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国家意志 >

第132部分

国家意志-第132部分

小说: 国家意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道是掐秒表?”他不自然地问道。当然他不能相信余振东会靠猜测来反击,换做自己也许有可能,但是这个人满口都是射击精度,好像不至于最后突然退得这么硬。

    余振东忍不住大笑起来。

    “当然不是计算时间,他们的路线很难捉摸,但是所有的阵地是固定的,那么问题可以简化一下,怎么能保证打击的时机?”

    “对。我就是搞不懂这点。”

    “所以我之前问了你,他们会不会使用R90目标观测无人机。”

    “那有怎么样?”

    “简单说,他们进入预备阵地后,一定会发射一架R90无人机,对我们进行一次较精确的测量,也就是说建立起阵地与目标的直线关系,否则火箭炮对任何超过50公里的远程打击都会变得毫无意义。”

    阿里点了点头,这回他发现自己还是没摸到门道。

    “如果他们用低弹道发射的话,我们的雷达将在无人机发射后大约50秒后后发现。当然如果他们采用简易惯性制导的话,我们的炮兵雷达很难测量出他们的发射阵地。”

    “所以我们就趁着这个机会向每个阵地开火?”

    “没错,当他们的测量无人机出现在我们的头上时,我们应该还有时间撤退。”

    “我有些明白了。但是还有一个问题,他们现在长时间赖在阵地上不动,如果我们贸然停下,他们可以立即射击。”

    “所以,我们必须让他们按照我们的时间表机动起来。”

    “那么什么时候动手?”阿里跃跃欲试地问道。

    “动手前,我们得先把敌人调动起来,不过单凭我们做不到,得让奎达的空军先吓唬他们一下。”

    与此同时,100公里外的印度龙卷风炮兵营一直监视着远处的目标。无人机与气象探测气球不停射向天空,目标与气象数据不间断地传送到指挥部,很多迹象表明,敌人快停下来了。如果他们再不开火的话,集团军的装甲部队主力就将全部渡过印度河。

    但是指挥车突然接到了转移命令。12辆巨大的车体立即开始有条不紊地原地转弯,并依次按照路线退出阵地。这是一支技术精良的部队,整个调动过程,看不到一丝的慌乱。

    这个炮兵营的指挥官并不是如同常规一样,是一名中校。而是37岁的阿莫里亚上校。事实上,这名上校营长在阿比亚军长心里的地位甚至高于白虎师以下的几个步兵师的少将师长,龙卷风营的火力也足支撑这样的地位,而且这支部队可以随时发挥作用,无需展开。

    指挥若定的阿莫里亚很清楚自己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对手,那是一个从部署到发射需要磨蹭45分钟的二流货色。如果不是依仗那些A100在射程上占据的优势,早就被他干掉了,完全不可能苟延残喘到今天。他不理解司令官斯潘加为什么会总是让他的部队处于调动状态,而很少派给他任务。也许是正面的敌人过于分散,没有值得攻击的目标,也或者司令官确实是有些小心过头了。随着步兵的推进,大量的敌军目标都暴露在了他的射程内,但是总部仍然让他紧盯着那个既不打也不逃的A100营,这样的任务他当然可以欣然接受,但是平凡地调动在无形中减损了战斗力。

    “报告,敌机正在接近,上级要求我们小心转移。”

    “什么样的敌机?”

    “奎达起飞的歼轰7。”

202互相猎杀() 
阿莫里亚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这些善于低空突防的飞机倒也不是闹着玩的,好在现在防空旅已经到位,他不相信这些笨重的轰炸机可以轻易突破S300的防空圈。更何况自己的车队处于移动状态;凭借巴基斯坦现在的侦察水平;恐怕无法为空军指引目标。

    “这些敌机到了哪里?”

    “刚刚低空进入了吉尔特尔山区,已经消失了。”

    阿莫里亚走到指挥车前部的显示器边上看了一眼,这里能够通过数据链显示大致与师一级指挥部类似的的但是略微简单的情报。敌人空军的标识一直停留在数百公里外的山区,没有进一步的更新信息。

    “希望海军的米格29能来得及拦截,这些轰炸机没有护航就是一群靶子。”

    上校说道。他确信这些飞机对自己的威胁有限,如果发射远程武器,显然无法击中机动的车队,如果想飞到自己头上来撒野,那他们一定是昏了头了。战争最初的几天由于老式防空系统使用太多累赘的拖车,被司令官刻意安排在了突击群的后方,结果让这些胆大包天的中国飞机捡到了大便宜,但是现在情况变了,S300导弹营在海尔布尔的高地上竖起了相控阵雷达,如果敌机还想试一试的话,那尽管来好了。

    “告诉先遣连,我们走拉尼布尔的公路,我们还是得避开他们可能的航线。”上校说道。无论如何必要的躲避还是需要的。

    “长官;我们进入几号阵地?”

    “就到新建的14号阵地。我们可不能因为这些微不足道的飞机往回跑。”上校回答道,他指的就是沿着印度河东岸的新建立的精确测量过坐标以及高程的阵地,在那里他可以充分地发挥射程。如今让他临时在野外发起攻击的话;精度无法保证。

    “阿比亚将军在2号线路等待通话。”通讯员说道。阿莫里亚踌躇了一会儿,走了过去。

    “是的,227营指挥部。”

    “听着,上校。你的机会来了,无人机发现了那些A100正在向东移动,很快会进入了你的射程,情报部门判断,他们也许会停下来补给,也许会向我们的桥头堡发起一次攻击。你会有一个攻击窗口。”阿比亚说道。

    “太好了将军,那个傻瓜在我们视线内晃荡的时间太长了,我简直有一些迫不及待。”阿莫里亚信心十足地回答道,这是他的心里话,这口恶气他已经积攒了很久了。只是因为那个庸才指挥下的中国300火箭炮在射程略胜一筹,他的精锐龙卷风部队就不得不一直提防着他们,由此庞大的车队就只能不停地在公路或者旷野里机动。尤其可恨的是,这样的辛苦很可能是白费的,因为那个家伙可能还处于完全处于浑然不觉的状态中。

    “很好,就应该让他们见识一下从天而降的地狱火焰。不过,斯潘加司令官让我提醒你,处处得小心。”

    “司令官总是太……太过重视这些敌人。”上校克制地说道,他嘴边原来的一个词是“胆小”,但是最后总算忍住了。

    “嗯,一旦你成功地摧毁了他们,战役进程就会大大缩短。我会在司令面前保举你的,我相信你很快就会成为一名旅长。”

    “感谢军座栽培。”

    上校放下通话器,胸中的激动难以言表。他在狭小的指挥舱内来回踱步,不时走到情报数据显示器前看看最新的情况。

    “无人机跟踪的情况怎么样了?”

    “还在汇总。”情报士官说道。空中的尼尚特无人机属于以色列系统,与龙卷风营的信息指挥中心并不匹配,需要人工在电子地图上不停地更新。这对于反击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麻烦。实际上诸如数据链不兼容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印度三军,甚至连国力弱小的巴基斯坦都已经拥有了自己独立的数据链,而印度的整合工作仍然遥遥无期。当然这必须归咎与印度三军的外购系统实在过于庞杂,要完全整合实在勉为其难。

    “把敌人的路线发送过来。”

    阿莫里亚做到了自己的指挥官位置上。察看敌人的动作,从敌人的路线看,他们正在驶向乌斯达幕。也许是去加油。那里任然远在印度陆军部署在前沿的任何榴弹炮的火力之外,而战争至今双方都还没有动用战术导弹,所以敌人的动作显得有恃无恐。想到这里,上校不由得微微一笑。“老兄,快停下来吧。我们得有一个了结了。”

    “中士,汇报第一连的装填情况。”

    “一号车普通们杀伤弹,二号车有一根发射管内装填着R90无人机系统。”

    “很好。让我们来教教他们什么是精确射击。但愿那个糊涂虫临死前能够知道和谁在打交道,”上校说道。他可以想象那名敌人的指挥官完蛋前,最后看到的那一幕会是什么,那景象应该是很接近军长所做的地狱火焰的描述。无论如何。那个时候,他至少应该知道自己是栽在了一个同行手里。想到这些,阿莫里亚不免有些得意起来。

    “我们必须用最快的速度进入阵地,按照预设的侧地射击线排列,然后完成所有的操作,发射一架测量侦察机。然后,给他们致命的一击。”上校自言自语道。

    “没问题长官。我们的连长都是最棒的。”一名指控舱内的士官说道。

    “最新的报告,雷达发现了敌人的轰炸机群,不过他们往回飞了。”

    “太好了,一定是被我们的防空火力吓退了。现在战场终于干净了,只剩下了你我不是吗?”上校对着显示器上不断推进的几个红色箭头自言自语道。指挥舱内的操作员早就习惯了自恋过头上校神神叨叨的情形,所以并不在意。

    “上校,我们现在暴露在了他们的射程内,这违反了军部制定的作战原则。这一带的抵抗势力可能会随时用电台暴露我们的位置。”

    “别犯傻了上士,你怎么能放走这样的机会?他们根本无从知道我们在哪儿?即使他知道又怎么样?我可以确定,那是一个动作很慢的生手。”

    “尼尚特无人机最新的报告,敌人停下来了,大致距离70公里,他们似乎只是随便停在了野外。而且很分散,所有的车辆停在方圆4公里内。”

    “分散的队形只是为了防御。这说明他们还没有准备好进攻,应该只是补给。”上校猜测道。他并不害怕敌人分散,龙卷风的“饲养笼”指控系统可以为每辆火箭炮分配单独的目标。唯一的问题只是对目表进行一次精确即时的测量,这一点尼尚特无人机做不到,必须通过龙卷风营自己携带的俄制无人机才可能完成。

    庞大的车队拐弯驶向了上校划定的14号阵地,这个阵地暗藏在几面高地中央,基本射界朝向正西。附近的几座民房早就被陆军烧毁了,根本不可能有敌人的眼线存在,所以也无从暴露行踪,这些是上校早就设想好的。而且背靠公路部署撤退都很简单。

    “让一连率先行进入阵地,然后发射无人机。同时将大气以及气象数据全部发送到指挥车。在更新一次药温测量,这次射击务求精准。”

    随着命令的下达,整个龙卷风营按照最高的训练水准,高速运转起来。12辆车鱼贯进入标定的射击线位置,装填车则停留在阵地外。龙卷风发射车开始缓缓放下液压支撑地盘,这意味着这次决斗终于进入了有进无退的决死境地。随即营际加密通讯网络完成了调试,各车开始调整基本射击方向。火力指挥计算机开始按照最新的气象、气候、药温、地面风速等基本信息解算射击诸元,新的高空气象信息也正在更新中,只等目标位置,即可迅速预设惯性导航数据。

    与此同时,几乎同样的命令,也在70公里外的另一辆指挥车内发布着。与阿莫里亚整齐有序的队形不同,余振东的车队分成了几队,当然真实原因不是因为防御,只是余振东担心训练不足的巴基斯坦炮兵会如同上一次一样,在需要机动时出现争先恐后的混乱。所有的车上都装填了携带云爆战斗部的300毫米火箭弹,这种弹药比印度龙卷风使用的普通破片弹药先进一些,余振东认为这样的弹药对没有装甲的目标杀伤面积比普通杀伤破片弹要大一些,而且高温比较容易引爆敌人的弹药,可以抵消同时向四个阵地射击导致的一部分火力不足的问题。

    “所有的发射准备完毕。”指挥舱内一名中国军士报告道。相对于缺乏卫星定位,以及目标诸元的印度龙卷风部队而言,这些A100炮在侧地与目标测量上占据绝对的优势,所以一切按部就班,很快就完成了射击准备。

    “很好。”

    “我们现在还需要做什么?”阿里惶恐地问道,进入敌人射程后,他才开始有些担心起来。

    “等。”余振东说道。“我计算了他们的准备时间,如果5分钟内他们没有发射R90,我们就必须转移。要防备他们利用火力密度概略射击,你知道有些指挥官也常常会用简易法决定射击诸元,然后胡乱盖过去。”

    阿里怯怯地笑了几声,他觉得余振东描述的那个傻乎乎的指挥官好像就是自己。

    “报告雷达发现高速目标,高度80。时速4000。”

    指挥舱内空气如同凝固一般。从飞行特征看,这就是那枚飞来的侦察火箭弹。余振东一直掐着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