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建北宋 >

第591部分

重建北宋-第591部分

小说: 重建北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莲教的突然出现,形势瞬间颠倒,金兵的穿插部队终于遭到致命打击,想逃也逃不走了!

    李宪看见金兵纷纷掉头往南冲击,冷汗顿时都下来了:“不好!金兵北上通道被白莲教堵死,肯定会往南杀过来。”

    时不我待,李宪挣脱韦冬宁的左手,拼命往前冲去,同时高声大叫:“罗谦、罗成立即收拢部队后退,赶紧抢占险要路段进行阻击,想办法退回天井关!”

    李宪一动,韦冬宁只能拔出未济重剑冲上去。

    胜利就在眼前,很多人都能遇见到最后胜利,可是他本人却看不到最后的结局。

    金兵穿插部队剩下的八千多人不顾一切向南冲来,罗谦、罗成、李宪、韦冬宁他们就面临这种局面。

    好在太行陉名不虚传,道路的宽度不到两米,敌人再多也无法展开,李宪他们人少的一方反而更能发挥战斗力。

    现在到了最后关头,妇人之仁就会葬送全军,所以李宪忍痛下达了命令:“罗成听令:每隔一百步留下两个班,采用分段阻击的方式迟滞敌人,其他人迅速后撤!”

    谁都知道,留下来迟滞敌人,就是用自己的生命争取时间。但是战场上没有一个人反对,轮到自己留下没有人犹豫,这就是军令。

    李宪他们节节抗击,后面的白莲教的攻势越来越猛,金兵的人数自然越来越少。

    二十里,在平常人眼里不算什么。但是每一步都用人的命去填,二十里就像一条通天路,似乎永远没有尽头。

    什么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都已经不足以形容其残酷性。

    一步十尸,说的就是这个时候!

    二十里太行陉的石板路上,大军所过之处,尸体全都摞起来了,分不清敌我,只有鲜红的血液混合在一起,顺着石板往下淌,在低洼处汇成一条货真价实的血河!

    战争,是人性的较量。战场,是生命的跳跃。

    肉搏战爆发的一刹那,既是生命的终结,也是生命的诞生。

    李宪仿佛一尊石雕站在天井关北门楼上,一瞬不瞬地看着北面的尸山血路。

    战斗已经结束两个小时,所有的尸体依然摆在那里,因为幸存者现在都还没有恢复体力,谁也没有想到去收尸,不管是自己的兄弟,还是死去的敌人。

    金兵的穿插部队一万二千余人全军覆没,完颜宗望的阴谋没有得逞。随后追进来的活里改所部,逃出去的不足两千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是一场大胜仗。

    卷山军团第一团、第二团,合计九千多人,现在仅剩两千不到,是李宪来到这个时空四年后,亲自指挥的损失最大的一仗。

    刘里忙的四千多人,现在只剩下九百多人。白莲教投入两万四千余人,最后折损五千多。

    自己这三方的损失加起来,直接战死将近一万六千人,所以李宪认为自己打了一个大大的败仗。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兄弟难过什么?这次全歼金兵的一支精锐部队,你应该高兴才是。”在身后说话的人,居然是许久不见的光明左使方七佛。

    李宪转过身来苦笑道:“方大侠,没想到是你带人过来解围。”

    “我可不是来解围的,而是过来感谢你的。”方七佛摇摇光头:“光明右使刘不全飞鸽传信,说你一次就赠送粮食数百万斤,白莲教十万弟子都感激不尽。他们听说你在这里血战,都是自发冲过来救援的,和我无关。”

    李宪突然想起一件事:“方大侠,你不是在代州、朔州一带活动的么,怎么会来到这里?”

    方七佛盯着李宪的眼睛:“你给我装傻是吧?”

    李宪闻言一愣:“我装什么傻?”

    方七佛若有深意地笑道:“明教弟子的眼线遍布天下,你的动作岂能瞒我?我是在朔州、代州活动,可是大夏国白马强镇军司突然有人造反,而且出兵攻破了武州镇威城(今宁远县),占领了武州八馆之地。刚刚投降大金国的摄知城事朱昭,已经被满门超斩。”

    李宪直皱眉头:“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方七佛怪眼一翻:“我可听说了,因为有人出兵威胁大夏国的黑山威福军司,才导致白马强镇军司造反成功。如果没有强大的实力做后盾,他们怎敢进攻大金国的地盘?完颜宗翰怎么会放弃并州城紧急返回云中?”

    “耶律余里衍,嘿嘿,我听说她投靠你了,难道想否认不成么?既然你已经把手伸到西北,我在朔州还有什么意义,不如到潞州和泽州好一些。反正有了你赠送的粮食,足够我和刘不全折腾一番。”

    听了方七佛的解释,李宪终于有些明白了。

    他此前命令耶律余里衍和毕长青,率领杭爱山军分区的主力南移,威胁黑山威福军司,让大夏国不敢分兵南下策应金兵。

    没想到诺移长生、嵬拓凌宁、耶律雄奴、野利鹄等人,还真的在大夏国境内策动造反,甚至还向完颜宗翰的占领区扩张。

    既然诺移长生、嵬拓凌宁已经占领武州,说明完颜宗翰此前占领的许父寨、神木寨都丢了,而且和耶律余里衍的杭爱山军分区遥相呼应,对黑山威福军司形成了夹击之势。

    诺移长生、嵬拓凌宁不仅牵制了大夏国的兵力,还牵制了完颜宗翰的兵力,从而策应了太原保卫战,李宪对自己的这步闲棋非常满意。

    方七佛突然压低声音:“我看你的暗中布局形势大好,肯定不会甘心蛰伏,接下来准备怎么办?”

    听到方七佛的这一问,突然出动了李宪的心弦,一个大胆的想法油然而生!

0756、李宪的野望() 
李宪当初组建杭爱山军分区,对于未来的长远战略计划还没有考虑成熟,只有一个很模糊的想法,基本目的有两个:

    第一,利用毕长青喜欢剑走偏锋的特点,在完颜宗翰身后埋下一根钉子,让完颜宗翰不敢全力南下,更不敢对蔚州全力进攻。

    第二,通过毕长青的苍狼军团南下威胁黑山威福军司,让大夏国不敢为所欲为,更不敢全力对大宋趁火打劫。

    方七佛突然提出长远战略问题,终于触动了李宪的心弦。

    乃蛮部落,是突厥后裔,信奉景教,使用突厥语言,使用突厥文字。世代居住在阿尔泰山东、西辽阔的草原上。北面和斡亦剌惕部落接壤,西面和回鹘部落比邻。

    唐贞观九年(635),景教僧侣阿罗本将此教传入中国。

    唐贞观十二年,唐太宗李世民诏称“波斯僧阿罗本,远将经教来献上京”,并下旨在长安城中义宁坊建寺一所,度僧侣二十一人,允许他们传教。

    当时中国人称景教为波斯教,称景教寺为波斯寺。

    景教与摩尼教(明教)、祆教共同形成波斯当时的三大宗教,在东罗马被视为异端。

    为了在中国传播教义,景教把四福音书作者均改为法王:马太是明泰法王、路加是卢珈法王、马可是摩距辞法王、约翰唤成瑜翰法王;教堂叫作寺,大主教叫大法王,传教士叫僧。上帝叫“皇父阿罗诃”,或者叫天尊。

    乃蛮部成为蒙古高原诸部中“国大民众”、势力最强的大部,控弦之士超过四十万人,大头人是原大辽国赐封的太阳汗。

    乃蛮部落是蒙古高原西部文明程度最高的部落,已经建立国家机构,具有国家的雏形。天可汗就是乃蛮部落的国王,拥有精良、庞大的军队,经常同兀鲁黑山东面的克烈部发生战争。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发展,耶律余里衍和毕长青、裴凤琦已经灭了克烈部落,和北方蒙陀纠的北海州连成一线。

    现如今,杭爱山军分区面临三大敌人的威胁,分别是西面的乃蛮部落、南面的大夏国、东南方向的完颜宗翰。

    如果李宪真准备有大的动作,杭爱山军分区就处于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如果能够创造条件让他们加速发展一段时间,对未来有百利而无一害。

    想到这里,李宪很严肃地对方七佛说道:“方大侠,说句不中听的话,明教在中原地区搅风搅雨,甚至像方腊、杨江他们兴兵造反,我并不认为是个好主意。中原地区,毕竟是汉民赖以生存的空间,绝对不会允许别人进来捣乱。”

    “哦?”李宪的思维天马行空,方七佛完全没明白李宪为什么扯那么远:“这和我的问题风马牛不相及,兄弟是什么意思?”

    李宪伸手向天边一比划:“我的意思是,好男儿志在四方,天下大得很,何必总把目光盯着脚尖三寸之地?”

    方七佛摇摇头:“请恕在下愚昧,我完全没听明白你的意思。中原是汉民的,我祖祖辈辈生活在江浙一带,难道不是汉民?”

    “我的意思是,明教,是吧?”李宪伸手一指西方:“明教来自西方波斯,那里才是根基,有更好的发展土壤。方大侠也知道,我在杭爱山组建了一支部队,那个地方真叫山高皇帝远,你的心有多大,就可以把事情干成多大,想怎么折腾都可以。”

    方七佛的眉头终于皱起来:“你的意思是让我到漠北发展?大泽周边的部落,要么被你给灭了,要么被你给降服了,而且你还建成了北海州军团。可敦城又被你弄成了杭爱山军分区,还有我插脚的余地吗?”

    李宪呵呵一笑:“我刚说天地大得很,你又理解错误。杭爱山军分区西面是兀鲁黑山,兀鲁黑山西面就是乃曼部落。实话告诉你,乃蛮部落控弦之士四十多万,而且他们信奉景教,和你们摩尼教同出一源。”

    “你们在中原是折腾不出名堂的,还不如换一个地方大展身手,说不定什么时候我们就能再度合作。说实话,如果你们在中原继续折腾下去,我担心今后不仅朋友没得做,搞得不好还会变成战场上的敌人。”

    方七佛冷笑一声:“说了半天,原来你想把中原收入囊中,担心我从中作梗,所以想把我打发出去,对不对?”

    李宪赶紧摆手:“对着真人不说假话,中原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我从来没想过把中原变成我自己的。现在说了你也不会相信,但很快就有事实告诉你。我不过是给你提个醒,免得到时候措手不及。”

    方七佛摇摇头:“此事重大,我一个人可做不了主,所以不能答应你什么。但有一条,我方七佛从来没想过有朝一日变成你的敌人。好了,这里是是非之地,不可久留,你准备到何处去,返回蔚州么?”

    李宪的心情顿时又沉寂下来:“我倒是想返回蔚州,那边有大把的事情等着我。可是你也看见了,我的两个团九千多人,这一仗打下来不足一个营了。如果不把他们的士气重新凝聚起来,那不都废了吗?”

    方七佛突然说道:“我给你一万人,要不要?”

    根本没有经过大脑,李宪就脱口而出:“不要!”

    开什么玩笑!白莲教徒都被洗过脑了,如果接收方七佛送过来的一万人,好不容易装备整齐,又花大力气训练出一支军队,到时候教主一声令下全部叛逃,李宪哭都哭不出来。

    方七佛长笑一声飞身离去,李宪知道对方把自己的话完全听进去了。

    李宪的想法并不复杂,他就是想祸水西引。

    祆教,是波斯帝国的国教,也是中亚传播最广的宗教,更是摩尼教的源头。在基督教诞生之前,祆教是中东最有影响的宗教,中国称之为祆教、拜火教、明教。

    祆教也讲究因果,但和中原文化有着根本区,所以明教被称之为邪教。

    祆教认为人死了之后,灵魂要经过一座“审判之桥”,需要接受审判。

    灵魂经过善神、恶神审判之后,善人进入天堂,恶人则进地狱,善恶混杂的人,则进入第三境地,该地阴暗,没有快乐,也没有悲伤。

    也就是说,祆教认为世界上有三种人:善人、恶人、非善非恶之人(善恶混杂之人)。

    中原文化也强调盖棺定论,灵魂当然也需要接受审判,所以才有阴司殿、阎罗殿,有十殿阎王、有鬼面判官、有勾魂使者。

    中原文化起源于阴阳,也就是非此即彼。认为冰炭不相容,善恶不共存。一个人不可能“不善不恶”,或者“又善又恶”。

    中原文化所说的“奈何桥”、“黄泉路”,把灵魂分为善、恶两类。善人立地成神,享受万世香烟供奉。恶人打入十八层地狱,接受酷刑的无边惩罚。

    但是,中原汉民拥有博大的胸怀,允许一个人改正错误,所以才有“孟婆汤”传说。只要你喝下一碗孟婆汤,就能够忘记前世罪孽,然后重新做好人。

    明教在中原传播近两百多年,中上层骨干力量全都是汉民。李宪希望让明教向西发展,用中原文明教化西方蛮夷,和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