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建北宋 >

第569部分

重建北宋-第569部分

小说: 重建北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明城,在京城东面一百五十里。郭药师虽然死了,但是他的两个得力部下还在,赵鹤寿、甑五臣率领一万八千余人分成两部分,一万二千人围攻东明县城,另外六千人四处劫掠。

    李宪知道历史进程,所以解释工作只能他来完成:“赵鹤寿和甑五臣所部围攻东明县城,四处劫掠抢粮是一个方面,寻找溃散的张叔夜所部,窥视东面的曹州才是目标。阿里刮坚守通津关和考城(今兰考县),是作为常胜军后盾存在的。”

    “你们此前利用地道出击,连续干掉几支抢粮队,阿里刮不知道你们躲在快活林里面,所以把注意力放在东面和南面。这两支部队的举动看似平常,实则另有深意。完颜宗望带领一支精兵秘密出现在虎牢关一线,就与此相关。”

    听了李宪的解释,张廷飙反而更加疑惑:“公子,我手下的兄弟传来消息,浚州桥已经修复,而且还架设了十几座浮桥。如果完颜宗望要撤退的话,那肯定要走浚州桥,他跑到虎牢关干什么?”

    李宪冷笑一声:“你没有搞清楚女真鞑子的真实意图,所以才会如此推测。完颜宗望居心叵测,他的撤退是一石二鸟。”

    杨琼也糊涂了:“完颜宗望不原路返回,难道他要去河东,和完颜宗翰汇合吗?”

    “当然不是!”李宪微微一笑:“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他们的长处就是战略战术非常厉害,原来的大辽国、现在的大宋朝,没有一个人是他们的对手。反正还有时间,我就给你们讲讲什么是战略战术。”

    说是要讲解战略战术,李宪却扭头看着张廷飙:“朝廷的割地使出发没有?”

    张廷飙点点头:“沈晦陪同肃王赵枢带着割让三镇的诏书,已经到了完颜宗望的中军大营。河北割地使秦桧,河东割地使程瑀,他们是一同过去的。康王赵构和张邦昌已经返回京城,所以我才过来给公子汇报。”

    李宪有些惊喜:“真的是沈晦陪同肃王赵枢当人质?”

    “那肯定没错!”张廷飙笑道:“公子前年离开京城之后,朝廷举行春闱大比,沈晦夺得头名状元。因为三十八岁才中状元,当时人们还笑他老年成精。”

    沈晦,字元用,北宋最后一位状元。这家伙之所以三十八岁才中状元,并非他的学识有问题,而是因为“人品”受到文人的攻讦。

    说白了,沈晦和鬼手书生毕长青是一路货色,从来不按套路出牌,最喜欢剑走偏锋。用通俗的话来说,沈晦很多时候不要脸。

    沈晦出身贫苦,又一心要读书。没钱买书怎么办?那就只能找人借。他借别人的书倒也罢了,但是还回去的时候,书里面最核心的几页肯定不见了。

    这事儿如果放在后世,其实也没啥。君不见,大学的图书馆里面就没有几本书还是完整的,全被那些学霸撕掉了最核心的部分。

    沈晦曾经辅佐韩世忠,可惜韩世忠是一个性情暴烈的大老粗,经常和自己部下的老婆胡搞,两个人最后不欢而散。

    想到这些,李宪点头大赞:“那就好!”众人都不明白好在何处。

    李宪也懒得解释,而是重新回到正题:“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说政治,你们都不懂,那就换个说法。你们现在知道了,朝廷决定割让太原府、中山府、河间府苟且偷安,秦桧和程瑀这两个割地使已经出发,这才是完颜宗望决策的基础。”

    说到这里,李宪对外叫道:“凤儿,把我的地图挂起来!”

    李宪的手指在中山府范围画了一个圈,杨琼顿时惊叫一声:“我明白了,完颜宗望准备用一支精兵从孟津渡河,然后穿越太行陉,配合留在河北的部队夹击中山府!此贼果然深谋远虑,非同小可!”

    杨琼参加过杨江大起义,具有一定的战术眼光也不奇怪。

    韦冬宁跟随李宪深入大漠血战过,顿时也醒悟过来:“这样就很好理解了!完颜宗望故意大张旗鼓修复浚州桥,而且搭建十几座浮桥,就是在麻痹大宋官军,为他接下来的穿插迂回创造条件。”

    李宪呵呵一笑:“兵法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完颜宗望此举,正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的一个变体。当年韩信正大光明修栈道,主要是迷惑楚霸王项羽。今天完颜宗望修浚州桥,是为了迷惑大宋君臣。这是对兵法的灵活运用,属于最高明的战术策划。”

    杨琼沉思片刻,随即嫣然一笑:“大哥,据说种师道老于兵事,你说他察觉完颜宗望的阴谋没有?”

    李宪决然地摇摇头:“没有!大宋君臣没有一个人察觉,还在担心完颜宗望不肯退兵。种师道根据‘劳师远征,利在速战’的兵法原则,推测完颜宗望应该退兵,却不知道他如何退兵,也不知道他从哪里退兵,更不知道他退兵的目的是什么。”

    韦冬宁抬头看着李宪:“既然公子已经洞悉敌人奸谋,我们是不是让张廷飙给大宋朝廷提醒一声?”

    一听到朝廷两个字,李宪只能苦笑了:“毫无意义!”

    韦冬宁一皱秀眉:“那不太可惜了么?”

    “可惜什么?”李宪的语气突然阴森起来:“我手里现在兵力有限,大事肯定干不了,干点儿小事还是可以的,所以才把你们都找过来。”

    傻金刚孟威精神大振:“公子难道准备大开杀戒了?”

    “杀个屁杀,今天找你们来就是办点儿小事。”李宪突然压低声音:“命令:狄猛、韩琮、雷彦兴,护旗营立即停止训练,三天后的四更天,你们率领护旗营穿插到通津关和陈桥镇之间,一旦发现敌人出城就立即从侧后发起攻击。”

    “孟威、陈团、高尧辅,镇军营也立即停止训练,进入临战状态。你们镇军营是从禁军整编而来,从来没有经历过真刀真枪战斗过,也就不知道什么叫打仗。要想跟着我,首先就要做好一去不回的准备,下去给大家说清楚。”

    狄猛、韩琮、雷彦兴、孟威、陈团、高尧辅六个人神色各异快速离去,杨琼看见李宪阴沉着脸不再作声,这才轻声问道:“狄猛的护旗营有明确任务,孟威的镇军营却没有安排目标。还有,我们女兵团是什么任务?”

    韦冬宁接口说道:“我也很疑惑。通津关距离我们只有十多里,公子为何不直接攻打通津关的阿里刮,反而让护旗营舍近求远插向陈桥镇,难道不担心被敌人察觉吗?”

    李宪摆摆手断然说道:“女兵独立团的唯一任务,就是坚守王家营马场秘密基地。金兵一退,原本逃走的人就要回来,快活林又会热闹。逍遥楼原来是高俅的产业,现在属于我们。但是凤儿的翠玉楼肯定要让出来,让通信排立即搬到逍遥楼。”

    李宪没有继续解释,他也无法解释清楚,因为大宋朝廷接下来两天时间,发生了令人哭笑不得的一幕,成为军事上最大的笑话。

    对女真鞑子作战,绝对不能指望大宋君臣有什么作为。目前还不是发动总决战的时候,李宪只能在一旁查漏补缺,捞点儿外快。

    “张廷飙,你马上返回城内监视朝中君臣的动向。我马上要离开逍遥楼一段时间,如果没有紧急大事,这边暂时不要来了。”

    李宪话音未落,门外传来一个低沉的嗓音:“卷山军团副军团长邹吉,奉命前来报到!”

0728、谋算黄泥岗() 
李宪知道过去未来,女真鞑子打到汴梁城下的一瞬间,他首先对牟驼岗下手,然后又在汴梁城周边劫杀金兵抢粮队,最后在快活林隐伏待机,肯定不会做无用功。

    大宋君臣厚颜无耻,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程度,他们只有两个本事:

    敌人打过来的时候,立即割地赔款举手投降。

    敌人没有打过来的时候,就抓紧时间窝里斗。

    当然,就算敌人兵临城下,各党派系的窝里斗也不会一日稍停,这属于大宋绝顶神功,其他人学不会。

    李宪虽然一心想拯救汉民,但不会想着去拯救无耻的大宋君臣。不错,在李宪心目中,大宋君臣无分正邪,全都是无耻之尤,全都死有余辜。

    在面对外敌的时候,即便有那么几个人挺身而出,他们是为朝廷、为民族吗?不是!

    大宋君臣被迫抗击外敌,完全是出于自己权力之争的需要,压根儿就没想过什么国家、民族,更没有想过老百姓是死是活!

    自从赵匡胤下黑手杀了义兄柴荣,然后勾结赵普、石守信、高怀德等人发动陈桥兵变,从八岁侄儿柴宗训手中夺取皇位,大汉民族就掉进被阉割的耻辱深渊。

    不遗余力强制推行一套腐朽的理论,阉割整个大汉民族的血性,大宋朝从建立之日起就是腐朽不堪的。如果不能推倒重建,大汉民族都没有未来。

    李宪并不认为自己是偏激的民粹主义者,前一世不过是一个无耻的侦察兵。

    既然是个小兵,李宪从来就没有什么宏图大略,但他也有自己的坚持。

    李宪给自己定下的原则,就是不亲手诛杀大宋君臣,也绝不会救大宋无耻君臣。你把他五马分尸,他都不会干!

    他能干的,就是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

    看过水浒传的人,肯定知道黄泥岗这个地方。

    在施耐庵笔下的黄泥岗,发生过一件大事。第十五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这件事情虽然纯属虚构,但是黄泥岗这个地方的确是一个战术要地,也是打伏击的好地方。

    黄泥岗,其实也是虚构的,真实的地名叫做黄堆集,是一个坐落在水浒南岸的小镇,北段和梁山相连。素有“梁山泊打鱼,黄堆集晾网”之说。

    张叔夜所部青州军未战溃败,早在李宪的预料之中。

    后世最让人最厌恶的一种说法,就是“某人没有投降,他抵抗了,是大忠臣”。

    在李宪的主观意识里,“忠君”和“忠臣”是两个绝然不同的概念。

    忠君,就是一切按照主子的意愿办事,在此过程中不问正邪是非。高俅、蔡京、童贯等人,都是绝对的忠君人士,无论他们掌握多大权力,绝对不会造反。

    忠臣,就是一切按照自己的本心做事,希望自己所做的一切对得起天地良心,所以他们最为关注事情的是非。如果皇帝胡作非为,忠臣就会拼死抗争。

    魏征不考虑唐太宗李世民是否高兴,只要你的言行不正确,我就犯颜死谏,从而留下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千古名言,他是忠臣。

    岳飞不惜延误朝廷规定的撤军时间,也要掩护数十万百姓南下。最后朝廷连发十二道金牌,岳飞屈死风波亭,他是忠臣。

    (苕面窝注:大宋所说的金牌,不是后人牵强附会的令牌,指的是金牌马,也就是千里加急。宋高宗赵构发出十二道千里加急,目的是让岳飞火速退军,促成朝廷议和。结果岳飞为了掩护三十万百姓南渡大江,前后拖延十五天。带兵将领抗旨不遵,岳飞犯了朝廷大忌,杀身之祸就此埋下。)

    保皇党、复辟党,他们都忠君,但绝对不是忠臣!他们为了自己主子的利益,可以置国家社稷于不顾,更不可能把百姓放在心上。

    靖康之耻,就是这些“忠君”人士干出来的。他们为了自己主子的安全,可以带着官军挨家挨户抓捕处女、搜刮金银器皿,连妓。女都不放过,然后全部送给敌人。

    想想那些忠君之士的嘴脸,是不是和后世的汉奸伪军一模一样?可他们都是按照皇帝的旨意办事,并非自作主张,绝对不能说他们是奸臣,更不能说他们是坏人。

    张叔夜是一个典型的“忠君”人士,绝不是什么“忠臣”。如果他舍去一切竭力抗争,后来也不会出现一个叫郭京的人,更不可能发生“七丁七甲”的亡国事件。

    李宪出于自身长远计划的考虑,明知张叔夜青州军溃散也没有挽救,而是制订了事后补救的战术方案。

    李宪此后围绕汴梁城所做的一切,实际上一直在执行这个战术方案。

    要想抗击外敌,必先严惩汉奸。这是李宪一贯的主张,谁也改变不了他的决定。

    虽然在牟驼岗干掉了郭药师,但是被完颜宗望整编的常胜军三万余人,仅仅损失了五千左右,常胜军主力依然存在,这是李宪不愿意看见的结果。

    如果才能把常胜军全部剿灭,李宪几乎动用了能够动用的全部力量。卷山军团副军团长邹吉到来,就是这个计划最核心的部分。

    李宪目无表情,看着刚进来的邹吉:“现在的情况怎么样?”

    邹吉呵呵一笑:“公子,根据你的命令,杨再兴率领他的卷山第二团,抓捕溃逃的三百多张叔夜青州兵,然后让曹家庄的庄丁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