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曹魏臣子 >

第235部分

曹魏臣子-第235部分

小说: 曹魏臣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会。调不调动汝父等部来汉阳郡,攻入汉中的马家军,撤退的时间也是一样的。就不必多此一举了。”

    额。。。。

    黄崇又变成了丈二金刚,『摸』不到头脑。

    怎么就变成了多此一举了呢?

    他阿父等人率军来威『逼』犍为郡,兵力多了,蜀中马家军的压力不就变大了吗?

    凤雏庞统不敢调动兵马去汉中,只凭借陇右马家军的实力,汉中的法正部不是更容易守住定军山吗?势均力敌、无利可图之下,马家军放弃汉中不就是更容易些吗?

    他低头想了好久,依然没办法自己解『惑』,便将问题全都扔了出来。

    不过呢,这次狡狐却是不回答他了。

    而是赏了个爆栗,笑着骂了句“竖子鼠目寸光”,便让他去叫醒依然鼾声大作的随从们。半个时辰的时间是过得很快的,又该赶路了。

    黄崇又有了些郝然,还以为是自己问了个很傻的问题,让狡狐不屑于回答了呢。

    实际上呢,却是狡狐不能将理由说出口。

    因为这个答案,涉及到了他的野心。

    冬十月了,曹丕两路大军进攻江东的一意孤行,在刘备称王的刺激下,终于决定退兵了。虽然无功而返,让他觉得有些羞恼。

    南线的荆南战火,也随之熄灭。夏侯尚的失利,只是被陆逊烧了些粮草;但司马懿偏师玩命夺得嶄春郡,却成了此时曹丕征伐江东的最大战功。

    陈恒是了解曹丕『性』格的。

    曹丕为了自己的面子,肯定会大书特书,夸奖司马懿的功劳。为了将此战无功而返,变得是获利而归,渲染成这是削弱江东实力的良策!

    所以呢,陈恒就是想用夺得南中两个郡和汉中郡,更大的战功,来将司马懿踩进尘埃中!

    试想下,当曹丕把司马懿吹得天花『乱』坠的时候;当朝中百官都觉得司马懿是军事奇才的时候,陈恒的军报就到了。。。。

    那个场景,等于陈恒无形的、狠狠扇了司马懿个大嘴巴子!

    鄙夷一句:萤火之光,竟敢与皓月争辉乎!

    到时候,被捧起来的司马懿,那张脸该往哪里放呢?是不是就该知耻而后勇的,铤而走险的,去找江东的麻烦了?

    是不是,就能让狡狐找到机会,给弄死了?

    哈!

    至于马家军进攻汉中,不能持久,是出于大局的判断。

    曹魏的主力大军都撤回来了,关中都督曹真统领的兵马,就不需要再兼顾防御并州了,马家军还敢和他打持久的消耗战吗?

    就不怕曹军从街亭和大散关进军,来个瓮中捉鳖么?

    尤其是关中的兵马,之前都是狡狐外舅,夏侯渊所统领的!驻军在大散关的主将,更是狡狐的小舅子夏侯霸和狡狐的旧部郭淮!

    他们和狡狐可不是政敌,可不会找理由让狡狐孤军奋斗!

    呵!

第四三五章、近忧远虑() 
事情也正如狡狐所想。

    马岱在得知曹军攻占汉中的定军山、治所南郑后,便不再与魏延部纠缠,急忙征集了南乡、成固、黄金等县的所有驻守兵马来攻打南郑。

    至于这些地方的会不会被魏延部占据,无须顾忌。

    只要能将南郑和定军山的曹军赶出汉中,魏延部就算占了这些城池,也得乖乖的吐出去。

    为此,马岱还让信使先行一步,去给阳平关的守军报信。让他们率军攻打定军山,想趁着曹军立足未稳,用两线作战、前后夹击的压力迫使曹军撤退。

    但他气势汹汹而来,还没看到南郑的城墙呢,就立刻带着兵马往阳平关而逃。

    他又得到斥候来报了。

    法正率领大军进入汉中!

    曹军在汉中的兵力,已经达到了三万之巨!

    而马家军在汉中的兵马,仅一万有余!他现今率领的,更是才三千有余!

    这点兵马,如果不早点跑去阳平关驻守,等曹军推进到箕谷一带,断了汉中马家军这个在汉中唯一的出口,他就变成了瓮中之鳖。

    他的决定,是明智的。

    在他才堪堪抵达箕谷的时候,就看到法正带着大军正浩浩『荡』『荡』而来,差点没来个遭遇战。而后方一直远远吊着的魏延部,也忽然加快了行军速度。

    等他狼狈的到了阳平关,却发现这里多了两千西凉铁骑。

    那是马超的前军。

    阳平关的守将,早就将消息传递给他了。

    据说,马超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满脸急切的问信使:“吾弟可还安在否”?

    而不是以前的『性』格,大骂汉中各部将帅丢失疆土之责,和赌咒发誓要将狡狐陈恒碎尸万段什么的。在得知马岱无恙之后,他还让前军部将给马岱带了一句话,“汝先守住阳平关,至多十日,某将至。”

    是的,这位前半生以勇武闻名天下“豕突之将”,终于成长为合格的一方诸侯。

    尤其是在他举家在冀城被杀戮后,更导致他更加注重亲情了。

    这就让马岱内疚更甚。

    虽然他至今都不知道,曹军是怎么跨过蘭山关隘的。但这不妨碍他这个汉中督军觉得,自己给势力带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甚至是,为马家军敲响了积弱的未来。

    所以他将阳平关的防务,交给了马超的部将,自己则是带着本部人马,前往定军山的对面山头安营扎寨。

    还每天带着兵马在山下鼓噪邀战。

    想努力做点什么,来减少自己的失责。

    只是驻守的黄忠部,对他的各种侮辱,全都当了耳边风。只是手持三石铁弓,在半山腰上,将胆敢进入『射』程的兵卒,一一『射』杀。

    马岱的兵力不多,不敢攻上山去,无奈之下,也只好等着马超的大军到来。

    而南中的庞统,得到消息时,却是满脸的惆怅。

    他才刚收服了云南郡,把早就表示归附的永昌郡连成一片;将马家军在南中之地的根基夯实。还没来得及欣喜呢,噩耗便传来了。

    而且,犍为郡的守备督军吴壹,也派人送来了紧急军情:狡狐陈恒出现在江阳郡!

    所以呢,庞统心中的无力感,瞬间蔓延了整个躯体。

    以他的才智,当然知道狡狐从汉中赶回来的目的。

    但是他对此无解。

    他是知道的,以吴壹的才能,是无法对抗狡狐的。哪怕是吴壹手中的兵马,比汉阳郡曹军还多了点。

    或者说,整个蜀中,没有人在对阵狡狐的时候,报有信心。

    李严也不行!

    就算他们敢有信心,庞统也不敢对他们有信心。

    在从南中赶回犍为郡的一路上,庞统的心中才有了决断。

    他亲自坐镇犍为郡,让邓芝和吴壹率领一万兵卒,赶往阳平关支援。还早就成为他心腹的邓芝,给马超带去了一个建议。

    “若是一个月内,战事无法取得进展,那么就守住阳平关吧。”

    是的,他有了放弃汉中的悲观观点。

    他也得到征伐江东的曹军退兵了。所以也和狡狐一样,看到了关中曹军最多一个月的时间内,就能腾出手来介入汉中之战!

    本来呢,刘备称王刺激到曹丕对马家军是好事。会让曹军在一两年内以防御为主,不再征伐各方。

    如今,却成了马家军的不利因素。

    曹军主力回师,等于有了支援四方的兵力;有了可以兵锋指向陇右的余力。

    唉,时不与我谋,如之奈何邪?

    或许,为了以防万一,该将一些黔首百姓迁到西凉了。。。。

    庞统驻马在犍为郡的洛水畔,远远眺望着曹军汉安城头上,那一杆迎风飘扬的“陈”字大旗,心中默默的念叨着。

    他看到了蜀中未来的困境。

    若是汉中不能夺回来,那么,马家军的西凉就比蜀中更加适合当根基。

    无他,因为蜀中并不适合,以西凉铁骑闻名天下的马家军。

    在将来,曹军从汉中出兵攻打白水关隘或者葭萌关隘,切断陇右和蜀中的联系,让马家军陷入各自为战,蜀中就比陇右更难坚守。

    马家军在蜀中的时间不长,人心并没有根基,更别说还有那些唯利是图的世家大户了。他们为了日子更好过点能卖了刘璋,就能为了日后的生存卖了他庞统!

    而陇右和西凉就不一样。

    那里羌胡杂居,马家军的威望无出其右。地形又更加适合骑兵作战,只要不是什么意外出现,守住是没什么问题的。

    要不,再让给信使去问问马超,是否能将丝绸之路给占据了?

    万一以后真有什么不可挽回的事情发生,马家军或许也能在西域打下一片疆域,称王?

    嗯,某也该对蜀中的世家大户们,收点利息了。不然以后说不定就没有了机会。

    顺着思路,庞统将手放在了胡须上,慢慢『揉』捻着。

    刚刚赶到阳平关的马超,得到了庞统让邓芝带来的话,也是一声叹息。

    他这些年都呆在陇右冀城,对来自关中曹军的威胁,有更深的体会。曹军主力去征伐江东了,他都不敢轻易对关中发起攻击,更何况曹军主力已经回来了。

    唉。。。。

    试着攻打一番吧。

    反正这汉中郡,当年也不是属于马家军的。

第四三六章、曹魏代汉()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冬十一月。

    第二任魏王曹丕,继位后便发动的第一次征伐江东,在耗费了无数钱粮后无功而返。因此司马懿奇夺嶄春郡的功绩,便成了他能拿出手的遮羞布。

    他在下诏收敛、祭奠阵亡将士后,便亲自作书上表朝廷给司马懿请功。再加上司马懿,本来就被曹丕当初友朋相待,让这个鹰视狼顾的官职,一下子连跳数级,从中坚将军变成了征虏将军。

    这个官职是和法正的征蜀将军是同级的,也是仅次于夏侯尚的安南将军。

    所以呢,一时间司马懿的风头在朝中无两。人人竞相奔走相告,称赞其为谋略奇才,曹魏的中流砥柱。

    而且很凑巧的,曹丕另一位友朋之臣,吏部尚书陈群,也无意中将司马懿的威望推波助澜了一把。

    是的,陈群曾经给曹丕做过选拔官吏的建议。

    曹丕准了,让他制定了“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通过家庭出身和背景、个人品行才能、确定品级三个方面,来作为士人出仕的选拔变成制度化。

    这种制度,本来的出发点是好的。它的要求是评议人物的标准,强调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几乎延续了已故魏王曹『操』时期,多次颁发的招贤令。

    但是呢,在实际的执行上,却变成了世家大族的狂欢盛宴。

    无他,家世他们有;道德他们也相互吹捧;至于才能嘛。。。。

    如今的大汉朝,有几家黔首百姓,能有机会让孩子读书呢?他们能在苛捐杂税中,保证不挨饿就是天大的福气了!

    比如刚刚立下战功的司马懿,出身于天下望族河内司马氏,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借上了九品中正制的春风,被人称之为世家子的典范。

    当然了,这是曹丕罢兵归来的小『插』曲而已,人们很快就被另外一件事给吸引走了注意力。

    天子刘协,在朝中百官的友好建议下,让御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玺绶禅位,要将皇帝的宝座让给曹丕。

    曹丕在三次上表辞让后才接受了。登受禅台称帝,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大赦天下,让大汉朝变成了大魏朝。

    就是有些细节,经不起推敲。

    冬十一月,不过才三十天而已!

    就这么点时间,竟然将“禅让”和“推禅”,三次来回相互客套的流程走完了!

    还能抽出时间来,盖好了受禅台、准备好了魏王变成魏帝的各种服饰、物品等等礼制所需。更别说,禅让天子位置的刘协变为爵位公,直接就一锤定音的确定了,以河内郡山阳邑万户俸养。

    不过呢,这种细节,没有多少人去关注。

    关注了的人,也不会说出口。

    反而曹丕做的另一件事,让人在心中诟病。他在接受刘协禅让的时候,就公开把刘协献上的两个女儿纳为妃子,这是有违礼制的!

    如果说曹魏代汉乃是大势所趋,人们对曹丕一个月内就当了皇帝,还能理解;那么,他纳了刘协的女儿就是私德有亏,让人对未来失望。

    才刚称帝呢,就贪图女『色』而不顾礼制的约束了,以后得变成怎样呢?

    人们隐隐有了答案。也隐隐觉得,以后还是不要抱太大希望的好。

    值得一提的是,曹丕登基之后,便设立了中书省。

    官员统一由士人充任,原由尚书郎担任的诏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中书省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