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国家意志 >

第255部分

国家意志-第255部分

小说: 国家意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参谋长,前方敌情!”副驾驶员一声大喊,随即枪声响起。林淮生立即从恍惚中惊醒。他来不及做出反应,一枚火箭弹就从正面飞来,擦到了指挥车方舱的上方,发出了刺耳的金属拉扯声,还好这不是射流穿透装甲的动静,要不然足够将这个指挥部连锅端了。

    “立即启动,倒退。”

    车长大喊道,随即战车开始迅猛倒退起来。

    战车外轻武器交火的声音一直没有间断,显然警卫排不需要林淮生的指令,就已经丢弃了不予本地武装力量交火的原则。

    火箭弹接二连三地从远处射来,从声音判断,每一发都是冲着林淮生所在的指挥车来的,很可能是指挥车后部硕大的方舱,以及顶部5根突出的天线(其中一根竟然有12米高),暴露了这辆指挥车的价值;如果再有一发火箭弹能准确击中指挥车,整个指挥部就可能报销,不过警卫车辆的压制射击有效地限制了敌人的瞄准精度,大部分的火箭弹都偏出很远。

    “参谋长,退路被敌人堵住了,怎么走?”车长叫喊道。

    “来了多少?”

    “大概有500人,有一些在高处。”

    机枪子弹不断地击中顶部装甲,和侧面翼子板,这些薄装甲能抵挡到什么时候就不得而知了。从密集而又混乱的枪声上分析,敌人并不是那么的训练有素,但是人数众多实在不好对付,他突然想起了一个之前一直在脑子里萦绕却又无解的问题——如何化乱局为胜局?

    “还有别的路吗?”

    “向后有一个入口可以到公路上。”

    “那就朝后推,绕到公路上。”

    “但是那里有一支印度装甲部队正在行进?”

    “放心,那里有我们的人。”

    天空中,上校萨米一边留神着地面的情况,一边随时留意东面导弹阵地的火控雷达,他与那里的雷达操作人员已经周旋了几次,每次都在最后关头突然改变姿态逃脱雷达截获,相信那里的印度人正在沮丧中快速地成长起来,至少在今天,他们别想伤到老头子的一根毫毛。

    地面的情形他看明白了大半,南面的游击队正在争夺公路旁的制高点,公路上的印度装甲部队完全动弹不得。指挥部正在盘算是否用轰炸机彻底摧毁公路上的敌人,萨米希望他们最好不要浪费时间,一旦敌人开动起来,一天之内就会到达几乎没有防守的瓜达尔港。

    预警机发现了海上有印度2架米格29,这是第三批次的靠近敌机,敌方的位置清楚地显示在了多功能显示器上,显然是冲着公路上的制空权来的。随后电台里伊斯拉姆少将也提醒了上校注意,从焦耳布特起飞的苏30战机会稍后到达,因此轰炸计划可能要推迟。

    上校现在不能乘势抢占高度,那样会落入S300导弹的攻击范围。不过印度人从海上过来显然没有太多的时间交战,也许就是想打几发中距弹回去交差,他可以拖延到敌人调转机头,再转向苏30,舍姆西机场距离很近,这是眼下唯一的优势。

    眼看敌人的雷达不断扫过,却怎么也抓不到自己,上校都有些替对手着急;这些新到货的米格29战斗机,具备相当地居高临下捕捉目标的能力,不过需要飞行员对雷达脉冲重复率进行适当调整才行,在山区尤其如此,这一点还是需要依赖经验。

    敌机仍然在不断地靠近,显然并不想和远处的苏30进行夹击,萨米早就知道印度海空军之间从来没有配合,尽管这些飞机以及s300系统都产自俄国,但是它们之间的数据链却并不通用,所以它们只能逐次逐批投入战斗,其效能总是无法倍增的。

362进退两难() 
“方位150,敌机2架继续接近。”

    少将在电台里提醒道,他倒是比萨米着急得多,因为敌机依仗着速度和高度,如果发射R77导弹,可以比萨米多出2倍的射程。常识上,他应该将萨米撤回来,因为远道而来的米格29停留不了多久一定会原路返航,届时再行追击比较保险,不过此刻舍姆西跑道上的歼轰7正准备起飞,战术上很需要有人能在那里抵挡一阵子。

    “苏30机群在哪儿,我怎么看不到?”萨米追问道。

    “暂时只获得了焦耳布特机场有2个批次苏30起飞的信息,属于老鹰中队,我们的雷达还没有捕捉到。”

    少将回应道,他说的都是事实。

    失去了苏莱曼山区的制高点后,巴基斯坦的远程雷达失去了最好的立足点,查拉比的特种部队在8、9月间成功破坏了中部地区的大量中巴远程雷达,现在中巴联军只能通过一些非正常的手段,进行很原始的预警。例如派遣特工坐等在印度机场边上,收集从机场的起飞信息,然后再经由海事电话传递信息到三军情报部门,训练有素的特工可以记录下起飞飞机种类和架次等信息;对于短航程的战机,参谋部人员可以根据这些信息用一把尺在地图上分析出它们可能的去向,不过对于航程惊人的苏30战机则没有什么效果。少将其实也没有把握断言苏30会飞到那里,zdk…03的预警能力只能监视到纳尔河以东不太远的区域,而印军对伊斯兰堡的地面总攻已经于4个小时前展开,老鹰中队的苏30也很可能会飞向北面。

    “不过你不能大意,老鹰中队总是神出鬼没的。他们可能会接着苏莱曼山脉隐藏真正的动向。”

    “老鹰中队?”萨米冷笑了一声,“但愿不会是那架302。”

    一直沉默收听的宋宁觉得很奇怪,萨米对近在咫尺的米格29倒是不怎么担心,考虑的却是千里之外的某个对手,他本人与老鹰也交手过几次,除了勇猛敢于近战之外,倒是并未发现这个中队较之其他印度中队有什么更特殊的地方。宋宁更怵的实际上是几十公里外的S300导弹阵地。

    宋宁其实并不知道上校的心思,那架苏30MKI,确实有让他耿耿于怀的道理。他们第一次遭遇时,老头子的魔术导弹突发制冷故障,导致那架敌机从他手心里侥幸逃脱。第二次遭遇是中巴边境的追击战中,当时这架苏30穿越边境,试图射杀已经跳伞的萨米。时隔2个月,那时的老鹰302已经具备了骇人的作战技巧,并且对方显然也靠着直觉认出了上校(上校当时并没有驾驶黑蜘蛛的101号战机,而是另一批次的雷电),如果最终的命运一定会让萨米与这个冤家有一个了解,他希望不是今天,因为今天他需要片刻的喘息。

    “毒蛇,不用瞎猜了,让跑道上的轰炸机起飞,这股敌人太危险,不能拖延。”萨米说道。他在这片区域飞过太多次,完全知道整个莫克兰海岸的防御完全没有形成,敌人的机械化部队机会可以在行军状态下,轻易攻占瓜达尔港,下面的这股敌人只差了区区几个钟头的路程而已。

    “上校,敌情不明,我认为不如……”宋宁刚想加以制止,雷达告警设备开始嘀嘀作响,他发现自己稍一疏忽就被米格29锁定了。他急忙改变姿态和航向,在10秒钟内迅速摆脱了雷达,但是预警机看到了2架敌机已经急着射出了导弹。

    “‘狮心’编队,当心敌人泛射,注意保持速度。”少将在电台里提醒道,有时候半主动导弹漫无目的射击反倒是致命的,因为导弹接近时,雷达告警器不会发出警报。

    显然敌人射出的是某种R27导弹,这种导弹理论上可以在雷达未跟踪到目标的情况下射击(需要保持照射),半主动的导引头有时候也可以自行根据脉冲反射自行找到目标,靠这种粗糙的攻击对付灵巧的战斗机,几乎还没有成功的先例,不过也很难说敌机不是为了随后的近战而故意消耗掉一些沉重的弹药。对于这种攻击,主动干扰没太大用处,不过被动干扰效果非常好。宋宁立即施放了几组箔条,然后偷偷降低高度,盘旋一圈,他还不想落荒逃远,因为没看出有这个必要。

    米格29也开始在35公里外施放箔条,显然想从预警机雷达上消失,不过为了保持照射,双机编队并没有做出相应的规避动作,这使得萨米和宋宁始终能从数据链上看到敌机。

    4枚R27全部沿着直线飞出战场,根本没有威胁到2架歼10。现在敌机射程上的优势已经消失,相对的歼10编队在数据链上的优势渐渐显现出来了,海上一直有印度的船只为这些飞机提供语音指引,这一点歼10从机场起飞后就一直能察觉到,不过从米格29编队笨拙的航线变化看,其指引效率远远不如预警机。

    2架歼10战机这才丢掉油箱,做出反击的架势,毕竟萨米和宋宁都是久经战阵的老手,很少会有错乱的处置。萨米提醒宋宁保持潜伏状态,由他来使用雷达吓唬一下对手,随着他第一次开机,就捕捉到了高速接近的目标,而敌机则始终在吃着居高临下的苦头——雷达分辨不清山区中时隐时现的目标,或者干脆将低速目标滤除。

    如同所有没有经历过大阵仗的飞行员一样,印度战机一经被锁定,立即显示出了慌乱,继而做出了一连串错误的规避动作,这些动作和大片的箔条使得它们暂时避开了雷达跟踪,不过也使得飞机最后的优势——高度和速度,大大受损。

    “我建议你转到140航向,包抄到敌人后面,最好不要开机,由我来指示目标。”上校说道。

    “明白了。”

    宋宁立即领会了上校的意思,既然是2对2,他应该是没想过要放跑敌机。只是敌机到了眼前,却从显示器上消失了,他还这么肯定自己的判断?

    “等我几秒钟,我一定能找到它们。”

    萨米知道伊斯拉姆少将躲在伊朗边境,这样的距离,预警机不足以烧穿干扰,不过他的距离完全合适,只需要判断出敌机可能的高度,就可以代替预警机雷达完成目标更新的工作,他最担心的是敌人徐晃一枪,然后转个180从海上逃走。

    雷达在沿山脉一线,捕捉到了一架正在转弯的米格29,距离在15公里外,果然这些家伙突然间丧失了近战的信心,萨米后悔自己开机有些早了。

    “上校,我没有看到另一架。”

    “一定就在附近,他们在撤退时,可能解散了编队,我猜高度更低。”他说完低头看了一眼多共能显示器,可以看到舍姆西起飞的轰炸机已经完成了编队,向这里扑来了。

    宋宁耐住性子抄近路紧追,他很想打开雷达搜索,不过他对上校判断局面的能力并不怀疑。

    地面上的几股叛军,看见中国飞机向南飞走,顿时士气倍增。他们群聚一起可不是为了印度人打仗,印度一直是他们排第二号的敌人。不过暂时的,他们需要大方的印度人来为这场,志在驱逐巴基斯坦政府军的叛乱付账。

    漫山遍野的游击队从四面向林淮生的车队靠拢过来,从他们漫无目的的射击上看,训练水平不是很好,不过敌人对四周地形的熟悉倒是令人担心,这群人硬是靠着双脚追赶战车,其先头部队始终在就在几十米的外的山上,就是摆脱不了。林淮生的车队一直在山谷中后撤,显得有些乱,掉在后面的2辆甚至没有掉头的机会。他通过车际电台提醒所有驾驶员不要冒险停下,一旦敌人击中行走部分或者发动机,致使战车失去行动能力,就会掉进敌人的汪洋大海中。这些步兵战车有过优化城市战的设计,30毫米火炮以及并列机枪的仰角很大,不过在摇晃的战车内进行观察和瞄准是一个难题,另外外面这群乌合之众的火力太过散乱,很难找到主要威胁并迅速地作出反应。

    林淮生坐镇指挥车内,很快接获了连串不利的信息,一辆战车的车长观察镜就被流弹打坏了,而另一辆战车的主炮供弹系统出现。

    这些战车在杰布里面对大量的阿琼坦克时也不曾如此地狼狈,但是此时此刻,面对非专业的对手时,竟然陷入了被动。

    最坏的情况终于发生,车队最后的一辆战车,被一枚火箭弹击毁了履带,生生停在了路上。对于急于赶到机场复命的林淮生而言,是一个要命的节骨眼。对于应该如何取舍?林淮生确实犹豫了片刻,不过随即,他还是下令全队停车,原地还击,同时通知受损战车上的成员,迅速转移至其余车辆上。

    随即其余几辆战车以及林的指挥车,都以间隔几十米的距离停下,先是通过机关炮以及射击孔的一阵猛烈射击,随即士兵们鱼贯从后方舱门内钻出,以准确火力对占据上方的敌人展开对射,士兵们离开战车后,视野和射界都大大改善,其训练则更是远远超过对手,一时间将嚣张的敌人火力完全压制住了。不过林淮生知道,敌人的后续部队正在赶来的路上,很快,如果自己动作太慢,就会陷入数千人的重重包围之中。他不知道自己停下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