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为长生 >

第101部分

为长生-第101部分

小说: 为长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遭噤声,其他作诗书生文人都望来。连石宽都屏住呼吸,静静看着持笔蘸墨的李仙缘。

    拖住袖口,李仙缘挥笔而写。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身后终英奕喃喃念出。词意来看,这是上阕。可这上阕通篇与梅无关,甚至只字未提冬。莫非李仙缘想不出,故以其他做代替?

    梅园之中,起了阵阵骚动。上阕写成,异象突显。

    点点愁意弥漫众人心头,心中有忧事者,更流露忧愁。熟精诗词一道之人暗中摇头,不看好李仙缘。

    如今上阕已成,然异象方显现如此微小。除非下阕能画龙点睛。不然此诗仅是一首下乘异象诗罢。虽是异象,可想拿诗魁自是远远不足。

    莫非传闻中李仙缘仅此而已?

    正当众人疑惑,就听终英奕又念。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终英奕身体一震。这词所言,不正是此情此景吗!

    而随这句落,异象突显!

    本弥漫周围数丈的忧意骤然散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转眼传遍整个梅园,且还在向外扩散。

    众人正呆愣。忧意散去,忽见那本有半数含苞梅花竟然绽放,刹那间整个梅园梅花盛开,如春意已到!

    “这……”众人骇然,一齐望向亭中始作俑者。

    气象……不还没到。但只要最后一句仍能如此,入气象如板上钉钉!

    若是能见气象诗显现……不少书生墨客心念至此,更显激动。大气不敢出,一双眸子死死凝视李仙缘落笔。

    大商因处净土最安平之地,不受域外邪魔侵扰。故书生、诗词一道远逊于其他各国。从大商千年仅有一惊鬼神诗便可看出。对大商而言,哪怕气象诗就足以比拟他国鬼神诗了。

    对读书人而言,能听如此诗词无异于修士吃了蟠桃。

    翘首盼之,李仙缘落笔,写下最后一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李仙缘写一字,终英奕念一字。说到最后,声音已颤抖不停,失声喊出。

    诗成,落笔。

    本扩梅园周遭的异象,蓦然间再次扩张。转眼之间,整个万花园无论外圆内园,皆笼罩之中。

    梅花盛开,满园春色,盎然春意。寒梅幽香传至万花园。

    “气象诗!是气象诗!”一名年轻书生失声大喊。

    相同情景出现万花园各角落。众多书生如朝圣般,往梅园赶去。内园亦是有了阵阵骚动。只是见最前方銮驾无动静,他们也不敢去看。

    亲眼见气象诗诞生。石宽苦涩在面容一闪而逝。他遥对李仙缘,深深行了一礼,语气再无放肆:“李兄大才,石某服气。”

    凡读书人,皆有傲气。可他们更有敬意。不如人便是不如人,唯有酸腐书生才会死鸭子嘴硬,拘不认输。

    诗成,落笔。

    李仙缘心中一声轻叹。脑中所能记住的大多都是脍炙人口、意境极佳、名声远扬诗词。这些诗词有几个不凡的?并非李仙缘有意,而是他想抄一首普通异象诗都找不到该抄哪首。

    虽出尽风头,但脑中又少了一首气象诗。不过有利有弊,起码不开眼的家伙不会再来找茬了。

    挑目望向远处凉亭,发现那里已经空空如也。老者不知何时就离开了。

    收回目光,打量周遭。无论平民还是书生,亦是官员。皆目带敬佩望来。

    李仙缘问终英奕这诗词他要不要。见他愣神不回答,便径直收起。

    终英奕这才如梦方醒,见李仙缘正卷起诗词,再开口已来不及。异象诗眼底溜走,肠子也悔青了。

    “小主!”

    忽听两声异口同声喊叫传来,李仙缘转身,就见到婀娜公主毫不矜持扑来。

    李仙缘向一侧迈出,就见半空婀娜公主瓜子小脸由兴奋变为惊慌。

    李仙缘忽响起身后是桌案,若让婀娜公主出个好歹,皇帝估计会拿着刀砍上门。于是由不得接住婀娜公主,放地上便退开,才算作罢。

    两个宫女急急跑来,感激看了眼李仙缘,竟开始埋怨起婀娜公主。如不爱惜自己,不矜持云云。

    风头出够,再在此处待没了必要。众目睽睽下,李仙缘与婀娜公主一齐离开梅园,往山下行去。

    明堂中想来又多了一点星辰和与之相等的浩然之气。不过随李仙缘修真,这浩然之气渐没了什么用处。

    对敌的话,灵剑足矣。唇枪舌剑这一书生法门他又未学。或许对付妖魔鬼怪等浩然之气更有效,不过在京城,也没妖魔鬼怪让他去浩。

    唇枪舌剑……

    李仙缘忽灵机一动。唇枪舌剑乃是蕴养、锤炼浩然之气。与化剑决异曲同工。或许,这两者有相通之处……?

    正想着,忽感觉异样。抬头看前方。就见不远处小径,一和尚迎面而来。

    和尚一身破旧普通僧衣,赤脚走在严冬中碎石小径上。他年约十六七岁,面如冠玉,肤如女人般白皙,目光清澈。

    唐三葬?李仙缘心想。

    二人对视,唐三葬双手合十,颂了声佛号。

    “阿弥陀佛。”

    二者相视,擦肩而过,彼此交错开。

    李仙缘微微驻足,回头看去。

    就见唐三葬赤脚,一路往山上而行。

    “只是一和尚,有什么好看的。”婀娜公主嘟嘴,忽然眼睛瞪大,吃惊看李仙缘。

    “噢噢噢噢!我知道了!”婀娜公主玉指指头几乎戳到李仙缘鼻子上:“你有龙阳之好是不是。”

    “噗……”

    一丫鬟不住噗哧轻笑出声,又强忍住,对李仙缘欠身。

    呛得轻咳一声,李仙缘面色平淡。

    “没有。”(。)

章一百九十七。皇后召() 
梅花漫山开,到处皆诗境。

    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梅下行人,如遨头小簇行春队。

    唐三葬行于小径,梅花点点,落于周身。地面梅花碾成泥,幽香如故。

    赤脚行于小径。唐三葬于万花园进,玉佛寺出。有人注意他,无人顾及他。

    不认者只当这僧人好俊俏。认识者知他是苦行僧。打前些日子来了京城,便一直如此。也不见传道诵经,只是披着破僧衣,赤着足四处走动。

    打北边来,南边出。悠悠步行,走街串巷。或行于热闹长街,或走在清冷小巷。

    直至晴天被遮,显露阴意,蒙蒙白雾。

    冷清街道,唐三葬微驻足,站立路中,抬头仰望阴云。

    他脚微发红,不知是冻得还是磨得。

    半晌,无数行人经过,唐三葬终收回目光,往一处行去

    ……

    “小、小些声!我只求财,不求其他。”

    巷角,隐有低声叫喊传出。

    偷盗抢劫,便是一国之京也无法避免。

    一中年男人,破衣娄嗖满是补丁,持一把锈迹斑斑菜刀横在一妇人脖间。

    妇人不敢大叫,失声抽泣。

    “别哭……我只要一两!一两银子总该有吧!”男人低喝,眼圈发红,紧张的直舔干燥开裂嘴唇。

    妇人一身普通布衣,菜篮中蔬菜散落地面,也不是富贵人家。她紧贴挂霜墙壁,惶恐摇头:“这这位爷,我、我身上就七文。”

    她哆哆嗦嗦抬起手掌,满是老茧掌中孤零零几枚铜板。

    男子低头看着铜板,愣了一愣,紧咬牙齿,微不可闻说了句来日奉还,一把抢过,连有两枚掉落都不自知,撒腿夺路而逃。

    “救命啊!抢劫啊!”那妇人终于大喊道。

    男子后继发凉,跑得跌跌撞撞。眼见即将跑出巷口,前方忽一暗。一道身影挡在巷口。

    “阿弥陀佛。”唐三葬颂了一声佛经。

    男子头次施以抢劫,本就有鬼。被人堵在小巷,心中恐惧。再一看那人,是个唇红齿白的和尚,想至佛祖心中有愧,竟“当啷”一声丢掉菜刀,跪唐三葬面前连连叩首。癫狂叫喊。

    “我有罪!我有罪!沾染了毒,我愧对佛祖!求佛祖给小人一次机会,定戒掉毒瘾诚心向佛!”

    砰砰声清脆,如此之下,唐三葬眼眸微阖,颂了声佛号。

    “施主,请您看着贫僧。”

    男子怔怔抬起头,额头血肿,鼻涕泪水混合,看起狼狈不堪。

    与那清澈双眸相视,男子忽觉好似仰望夜空,盯着那满天繁星,心神不自觉沉浸入其中。

    人生过往如走马观灯眼前掠过。

    老父面前长叩首,痛哭流涕。

    佛前磕头,佑前程宽广。

    误入歧途,沾染赌博散尽家财。

    身无分文,妻离子散。携刀抢劫,欲回本。

    种种画面眸中飞掠,最终化为一字。

    赌

    ……

    “阿弥陀佛。”

    唐三葬双手合十,转身离开,小巷恢复寂静。

    贴墙而战的妇人见男子双手合十,跪地不动,抬头仰望,似拜佛般一动不动,试着娇喊一声。

    未有回答。

    忙不迭蹲下捡起两枚散落铜板和蔬菜,妇人正要从另一边逃离,忽想起还有几枚铜钱在男子手中,那足矣家中夫君孩儿吃食一天。

    心有不甘,她壮着胆子走回,小心走到一动不动男子身后,将刀踢过来,捡起双手持住,颤抖说:“把我的、我的钱给我。”

    男子背对着她,未有动作。

    “把钱给我!”妇人声音提高几分。

    男子仍未有动作。

    提起几许胆子,妇人曾上前,脚尖踢了踢男子背后,孰料——

    只是轻轻一触,那男子身子前倾,竟一头扎在地面,侧躺下一动不动。

    他双目圆睁,好似还在看着什么,眼泪鼻涕挂脸庞。

    鼻尖无呼吸,已经气绝身亡。

    片刻后,声嘶力竭叫喊声小巷荡开。

    “杀……杀人啦!!!”

    周遭邻居、行人被惊动。往小巷这边聚来,一下变得喧嚣。

    人群中,一道唇红齿白,僧人身影逆流而行,渐渐远离。

    ……

    两日匆匆而过。

    打两天前回宅子,李仙缘便再没离开过。万花园一诗,令李仙缘名气大噪,先前两手气象诗也被挖了出来。那首蝶恋花春景不知迷倒多少人家姑娘,皆当李仙缘是个痴情少年,各个翘首望能见他一面。

    拜见李仙缘的来了一茬又一茬,送拜帖的也走了一茬又一茬。

    作为事主,李仙缘倒低调的紧,谁也不见,来访者皆由文管家去应对。他就独坐正厅,手捧暖茶,望得院落假山庭景,白雪皑皑飘落,雾蒙蒙一片。

    丫鬟穿行,留下脚印,被新雪覆盖,又留下新脚印,反复不断。

    又过了三日,李仙缘名声热度不减,不过府门前访客渐稀。

    李仙缘忽如被冷落一般。不止万花园一别,诚王便再没来过。连家臣得罪了李仙缘,本该来道歉博得好感的太子都未出现。

    大商历来有传统,凡做出气象诗,皆会被宣上早朝,可就连此也没动静,迟迟不见皇帝宣他入朝。

    种种之下,事情便值得揣摩了。

    于是那些有心人揣摩来,揣摩去,还是揣摩不清楚。

    如今天下是皇帝的。往下是太子和诚王的。这三位都没动作,就晾着李仙缘,到底是何打算?

    思前想去想不通,干脆不想,静观其变。

    一时间,李府门前门可罗雀。

    李仙缘乐得如此。如今京城人脉还未捋清,就这么走马上任不是他之作风。

    且李仙缘觉近日心境有几许变化。似是邻近突破,更是无暇理那世间俗事。

    如此情形持续了半个月有余,皇宫终传来了消息。

    一老太监坐马车打朝天门出,晃晃悠悠,七拐八拐围着皇城绕了半圈,又坐了辆民用马车来到李府,传来了一道消息。

    晌午时候,皇后忽开金口要见李仙缘,让李仙缘这就准备一番,随他进宫。

    皇后?八竿子打不到一撇之人怎找上了自己?

    坊间只穿皇后端庄典雅,可没传好诗句,怎想起要见自己?

    李仙缘不解,但皇后吩咐,不敢不从。便收拾一番,随太监坐上了马车,一路七拐八拐,半路换回皇宫马车,一路直奔朝天门而去。(。)

章一百九十八。闹大了() 
李仙缘问老太监要来旨意,上写:闻京城来一少年郎。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有大儒见识。特唤来后宫,待本宫一看究竟。

    皇上没召见他,先坐不住的倒是皇后,偏得还遮遮掩掩,连入宫都不从正门进,这倒有些意思了。

    外城门守卫森严,禁军卫士威严立于两旁。

    马车由偏门入内,过了护城河,沿外墙而行。偏头望去,一座座深红宫殿如嵌在雪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