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建北宋 >

第344部分

重建北宋-第344部分

小说: 重建北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最短的时间把所有信息想了一遍,李宪终于开口说话:“诸位所言实在重大,不可不慎之又慎。诚如诸位所想,我和金国女真鞑子不死不休,大宋君臣必欲置我于死地而后快。对于诸位所谋之事,我肯定不是敌人。”

    “但是,想必诸位也知道,我现在只有蔚州狭窄之地,区区五县之众,百姓不足三十万。蔚州之地人烟稀少,地瘠民贫。当个富家翁绰绰有余,想干别的则力有不逮。不知道诸位对未来究竟是何打算,可否见告一二?”

    “且住!”孟凡率先开口:“你搞错了,我们六人并非一体。老夫是孟家庄的庄主,并非大夏国的百姓。夏家和刘平、石元孙两家一直关系密切,夏安民是镇海军节度夏守赟的族弟,今日下午阵前答话的夏存智是他的孙子。”

    “刘、石两家后来受到冲击无法在汴梁停留,夏安民找到老夫协商。老夫佩服刘平总管、石元孙副总管,所以让他们来到在孟家庄,我们目前算是一家。诺移长生、嵬拓凌宁、耶律雄奴、野利鹄他们四人,属于另外一家。”

    李宪点点头:“孟族长这里和我没啥关系,大夏国这边是什么意思呢?”

    “别急别急!”一直不作声的夏安民笑道:“夏家虽然一直有人在朝中做事,但家世日益没落。实际上夏家的话事者已经在考虑家族的退路,也没有继续在朝廷中投入过多力量。”

    李宪对大世家没什么好感,只不过淡淡说了三个字:“请继续!”

    夏安民不以为忤:“夏家在平阳府、太原府小有根基,朝廷联金灭辽之策,实在有违家国大义。大辽国崩溃,晋商首先受到冲击,前出云中、云内州的商团全被金兵截杀,导致人财两空,简直就是空前浩劫。”

    类似的话,李宪曾经听武元春说过,他们武家的商团也在云内州不知所踪,所以才会想到汴梁城发展,结果在半路上又被土匪截杀。

    夏安民接着说道:“追查商团下落过程中,夏家率先得到消息,大同府附近出现一个金枪李宪,专门和大金国对着干。后来打垮金兵三路围攻,大金铁骑无敌的神话破灭,追魂枪李宪占据蔚州五县,让三晋之地为之一震。”

    李宪摇摇头:“临死拼命而已,倒也没有如此夸张。”

    夏安民终于笑了:“此后不久,蔚州传出民约,宣称人人平等,广开财路,鼓励通商。乡党不仅参与政务,而且能够否决政事,可谓是开天辟地。坊间一致认为,此举对朝廷而言固然是大逆不道,但对百姓却是体贴入微,非常值得期待。”

    李宪知道这都是废话,所以也没有太当回事:“谢谢夏老先生高看一眼。”

    夏安民突然神情一整:“两河宣抚使谭稹苦心经营义胜军,折家军拼命巩固自己的地盘,两家针锋相对,百姓税赋成倍增长,边境防御设施却无人关心。一旦金兵南下劫掠,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倒霉的必定还是百姓。”

    李宪心中不以为然:在君君臣臣这个年代,夏安民公然抨击朝廷法度,简直肆无忌惮。大世家跋扈嚣张,由此可见一斑。

    夏安民叹息一声:“大金国蛇蝎其心,豺狼成性,绝非可靠支柱。大夏国是一根墙头草,毫无诚信可言,实在是危乎险哉。古人云:狡兔三窟。夏家虽然算不上千年根基,但预留退路却是必须的。”

    李宪知道到了最后关头:“夏老先生还请明言。”

    夏安民沉声说道:“李家军虽然人少力弱,但都是少年精英,没有阴沉腐朽之气,正是生机勃勃之时。而且不因循旧例,独树一帜,夏家决定和李家军合作,争取试探一条新路。”

    李宪呵呵一笑:“我蔚州军民朝不保夕,夏家仓促决定如此重大之事,难道不怕血本无归么?”

    夏安民笑道:“我从来不读四书五经,而是在商言商。开辟一条新商路,前期就需进行投资。既然是投资,成败就在两可之间。未来能否收回成本,并非商家考虑的主要问题。当年吕太公投资汉高祖刘邦,那才是商家的典范。”

    李宪摆摆手:“夏老先生可能搞错了,我可没有斩蛇起义的想法,更没有想过要称霸天下。夏家在我身上投资,注定无法收回成本。”

    夏安民点点头:“商家强调和气生财,多个朋友多条路。在你身上投资的最差结果,当然是血本无归。金兵能否一口把你吞下去,坊间传闻莫衷一是。只要你存在一日,而且不和夏家为敌,那就是最大的回报。”

    李宪不得不承认,但凡是大世家,所作所为都有绝顶的胸怀气度,让人不得不为之折服。夏安民的一套经商理论,完全可以拿来安邦定国。

    “夏老先生此言倒也有理,那我们就走着瞧吧。”李宪扭头看着嵬拓凌宁:“不知四位大人有什么教诲?”

    嵬拓凌宁沉声说道:“夏老先生说得不错,自从李谅祚登基之后,就失去了先帝南击大宋,北抗大辽的锐气,变成了墙头草。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认为大夏必须改变现状。”

    “我们客居在此,无法组建自己的军队。仅仅是零星弄出来的少部分党项人,最终不过杯水车薪。如果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在关键时刻出现在大夏边境上,我们说话就有了底气。”

    嵬拓凌宁居然想光复旧制,实现“南击大宋,北抗大辽”的野心。北面的大辽已经完蛋了,难道把这样的人放到大夏国的宝座上,然后“南击大宋”么?

    李宪眉头一皱:“嵬拓大人,我知道你们需要境外有一支援军。可是,我的军队在蔚州,要想及时策应你们在大夏国京城兴庆府行动,唯一的通道就是天德军(今包头)牟那山口。中间隔着大同府完颜宗翰,我也飞不过去啊。”

    始终没有做声的野利鹄突然插言:“邀请追魂枪过来,当然不会空手套白狼,我们也做过一些秘密调查。十五年前,李乾顺帮助大辽国平息拔思母部叛乱,实际上并没有全部杀光,还有一部活动在阴山以北的白头山。”

    “最近两年来,拔思母部和达里底部争斗不休,急需外援。如果能够组建一支三五千人的精锐部队直插漠北,打垮达里底部之后,不仅能够得到一百五十多万牲口,还能得到五六万人口。”

    “一旦时机成熟,这支部队越过阴山口,眨眼之间就可以抵达天德军牟那山口。只要我们里应外合,夺取黑山威福军司简直易如反掌。有了这一个战术动作,我们在兴庆府就有说话权。”

    李宪听得浑身直打冷颤:“野利老先生,你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三五千人直插。阴山口以北,直线距离超过三千里,实际行程近万里,我的部队能活着吗?”

    说到这里,李宪突然呆住了,因为他想到了一个重大问题!

0440、命运之赌() 
嵬哥宁令没有得到皇位不说,还被没藏额皇后、没藏讹庞兄妹俩下刀子,最后被迫让幼子逃亡残存一脉。

    自己祖上已经拿到了先皇的遗诏,依然不能当皇帝,放在谁身上都不会甘心。

    嵬拓凌宁痛恨李谅祚一脉,李宪当然能够理解。但是,这家伙居然要“南击大宋”,这是绝对不可饶恕的。

    野利族、诺移族,都被后来的梁皇后兄妹大肆杀戮,野利鹄和诺移长生逃出来,当然也不甘心。没听说家族被灭门了,某人还能处之泰然的,他俩要造反李宪也能理解。

    理解归理解,问题是李宪具有“知道过去未来”的超级神通。野利鹄所说的拔思母部,还有达里底部,这个问题可就大了。

    第一,大辽国主耶律延禧猜忌之下,耶律大石杀了萧乙薛、坡里括之后带领亲兵两百骑千里大逃亡,寻找的就是这个拔思母部的残余,也是他能够起家的本钱。

    拔思母部,那可不是个什么好玩意儿,这是一个杂种部落,主要包括三部分:突厥残余分子、回纥部落的反叛分子、蒙古部落的流窜分子。这三股残余势力当年走头无路,所以就投靠大辽国休养生息。

    三族彼此通婚变成了一个杂种部落,经过十多年休养生息,他们又养出来一代人,于是势力复振,当然要造反。

    耶律延禧身边没有能打的部队,所以命令大夏国主李乾顺出兵五千协助,最后终于赶跑了。

    稍微知道一些历史的人都明白,突厥这个种族天生就反人类,或者说它根本就不属于人类。

    俗话说: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一直延续到二十一世纪的is恐怖分子,就是突厥余孽。

    土耳其为什么喜欢犯贱吗?因为土耳其的祖先就是突厥种族,天生具有反人类因子,他们是is恐怖份子的亲戚。俄罗斯打击is恐怖分子,土耳其说在打自己的亲戚,结果把俄罗斯的轰炸机给击落了。

    第二,一旦要出兵剿灭拔思母部,那就要一直打到贝加尔湖,当然现在人叫做“小海”或者大泽。

    李宪心里明白得很,如果真的打到贝加尔湖,战争的规模就会无限扩大,因为贝加尔湖东面就是未来蒙古族极为重要的一部——八剌忽部的大本营!

    当然,统一蒙古各部落的铁木真还需要三十八年才会出生,目前的蒙古各部落零星的分布在大漠深处各个地方。

    李宪担心的是,如果自己带兵过去一打,会不会让蒙古、突厥、回纥、畏兀儿各部落提前联合起来,然后演成一场空前绝后的欧亚大战?

    想到这些问题,李宪手心都出汗了:难道提前一百年统一欧亚大陆吗?老子又不是铁木真,从来没想过席卷天下,这他娘的也太扯了吧?

    李宪脑海中翻腾不休,坐在一旁的野利鹄已经等不及了:“我们已经了解过,你曾经带领部队打到草原深处,说明对于大漠战争并不陌生。至于你担心的军队保障问题,既然是双方合作,我们当然不会坐视不理。”

    “说说看。”李宪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只能先听听别人的意见:“把你们的想法都说出来,让我也有一个心理准备。”

    野利鹄点点头:“我们来到深山老林之中,就是为了避嫌,其目的是要秘密转移一批工匠过来。想必你也知道,我们大夏国的盔甲和战剑都非常精良,只不过缺少铜铁,所以没有足够的储备。无论是大宋还是大辽,都对我们交易铜铁严格限制。”

    “来到这里之后,因为有了夏家的商团协助,让我们可以秘密转移一批工匠过来铸造兵器。郭壁城堡就是我们完善起来的,里面已经集中了一千六百多工匠,可以制作铠甲、铁剑、弓弩等兵器。如果你答应合作,我们可以给你装备一个铁鹞子营。”

    李宪摇摇头:“对于重骑兵我没有考虑过,因为我部下都是蒙古马,承受不起两三百斤的重甲。”

    嵬拓凌宁突然笑道:“你今天下午看见了六百多匹战马,觉得如何?”

    李宪非常羡慕:“都是万中挑一的好马,可遇而不可求。如果不是夏存智那小子嘴巴利索,说实话,那六百匹战马已经被我抢走了。哈哈——”

    夏安民接口说道:“知道吗?那些战马就是我们夏家买回来的,并非一般的河套马,而是通过唃厮啰、草头鞑靼从西域买回来的,正宗血统的大月氏焉耆马。这种战马起步并不是最快,但是五十里以后几乎天下无敌,最适合长途奔驰。”

    李宪摇摇头:“六百匹战马,面前只能组建一支亲兵,没什么大作用。”

    夏安民耸耸肩:“如果只有六百匹,我们夏家也就没有必要出现在世人面前。实不相瞒,在这附近三百里方圆内,我们夏家一共有五处秘密马场,每处马场不下三千匹。”

    “孟家庄是打虎英雄孟完的后代,他们从小都练武。除了一部分人打猎之外,精英弟子都是我们马场的守卫。二十年前,我们夏家赠送给朝廷三千六百匹甲等战马,才有今日之地位。”

    什么叫真正的大世家?为什么大世家能够直接控制朝廷局势?李宪听到这里才终于明白了。

    如果要对付腐朽的大宋朝,一万五千匹精良战马,一旦组建一支军队,基本上就可以横扫天下了。

    “夏家果然大手笔!”

    李宪实在是无话可说,但他心里却是苦水横流:如果不是老子来到这里,夏家的战马最后全都是完颜宗翰的!

    历史上,完颜宗翰攻下太原府之后,在平阳府这里得到过一次重要补充,原来就是因为夏家的存在!

    李宪心中暗自发狠:不管今后如何发展,老子宁愿把一万多匹宝马全杀了,也不能落到完颜宗翰手里!

    夏安民搞不清楚李宪在想什么,重磅炸弹又来了:“如果你答应合作,这五座马场就是我们夏家送出去的第一件礼物,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