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曹魏臣子 >

第278部分

曹魏臣子-第278部分

小说: 曹魏臣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蜀中世家从骨子里有厌恶感。

    刚好,陈恒想用这一点,将蜀中世家们收拾得服服帖帖的。

    比如将盐井、铁矿及耕田收回来,重现分配利益。

    王平成为了阆中督军,驻守在白水关,与霍弋驻守的阳平关形成抵御马家军的第一道防线;张嶷则是成为了黄权的副手。

    理由是黄权的年纪,有点大了,为了以防万一。

    魏延与邓艾部,都暂时留在巴郡,休养数月后再赶赴荆州。

    不过呢,只带五千将士的狡狐,是直接往荆南零陵郡而去的!而且零陵郡,如今驻扎着傅佥的两万南中蛮夷大军呢!

    所以呢,江东那边的反应也很快,调遣了不少兵马往益阳城堆。

    但是呢,曹军接下来的举动,却让陆逊与孙权都捏着胡须沉『吟』不已。坐镇荆北的法正部,如今在襄阳境内大肆修缮攻城器械,意图要攻打江陵城。

第四九八章、人心多为觖望() 
自从狡狐陈恒回到荆南后,孙权的心情就没有一天好过。

    不光派兵进去了建安郡帮助山越,让江东无法在短时间内结局内患;还整个荆楚的曹军都动了起来,将江东与曹军接壤的防线,都变成狼烟滚滚。

    他不负世之狡狐的阴狠,直接采用了“蚁多咬死象”的战术。让各地驻军,都发动了小规模的试探『性』攻击,以都尉带着几百人出来各种『骚』扰,充当苍蝇的角『色』。

    也让江东不堪其扰。

    这种不痛不痒的出击,江东若是大军去驱逐,对方就直接跑得没影子了。若是以同样规模的兵力出击,则是正中曹军的下怀。

    狡狐陈恒的战略,就是疲兵之计,就是想让江东一刻都不得安宁!

    而直接置之不理,那就更不可取了。

    万一,下一次曹军的进攻,变成了一万人呢?

    岂不是让曹军趁势来个如入无人之境?

    嗯,也就是益阳城的『骚』扰,规模大一些,足足有一千骑兵。但是这股骑兵,江东不打算出去硬拼。

    那是昔日杀得江东小儿止啼的张辽之子张虎,率领的骑兵。

    当那杆绣“张”字的战旗,迎风飘扬在益阳城外时,守将朱然发现自己麾下的兵卒们,脸都有些发白。

    他们都想起了,幼年时啼哭不止时,父母吓唬他们话语:“张辽来了!张辽来了!”

    而他的副将朱据对此却忿怒难当,直接请令说,愿意率领自己私兵部曲出战,杀杀张虎的威风,好让兵卒们没有畏战之心。

    一开始,朱然是不同意的。

    他只是嘉奖了朱据的勇气,便继续将张虎的各种耀武扬威视而不见。

    但朱据不知道,是为了挽回朱家在朱桓之败后失去的声誉,还是一心为公,求战的心思异常坚决。

    朱然被他磨得没脾气了,又觉得出战的确是对兵卒士气有所裨益,便允了。

    然后呢,朱据带着三千私兵部曲气势如虹的出城迎战,被张虎用骑兵的速度优势溜达一圈后,便灰溜溜只剩下一半人回城。

    还带回来了一句,惭愧万分的话:“自古将门无犬子。彼张虎者,不负其父之名也!”

    好嘛,益阳城内兵卒的士气,更加低落了。

    而孙权在建业,面对着臣下对狡狐疲兵之计没有破解之策,便去了封书信给陆逊,问计是否能解之。

    陆逊的回信很快,就寥寥数字:“狡狐以势压人,臣惭愧,无解。”

    对此,孙权沮丧无比。

    他知道陆逊说的是实情:江东与曹军彼此之间,相差的就是征战底蕴,钱粮与人口!

    这种差距,不是一朝一夕、人力所能抵消的。

    然后呢,他在经过一番思考后,便咬着牙,不顾江东臣僚及世家大族们的反对,一意孤行的发行了“大泉五千”。

    好吧,他这不是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的掠夺财富,而是拿着刀子明着抢了。。。。

    其实呢,也不能怪他。

    他的确是被『逼』到了绝路上。

    因为与江东约为攻守同盟的幽州刘备、立志光复大汉荣耀的刘备,比原先的历史轨迹晚了三年,崩于今年正月。

    谥号为昭烈帝。

    如今的汉室天子,是未及弱冠的刘禅。

    在主少国疑的时候,幽州怎么会出兵帮忙牵制曹军的兵力呢?新老交替的国丧期间,怎么会不顾人心未稳兴兵攻伐呢?

    孙权很能理解,但难免的,心中很不甘的,诅咒着老天爷对他的不公。

    但是呢,有一个人却觉得,老天爷对他很眷顾。

    是升迁为大将军没多久的曹真。

    他觉得,此番终于有机会,可以大举进攻幽州,以功绩为自己大将军的职位正名了。不过呢,他刚一脸兴奋的赶回来洛阳,想向天子曹丕请战的时候,就遇上了一件糟心的事。

    挂职闲在府邸里,淡看云卷云舒、闲看花开花落的曹洪,家中门客犯了法,当诛!

    一直对曹洪怀恨在心的天子曹丕,当然是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的。

    当即,他就借此事为由,将曹洪打入了大牢,要处死这位为曹魏基业,立下无数功勋的宗室大将。

    刚好,他下达这个命令的时候,曹真就在身边。。。。

    曹真这下子,是黄泥巴粘在了裤子上,不是那个啥也是那个啥了。

    天地良心,他是真不想参合到天子曹丕与曹洪的,私人恩怨中。但是刚好赶上了,别人能不非议纷纷,说是他想天子建议,要收拾曹洪的?

    毕竟,去年曹洪出任大司马的呼声,还挺高的。而且好死不死的,当时天子曹丕不光拒绝了朝中百官的建议,暗示着要将大司马的官职,留给曹真。

    曹真很无奈,硬着头皮向天子曹丕谏言,直接说出了这方面的顾虑。

    但小器量的曹丕,怎么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呢?

    不出意料的,朝野又是一片哗然。

    曹洪不光是曹魏的元勋和宗室大将,更是当年在危难之际,将战马让给魏武帝逃生的忠贞之士。

    让马的时候,他吼出的那句:“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

    至今还在被人津津乐道,被人们认为是重臣表率呢!结果呢,身为魏武帝的继承人,却要杀了昔日救父的恩人。

    端的不当人子!

    人们暗地里都觉得,这句话就是为天子曹丕量身定制的。

    当然了,曹洪没死。

    虽然说朝中百官都谏言搭救,就连在荆南的狡狐陈恒,都上书为曹洪求情,都被天子曹丕大手一挥,让该干嘛干嘛去了。

    但大魏太后,这位明事理的卞夫人,直接将曹丕骂了个狗血淋头,扔出了当年曹洪让马的旧事:“沛之间,非子廉无有今日!”

    又去威胁郭皇后说,如果天子处死了曹洪,她就会『逼』迫天子以无子的名义,废了郭皇后。让郭皇后屡屡跑去找曹丕哭诉,为曹洪求情。

    好嘛,天子曹丕一下子就后院起火,太后与皇后一个骂一个哭,不厌其烦之下就借驴下坡,赦免了曹洪的死罪。

    嗯,只是免了死罪。

    可怜的曹洪,为曹魏基业奋斗了一辈子,临到头来,却被削夺官位、爵号和封邑。就连家产都全部被没收了,变成了家徒四壁的穷光蛋。

    朝中大臣们,看在眼里,叹息在心里。

    而曹魏的宗室们看在眼里,悲伤在心里。

    不过想想也对。

    天子曹丕,对所有的血亲兄弟,无论是封了王爵还是公爵的,都当成了囚犯一样养着。对曹洪如此,也不意外了。

    夏侯衡看在眼里,在和夏侯充惨惨戚戚的宴饮一番后,便来了封书信给呆在狡狐身边的夏侯荣。除去长兄如父的日常叮嘱外,还感慨了一句:“幼权,汝当年是对的。”

    让夏侯荣隔着书信,都能感受到他大兄的寂寥心情;也让他觉得,自己的先见之明,是不负“神童”称号的!

第四九九章、昔日崔琰今鲍勋() 
处理完曹洪,出了一口恶气的天子曹丕,终于可以好好的和曹真商议进攻幽州之事。

    他也觉得,此番是攻伐幽州的良机。就算不能一举攻灭,也能让幽州人心惶惶、削弱实力,为以后奠定灭亡的基础。

    但是呢,群臣又是一致的谏言反对。

    理由也很充分:曹魏如今的钱粮,也不充裕了。

    去年曹休的败绩,让东线的钱粮都损耗一空;狡狐陈恒攻伐江东及蜀中,也将荆州、益州的赋税钱粮都投了进去。

    冀州、并州和关中,一直都是重兵驻守的地方。他们粮秣在供应驻军将士后,每岁的结余,真不能支持得起曹真发动大战。

    三个月。

    这是朝廷积累的粮秣,能供给曹真大军发动幽州之战的时间。这点时间,对幽州发动攻击,又能取得什么战果呢?

    万一,到时候幽州毫发无损,还趁着曹军粮尽撤退的时候衔尾追击,岂不是会有演变成为大败的危险?

    其中,有一个人的谏言,尤其的不留情面。

    是御史中丞鲍勋。

    他丝毫不畏惧天子曹丕的权威,直接翻了旧账,说这次发动对幽州之战,和之前曹丕一意孤行去攻打江东没有什么区别。结果是无功而返,结局是劳民伤财、动摇曹魏的根基。

    然后呢,他就被降职成为了治书执法。

    但是呢,这只是事情的开始。

    鲍勋是曹魏的元勋之后,鲍信之子鲍勋。

    鲍信,是魏武帝的故交,也是当年力主迎接魏武帝入主兖州的人。后来在攻打黄巾的时候,更是为了救魏武帝而战死。

    魏武帝当年,因为找不到鲍信的尸体,便以用木头刻出鲍信的模样下葬,洒泪祭之;还善待鲍信的家人。一直到当上魏王,都没有忘记过这份情谊。

    结果呢,天子曹丕现在将鲍勋下了大牢。

    理由是曹真攻伐了两个月,面对有诸葛亮驻守的幽州和张飞坐镇的并州,看不到一丁点破城的希望。便上书请罪撤兵,请求降职惩罚什么的。

    鲍勋觉得曹真无罪。

    他在朝廷上直言说,曹真身为大将军,抓住征战机会努力报效大魏是份内的事。此番徒劳无功的错,应该是朝廷决策不明的错。

    毕竟曹真是请战,做出决策的是朝廷。

    话是这么说没错,道理也是这个道理,但是鲍勋忘了一点:天子曹丕的颜面。

    当时群臣都是反对了进攻幽州的,而促成攻伐幽州,是一意孤行的曹丕。也就说,鲍勋等于当着朝中百官的面,直接指着天子曹丕的鼻子,大骂说竖子误国!

    这样的情况下,天子曹丕会忍得下去吗?

    他要能忍了,他也就不是曹丕了。

    当即,就以诽议天子、挑唆君臣不和等等各种罪名,将鲍勋扔进了大牢里。以今日的权势与刚愎,也是因为旧日的怨恨。

    好吧,鲍勋和曹丕也是有旧怨的。

    鲍勋为人刚正不阿,和当初的崔琰一样,不结党、不徇私。出仕以后在每个职位上都尽心尽责;对君主任何不合理的地方,也都会忠心耿耿的谏言。

    堪称士人为官的表率。

    比如当年郭皇后的从弟,犯了法当死,身为魏国世子的曹丕去信求情,都不能阻止他秉公处理。

    比如曹丕当为了魏王、皇帝后,他劝说曹丕应该多放点心思在农桑和军事上,而不是大肆劳民伤财盖宫殿,和无所事事的去狩猎、宴饮作乐。

    不止一次,引经据典的把曹丕气得变了脸『色』,亲手撕毁了他的奏章。

    如今,就演变成为了,小题大做要论罪处死!

    这次群臣的反应,就更加激烈了。

    刚刚过去的曹洪事件,好歹还能编入天子宗族家事中,他们尽本分谏言一番也就算了了。但是鲍勋不一样啊!

    妥妥的士人!

    还是在天下名望很隆的士人!

    当初汝曹家代汉称帝,世家们都是出了大力气去背书说,汉室灭亡不可避免。结果呢,汝个曹子桓扔出一个九品中正制出来才几年呢?

    就要杀士人了?

    而且,鲍勋有什么错呢!

    秉公任事、为国忠心谏言,也是错吗?

    马上的,太尉钟繇、司徒华歆、镇军大将军陈群、侍中辛毗、尚书卫臻、守廷尉高柔等人,联名上表为鲍勋求情。

    嗯,从这些人的籍贯乡里上看,不是颍川士人或者兖州士人一家子的事情。

    而是整个曹魏之下的士人团体,都觉得不能让天子曹丕开了这个口子,无罪诛杀士人的口子。

    天子曹丕呢,死不松口。

    直接扔出了一句:尔等莫徒劳了,鲍勋没有活路了!

    就连士人们曲线救国,扔出了将鲍勋罚为徒隶,剃发戴枷作劳役五年的建议,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