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曹魏臣子 >

第8部分

曹魏臣子-第8部分

小说: 曹魏臣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家坞堡之上火把和火盆照得通明,三人一队的私兵来回巡视。黄巾之后,士族豪强们的防备都严密了许多。这时,四五骑急驰到坞堡外,不足一箭一地。

    “来者止步!”

    一个私兵大声喝到,应该是今晚守夜的头,另外的私兵已经拉开了弓箭,“此地是陈家,何人夜里『乱』闯?”

    “老夫是陈链!老夫回来了!”陈链勒马,大声回复,很激动。

    “陈商队?”陈链一直负责管理家中商队和汝南商铺,所以家中的人习惯称呼他叫陈商队。但是这个私兵头目并没有让人打开坞堡大门,而是让人扔下一支火把,“陈商队,天『色』已晚,麻烦您老用火把照照脸。小的职责所在,还望恕罪!”

    “哈哈,陈狗儿你个兔崽子,还是这么谨慎,不亏家主这几年来刻意培养你!”陈链也不恼,一口叫破小头目的小名,捡起把火把凑到脸前。

    “真的是陈商队!开门,赶快开门!还有你,赶紧去禀报家主,说陈商队回来了!”

    陈狗儿亲自下来迎接,陪同他去见陈太公。“陈商队,您老可算回来了,家里的人天天盼着你呢!”陈狗儿很兴奋,“家主嘴上不说,但是看得出来一直都很挂念。”

    陈链哈哈大笑,拍着陈狗儿的肩膀,“叫叔!你父亲跟了我十几年,狗儿你光着屁股满坞堡里跑的时候,看到我那股亲热劲去哪里了?怎么现在长大了就生分了?”

    “咳咳,叔,您能不能不要叫我小名了。。。我都那么大了,家主给我起的大名叫陈侃!”陈侃,陈狗儿,父辈们世代是陈家的私兵,那年大疫成了孤儿,陈太公和他同病相怜,所以对他优待,养在陈家的外宅(和陈伯他们一样)。

    狗儿也争气,年纪轻轻就武艺出众,是年轻一辈的第一人,还识字。陈太公在高兴之下就给起了大名,还让他当了私兵的小头目,手下管理了五十个人。

    “长大个屁!你小子没结婚之前就还是个小孩!”陈链在江湖上混得久了,一身草莽味,“话说你今年也二十一了吧?有没有看上的姑娘,告诉叔,叔帮你去请示家主,亲自给你提亲。”

    “谢谢叔!不过这个就不劳叔费心了,嘿嘿,家主说了,过完年就把内宅的张丫鬟许配给我。。。嘿嘿!”陈侃笑得很幸福。

    “报。。。陈商队,家主亲自出来迎接你了,在主宅门口等着呢!”刚去禀报陈太公的私兵,一路跑过来。

    “啊,小侃子,我先走了!明天记得去我那喝酒!”陈链甩下一句,急急忙忙的往陈家坞堡的主宅奔去。

    主宅灯火通明,鹅『毛』大雪中依稀可以几个人站在门口。

    陈链快步走过去,一撩下摆就跪了下去,“链拜见家主,幸不辱命,把商队带回来了!”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子恪起来,天冷,快进屋。”

    陈链,字子恪,已是不『惑』之年,虽然是小陈恒的庶兄,但儿子都比小陈恒大了。因为陈太公的二弟在十五岁的时候,就和婢女生下了他。不过辈分小年纪大的情况,在大汉朝也不算稀奇,最有名的是荀彧和荀攸。

    年初之时,陈链刚带商队到汝南,黄巾就起义了,汝南是重灾区。生意完全没法做,所以当时陈链就把商铺关了,窝在郡城里躲过一劫。

    一年下来没赚到什么钱不说,还吃进去了不少老本。等到10月的时候,豫州大股黄巾基本被肃清,才派人回己吾给陈太公报平安。陈太公看世道『乱』了,生意没法做了,就让他把商铺卖了,带商队和杂役家奴回坞堡。

    大兵过后,商铺很难转手,而且在汝南郡呆了近二十年家仆收拾软细是件很麻烦的事,一直忙到十二月才开始出发。又碰到时不时的下雪天气,两百私兵、一百多个杂役与家属、还有数十辆马车辎重的队伍,行程走得很慢。

    陈链给陈太公的汇报时间的没多久,商队就到了,大家又是一顿忙活。陈太公当众许诺明天要大摆筵席给回家的人儿接风,然后就让他们会去找家人团聚去了。

    而陈哲和陈到跟着他们父亲来到了堂内。等老太公坐下,就一个头磕下去,“陈哲、陈到,拜见家主!”

    “起来!起来!”陈太公虚扶,转头问陈链,“这是你两个儿子?果然是一表人才!咦,还冠礼了?”

    “回家主,大的是陈哲,十七岁了,小的是陈到,十五岁。本来过几年再请家主主持冠礼的,但是又怕。。。”陈链脸上闪过一丝伤感,马上就转移了话题,“不过两人还没有字。如家主不弃,请为二人赐字。”

    陈太公轻轻按了跪在地上两个年轻人的头,“好,那老夫就越俎代庖了。新春将至,你们正好赶回来团聚,这是个新一年好兆头的到来。哲儿字仲至,到儿就字叔至吧!至者,达也!老夫希望你二人以后能闻达于诸侯,有所成就!”

    “谢家主赐字!”两人再次拜谢。

    小陈恒轻轻扯了下身后陈坤的袖子,“怎么没有伯至?”

    伯、仲、叔、季,是代表长幼之序的字(看司马懿兄弟或者孙策兄弟的字就知道了),如今陈太公直接跳过了伯字,让小陈恒很不理解。

    “陈商队的大儿子,年少时就夭折了。”

    陈链的大儿子,是在很十年前带回陈家坞堡过年时,病逝在路上的,所以陈哲和陈到一直到现在才第一次回到己吾。年纪太小,他们的老爹不敢带在路上风餐雨『露』,怕又夭折了。

    这也是小陈恒不认识这哥俩的原因。

第十一章、圉县蔡家() 
新年初一,雪停了,天还是灰蒙蒙的一片。

    长期早起练武的生理钟将小陈恒唤醒,漱洗过后拿了剑便往他专属的练武场走去。小陈泽哈欠连天,但还是毫无怨言的跟在身后。

    坞堡内的练武场在小陈恒的练武场前面,此时冷冷清清的,过年的这几天是私兵为数不多不需要训练的日子。

    叮。。。铿。。。当。。。

    一阵兵器碰撞的声音传来,只见练武场远处两个人在厮杀,还有一个人站在那里看。

    其中一个人是典韦,他特征太明显了。

    另一个是双手持枪,和典韦有来有往,十分勇猛,但是力气比典韦差了不少,好几次兵器磕到,都被典韦的巨力打退好几步。

    这家伙是谁?这么猛,竟然敢和典韦对练,难道是商队里的人?

    小陈恒好奇心被撩起来,快步走过去。家里竟然有这样的高手,看来得多培养培养。

    近了一看,才发现观战的是陈哲,和典韦对练的是陈到!

    静静的看了一会儿,小陈恒发现陈到虽然力气比不上,但是不过灵活度要比典韦高,仗着一杆银枪的长度,竟然一直主动出击。

    典韦的兵器短,身材又过于高大,采取的是一力降十会的打法,不管陈到怎么来,都是一下子打回去。一个胜在力气,一个胜在巧变,两个人一时间竟然你来我往斗得不亦乐乎。

    当然,这不是生死厮杀,而且典韦看在陈到年轻的份上,留了手的缘故。

    这小子可以啊,才十五岁就这么猛了!小陈恒看得津津有味。

    “拜见小家主!”原来是陈哲发现他了。场中的两个人听到声音,也停了手过来行礼。

    “嗯,你们起那么早啊!”这话是对陈哲两兄弟说的。典韦每天都是这点在练武场单练,这也是陈太公要求盯着小陈恒安全的缘故。

    “回小家主,我们兄弟在汝南的时候也是这个时辰起来练武的,不想惊扰到小家主,还请恕罪!”回话的还是兄长陈哲。

    “没事,算不上惊扰,我也是这个时辰起来练武的。嗯对了,还叫我叔吧,你们是我二叔的孙子,也是陈家的血脉。”

    “谢族叔!”两人对视一眼,然后很激动跪拜了下来。古时候嫡庶之别犹如一道不可跨越的天堑。嫡系子弟才算是本家血脉,庶出子弟的地位在家里与奴仆无异。

    小陈恒是少家主,这一声族叔叫了,虽然改变不了他们庶出的身份,但是以后如果有机会家族肯定会重点栽培的,包括出仕!

    他们的老爹陈链当年是家族武艺第一人,还知书达理,如果得到家里的资源和人脉培养的话,一个武职功名肯定是手到擒来的事!可惜没有如果。。。

    “起来起来,没事跪什么呢!你们接着练吧,我去那边了。”

    “诺!”

    高手在民间,古人也不例外!小陈恒浮想联翩,有点呆。。。

    一个名不经传的世家婢生庶子的后代,竟然如此勇猛,都能让典韦舒坦的热个身了!那么在后世收获无数粉丝的常山赵云赵子龙,耍起长枪来是怎样的光景?

    会不会是像不食人间烟火的神话一样,一刺鬼哭神嚎,一扫山崩地动呢?嘿嘿!

    不对!陈到!陈叔至!

    这不是大耳贼刘备的亲兵队长、白眊兵的统帅吗?正史上名位仅次于赵云(赵云是征南将军、陈到是征西将军)的猛人,以忠勇著称,汝南人。。。

    额滴神啊!不会这么巧吧?难道说我随便捡了个族侄,都能撞大运捡到未来蜀国的永安都督?

    小陈恒张大了嘴巴,手里的剑叮铛一声掉在地上。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一定是重名了,而且还重字了!

    小陈泽连忙捡起剑递给他,有点疑『惑』,“少爷,怎么了?”

    “没。。。没什么,走吧。”

    这个神奇的时代!

    『操』!

    战『乱』的公元184终于过去了,承载着和平希望的公元185年姗姗来迟。

    去年刘宏大帝在平定黄巾之『乱』后,改元为中平,寄托着河清海晏、天下升平的美好愿望。?对于这种用改年号的方式来祈求上天爱戴在历朝历代都是十分平常的事情,没什么稀奇,在刘宏大帝当政以来,这都是第四个年号了。

    然而,事与愿违。

    中平二年二月,京师洛阳发生火灾,南宫被毁。宦官中常侍张让、赵忠等劝灵帝税田亩以修宫室、铸铜人。

    于是我们的大帝又开始作死了。。。

    诏令天下,除正常租赋之外,亩税十钱助修宫室。又诏发州郡材木文石,运送京师,宦官从中为『奸』,刺吏、太守复增私调,百姓怨恨。

    此外又规定,刺史、太守及茂才、孝廉迁除,皆要交纳助军修宫钱,除授大郡者要交纳钱二、三千万。新官上任前,皆须先去西园讲定钱数。届时交请,或有无法交齐而『自杀』者。故新官到任,必竞为搜刮百姓,聚敛财富以为补偿。百姓因此更加怨声四起。

    也是这个月,西及益州,南至交趾。中原地区有山、黄龙等义军数十股,大的部队有两三万人,小的部队有六、七千人。他们攻打郡县,诛杀官吏,声势浩大,此起彼伏,战『乱』慢慢有燎原之势。

    中平二年的春天有点冷,阳春三月了还在下着小雪,天地白蒙蒙的一片。也许是老天爷都不忍心看到人们的自相残杀了吧。

    蔡邕蔡伯喈,就是在这种环境回到了陈留的圉县。

    圉县,西汉置,属淮阳国。《寰宇记》卷1开封府雍丘县:圉城,“《风俗传》云,‘旧陈地,苦楚之难,修干弋于境,以虞其患,故曰圉’”。东汉属陈留郡。西晋属陈留国,后废。在己吾的西北方向,相隔一百多里。

    圉县蔡家,是陈留有名的士族之一,自从出了蔡邕之后就更有名了。

    蔡伯喈,师从太傅胡广,以孝行闻名乡里,与叔父、叔伯兄弟同居,三代没有分家,乡里的人都称赞他品行好。后来出仕,『性』情刚直,得罪了十常待与权贵,被流放朔方,遇大赦后又被五原太守陷害,所以避祸吴会之地,往来依靠泰山羊氏。

    黄巾之『乱』后,刘宏大帝再次大赦天下,避祸多年的蔡邕也思乡念切,加上对朝廷的失望,所以收拾行囊回归故里,打算老死乡里、落叶归根了。

    当然,身边还跟着一家老小,其中就有被他卖了的女儿蔡琰蔡文姬。哦不对,是已经和河东卫家定了亲的女儿,原因是流放途中受到了卫家的照顾,头脑一热就许配给卫家的短命鬼二公子卫仲道了(仲道是字,名查不到,囧)。

    树立影,人立名。

    蔡邕的学识是举世公认的,雒阳太学门口《熹平石经》的书写者,当之无愧的当世的大儒、名士。所以,许多学子士人都来拜访,如同闻到了臭鸡蛋的苍蝇群。

    拜访名士,听大儒讲学,是这个时代学子必做的事。

    汉代做官有两条路子,一种是举孝廉,像陈留郡这样的大郡一年也只能举孝、举廉两人而已,难度相当于后世的一个省的高考文理科状元。另一种是徵辟,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