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曹魏臣子 >

第157部分

曹魏臣子-第157部分

小说: 曹魏臣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古欲戴其冠,必受其重。

    曹老大,终究是个站在权利最顶端的弄『潮』儿。喜怒,不过是一时的发泄;利害关系,才是他最终去思考、做出决断的问题。

    所以呢,他就有了些疑『惑』:子初为何此次,反映是如此激烈?

    的确,他觉得有些奇怪。

    当年初得荆北之时,赤壁之战前夕,陈恒一样被当成了摆设。但其却无怨无悔,依然出谋划策为夺荆南鞠躬尽瘁。

    为何今却是不同了?

    而且在曹老大的心里,陈恒一直是智谋过人之士,不可能不明白他此番夺权的目的。

    是的,夺陈恒兵权,还有一层目的。

    出于对陈恒的爱护。

    年少、功高、位高,朝中百官皆妒之!人人皆言毁之!

    不患贫,患不均耳!

    陈恒又不是姓曹,或者夏侯。区区一个己吾郡望之家、不过是曹老大一个养女婿而已,又如何不能以言毁之!

    自古年少而居高位者,几个是能有好下场的!

    子初,难道是久握兵权而变得了汲汲营营了?亦或者是有难言之隐乎?

    曹老大捏着胡子,微微的叹了一口气。

    而在荆北南阳,狡狐陈恒,也在叹了口气。踌躇半响后,执笔书写第二封请辞去官的上表。

    他是知道曹老大的爱护之意的。

    但是呢,他不得不再度上表,因为看到了董昭。

    他记得,曹老大被封公、魏王,都是出自于这个人的筹划。现在都是建安十七年春了,算算时间,也差不多该提升日程。

    他这些年,一直都以封疆大吏手掌兵权在外,行事又阴狠,在百官中诽誉颇多。以钟繇为首的政敌们,也都在盯着机会给他找麻烦。

    历史上,曹老大爵位为公的时候,可是连荀彧都悲愤而病故的!

    曹营之中,曹老大麾下,荀彧若是自认功绩第二,没有胆敢居第一。

    他陈恒更是比不上。

    而且他和颍川荀家为仕途盟友,这些年荀彧、荀攸没少给他说好话,纠葛颇深。到时候荀彧亡故,他陈恒被人找把柄寻个由头牵连进去,何其易也!

    岂不见,历史上的杜畿,其政绩“常为天下最”,却因为与荀彧关系密切,就当了整整十六年的一介太守?

    唉,这种权利纠纷的旋涡,如今有机会能避开,还是避开了好。

    至于去官,失去权利,不值得一提。

    今天下纷争未平,有之前的赫赫战功在,曹老大就算允许了他去官,他日起复也不难。就算曹老大忘了他,五官中郎将、副丞相曹丕,还能忘了不成!

    曹丕是那种人么?

    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支持者中,唯一一个独断一方的督帅此生解甲归田?

    除非他不想继承曹老大的位置了!

    带着这样的有恃无恐,陈恒开始绸缪着未来再次执掌权柄的基础。比如现今荆州的各部兵马的安排。

    还有,冷眼看着“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

    他的请辞上表,引出来的。

    首先是廖立。

    这位依仗荆南之功和陈恒的力荐,被封为关内侯的荆楚隽才,就上演了利尽则散的戏码。

    他本来被陈恒承诺为法正之副,现今却是以自己是荆南人士,不忍离别故土为由,很坚决的辞去了。

    然后呢,没几日就成为了夏侯尚的军中长史。

    好嘛,荆州以长江划分南北,不过一州之内,就是故土难离了。。。。

    虽说宁为鸡首不为凤尾,也是人之常情。但这番作态,还是让陈恒有些齿寒。不过呢,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

    比如黄忠。

    这位老将来南阳刺史府报道的时候,竟然还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魏延,魏文长。

第二九四章、狡者,以假乱真() 
魏延,义阳人。

    年少从军,颇有勇名,又兼善战。但因『性』格桀骜,自持才高而傲物,多与同僚为杵,是故功劳颇多却一直升迁无望。

    在长沙郡的戎马生涯,只和黄忠的关系亲近一些。

    嗯,主要是因为魏延觉得,他自己的持才傲物,也不敢用在这位老将身上。因此,黄忠被封为关内侯,调任为陈恒麾下步督,他也跟了过来。

    反正以前在长沙之时,他也是属于黄忠麾下,没什么好尴尬的。而且黄忠的官职是高升,他跟过来了,也能沾点光。

    但是呢,他没想到,这点光,是沾得大发了!

    陈恒接见黄忠之时,先是大赞了一番,说什么“古之廉颇,七旬尚能阵战,今将军亦不逊『色』矣”。当场很不要脸的,将黄忠比成了廉颇。也让黄忠汗颜不已,连连谦虚。

    马上的,陈恒就将图穷匕见。将陈仇唤了出来,说什么此子好『射』术,慕将军神『射』,就厚颜安排到黄忠军中当军司马,但求平日得空了,指点一番云云。

    好吧,黄忠当即就收下了。

    还挺开心的。毕竟这个是主将之子,而且他的孩子早夭膝下无人,有陈仇能教导一番,也是乐事。

    至于魏延呢,陈恒听到名字的时候,嘴角就微翘。

    客套了几句,连考教一番都不带的,直接任命为黄忠的副将。让魏延感动莫名,口出效死之言。

    他不傻。

    黄忠老迈,还能征战多少年呢?

    他日卸任了,步督的位子,没有什么意外的话,不就是由副手接任嘛。

    当然,很会做人的陈恒,还让他们引了属于王昶的两千兵卒,去魏兴郡驻扎,接替夏侯尚换防的空缺。

    说什么防御张鲁之事,尔等二人自决之。

    好嘛,先是委以重任,又授予自决之权,这样的上官,想不让人倾心都没道理了。他们两个当即就壮志满满的,兴高采烈的去当牛做马。。。。。。

    唉,淳朴的人儿啊!

    而王昶,这位少有异才的名门之后,则是被陈恒当成了日后的仕途柱石。他手书了一封荐信,让王昶带去给曹丕,顺带的,就留在曹丕的手下当值了。

    曹丕已经开府了,正是收罗人才引为羽翼的时候。比如王昶同郡的郭淮,举孝廉后出任平原府丞,现在被曹丕署为门下贼曹。

    王昶现在的名声,并不比郭淮差,去了同样会被委以重任。

    而且,将王昶恒举荐过去,还能收获到曹丕的感激,维持恩义情分。毕竟,情分这种东西,是随着时间消逝的。

    尤其是,和钟繇有姻亲关系的司马懿,成了曹丕的心腹!

    至于王昶去了以后,是否还依然念着陈恒的情分。。。

    没看到当年陈恒送的破佩剑,王昶当成了个宝贝似的,得空了都要擦拭一番吗!没看到才刚说了,要将他推荐给副丞相曹丕,他一脸的感恩涕零,大礼下拜执手泪别吗!

    与王昶同往的,还有蒋琬,蒋公琰。

    潘濬的姨兄。

    当时潘濬被陈恒打了鸡血,雄赳赳气昂昂的攻入荆南后,还作书一封给时任湘乡令的蒋琬,意图这位姨兄一起归附过来。

    蒋琬当即就以大丈夫不做贰臣为由,给拒绝了。但是呢,暗地却对潘濬的旧部去投靠,睁只眼闭只眼。

    等到刘琦归附朝廷、荆南之战结束,潘濬如愿以偿的得到了一郡太守,便觉得依附着陈恒混仕途,还是很有前途的。

    当即,借着就任太守前来拜访州刺史为由,将蒋琬也带了过来。

    说什么陈恒如今是平南将军,可以开府置僚属者,正好自己的姨兄蒋琬,才学不错,或许能当个刀笔吏什么的。

    陈恒还是记得蒋琬这号人物的,历史上蜀汉接任诸葛孔明位置的大才!

    思虑了一番后,便询问蒋琬愿意去邺城否。

    还在给曹丕的举荐书上,加了一句:“此人在安南将军府,乃屈才也!”

    评价不是一般的高。

    估计曹丕看到了,非得以国士之礼接待不可。

    毕竟能让名扬天下的世之狡狐,都说不能发挥其才学的人,天下能有几个呢?

    好嘛,蒋琬也成了被卖了还帮着数钱的人之一,淳朴的人儿之一,带着无比感激往邺城而去。

    其实呢,陈恒的考虑,是王昶以武职踏上仕途,到了曹丕的官署中,估计也会任武职。再将蒋琬也扔过去,任个文职什么的,文武并济,为自己日后的权力辅路。

    绸缪好这一番后,陈恒也终于有时间见夏侯霸。

    是的,夏侯霸来到荆北,已经数日。

    来刺史府求见的时候,却是被自己的兄弟,夏侯称,用了一句话给挡了驾。

    “二兄,汝是来找姐夫要兵卒的吗?”

    额。。。。。。

    夏侯霸当场就尴尬无比。

    连自己一『奶』同胞的三弟,都冷言冷语的讽刺,都看不过去了为陈恒鸣不平。

    天地良心,他真没有这份心思。

    年少时,他就跟随在陈恒军中,被身教言传,对这位姐夫的感情不是一般的深厚。哪能想到,今日会演变到这一步。

    但是呢,他也不能诽议曹老大的决策,一肚子的委屈,差点没憋伤了。好在陈恒得知他来了以后,便呵斥了夏侯称一番,迎进了府中。

    “仲权,某近日琐事繁琐,汝先住下几日,某再安排与汝兵卒之事。”

    吩咐了一句,便离去。

    也让夏侯霸涨红了脸,都没有机会出声说自己没那份心思。

    得嘞,黄泥巴掉进了裤裆里,没得解释。

    陈恒还真不是故意晾着他。

    而是在等姬明、赵英的到来。他们将引本部兵马,作为夏侯霸的左右督,前去武陵郡任职。

    不管怎么说,小舅子终究是小舅子。

    更何况,陈恒本来就打着扔下兵权,去官避祸的心思。姬明、赵英两人都是从并州时,就跟着他的部将,绝对的心腹,给谁都不如给自己的小舅子划算。

    连傅肜的本部兵马,都被他安排去了秭归县,与宗预防御蜀中黄权。夏侯称与牛盖的一千骑,也被他下令屯兵在南郡边境,为夏侯尚威慑江东。至于向宠的三百兵马,一直都跟在法正身边,无需安排。

    至此,陈恒这个看似无比威风的安南将军,手里兵马全都变成了守戎之兵,再无一兵一卒可调动。

    彻底沦为摆设!

    所以呢,他上表第二封去职请求时,连荀彧都觉得,这个狡狐是真的去意已决!

    车驾刚刚到了许昌的曹老大,也是如此。

    嗯,他不是为陈恒而来,而是将要率兵去攻打江东。

第二九五章、孤可爵进位公否()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春三月。

    曹老大自邺城到许昌,就“赞拜不名”等礼遇,入朝称谢。私下却是让已经赶回许昌恭候的董昭,密问荀彧:曹老大劳苦功高,可否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否?

    荀彧以曹老大乃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不宜如此。

    好吧,曹老大对此勃然不悦,心意难平。

    夏四月,车驾至谯,命连续上了三道以病请辞表得不到回复的平南将军、荆州刺史陈恒,赶来谯县。

    谯,乃曹老大故里也。

    这位号称有病的狡狐,一路日夜兼程,倍道而行,只用了十余日便赶到了。

    这速度,别说是有病之人,就连身体强健之人都经不住劳顿。而狡狐呢,却精神抖擞,红光满面,说话都不带喘气的。

    啧啧,连表面功夫都不带做的。

    不过呢,曹老大并没有道破,只是挥了挥手,让他跟着,行走于乡间的原野上。还让带着宿卫的许褚停留下了脚步。

    陈恒当即一愣,连忙解下腰侧的佩剑及小军弩等利器,交给许褚保管,自己趋步跟上。身子落后了半步,恭敬异常。

    不知道是因为原野之上的绿意葱葱,空气沁人心扉;还是难得有了踏青闲情,曹老大一开始的话语,都在叙说着家常。

    时不时的,还感慨说自己幼年时就在打猎过什么的,场面一度贼亲切,贼温馨。

    一如父子。

    但是该来的,终究还是要来。

    废话了半天的曹老大,脚步不停,嘴上却是话锋一转,“子初,汝三番上表,何所思邪?莫非是心慕程仲德之‘知足不辱’乎?”

    知足不辱,出自于《老子》。

    也是程昱在赤壁之战后,闭门谢客,归还兵权给曹老大时,所用的理由。

    “回主公,恒不敢于程奋武将军比肩。”

    跟在背后的陈恒,先是停下脚步拱了个手,方才趋步跟上,“恒,微末之身,得遇主公之厚爱,以一介刀笔吏入仕,今已经是平南将军矣。恩隆之重,朝中无人能及,常为惶恐,心不能安。是故,思虑良久,有所得:如今天下格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