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金手指 >

第74部分

大宋金手指-第74部分

小说: 大宋金手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被称作阿琦的孩童因为惊魂未定的缘故,脸色还是苍白没有血色,听得那女子之语,忙给杨妙真跪了下来,一面磕头一面道谢。杨妙真跳下马,将他扶起,摇了摇头道:“俺不过是举手之劳,却当不得这般大礼。”

    “妹妹是北地人?”听了她口音,那女子惊咦了声,说话时竟也带了些山东东路的腔调。杨妙真听得亲切,眉开眼笑地点头:“正是,姐姐也是?”

    “祖上曾在密州任过职呢。”见杨妙真始终不说自家姓名,那女子也不追问,北地人跑到大宋来,自有其不得已的苦衷,否则何必背井离乡的。她是个聪明人,倒是先自我介绍道:“奴姓苏,小字一个穗字,如今住在临安,妹妹若是到了临安,不妨去三元楼寻奴。”

    三元楼乃是临安最有名的酒楼之一,便是赵与莒,也曾听霍重城说起过,与三元楼相比,霍重城开的“群英会”根本就是小杂食铺子(注2)。楼中不仅酒食甘美,各种娱乐一应俱全,就连饮用之酒器,也尽是银器,极尽豪奢之能事。凡有些见识的,几乎无人不知,可杨妙真自金国来得大宋,不是闷在郁樟山庄之中便是在海上飘荡,故此不曾听闻,脸上没有任何异样。

    见她神情,那苏穗心中暗暗叹服,又浅笑道:“妹妹救命之恩,奴无以为报,且奉上黄金十铤,聊表寸心。”

    随着她的话语,身后一个仆从便捧出一个红漆的木盘,盘子里整齐放着十锭黄金,街上路人见了都是倒吸了口冷气。

    此时黄金虽不能作为货币流通,可价值却是极高的,不少人将铜钱换成黄金,以利于藏匿。杨妙真看也不看那些黄金一眼,笑着摇头道:“俺说了,不过是举手之劳,当不得谢。姐姐若是认俺这个朋友,便请免了这等俗物!”

    苏穗心中又高看了杨妙真几分,她也不是矫情之人,便令随从将金锭收好,自自家腰间解下块玉环,将之交到杨妙真手中:“既是如此,奴将此送与妹妹,不值几个钱的玩意儿,只作是结交妹妹这般巾帼英雄的见面礼!”

    杨妙真也不客套,她极喜欢苏穗这爽快性子,当下收起那玉环,在自家身上摸来摸去,只摸出一柄防身用的匕首。她也未想这匕首是否适合女孩,便将之递到苏穗手中:“这匕首是俺兄长留给俺的,今日俺将它送与苏姐姐。”

    两人拉着手还待说话,那边秦大石远远地喊道“一刻钟到了”,旁人不明其意,杨妙真却是知道的,她忙向苏穗挥了挥手:“俺有要事,先得走了,苏姐姐再会。”

    (以下修改加入,无须付费,继续求票中)

    注1:起点奇书之一,穿越种田必读,在此向作者绞线大大致敬,今后很多技术方面的资料,我都是直接搬他的成果,此书书号为111360,强烈推荐种田爱好者一阅。

    注2:三元楼确实是南宋临安著名酒楼,可见于《武林旧事》,其酒器、饮食,俱从史实,不过主人姓苏却是区区杜撰,当不得真。

第116章 七十三、为汝痴情为汝真() 
“这是给你的。”

    赵与莒在全家并未停留多久,只是拜见了外祖父,小坐片刻便又转回山庄,到了自己书房之后,赵与莒将一个盒子交给杨妙真。杨妙真吃了一惊,她记得自家将赵与莒夹住的时候,他手中也死死抓着这盒子。原本她以为这是赵与莒送给舅家哪位的礼物,如今才知道,这东西竟然是送给自己的。

    她呆呆地接过来,看着赵与莒,半晌未曾说话。她性子虽说豪迈,却不是完全不有打扮,相反,她也喜欢将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这……俺……”捏着那盒子,杨妙真吱唔了半天,她这神情让赵与莒微微一笑。

    “打开看看,是否喜欢。”

    杨妙真打开了那小木盒,铺着大红缎子上放着一串珠花,样式极为漂亮,只看了一眼,杨妙真便喜欢上了。

    “戴上吧,家里的女孩子都有自家的首饰,倒是你什么都没有。”赵与莒不知是掩饰还是故意,又说了一句。

    杨妙真轻轻鼓了一下嘴,似乎是生气了,但目光停在那珠花上,神情又柔和起来。她不是爱财物之人,但与所有女子一般,都有爱美之心。

    “俺……”将那珠花盒子紧紧抓在手中,杨妙真心里有些温暖,自她记事起,便不曾有人送过她这种东西。她父母早亡,打小就与兄长一起过,兄长也是个粗豪性子,哪曾想过送她这般玩意,还是她自家大了才买了些。这串珠花,却是她收到的第一份旁人送的首饰。

    “你想说什么?”赵与莒见她有些羞窘的模样,忍不住又想逗她:“莫非是要谢我?”

    “谁要谢你!”杨妙真明眸一瞪,将那盒子合上:“俺是……俺是想说,那个龙十二近几日性子有些古怪,你不妨去看看他。”

    “难得,难得,四娘子竟然也注意到了。”赵与莒微笑着道,这话将杨妙真气得双颊发红,她懒得再理睬赵与莒,抓着那首饰盒跑回自家屋子里,将那首饰盒放在妆台之上,想想又放在床头边,过了片刻将首饰盒打开,将那串珠花戴在头上,来到铜镜前笔划了两下,又将它放了回去。

    且不说杨妙真在屋子里琢磨该如何安放那珠花,她走了之后,赵与莒皱了皱眉,连向来粗心的杨妙真都发觉龙十二情绪不对,那么证明事情较为严重了。

    这些义学少年,特别是头三期,都是他手把手教出来的,虽然因为天赋的缘故,各人成就、长短都不相同,但他对其中每一个都是极有感情。他的事业也需要这些义学少年鼎力相助,故此,他不希望其中任何一个出现问题。

    义学少年对他的忠诚,是他用真挚感情去维护的结果,这种忠诚,比单纯的主仆关系产生的忠诚牢固得多。故此,赵与莒可以放心将义学少年派往流求,构成自己流求殖民体系的基干,只要义学少年在,那么就无须担心流求被别人鸠占鹊巢。

    一时的恩情可以换得一时的忠诚,高官厚禄买来的忠诚自然也会因为高官厚禄而背叛,只有感情维系的忠态,才能更加持久。

    “阿妤,龙十二的事情……你知道是为何么?”想到这里,他开口问道。

    “大郎心中自是知晓,却在明知故问了。”韩妤为他端上一杯茶,软软地顶了一句。

    “呵呵……”

    让韩妤吃惊的是,原本她还有些担心赵与莒会不快,结果却是听得他的笑声。赵与莒笑得不多,而且便是笑,也多是那种无声无息的微笑,象这般发声笑,是极少见的。

    “这个十二……你替我唤他来吧。”

    龙十二被唤来时仍然是一身汗,他怕身己汗味冲人,不敢靠赵与莒太近,到了门口便站住:“大郎。”

    “十二,又在打沙袋么?”赵与莒正在练大字,见他来了停下笔,走到他身边。用后世的计量,龙十二只算是中等偏矮身材,一米六左右身高,手脚都极粗壮,浓眉细目,脸上总是木然没有表情。见赵与莒走近,他有些赧然地想避开:“大郎,小人一身臭汗。”

    “我这些日子头痛时常发作,有些事情记得不太清了。”赵与莒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记得我第一次带你们绕着山跑步时说的话么?”

    “记得。”龙十二简洁有力地回道。

    “说与我听听。”

    “大郎说会领着我们一直跑,若是有人中途停下,或者是跑岔了路,别指望大郎会停下来寻找。”

    “好,你记得就好,我希望你能一直随我跑,你去吧。”赵与莒又拍了拍他的肩,淡淡一笑。

    “小人明白!”龙十二直挺挺地站着,突然觉得眼前一热,他以标准的队列方式后转,迈步离开。

    对龙十二这种死心眼的人,想要靠言语来打动他是极难的,赵与莒知道,只有用命令才有效果。有时赵与莒觉得,龙十二便是天生的士兵,他成不了将军、元帅,因为他没有那么多心思,但他绝对能成为最好的那个士兵,那个兵王。

    “他精力过甚,有闲心去想女人,不如拟一份计划,让他每天照着操练,练到他无暇去胡思乱想,闭上眼睛便能睡觉,过些时日,小翠姐孩儿生下,自然就没事了。”赵与莒心想。

    出了赵与莒书房,龙十二恨恨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胸,心中极是懊恼。自家这丢人的模样,竟然叫大郎见着了,还要让他操心,实在是不应该。

    他垂头丧气地回了后庄,这模样被秦大石见着,免不了叫住问了几句。他是个闷葫芦性子,秦大石自家也是个心长嘴短的,见问不出什么名堂,便也由着他去。

    第二日,赵与莒拿出一份训练计划来,若说此前他对义学少年已经是军事化管理,那么这份训练计划则完全是给职业军人用的了。龙十二原本的事情被全部取消,只要赵与莒不外出,他便得自凌晨六时起来始操练,至夜晚九点方能结束。内容既有搏击、跑步、枪棍这类此前便在练习的项目,也增加了负重、射箭、攀爬、游泳、匍伏等此前未有的。而且赵与莒还要求,每日训练间隙,他得将训练过程、体验写出来,这比起完成当日的训练计划,更让龙十二觉得疲累。

    有他这个为首的,秦大石等也不甘示弱,跟着练了起来。杨妙真见他们如此,只能说他们都疯了,她虽是豪迈好强,却还未到愿意跟这帮小子一起在泥水里摸爬滚打的地步。

    赵与莒解决了龙十二的问题,开始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义学孩童身。如今义学有三期,最早的是嘉定七年(西元1215)进来的,共是二百六十人。赵与莒已经决定了,这三期将是他亲自带的最后三期孩童,今后石抹广彦再收容来的孤儿,便直接转送到流求,数量也不象先前那般有限制。

    这些孤儿将在淡水与红袄军中孩童一起就学,如今的义学少年中学业好的将成为他们的老师。

    带了三批之后,他已经极有经验,加上还有留在山庄的义学少年相助,这二百六十名孩童进度比之头三期的要更快。

    这二百六十名孩童中仍是男童占了绝大多数,二百二十四人是男童,三十六人是女童,赵与莒虽说没有什么男女偏见,可这个时代便是如此,他如今力量微小,什么也不能改变。

    “这是上次月考成绩。”

    韩妤将三张白纸交到赵与莒手中,如今出卷还是赵与莒出,但批改却都是她们的事情了。

    “我看看……”赵与莒瞅了会儿,然后微微一笑:“成绩可比你们当初要强呢。”

    “奴那是笨,大郎虽是用心教了,可奴就是学得慢。”韩妤低声道。

    “嗯?”

    赵与莒抬起眼看她,发觉她垂着眼睑,低头看着自己脚尖。赵与莒觉得没有什么不同,方才那种异样的感觉可能是自家多疑了,便又将目光投向那张纸。

    “这彭卓不错,此次又是第一,柏太平与司马重怕是又要生闷气了。”一边看着分,赵与莒一边喃喃自语,这纸上每个名字,在他眼中都不是简单的符号,而是一张张鲜活的脸。

    “董盼,又是一个阿婉呢,能排在第三位,她性子也象阿婉,不大说话把事藏在心里,阿妤,这些女童中,你觉得哪个最象你?”

    “都不象,奴这么笨,若是象奴可不好。”韩妤仍旧低声回道。

    这次赵与莒可以肯定,韩妤确实有些不对了,他放下纸,叹了口气:“阿妤有何心事,只管跟我说便是。”

    “奴……奴好生无用。”

    泪珠不知不觉地从韩妤脸上落了下去,滴在她脚上的地上。她用手背擦了擦,抿紧了嘴。

    赵与莒拉起她的手,缓缓地道:“阿妤,可是有人说你了?”

    “没……没……”韩妤又擦了擦泪:“奴不象十二、大石那般可以给大郎做贴身侍卫,不象子曰、希声那般能替大郎处置一方,不如李邺、一挝那般能替大郎领人做事,便是女子里,奴比不过阿婉可以替大郎教着孩童,比不过四娘子能护得大郎周全……奴能替大郎做的,换了谁人都能做得来,都可做得比奴好……”

    韩妤有些自卑,这在她还小时赵与莒便在晓,只不过这些年来随着他,韩妤已渐渐自信起来,说话行事不再象当初那般腼腆胆小。现在听她说起,赵与莒起初还以为她又有些自卑了,听得她提及耿婉与杨妙真,心中突的一跳,这才觉察得不对起来。

    这个女孩已不再是当初初见时十二岁的女童,而是已经年过十八的姑娘了,她如此说话,莫非……竟是在吃醋?

    赵与莒虽说才十三岁,却视家中义学少年为自己学生晚辈,故此此时才想明白来,他心中先是一紧,接着又松了下来,轻轻拍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