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建北宋 >

第571部分

重建北宋-第571部分

小说: 重建北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宪顿了顿才说道:“飞狐军成立以来,从来就是以寡敌众。萧芸娘十四岁的时候,用三千多人打垮了萧干两万精锐,紧接着又打垮了完颜彀英的三路夹攻,那才是本事。我今天亲自过来,就是要给你们讲一个战术。”

    “孙膑全歼庞涓所部,采用的是增兵减灶迷惑敌人。我今天要告诉你们的,叫做添油战术。添油战术,是一个失败的战术,所以我不是让你们添油,而是逼迫敌人不断添油。”

    说到这里,李宪发现邹吉的侦察连好多人像听天书,他才察觉到自己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

    北宋末年,普通百姓家里夜晚都不照明,所以才有日落而息。也就是说,太阳落山的时候,已经吃过晚饭准备休息。

    即便碰到特殊情况要照明,普通人家也是点一根松明子,有钱人家才会有蜡烛,或者豆油灯。

    豆油灯,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可惜不是一般人家能拥有的,普通老百姓都是直接洗了睡。

    西汉匡衡凿壁借光,就是因为家里买不起蜡烛,更没有豆油拿出来点灯,不得已而为之。

    卷山军团的兵源,都是跟随张迪出来造反的人,那都是活不下去的百姓子弟,他们哪里明白“添油”战术?

    邹吉毕竟是土匪头子出身,什么新奇物件都在大户人家见过,所以他沉思片刻突然说道:“我明白了,干脆叫做钓鱼战术更能让人明白。”

    杨再兴双手一拍大腿:“原来如此,公子果然好计策!”

0730、杨再兴首战() 
用一千二百人包围两千七百多人,就是李宪的添油战术,也是邹吉的钓鱼战术。

    杨再兴天生就是一员猛将,对于战术有与生俱来的领悟能力。邹吉刚说出钓鱼战术,他马上明白过来,并且立即进行全局调整。

    把整个卷山第二团的弓箭手全部集中起来,一共一千二百人,分成十个百人队,构成一个包围圈,副团长慕容宫担任总指挥。

    曹成依计行事,在下午把敌人引进包围圈。副团长慕容宫一声令下,那是标准的乱箭齐发,追过来的两千七百骑顿时乱了套。

    钓鱼战术说到底,就是要用这两千多骑当诱饵,吸引赵鹤寿和甑五臣派人来援。

    既然要留下诱饵,那就不能以杀人为目的。

    正因为如此,慕容宫设计的包围圈,东西长度两里(一千米),南北宽度一里(五百米)。敌人不乱冲就不放箭,一旦敌人胡乱冲锋就乱箭齐发。

    之所以叫胡乱放箭,就是因为敌人第三次冲锋的时候,居然被一个百人队冲出了包围圈。

    杨再兴看见战局按照自己的设想发展,顿时兴奋起来:“公子,这些人逃出去,敌人的援军不到两个时辰就可以赶到,我是不是让第二道包围圈开始收拢?”

    李宪摇摇头,伸手一指邹吉:“该说的我都说了,接下来我就是看你们打仗。具体如何应对,和你的顶头上司邹吉商量着办。”

    邹吉呵呵一笑:“再兴兄弟,公子的目的是要全歼赵鹤寿所部近两万人,现在敌人有多少人增援上来还是未知数。我已经命令侦察连以班为单位撒出去,严密监视敌人的一举一动,然后根据敌情变化做出调整。”

    杨再兴马上提出一个严峻问题:“如果敌人大举来援,我们只怕很难一口吞下啊。这就像包饺子,一旦破皮就露馅了。”

    邹吉扭头看着李宪:“这真是个大问题,公子有什么妙计?”

    李宪莫测高深说了三个字:“黄泥岗!”

    杨再兴闻言一惊:“黄泥岗我只放了两个连,他们不足六百人,如何能够挡住敌人的大部队?”

    “打仗,是敌我双方的事情。”李宪开始引导:“你要站在敌人的立场上,把双方的情况推演一番。就像那边被包围的两千七百敌人,包围圈只有一千多人,他们真的没有能力反击吗?”

    “不拼死反击不等于没有能力反击,他们是担心伤亡太惨重,所以才会请求增援。毫无疑问,赵鹤寿和甑五臣听到只有一千多敌人,他原来部署六千人对外,第一批增援上来的人,应该是三千多人。”

    “战斗是由各个节点构成的,绝对不能死抱着固有计划,要做到敌变我变。如果敌人三千多骑猛冲上来,你就应该将计就计,给他们来一个围三缺一,让敌人向东面直接冲出去,然后掉进更大的包围圈。”

    “我明白了!”

    杨再兴一挥手,传令兵已经到了身前:“命令二营再出动四个连赶到黄泥岗,并且命令曹成的三个连参与设伏。一旦敌人冲过来就迎头痛击,然后继续包围起来等待下一步命令。快去!”

    仅仅过了半个小时,邹吉派出去的侦察人员就传来消息:“敌人三千多骑已经加速冲上来!”

    “原来是这样,幸亏公子过来亲自指挥!”杨再兴抹了一把额头的冷汗:“敌人的六千骑分为前后两队,彼此之间相距并不远。如果按照我原来的设计,这一下就要被敌人前后夹击。不仅不能吃掉前面的两千多人,很可能自己还要遭到严重损失。”

    李宪点点头:“记住我的忠告:敌人不是傻子,傻子不会变成你的敌人。还要记住一点:一个不善于总结的人,永远不可能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常胜军第一批增援上来的三千多骑和先头部队会合,六千人顿时发起一波反击,杨再兴严格执行围三缺一的计划,包围圈东面的四个百人队开始向东“溃败”。

    可惜的是,六千常胜军并没有完成击溃对手的目标,在黄泥岗一线再度陷入泥潭。

    李宪的推测没有错,敌人果然采用了添油战术。

    日落时分,常胜军第二批增援部队赶到现场,这次是甑五臣亲自率领五千骑,敌人的兵力已经达到一万一千人。

    杨再兴顿时精神百倍,提枪上马一声大吼:“命令埋伏在黄泥岗的部队让开东面,四个驮马式弩箭连切断西面的通道,慕容宫指挥南侧的部队就地坚守。北侧的部队随我冲垮敌人的阵型,杀——”

    整个卷山第二团四千多人投入战斗,目标就是围歼甑五臣的一万多人,邹吉急得团团转,李宪双手也是掌心出汗。

    甑五臣不是傻子,决战一开始他就看出了问题:

    东面几乎没有防守,但是他并不敢全力冲击。因为黄泥岗东面五十里,就是江湖闻之色变的水泊梁山。

    五百里水泊,本来就是吃人的陷阱,就算没有敌人挡路,也会掉进湖里淹死。

    再说了,梁山寨还有张荣张万仙,不填进去几万人马,谁也不敢胡乱闯进去。

    向东冲击是一条死路,向南冲击也不行。

    因为南面不远就是永济渠天堑,而且慕容宫率领六个连,已经提前占领了制高点。他们并没有冲击敌人,而是利用弓箭进行远程打击。

    向北冲击当然可以,杨再兴虽然勇猛无敌,但是他手下只有三个连八百多骑,肯定挡不住一万多骑冲锋。

    可是向北冲出去之后,就会距离自己的大本营越来越远,而且跑到撤退金兵的前面去了,那就不是给二太子郎君完颜宗望殿后,而是当了逃兵。

    女真鞑子对于逃兵的惩戒,甑五臣想起来就肉麻,所以他也不敢向北冲击。

    东、南、北三个方向都是死路,甑五臣被逼无奈,只能集中全力往回猛冲,战斗一瞬间进入白热化。

    不过,李宪对杨再兴的偏爱,今天终于发挥了作用,那就是四个驮马式弩箭连。

    驮马式弩箭连,是飞狐军主力军团才会装备的大杀器,李宪专门从蔚州调过来四个连,全部装备给杨再兴的卷山第二团。

    两百五十六张弩床,杀伤距离六百米,构成一个巨大的钳形阵势,等着敌人自己一头撞上来。

    敌人必须返回东明城,这是李宪早就推演过的结局,所以他才会命令杨再兴重新布局,主要是把四个驮马式弩箭连集中起来使用。

    每一张弩床携带一个战役基数,就是一千二百支弩箭。两百五十六张弩床,合计携带三十多万支弩箭。

    每张弩床一次射出十二支弩箭,从理论上来说,这些弩床连续不断地发射,可以挡住四万敌人的轮番冲锋。

    杨再兴长途穿插而来,肯定没有携带这么多弩箭。当然,甑五臣也就一万来人,和四万精锐骑兵有极大差距。

    常胜军先头部队两千多骑一头撞上来,两百五十六张弩床一次齐射,就是三千多支弩箭,数百匹战马被射翻在地,敌人的冲击阵形顿时一阵大乱。

    旷野地带居然会出现数百张弩床,这是所有敌人都没想到的。甑五臣也没有想到会碰到这种大杀器,自然发现形势越来越险恶。

    弩床就是专门针对骑兵方阵设计的,李宪和陈老幺鼓捣出来的微型弩床,是按照后世的重机枪配置的。

    两百五十六挺重机枪摆成一线,你说有多少敌人杀不死?

    杨再兴也是第一次看见驮马式弩床的巨大威力,顿时幸喜若狂,而且发现了其中的奥妙。

    现在根本不用冲击敌人中央阵型,只要贴着敌人的阵形斜冲。让敌人的阵型越来越密集,弩床的杀伤力自然就会成倍提高。

    敌人的攻势一挫,杨再兴率领三个连八百多骑终于抓住机会,紧贴着敌人阵型的尾巴斜冲而过,两百多敌人被捅下马背。

    不错,敌人就是被捅下马背。

    因为杨再兴用的是龙舌凤尾枪,所以他的卷山第二团全部装备组合钢矛,长度三米六,重量二十四斤。这玩意儿借着战马冲锋的惯性,就算不能把敌人捅死,也会从马背上捅下去。

    郭药师组建的常胜军,因为军队无限制扩张,装备方面并没有完全配套。大量的木柄花枪,根本挡不住组合钢矛。

    杨再兴一招奏效,自然照方抓药。绕了一个大圈子,他又带领兄弟们紧贴着敌人尾巴冲过来,转眼就杀了四个来回。每一次贴身而过,都会有两三百敌人翻身落马。

    这一下,人多反而变成了劣势。

    前有弩床挡路,后有游骑兵刮鱼鳞,甑五臣气得嗷嗷直叫,却没有丝毫办法。

    看看士气急剧下降,甑五臣知道大势不好。如果不能尽快扭转颓势,军心崩溃就在眼前。

    现在到了统兵将领亲自出手的时候,甑五臣很快就发现了冲击力最强大的敌人——正在挥舞一杆怪枪杀人的杨再兴。

    现在没什么好说的了,甑五臣也足够凶悍,纵马扬刀狂奔而出,冲着杨再兴怒吼一声:“甑五臣在此,南蛮子哪里走!”

    甑五臣希望凭借自己的能力斩杀敌人大将,从而扭转颓势。杨再兴也在找机会击杀敌人大将,彻底击垮敌人的军心。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此刻甑五臣猛冲上来,正合了杨再兴的意。

    甑五臣奋起全身之力,长柄大砍刀挂着风声劈了下来。杨再兴冷哼一声,龙舌凤尾枪寒光一闪,朝着刀柄一碰,随即往怀里一带!

    杨再兴的这杆怪枪,枪头像龙舌,薄如蝉翼,两侧锋利无比。最要命的是,枪头后面的两侧带有倒钩。

    甑五臣看见对方的枪尖侧击自己的刀柄,以为杨再兴要顺杆而下削断自己的双手。

    没想到杨再兴的枪头不进反退,这一下判断失误,甑五臣直接把自己送进了地狱。

    李宪在后面观战,看见杨再兴一招就把甑五臣刺了个透心凉,才明白什么叫无敌猛将!

0731、夜袭东明城() 
常胜军原来是大辽国的怨军,后来投降大宋朝。女真鞑子南下,他们又投降大金国。

    投降的次数多了,军人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尊严,战斗的韧性就会大幅削弱。加上常胜军本来就没有明确的宗旨,凝聚力极度缺乏。

    这样的军队打顺风仗,那肯定彪悍异常。一旦势头不对,军心瞬间就会瓦解。

    甑五臣一招败亡,虽然敌人还有千夫长、百夫长一大群,但是军心已挫。

    群龙无首的毛病,就是一个人一个主意。加上天色已晚,而且正面的弩床实在无法抵挡,近万常胜军顿时彻底崩溃。

    逃走,这是最容易想到的。尤其是骑兵想在晚上逃走,而且还是想逃走的人占据绝对人数优势,你还真的没有办法阻拦。

    看见数千敌人逃出包围圈,邹家、杨再兴和慕容宫只能徒唤奈何,有些手足无措。

    李宪一向的观点是,一个好的统帅,首先必须是一个好老师,能够教会更多的人掌握工作方法。

    发现三员大将不知道如何应付眼下的局面,李宪不带丝毫情绪地说了一句:“为大将者,必须学会因利乘便,顺势而为。没有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

    杨再兴似乎有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