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曹魏臣子 >

第183部分

曹魏臣子-第183部分

小说: 曹魏臣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浮云苍狗如白驹过隙,不就是图个名声吗?

    因此,他强撑着伤体,用断断续续的话语,对终于赶到的马超交代了一番。话语不多,却表达得很到位。

    是:“孟起,为父知汝骁勇异常。然,自古自负勇力者,难得天下。一如西楚霸王项羽。汝妹婿庞士元,乃天下奇才,亦是我马家崛起之希望。汝当事事请教之。为父在九泉之下,等着汝能祭告为王爵的一日。”

    说完,就用殷殷期盼的眼光,盯着马超;用最后的力气,紧紧捏着马超的手,直到断了气都没有松开。

    他到死的那一刻,都在怕马超听不进去。

    嗯,他是对的。

    马超,要是能听得进去,就不是马超了。

    至少是现在。马腾就这样凄惨无比的亡故在眼前,让马超忿怒无比中,是不可能听得进去的。

    他此时心中的想法,不是在考虑将来马家能否称公称王!而是要找到阎行割下脑袋来报仇雪恨;要率军去夺回关中,一雪战败之耻,再立马家军赫赫威名!

    对此,马岱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却被一句话给堵了回来。

    “自古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某堂堂八尺男儿,若不报了父仇,他日军中还有何人愿意臣服邪?天下安有立足之地邪?”

    马岱默然。

    因为马超说的,都挺对。

    马家军新败,又丧了主,马超若不有些作为,以后还真统领不了关西桀骜之辈。

    然后呢,马岱想了很久,又提出了建议,“是否应该让人去蜀中,问下士元的建议,再做打算?”

    这次,马超听见去了一半。他派人去了,但也没有等回信。

    将马腾安葬了以后,他让庞德去坚守街亭,命令马岱去招羌人助战。他自己则是披麻戴孝的,亲自去武都、阴平一带,找氐人的首领。

    提出的条件很丰厚:攻入关中后,所有辎重皆归羌氐部落所有!他马家军分文不取,只为报杀父之仇。

    是故,羌氐部落顿时又响应如云。

    一方面,是魏公曹老大已经率军去了并州大战刘玄德,威胁不再。另一方面,马超在西土的威望,实在太高了,被敬畏如天神。

    烧当羌的各个部落,又一次出动了两万多骑,在马岱的率领下,浩浩『荡』『荡』的杀去了安定郡。

    还取了个巧,对外声称是要去攻打宿敌先零羌,不是曹军。好像不知道,先零羌的部落,如今都在夏侯渊麾下征战一样。

    而氐人部落,就有诚意多了。

    兴国氐王阿贵、白倾氐王杨千万、河池氐王窦茂和武都氐王雷定,都率兵相助。与马超合兵六万有余,兵分两路,分别从街亭、大散关杀入关中。

    奇怪的是,阴平氐王强端,却是以去岁冬天风雪太大,冻死了太多牛羊导致部落贫困为由,拒绝了出兵。

    这种理由,让人马超差点没有指着鼻子骂娘。

    贫困,物资匮乏,不是更应该去劫掠吗?

    但是有曹军大敌在侧,马超也没有强迫。毕竟此情此景,不能在背后多个敌人不是?

    不过呢,马超没有想到的是,强端偷偷让心腹之人跑去了关中,找驻扎在陈仓的张郃,告知了马超的行军动静。

    好嘛,这个阴平氐王强端,一直都是亲善曹军的,觉得曹老大才是在『乱』世中笑到最后的雄主。

    所以呢,关中的曹军,一下子就兵马频繁调动。

    夏侯渊亲帅大军到街亭来迎战马超;张郃继续扼守陈仓,迎战氐人部落;而安定郡,则是以朱灵为别督,带魏延、牛盖和胡遵等人坚守,备战马岱。

    至于阎行嘛,被放飞自我了。

    带着先零羌部落游『荡』在安定郡,自行寻找战机。

    嗯,夏侯渊这是觉得,马超饶过了谁,都不会饶了阎行和先零羌。他们为了自己的生存,也得拼死而战。

    很快,关中的战云又再度凝聚,小规模的试探之战,已经频频有之。

    是故,关中都督夏侯渊,每隔三天,都会以八百里规格去军报给在并州的曹老大。

    也让曹老大心头的忧虑,又多了些。

    夏侯渊并不是来求援兵,而是在阐述了一个事实。

    关中的曹军兵力,虽然少,不过他夏侯渊有信心,抵御得了马超和羌氐联军。但是汉中的张鲁,如今还没有动静呢!

第三四二章、荀公达临殁之陈() 
夏侯渊能想到得到的危机,曹老大自然也能预料得到。

    所以他就陷入了两难中。

    并州的战事正紧,若是调几部兵马去关中防御张鲁的入寇,那么击退刘备就会变得困难。毕竟诸葛亮的援军,已经到了。

    而且他又是攻城方,兵力相差无几之下,说不定战事就演变成为胶状。最后军粮耗尽,各自罢兵,让刘备得一半并州变成事实。

    这样的结果,对他而言,是无法接受的。

    自从张邈、陈宫引吕布袭兖州后,他就没有吃过丢失疆土的亏!

    更何况,若是不能击退刘备,还会有损他身为魏公的威望,让朝中百官、天下士子转而心念刘备!

    这个大耳贼,终究是汉室苗裔!

    天生就继承了汉室积威四百年的人心优势!

    但是呢,若是不支援关中,同样的,也会导致天下大势变得不可控制。

    关中有长安,乃大汉都城之一!

    一旦张鲁出兵,与马超合力击退了夏侯渊,占据长安,那么天下质疑他魏公的声音,同样会喧喧嚷嚷。

    同样是折损他身为魏公的威望!

    曹老大甚至都能想到,心存汉室的百官、士人们,质疑的话语:连大汉都城都保不住,汝曹孟德还有何面目以功封公邪?

    哎,两者都要取,都无法舍,便是难。

    四月天了,这个时候的并州,才春暖花开的季节。

    曹老大在许褚的护卫下,登上了壶关的城墙,放眼去天地间的春意盎然。

    也许是早春的时候,人们在这片土地上浇灌了太多的鲜血,让原野汲满了养分;又或者是今年的春耕农忙彻底耽误了,树木野草免受打扰的关系,在曹老大的视野所致,皆是一片江山如画。

    令人流连不已,想将此牢牢抓在手中,冠上自己的姓氏。

    也令人惆怅不已,想着万里山河年复一年,千古音容始终未变,而人却短短数十年,每一天都在老去。

    最后,便是徒留遗憾的,凋零。

    也许冥冥中有天意。

    在曹老大对着城外景『色』,悲春伤秋之时,就有一声急切与恐慌,打断了思绪。

    “报!启禀魏公,长子县的太医让人传来消息:荀尚书寝重不起,请魏公移步一见。”

    闻言,曹老大的脸上,顿时就悲意大作。连忙奔下城墙,车驾也不坐了,让人备上骏马就往上党的治所长子县驰骋而去。

    是的,荀攸今岁随征来到并州,就生病了。

    断断续续拖了两个月的时间,一直未见好转的迹象。大夫用尽了办法,连许昌的太医令都被曹老大让人招来,结果还是束手无策。

    只是很隐晦的说了一句:“寿乃天定,半点不由人。”

    对此,曹老大很悲伤。他知道太医令的意思。

    荀攸与荀彧不同,两者虽然都是他大业的股肱之臣。但前者荀攸,从大汉朝转仕入了魏国,当了尚书令!

    以四海知名的颍川荀氏的名声,为魏国的合法『性』争取了威望!

    但如今,却是也要即将凋零了。。。。。。

    一路上马不停蹄,终于赶到长子县的曹老大,急匆匆跑进荀攸养病的屋子内,就忍不住涕泪齐下。

    只见空『荡』『荡』的屋子里,只有荀攸一个人在。

    在几个烧得很旺的火盆的烟味里,他倚着床沿,半卧半坐在厚厚的被褥上,脑袋冲着房门。看到曹老大进来了,枯槁而憔悴的脸上,还『露』出一丝笑容。

    看来他已经打发开身边的下人,等曹老大到来有好一会儿了。

    看来他已经准备好了,面对即将要发生的事情。

    老天爷在绝大部分的时间里,都充当着恶棍的角『色』,供时代与众生诅咒;也有少数时候,会扮演慈爱的神明,让世间万物众生景仰膜拜。

    比如,在人临近死亡的时候,老天爷会力所能及的,给一个回光返照。

    让人们的死亡,也如出生的时候。

    一无所有的来,不带丝毫欣喜;毫无牵挂的走,不留半分遗憾。

    生与死,互不相欠。

    荀攸,这位在时代留下浓厚笔墨的才智之人,终究还是了无牵挂的离开了人世。却是让曹老大,多了好多忧虑与消沉。

    忧虑,是来源于荀攸的临终陈情。

    他给了曹老大,关于并州与关中战局的建议。

    并州不需要调兵去关中防御张鲁,因为在曹老大的治下,还有一个地方的兵力可以赶在张鲁出兵前,调去关中防御。

    那就是荆州!

    “魏公,荆州可无战事,亦可保无忧。无须驻扎太多兵马。”

    荀攸是这么说的。

    曹老大也知道什么意思。

    夏侯尚、夏侯霸、夏侯廉,这三位被扔在荆州分狡狐陈恒权力的人,手中捏了将近两万的兵卒。而且都是战兵!

    这些兵卒留在荆州,无所事事的徒耗军粮,太浪费了;为了猜忌狡狐一个人,防止他羽翼做大,太浪费了!

    哎!

    曹老大深深的叹了口气。

    他觉得荀攸的建议很对,能解了当前的燃眉之急。

    因为只要让狡狐将荆南的权力也捏在手中,荆州就算调出八千兵力驰援关中,也能保证守土无忧!

    毕竟,那是战功赫赫、威震荆楚的世之狡狐!

    有他决断荆州事务,与荆州接壤的孙权、刘璋、张鲁等势力,都不会轻易开启战事!

    但是呢,曹老大也觉得此举,就真的将郭嘉的遗言变成事实:狡狐阴狠,不可赋予大权,否则日后会尾大不掉!

    一个是现在的危机,一个是未来的危机,如何决断呢?

    所以呢,曹老大的思虑久了,就有了些消沉。

    他想起来了,荀攸的年纪,比他自己还小了两岁。也就是说,他这个年纪,已经到了,该习惯生离死别的人间无奈了。

    遥想当年,在赤壁之战前夕,他壮志酬筹,在《龟虽寿》里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如今,本应该壮心不已的暮年,却是看着他这一辈人,一个个慢慢的凋零。他自己,也是渐渐觉得力不从心。

    悲夫!

    时不我待,如之奈何。。。。。。

    感慨了好久的曹老大,终于还是伏案写下了两份书信。

    一封,是送到了荆州南阳州牧府。

    另一封,是送去邺城的。将如今任职魏国大理的钟繇,升迁为相国。

第三四三章、渐行渐远渐无书() 
御下之道,在于权衡。

    对于曹老大而言,既然接受了荀攸最后的提议,去了封书信给荆州南阳;那么,再去一封书信给邺城也是应该的。

    狡狐与钟繇两人之间的恩怨,随着时间的日积月累,相互攻讦之下,已经变得不可调解。这点,整个曹营都知道。

    曹老大也不例外,甚至,还在暗地里放任与纵容了。

    掌控兵权的国之爪牙,犹如蓄养的猛虎。在放出去咬人的时候,也应该不忘在其脖子上套上个枷锁。

    不然以后又怎么拉回来呢?

    对吧!

    提升钟繇的官职,就是给陈恒的未来,设置一道障碍。

    但是呢,曹老大的深意,曹丕并没有用心去体会。或者说是,如今陷入夺嫡危机的他,根本无心去考虑。

    他如今心里,满满的都是如何应对曹植的威胁,如何拉拢能够拉拢得到的力量。

    所以呢,他在知道钟繇的官职变成魏国的相国后,便陷入了沉『吟』。

    好久之后,最终还是在心里,默默的给狡狐陈恒道了声歉。然后就伏案写了两封书信,分别送去并州与荆州南郡。

    送去并州的书信,是给以丞相主薄之职随军的司马懿。

    送去南郡的书信,是给夏侯尚的。

    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今年六岁,而夏侯尚的女儿夏侯徽,今年三岁。两个小辈年龄相仿,门当户对。

    尤其是,司马懿与钟繇是姻亲关系的前提下,就更般配了。

    是的,曹丕要拉拢钟繇。

    通过司马懿来当中间人。

    钟繇以司隶校尉的身份,镇守关中十五年,根基异常深厚。比如故吏张既如今是京兆尹;就连和狡狐陈恒有不少瓜葛的弘农太守贾逵,都与其关系匪浅。

    刚好,夏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