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游戏竞技 电子书 > 柳娘子 >

第26部分

柳娘子-第26部分

小说: 柳娘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民跟小蝶家去了。

    “家里也添丁进口了,以后小田跟小中也要娶媳妇,家里的房子也快不行了,我想着赶紧盖新房吧。要是快的话,也来得及过年之前住上新房。”

    “盖新房?家里哪有钱!”高氏吃惊,家里的钱都在自己手里掐着呢,可没有这么多钱盖房子。

    “以前年成不好,但是现在娘手里至少四五两银子是有的。”孙朗顿了顿,不说去年卖猪得了银子,月娘还织布卖,做的针线也得了不少的银钱,四五两还是少的说了。以前家里的银钱是不知道的,但是今年的进账总归是懂的,家里花钱的时候也不多。

    “那也不够盖房子的呀!”高氏下意识的捂了捂钱罐子,这个可是自己的命,空了这么多年,今年好歹有了些进项。

    “大哥可以借给我们,不收利钱。活计我自己多做些,也能省些工钱的。”孙朗下了决心今年一定要盖房子。

    “那边的荒地不收拾了?”孙老爷子抽了两口烟,问孙朗。

    孙朗望着院子里的菜地,因为要办满月酒,早就被拔了堆在墙角,可惜了今年的菜了,幸亏地里还有些,不然今年冬天可没有菜过冬了。

    “收拾,明年开了春收拾也来得及。一口吃不成胖子,家里的猪踩的肥,估计也不够肥这么多地的。打算再收拾两亩出来,好好种着。等以后再慢慢的收拾,明年估计要多养些猪了。”

    孙朗想到这里皱了眉,就跟个循环似的,收的粮食多,就可以多养点猪,猪多了踩的肥就多,地里面的收成越好,收的粮食越多

    高氏琢磨着,跟孙兴借钱,怕是没那么容易吧?

    “跟你嫂子借钱?能借到么!”

    “已经跟媳妇儿说了,媳妇儿同意,只要娘不拖着不还就行。”孙兴搓了搓手,表个态,其实是孙朗开口借的钱。要是高氏借钱,张氏还真不会同意。

    “嗬,我倒是忘了,大儿媳妇儿跟二儿媳妇倒是挺好的,估计妯娌借钱也容易的多。”

    “少说两句!”孙老爷子吼了高氏一句,能借到钱自然是盖房子的好。这个房子都漏雨了,也不知道能不能熬到今年过年了。“那就借些钱吧,让你娘看看还有多少钱,不够就跟你大哥借些。自己兄弟,慢慢还就是了。”

    孙老爷子开了口,盖新房的事情就算是定下来了。晚上的时候,高氏把银子捧出来,有四两银子,并些碎银子和大钱,估摸着也有六两银子了。孙朗高兴坏了,原本以为要借六两银子,现在只要借四两就够了,等家里的四头猪买了,估计也就够还的了。

    当然,这都是好的预计。

    因为家里的人还很多,只能在这边的院子里住着。孙朗拎了两斤老酒几包点心去里正那里要了一块地。李家村还算是地多人少,宅基地也多,只要愿意自己去打地基就好,并不费什么银钱。

    很快办好了土地文书,孙朗请了孙兴帮忙去夯实宅基地。四牛媳妇来串门子,见了就回家让李四牛去帮忙——住在隔壁,有什么事情帮把手也是好的。三个壮劳力,就算是十月的天气也是挥汗如雨。忙了将近一个月才忙好了,原来,那块地还不小。

    买青砖小瓦的事情,托付了袁仁山,袁仁山毕竟在县城认识的人多,多不会被人骗了去。开工之前,孙朗去请了村里的泥瓦匠,谈妥了价钱。

    等到开工那一日,孙朗带着大家伙天蒙蒙亮就去干活。柳月娘挽了袖子,亲自下厨做饭——毕竟是家里盖房子,吃的好才能多使些力气。因为盖房子的事情都是孙朗做主,所以,柳月娘买菜也肯多买,每天必会割点肉,或者小炒或者做哨子浇面。

    “呀,阿朗家的面条好香!”有个小伙子因为这个面条好吃,吃了三碗还要再来一碗。高氏早就看不过去了,但是人家来干活的,也不能不让人家吃。

    “呵呵,可能是家里的面条是杂粮面,掺了大豆粉的,香了许多。”孙朗笑笑,帮着捞面。

    杂粮面还是柳月娘想的法子,家里的粮食不多,又有两个半大的小子,说话说得好,半大的小子吃穷老子。孙田跟孙中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总归是吃的多的。所以,柳月娘就琢磨着把大豆在石磨上磨细了,粗糙的都做了豆粨给猪吃,细细的大豆粉就掺了白面里面。做饼,做面条都是极好的。

    “还是嫂子有法子,回去跟我娘说,让我娘也来跟嫂子学一学。”那小子咋咋呼呼的嚷起来,把周围的帮工都逗乐了。

    “我们家也要来学一学。这个豆子啊,就是过年的时候炒豆子,平时还真不知道怎么吃,一般都便宜了猪了。知道了好吃,也让我媳妇来跟弟妹学学。”

    “就是就是,这个吃着也香。”

    “成!”孙朗呵呵的笑,有此贤妻,夫复何求啊!

    到下午的时候,柳月娘想着别饿坏了,就做了葱油饼送过去,又带了些热水。十月的天气,喝凉水可要闹肚子了。大家伙也没多吃,每人一张饼吃了,就散了。

    到乌漆墨黑的时候,孙朗才拖着疲倦的身子进门。

    “怎么这么晚才回来?”柳月娘点着油灯织布,因为有两个孩子要照顾,晚上的时候不得不点上油灯。

    一家人都没睡,等着孙朗回来,叶子赶紧热了汤面,准备吃晚饭。

    “今天下午的时候不是送了饼过去,他们非要再干一会儿才走,说是多干些才对得起咱家的饼。”孙朗出去洗了洗手脸,把外面的衣服脱了才进来。

    “小田跟小中去地里怎么样?”因为要盖房子,孙朗暂时去不了地里。孙中跟孙田自己去地里翻地拔草去了。

    “挺好的,就是慢了些,也算细致。”孙老爷子这个时候是不下地干活的,去工地上看看,去田里转转,一天就打发了。

    孙朗点点头才放心了。 

52搬家() 
因为帮工们肯下力气,不过半个月,那边的屋子就已经盖好了。门上挂了鞭炮,放了放,给村里散了馒头,一家人就收拾东西,准备住新屋去了。搬家是个很繁琐的过程。

    不得不说,新家的院子很大,占地估计得有两三户人家这么大。因为盖房子的时日还短,还没有围上院墙,院墙是土坯的,要自己慢慢的围起来,但是这个并不影响一家人先搬进来。毕竟,周围都是乡里乡亲的,就算是没有院墙,住着也有个照应。

    四间敞亮的大瓦房,青砖小瓦,屋梁是圆木的,中间偏东的一间做了堂屋,东边的屋子是老两口的屋子。西边的一间空着,留着来客人的时候住一住,中间偏西的那一间是叶子的屋子。

    东西各两间土坯的厢房,东边两屋子给孙田孙中两兄弟住了,西边两间自然是留给孙朗夫妻俩的。

    这一点柳月娘很满yi,自己跟高氏已经没有话说了,离得远些估计会好很多。再说了,自己还要带孩子,跟一家老小住在一起毕竟不方便。

    厨房在大瓦房的后面,从堂屋往后走开了后门就是厨房。比正房挨了一些,土坯的厨房,新砌起来的灶头。后院大了一口井,本来吃水都是村口的井里打水的,但是毕竟远了一些。家里有了井,以后吃水也方便了。还有一大块地留着做菜地的,后面还打算要盖个猪圈跟鸡棚,离主屋远了一些。

    忙活了好几天,才算是搬完了家,穷家千金,家穷也有好些东西。农具摆在了西厢房的外间屋子里。还有织布机之类的,也一并搬过来了。

    “要不要把墙根的银钱挖出来带过去?”埋在墙根的银子还没有挖出来,柳月娘看着都搬得七七八八了,不知道这些银钱丢在这里是不是安全的。

    “先放这!”孙朗摇摇头,还是放在这边的好,搬家的时候这么多的银钱太打眼,要是被娘看到了,又要一番吵闹。这个是柳月娘自己的银子,以后怎么用还是归她说了算。

    西厢房是土坯的房子,没有经过风雨的侵袭,看上去比之前住的那些房子倒是好了很多。土坯的房子里面架子床容易烂掉,所以,两边的厢房都是土炕。外面一间屋子堆了农具跟织布机,柳月娘仔细的整理一番,看起来清爽了不少。

    养的猪跟鸡还在原来的院子里,这边还没有盖好猪圈跟鸡棚。每天早上,柳月娘拎了猪食桶去老院子里喂猪喂鸡,顺便把鸡蛋摸回来。

    搬家的时候,孙红跟着袁仁山来贺新居,看了新房,偷偷的塞了银子给高氏——娘家的困难自己不是不知道,这个时候肯定借了不少的银子。

    “你自己留着吧,虽说姑爷是个好的,但是你总是这么贴补娘家,也不是个事儿啊!一次两次不算什么,次数多了,心里肯定也是膈应的慌。”高氏很苦恼,自己的银子都被扒光了,现在还借了四两多银子。自己讨厌柳氏,但是孙朗是自己的儿子,怎么能不心疼,自然是希望早早的把钱还了才好。只是,大红总是贴补家里,被姑爷知道了也不好。

    “娘——你拿着吧!家里都过成这样了,还顾及这么多干什么。”孙红红了眼眶,娘家的日子不好过,爹娘过得这么苦哈哈的,自己就能安心过好日子了?

    现在敞亮的大瓦房,虽说是借了不少钱才能够盖起来的,爹娘住着也舒心了不少。历阳县地处江南,村人最易患上脚气。屋里换上了架子床,盖上了新铺盖,等到梅雨季节的时候,也不至于一直湿哒哒的。

    高氏虽然不想让女儿难做,但是家里的境况毕竟不好。

    “算是娘跟你借的,以后得了银钱还给你。”高氏犹豫了一下,还是收下了,过年的时候不知道猪能卖多少钱,借了四两多的银子毕竟是要还的。更不用说,过年的时候还要买些东西回来过年。鸡虽然多养了几只,但是柳月娘生孩子,为了补身子已经杀了好几只,剩下的也不过三五只了。

    孙老爷子抽着水烟,坐在藤椅上,叹口气,总归什么都没说。

    袁仁山搬着东西进屋的时候,就看到了孙红递给高氏的明晃晃的银子,没做声出去了。

    等到中午的时候,孙兴夫妻带着孩子一起过来闹新房,攒攒人气,只愿以后过得越来越旺。

    李四牛一家也送了一篮子鸡蛋过来祝贺一番。春花她娘没有过来,春花也过来送了五斤棉花——孙家今年的棉花早就用完了,纺纱织布做棉衣,怎么都缺棉花的。虽是杯水车薪,但是有总比没有的好,至少,织布的棉花是够了。

    柳月娘下的厨,毕竟是搬新家的大事情,去割了肉,包饺子吃。孙老爷子几个男人在堂屋的八仙桌上坐着喝酒,几个女人在厨房里摆了小桌子吃饺子。

    “娘,嫂子,大姐,我回屋去了,两个娃娃还睡着。”柳月娘囫囵吃了饺子,就回屋里去了。有叶子在,自然是有人收拾碗筷的。当娘的人总是时时保持警惕,担心着屋里的妞妞跟怀仁。

    高氏脸上不好看,但是跟叶子努了努下巴——意思是让你二嫂把鸡蛋羹吃了。

    叶子端了鸡蛋羹去追柳月娘,“二嫂,娘让你把鸡蛋羹吃了。”

    刚出锅的,热乎乎的鸡蛋羹,叶子的手都被烫红了,柳月娘接了,准备端回屋子里去吃。“快去吃饭吧,饺子凉了。嫂子吃完了把碗送回去。”

    四牛媳妇儿吃过了饭,就找了借口去找柳月娘。眼见着没了什么外人,孙红才小声的问,“娘,还没跟月娘说话呢?”

    高氏不说话,眯着眼睛吃饺子。

    叶子默默的垂了脑袋,恨不得埋到饺子碗里。什么叫没说话啊,都懒得看一眼的。自己每天夹在中间才不好受,帮着两个人跑腿的,有的时候还要挡一挡厌恶的眼神。

    张氏瞥一眼,勾起嘴角。 

53捉襟见肘() 
盖完了房子,不再时时担心房子漏水,冬日里也不用担心房子会被压塌了。但是,高兴归高兴,高兴过了,就要开始为生计发愁了。

    家里的猪已经养了快十个月了,正是要吃料长肉的时候,但是家里的粮食已经渐渐的赶不上趟了。原本,比往年多收了不少的粮食,但是,家里多养了两头猪,又盖了房子,家里的粮食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所以,家里的粮食又到了紧巴巴的时候,就算是豆子磨一磨,那也是有限的。

    高氏现在每天都黑着脸,虽然不用一直对着她,柳月娘现在也是能避则避了。每天做完饭,就让叶子去叫,自己草草的扒两口就赶紧撤了。

    叶子依旧跟着柳月娘做针线,一年过去,叶子做鞋已经很熟练了,现在已经能够一边聊天,一边纳鞋底了。针脚虽然还稀疏,但是柳月娘已经很满yi了。毕竟,叶子才正儿八经的学了一年的时间而已。

    柳月娘已经没有时间做针线了,眼看着就要过年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