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曹魏臣子 >

第4部分

曹魏臣子-第4部分

小说: 曹魏臣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裉焓浅Α

    不管旱灾不旱灾的,大户人家的除夕还是要过的。陈府没有张灯结彩,却人人都洋溢着一种喜庆氛围,与外面的饥民麻木的表情形成强烈的对比。

    小陈恒按照习俗给陈太公磕了个头,收了压岁钱。

    汉代当时压岁钱就是一种专门用来辟邪的佩戴饰品——人们为防止一种叫“祟”的妖魔祸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坐着不睡觉,称之为“守祟”或者“守岁”,也就是压祟,即压岁。因为“岁”与“祟”同音,长辈给孩子压岁钱的目的,就是想让晚辈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陈太公守着岁,让管家准备好祭品明天一大早到祠堂祭拜祖先。

    冀州张氏三兄弟也在过守着岁,但是话题却是与过年无关,而是商讨着十常侍的收买怎样了,八个州哪些入了太平道的官员是可靠的,明年的三月五日这个日子起义最合适。

    皇帝刘宏也在守着岁,尽管他更愿意开一次无遮大会。但是明天一大早就要去祭祖,还要接受群臣的朝贺,也要大摆宴席款待群臣,这已经成了祖制,荒唐如他也不敢挑战。

    不过今年的大摆宴席的场景注定是无法实现了,因为一位名叫唐周人被带到了的眼前,带来了黄巾即将起义的消息。

    除夕年年都可以过,但是大汉朝没了,他这个皇帝就还当吗?刘宏对这个还是很明白的,所以雒阳城内一片鸡飞狗跳。

    三公九卿和两千石以上的官员放弃了守岁,一刻都不敢耽搁的被太监们催进宫,无数披坚执锐的甲士出现在雒阳和皇宫的城墙上。三步一岗,严密得连只老鼠都无法通过。

    国舅河南尹何进被连夜任命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军五营士驻扎于都亭,修理器械,以保卫京师,并派兵去抓捕密谋在雒阳起兵马元义及同党。

    各种八百里加急文书连夜奔驰在驿道上,把抓捕黄巾的旨意传达给各个州府。

    天亮了,甲子年,血腥的公元184年姗姗到来。

    各州府的太守们和郡守都在扩充军备,疯狂的抓捕头上裹着黄巾的老百姓,也有无数的豪强和官员头裹了黄巾,组织家奴攻击郡府县衙。

    两个月后,“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呼声响彻天地,黄巾起义全面爆发!绞肉机式的战争在全国八个州启幕。

    无数背井离乡、衣不遮体的流民头上都裹上了黄布,皮包骨头的身体拿起了木棍、锄头、木叉、竹枪跟在太平道的道士身后;无数地痞流氓和聚众山林的强盗摇身一变成为了黄巾讨伐大汉的同盟,成为将军或者一方渠帅。

    他们共同的目标是士族大户豪强们坞堡里的粮仓、郡县里官老爷和富人们的金银财宝、绫罗锦缎和女人。。。

    “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一首民谣在裹着黄布的老百姓中被传唱,鼓舞着悍不畏死的兽『性』。他们也给小陈恒带来人生第一次刷声望的机会。

第六章、出来说话() 
世道彻底『乱』了,除了江东交州凉州几个偏远的州外,大汉朝哪里都是黄巾贼的踪影,如同第一场春雨过后一夜之间冒头的青草,平凡而低贱,渺小而卑微,却无处不在。

    现在官府开始把黄巾叫做蛾贼,不知道是不是出于飞蛾赴火、自己灭了自己的期待心理。后来谥号为汉灵帝的刘宏已经下诏各地严防,命各州郡准备作战、训练士兵、整点武器、召集义军,剿灭娥贼。

    长着大耳朵的刘备就受到商人张世平、苏双资助组织起义军,拉了关二爷和张三爷投靠校尉邹靖讨伐蛾贼去了。

    陈太公也打着防备蛾贼的名号,让陈家坞堡里多了三百个强壮的、手拿长矛利剑的佃户。实为私兵名为护院的佃户,私兵数目瞬间达到了五百多人,扩张了一倍有余。

    和之前的旱灾只赈灾不收田地不同,天灾和兵祸一起的时候,仁慈如陈太公也不会迂腐到不加强防备。收人的多了,就得需要更多的土地来供养。私兵吃的、用的、兵器、皮甲、安顿家人,这些都是要钱要粮要土地的。

    嗯,所以奴仆丫鬟也收了不少,田地的地契也多了许多。

    如果在和平年代,光私募兵卒这一条就给陈太公定个谋反的罪名,但现在无所谓,更何况这是刘宏大帝的圣旨不是?

    陈留郡里的大户都是这么做的,私兵膨胀了至少一倍,有一些甚至是二倍三倍。反正坐拥良田几千亩的大户们每年只需要给大汉朝缴纳一点点税,经年积累的粮食在十年八年里是吃不完的。

    现在赶上了好时节了,给两个麦饼就可以换个断粮农户的儿女,身份直接转变成为家里的小丫鬟或者小奴仆;承诺给饭吃就可以收一家佃户、拉一个壮丁;一石粮食就可以换一亩良田,或者可以换一所房子。

    这个年代真好,属于我们的丰收季节。

    全国的大户豪强心里都发出了同样的感慨,对开启美好时代的张角无比感恩。如果可以的话,相信他们会请老天保佑张角长命百岁,只要张角每隔两三年来这么闹一场就好。

    另一个好消息就是党锢之祸终于解除了。

    皇甫嵩上谏要求解除党禁,建议皇帝拿出皇宫钱财及西园良马赠给军士,提升士气;而吕彊又对刘宏大帝上言说:党锢久积,若与黄巾合谋,悔之无救。意思是党锢之祸积怨日久,若果与黄巾合谋,恐怕已经大汉朝就无救了。

    手脚无措的汉灵帝照单全收,全准了!那一刹那间,挺有当断则断英明人主的果敢。

    壬子日,大赦党人,发还各徙徒,要求各公卿捐出马、弩,推举众将领的子孙及民间有深明战略的人到公车署接受面试。

    而另一方面又发精兵镇压各地『乱』事:卢植领副将宗员率北军五校士负责北方战线,与张角主力周旋;皇甫嵩及朱儁各领一军,控制五校、三河骑士及刚募来的精兵勇士共四万多人,讨伐颍川一带的黄巾军,朱儁又上表召募下邳的孙坚为佐军司马,带同乡里少年及募得各商旅和淮水、泗水精兵,共千多人出发与朱隽军连军。

    曹大大也亮相了,被任命为骑都尉,讨伐颖川的黄巾军。30岁的曹『操』,就是在此刻被正式授命军官的,骑兵司令,二千石的官。

    刘宏大帝很努力,很放权,很从善如流,但是战争一开始还是被打脸。

    4月,朱儁军就被黄巾波才所败而撤退,皇甫嵩唯有与他一起进驻长社防守,被波才率大军围城,汉军人少,士气低落。

    汝南黄巾军在邵陵打败太守赵谦,广阳黄巾军杀死幽州刺史郭勋及太守刘卫,黄巾军并未因汉室的动作而有败退的迹象。

    一时间,黄巾士气大涨,大汉朝更加愁云惨淡,风雨飘摇。比如伟大的、爱折腾的刘宏大帝,已经无心把宠物狗戴上官帽穿上官服了,也无意在宫里驾着驴车赶市集寻欢作乐了,更无意让宫女们穿着开裆裤了。。。

    陈家坞堡外也有许多黄巾,施粥早就停了,私兵们拿着木柄的长矛配着环首刀站在坞堡城墙上,虎视眈眈的注视着曾经被施粥的苦哈哈们。

    典韦很愤怒,对象是这些他认为是忘恩负义的乡里乡亲。因为如同陈太公这样的大好人、大善人,竟然被攻击了!还把腿摔断了!围攻者就是这些吃了陈家的粥才能活命度过灾年的乡亲们。

    陈太公心太大了,有点作死。明知道全国都闹蛾贼,还有心情去同为大户人家的刘家去贺寿,刘老太公的六十大寿。

    回来的路上被蛾贼围攻,数十个家仆拼命保护下,扔了马车、王家的回礼、给小陈恒买的小吃食和书籍等所有身外之物,总算留了条命跑回陈家坞堡。只不过遗憾的是,从马车跳下来时刚好把腿摔断了。

    已经五十多岁的人,经历过大喜大悲,还辛勤播种造人了五年,身体是很不好的。在上千人的围攻之下能逃出生天,只是断了只腿,还是属于幸运的。

    听说不少小豪强的坞堡被打破后,不仅被劫掠一空,全家老少都被杀死了,其中年轻的女人死得最惨,越漂亮越惨。

    陈太公回到家看到小陈恒的第一句话是:“阿父没事,也很幸运,也就摔断了条腿而已。”还努力的做出了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陈太公被袭击,是整个陈留郡都惊诧的事。

    在陈留郡,大户们收租基本都是六成,而陈家一直维持在四成,每逢灾年不光免租,还送续命的口粮,无利息的种子。附近几个村子,好多个灾年都是靠陈太公和陈太公祖上的仁慈之下才能活下来,因为整个陈留郡,荒年施粥也就陈家独一份。

    对此,陈家在整个陈留郡的口碑、风评都是最好的,没有之一。

    如今,这几个村子的大部分人都加入了蛾贼,还在一个小首领的带领队伍合流一起,追赶陈太公没赶上,顺势就把陈家坞堡给围了。奇怪的是,蛾贼一直没有进攻,也没有安营扎寨,一堆人就这么杵着。

    陈太公在家里常备的大夫包好腿、吃完『药』后就睡下。小陈恒找来老管家问了具体情况,得知外面黄巾只是围困没有进攻,和首领是邻县雍丘人刘振后,心里便有了计较。

    8岁的小陈恒登上了坞堡的城墙,虽然老管家陈伯一再阻止,但是坳不过这小祖宗,只能让典韦寸步不离的陪同去了。

    陈伯已经六十多岁了,具体叫什么名字,小陈恒不知道,只知道陈太公总是很亲切的叫他陈哥儿,然后他就叫陈伯了。听说他的祖上也是陈家里奴婢生的庶子,世代担任陈家的管家,世代都忠心耿耿。

    到了小陈恒这一代,就更亲了,因为陈伯的第二个孙子陈泽,是小陈恒的『奶』兄弟。当年小陈恒出生后,生母大出血死了,刚好陈泽老妈也在坐月子,有『奶』水,就顺理成章当上了小少主的『奶』妈。

    陈泽也是个苦命的孩子,本来就是个遗腹子,老妈也在他三岁那年病死。本来还有三个哥哥,但是那年瘟疫走了两个,只剩下大哥陈坤,比他大了整整15岁,现在已经是少管家了。

    幸好看在是小陈恒『奶』兄弟的份上,陈太公对他比较宠爱,和小陈恒一起同吃、同读书学艺,每次外出带小吃食总不会忘了有他一份,待遇比其他大户人家庶出的孩子都要好许多。

    所以陈泽成为了小陈恒的贴身小跟班,几乎形影不离。当然他也不敢离,不然他大父陈伯(汉朝称呼爷爷为大父)会扒下他裤子用棍子来一次亲切的问候。小陈恒上了城墙,陈泽肯定也得跟着。

    城墙很窄,只容得下四五人并肩走,这还是近年加厚后的结果。典韦拿着一个大盾牌,把小陈恒整个身子都覆盖在里面,只留一个小小脑袋。

    蛾贼里可是有弓箭手的,典韦要保证小少主一根汗『毛』都不能少。陈泽是没有这个待遇的,自己拿了个小了n号的小锅盖挡在前面,一双贼兮兮的眼睛四处『乱』瞄,这小子打小就是淘气鬼、不安分的主。

    所谓兵过万,密密麻麻,兵过十万,无边无涯。

    站在坞堡城墙上,放眼望去,密密麻麻全是裹着黄巾的脑袋,人数至少有个五六千了吧,其中拖家带口老弱病残占了六七成,都是饿的。

    小陈泽看到那么多人很吃惊,小陈恒就很淡定,前一世节假日去登长城的时候看到的人头更多。

    坞堡外的蛾贼『乱』糟糟的围在两百米之外,躺着的,蹲着的,完全没有一点队形可言,手里拿着几乎都是棍子。远处中军一根很长的竹竿飘着一块还算完整的布,上面写了个斗大的刘字。

    这支黄巾军的小首领姓刘,名叫刘振,是盘旋在陈留郡内数年的盗匪首,本身是陈留雍丘人,有勇力,是郡里有名的游侠儿。

    后来家里交不上税错手杀了县里的邮督,然后就逃入山中落草为寇,拉起一直小队伍劫富济贫、杀贪官除乡里恶霸,号称“安良大侠”,在老百姓中颇有口碑。每当官府数次围剿都有附近的农户为他通风报信,一时间官府也无可奈何,最后就听之任之。

    小陈恒上了城墙后,上城墙的私兵也多了,几乎挤了个满。黄巾军看到后,几个看似小头头也开始在呵斥士卒列队,一时间,双方的气氛慢慢的紧张起来,很安静,有点类似战争爆发前的沉寂。

    “我是陈恒,陈家少家主,让你们首领出来对话!”

    一声清脆的童声,划破了双方的沉默。

第七章、修德行兮有佳儿() 
春秋战国的时候,项橐七岁就辩论赢了孔子,让孔子拜服;甘罗十二岁就当了使臣让赵王割地河间五城,被秦王封为上卿。

    古时候少年成名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