弥漫的若有若无的血腥与烧焦气息,这原本是个宜人的夜晚。

    于竹抱着胳膊,冷冷看着江岸那边,在那里处处都是火堆,为的是防备近卫军乘夜上岸偷袭,火堆上烧着的除了柴木之外,还有人的尸体。

    白天的大战之中,先是近卫军用火炮给附庸于蒙胡的探马赤军一定伤害,接着又是高丽人乘机渡江,企图夺回汉阳,可是在近卫军面前做了缩头乌龟的探马赤军这个时候却展示出异常强大的战斗力,只是一个反冲锋,高丽人在汉江北岸留下了千余具尸体或伤兵之后,不得不中止了渡江行动。

    “于太尉,明日能不能让贵军发炮,接应我军行动?”

    同于竹一起站在船上的是高丽大将崔明铉,这个四十多岁的男子白天时曾非常骄傲地对于竹说,他们完全有能力赶走蒙胡,无须宋国支援,但现在却一口一个“太尉”,实际上于竹在近卫军海军中只是一个船长,根本当不得“太尉”这样的高阶武官称呼。

    “老规矩,响一炮一百贯。”于竹漫不经心地说道。

    “这这这也太贵了些,贵国向来仁义,贵国天子也一向大方,于太尉,能不能打个商量……”

    “抱歉,没得商量,而且,若不是我大宋仁义天子大方,我也没功夫呆在你这里,回家抱媳妇逗孩子多好,陪着你们这些高丽人纯是浪费时间!”

    于竹脸上的伤疤抽动了一下,他偏过脸,根本不理睬崔明铉。

    “于太尉……”崔明铉抹了抹额头的汗水,懊恼地瞧了于竹一眼,这个宋国军官的年纪也只是和他儿子差不多大,态度却比他的祖父还要傲慢。崔明铉与宋国人打过不少交道,却从未见到这般模样的宋国人。

    想了想,他收敛目中的不快,低声道:“于太尉,这船上起伏摇摆,难以休息,不如上岸,下官早为太尉准备好了地方,可供太尉休息。”

    “多谢,我在海上睡得惯了。”于竹终于转过脸来,上下打量着他:“大风大浪都睡得着,何况这小小汉江?”

    见他不明白自己言下所指,崔明铉咬牙道:“是这样,于太尉远道而来助我高丽,下官心中感激,略备了一些土仪,敬请太尉笑纳。”

    于竹闻言大笑,又转过身去:“土仪你自家留着吧,我对泡菜狗肉什么的没有兴趣。”

    他也知道崔明铉说的土仪肯定不是泡菜狗肉,但是对于于竹而言,金钱不是什么有诱惑力的东西了。东胜洲之行中,他赚得的钱已经足以让他这一辈子过得舒舒坦坦,而且如今他女人在流求也入了大农场的股,于京东有一片农场,子孙的产业也早已经赚得。他继续在近卫军中服役,只不过是他习惯这种生活罢了。

    有时候他自家想想也觉得一切有如天翻地覆一般,十年前那个顽皮好斗的小混混儿,如今却是冷静严肃的近卫军船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