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曹魏臣子 >

第102部分

曹魏臣子-第102部分

小说: 曹魏臣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恒心里暗忖了一句。

    “彦云兄,有劳久候了。”

    下了战马,贾逵便对那名士人拱手告罪,顺势拉过陈恒,“子初,来,来。某今日为汝引见一位贤才,他可是等了汝十几日了!”

    贤才?还是等我的?不是说请我来宴饮的吗?

    有点纳闷,陈恒很有世家气度的先拱手作礼,“在下己吾陈恒陈子初,见过这位彦云兄。”

    “不敢当,在下太原王凌王彦云。”

    那名士人也回了一礼。

    嘴上说不敢当,但话里却没有半点谦虚之意。己吾就是一个县,而太原,是个郡啊!从门第上,陈恒就矮了一大截。

    你就是王凌啊!只是,你就不能说自己是祁县王凌吗。。。

    陈恒想起来了,贾逵曾经说去一封书信引荐王凌来他麾下任职。

    一番客套过后,贾逵从中调和,三人洽谈的气氛倒也是其乐融融的。直到过了一个时辰,贾逵借口要赶去渑池赴任离去,两人才聊到了正事。

    先开口的是王凌,很直接的,就来了一句:“子初,某在太原,今岁刚被举孝廉。”

    所以陈恒就挑了挑眉『毛』,『露』出表示理解了的微笑。

    举孝廉后,就能被授官。

    以太原王氏官宦世家的名望,一个县令起步是手到擒来。但王凌依然从并州来了,还跋涉到了许昌。

    说明他除了对贾逵的引荐看重之外,还对陈恒有自己的思绪。

    “某家里世代传承于并州,有些产业在上党郡也涉及。嗯,梁道言子初领命攻并州,某倒是能帮上点忙。”

    果然,王凌也不等陈恒开口,又继续侃侃而谈,“虽然某在家中,不日亦可有五百石俸禄(县令食俸),但功名还是自己争取的好。是故,某应梁道之邀,前来见子初一面。”

    呵,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吗?

    陈恒的笑容,变得淡淡的,有些流于表面,“彦云兄,何所求,不妨直说。”

    说吧,你这只凤凰,对不是梧桐木的我,需要什么条件才愿意暂时歇歇脚。

    “善!”

    王凌先是赞了下,又拱手告声罪,“世人皆说,某叔父当时诛杀董卓后,若是不对西凉众将赶尽杀绝,就不会有今日的天下诸侯并立。子初以为然否?”

    对王允的身后名耿耿于怀?你王凌是这样迂腐之人?

    陈恒有点诧异,思索了一阵,给出了不偏不倚的答案,“*******,*******。某以为,王司徒对大汉无愧于心。”

    “*******。。。”

    喃喃的复述了一遍,王凌收拾神情,很穆然的行礼,“多谢子初对家叔的评价。唉,子初认为伯喈公之死,家叔是否太过?”

    好嘛,说了半天,原来是在这等着我呢!原来是担心我会因为小姐姐的关系,而报复于你!

    唉,传承越久的世家,果然下作的思量就更多。

    陈恒看了他一眼,失去了谈话的兴趣。

    “王司徒太过。然,人非圣贤耳。彦云兄,某自认非挟私报复之人,若是汝是顾忌于此,大可回太原等待任职县令诏书;亦或者某推荐汝于曹司空。”

    “唉,是凌冒犯了。只是太原王家,某这一支血脉荣辱,皆系凌一身,不敢不慎!嗯,议郞若是不弃,征并州凌愿为驱使!”

    终于,王凌表了态,愿意在他的麾下踏上仕途。

    所以呢,陈恒也表示定不负他,又叹息了声说军中粮草难续,暂时并州不会有战事云云。

    然后呢,王凌就给他来了个惊喜:“若是两千兵卒的一个月军粮,某倒是可以解决。。。”

    “哦?还请彦云兄细言之。”

    顿时,陈恒的眼睛就亮了。

    他还惦记着怎么立功,给刚出生的孩儿谋封侯呢。

    “喏。议郞,上党郡阳阿县的仓曹令,乃某故交。其所管粮仓存粮约一千石。”

    有通敌的?

    就食于敌,再加上卫凯许诺的两千石,应该能说动曹老大了吧?

    刚好,还可以给卫凯在曹老大的眼里抹点黑。

    呵!

第一九零章、天眷的刘玄德() 
官渡,曹营中帐。

    曹老大捏着胡须,沉『吟』不语。

    而陈恒跪坐在下方草席,一脸淡然,心里却有点惬意。他刚将王凌有故交在阳阿县之事说了,还隐晦的提到卫凯许诺的两千石粮食。

    那个时候,曹老大眼中明显闪过一丝精光。

    他在官渡对持袁绍,军粮已经出现短缺的迹象了。而河东卫家,随随便便就能扔出两千石粮食来,只为了报答除去家中支系血脉。

    这对比,不是一般的大。

    是故,乡愿,德之贼也!世家豪门,毒瘤耳!

    “公达,汝觉得可攻并州否?”

    终于,曹老大打破了沉默,问了同在军帐中的荀攸。

    自从荀彧在许昌居中持重不能分身后,荀攸就成了征战在外的谋主。

    “回司空,某觉得可试之,不发大兵即可。也好安抚张征北的情绪。”

    荀攸似乎早就打好了腹稿,直接脱口而出。

    张征北,是张燕,他这些日子不好过。自己领兵被袁绍的将领蒋奇堵在井陉进退维谷,而由刘石、左髭丈八率领的另外两路,也被刘备与牵招杀退回了太行山。

    前些天他就给曹老大来了封书信,话里话外都是在诉苦:说好了一起攻袁绍,我都损兵折将了,你不能光守不打啊!

    “公达此言甚善。”

    点了点头,曹老大有了决断,“子初,汝启程去并州吧。嗯,文稷的人马,就先不要动了。”

    “喏。”

    应喏领命,陈恒却没有离去,而是踌躇了下,又一个拱手,“哪个,主公,可否抽空见一见王彦云?他也随恒来了官渡。”

    “嗯?”

    有些不解,曹老大的眉『毛』挑了挑。

    王凌现在的身份,还不值得曹老大亲自接见。哪怕是他对并州战局有所裨益,哪怕他是王允的侄子。

    “咳!哪个,故王司徒曾因言治罪,将伯喈公下狱。。。”

    好吧,曹老大明白了。陈恒这小子将王凌也带来官渡,就是为了借他的虎威,好让王凌心安,觉得陈恒是真心实意为他谋前程的。

    “竖子!多事!唉,将王子师之侄唤进来吧。”

    “喏。谢主公!”

    陈恒起身而出,而荀攸也趁机离席跟了出来。

    等王凌进了中军帐后,他便幽幽的来了声:“子初,河东卫家之粮,乃助汝军威耳。”

    有些世家的私下勾当,就不要捅给人主知道了,会被人戳了脊梁骨的。

    被隐晦的指责不厚道,陈恒脸上淡淡,“昔日在弘农,卫伯儒与钟元常欲夺某兵权。公达兄,汝知道吗?原河东太守王邑,是有机会来许昌当大司农的。”

    他不仁在先,就别怪我今日不义。

    “唉。。。”

    荀攸脸上也有了些踌躇,侧身与他并肩驻立,远眺秋『色』蔓延在天地间的寂寥。语气缓缓的,又来了一句,“子初觉得陈留,离颍川近吗?”

    陈恒顿时默然。

    荀攸的问话,几乎等于让他表态:是否还愿意还呆在颍川士人的圈子里。

    八月天了。微凉的秋风,轻轻拽弄着两人的衣袖,似乎唤醒彼此之间的好久沉默。

    陈恒不知道怎么去回答。

    决裂了颍川士人,未来仕途肯定会徒增坎坷。说不决裂,双方都开始相互捅刀子了,作态也难免太无耻。

    “两者之远近,在于颍川,而非陈留。”

    思索了半响,陈恒终于还是给了个折中的答案,“唉,公达兄,恒本来是抱着一片赤诚,冀望彼此守望的。”

    “善。子初,某与叔父倒是一直觉得,陈留与颍川是很近的。嗯,数日前,陈长文督军粮来此,亦有过如此感慨。”

    顿时,陈恒的喜『色』就洋溢于表。

    颍川荀氏、陈氏如果都愿意将他当成仕途盟友,那么再好不过了。

    马上的,拱手而言,“多谢。还请公达兄为恒带话于荀令君、长文兄,恒亦觉得颍川与陈留很近的。”

    不一会儿,王凌从中军帐出来,陈恒便踏上了并州的路程。

    而荀攸心里默默想着昨夜收到的家书,目光在他的背影流连了好久。

    家书是荀彧亲自提笔的。就寥寥数语,回答了荀攸的问题:如今颍川荀氏的掌舵者荀彧,觉得将如何对待陈恒。

    “尔等不知曹司空为何收养女乎!若非夏侯妙才之女,子初如何能独掌一军!”

    “以宗室女结之,尚且以曹子丹为副督!钟元常非程仲德,又能如何掌军!”

    “颍川人才济济,各有志,莫强求。我荀氏不舍近即远就是!”

    。。。。。。

    刀子有了想法,依然是把刀。

    就算不能握着刀柄,也可以推着刀柄往希望的方向走。

    骑在战马上的陈恒默默思量着。

    颍川荀氏的想法,应该是这样吧。。。

    唉,当刀子就当刀子吧,至少你们也能为了刀子更锋利点,偶尔扔块磨刀石。

    侧头瞄了一眼的王凌,陈恒又觉得今日的阳光尤其的明媚。

    因为王凌是并州士人。

    因为他的脸上盛开着笑容。他刚被曹老大任命为陈恒军中的长史,所以看着陈恒的眼光有些感恩。

    幽州,代郡。

    刘备驻马原野上,看着治所代县的城墙,也盛放了满脸笑容。同样,还带着一丝感恩。

    不同的是,他感恩的对象,是老天爷。

    是的,他觉得颠肺流离了半生的苦难折磨,都是老天爷给的考验,为了这次的眷顾。

    拜击败张燕,又在涿郡击溃黑山贼刘石的功劳所赐,袁绍觉得刘备的能力还是堪任事的。正好,老天爷又给了个好时机。

    代郡有鲜卑寇边,原先的代郡太守不能抵御,出城迎战被连败,故遣书求援。

    袁绍就任命刘备以左将军之职,兼领代郡太守,督原先文丑的残部和牵招的兵马,守边御敌。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刘备又有地盘了,而且还是和乡里涿郡很近的代郡。凭借汉室宗亲的威望,和故中郎将、大儒卢植之徒的身份,刘备如果不混得风生水起,那就不是刘备了。

    他还是双喜盈门。

    从河内郡护卫着他的家眷而来的关羽,已经到了中山国。中途还碰到了徐州失散的张飞。他也是得知刘备在幽州,一路赶过来的。

    而且,刘玄德对老天爷很虔诚的感激,被老天爷看到了。

    所以呢,刚进入郡守府,跪坐的草席还没捂热呢,就有守城门的兵卒来报。

    “郡守,城外有一骑求见,说是常山真定人,乃郡守旧部。姓赵名云,字子龙。”

第一九一章、从代郡燎原的野望() 
代县的八月,原野上已经是秋意肃杀。

    朔风微起,卷起枯叶飘零,地上黄绿相间的野草蔓延到山脚或天际,倍显萧条。

    城墙上,守城的戎卒,正看着城门外的一骑,感慨着为何老天将如此多眷顾,倾于一人之身!

    身长八尺,姿颜雄伟,白马银枪,英气勃勃。。。

    汉代重仪表,赵云立马于秋风中的城下亮相,让人忍不住顾而自怜,怨恨着苍天待己是何其薄也。

    不多时,刘备从城内驱马急奔而出。

    没等战马站稳,便一跃而下,直接迈着大步走近,脸上尽是惊喜与感慨,眼中还隐隐间有些『潮』湿。

    “子龙,蒙苍天不弃,令你我今生有再会之时也!”

    刚下马的赵云连忙想拱手作礼,被刘备抓住了手,闻言顿时张了张嘴,却有些哽咽。最终将君臣之交,十年有余的相知,和不远千里寻主的艰辛,都化成了一句话。

    “得相随主公,乃云此生之幸也!”

    失散重逢的感慨万千,让守城门的戎卒都忍不住酸了鼻子。直到得到消息的牵招也过来了,三人才回了郡守府。

    牵招听说过赵云。或者说是听说过这位冀州籍的白马义从都伯。

    赵云率领乡里投军的时候,刚好袁绍自称冀州牧,和公孙瓒早生间隙。而赵云偏偏去幽州投了公孙瓒,因为其攻乌桓驱胡虏之功。后来被公孙瓒派去为刘备掌骑兵,从而避过界桥之战。

    是故,牵招对赵云的民族义气保持了敬重。尤其是当赵云策马进城,他手下的乌桓突骑大惊失『色』的表情后,就更加敬重了。

    嗯,乌桓突骑当年,被白马义从打得不是一般惨,远远看到了都要仓皇逃命的那种。

    刘备看到这一幕后,心情就更好了。

    他愁着这些乌桓胡人的桀骜不驯,头痛了很久的。所以心里也有了别样的想法。

    是夜,他将赵云招到了屋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