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 >

第110部分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第110部分

小说: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天,顾炎武虽然满腔热血地投入新学的创办,但他的心情却实在是糟糕透顶。

    自从顾炎武决定投奔高旭那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同盟事业之后,他就把居住在常熟的嗣母王氏接到崇明,以避兵祸。常熟陷落之后,王母闻变,得知娘家全族被清军屠尽,虽然身在崇明,但决定绝食相殉,临终嘱咐炎武,说道:“我虽妇人,身受国恩,与国俱亡,义也。汝无为异国臣子,无负世世国恩,无忘先祖遗训,则吾可以瞑于地下。”

    自从从吴淞回到崇明之后,高旭就再没有离开。吴淞、江阴两城的防守战也进入相持,清军啃不下这两个硬骨头,但同盟军的第一镇在常熟初败,急需休整,也没有反击之力。同时,因为嘉定、常熟两城的相继失守,高旭也在反思自己过于激进的战略思想。

    一直以来,高旭只觉自己一直处在一根无形的绷紧的弦上,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他想趁着江南反抗剃发令的时势下,给满清以沉重的打击。事实上,他的确做到了。

    他还想做得更好。比如光复常州、苏州、松江三府。

    但他最终发现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在常熟,同盟军第一镇三个主力营,四个预备营,大约二万多人马,折损近**成。当然,经过战场上的大浪淘沙,能活下来的都是精兵,第一镇的三千精卒,将是重振雄风的骨干。

    从常熟撤回的第一镇要整编,原本已整编好的第三镇也要轮训练兵。而且徐玉扬的伤势也让高旭掀心不已,因为几天下来,徐玉扬仍然处在昏迷之中,还没有脱离危险期。除了第一镇和第三镇两镇的整训,高旭还要关注和支援奋战在江阴的阎应元的第二镇。阎应元在江阴拖住了博洛的清军主力,这为高旭赢得了几个月的时间。

    起码要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整训后的第一镇与第三镇才有反击之力。在1646年来到之前,训练出一支强军出来,这是摆在高旭最迫切的任务。 

第143章 铁一镇() 
第143章 铁一镇

    处于崇明平洋岛中央地带的同盟广场仍然在扩建之中,雄伟的英雄记念碑面朝西方,倚望着隔江的尚待收复的大好河山。除了记念碑之外,高旭还计划在广场上修建同盟会记念馆,工程的竣工起码数月之后。

    每日前来瞻仰同盟广场上英雄记念碑的民众川流不息。在广场入口处,中华旗迎风飘扬,大门的两侧雕刻着两行斩钉截铁般的大字,左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右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每个初到广场的游人都被这同盟会的铮铮纲领所激励。

    在广场上,人们沉浸在那铭刻着无数英烈之名的碑林之中,时不时的从远处传来一阵阵震天的喊杀之声。众人一打听,才知道在广场西面相隔二三里处,正是从常熟血战而归的有着“铁一镇”之称的同盟军第一镇的临时营地。

    在第一镇的临时营地里,高旭着手整编血战归来的第一镇人马。高旭以第一镇幸存的三千兵士为骨干,再招募了二千多新兵,按新式编制组成四个营。

    高旭把原先疯子营幸存的近千老卒整编为第一镇第一营,作为提督徐玉扬的亲兵营。这些骨子里带着江阴人那种特有的疯魔气质的忠勇之士,人人悍不畏死。这些江阴疯子们也只有令清军胆寒的徐疯子才能驾驭得了他们。

    第二营则是以年轻小将项宇为首的一千标枪战骑所组成的骠骑营。那个自称项羽后人有着“铁枪无敌”之称的项真达在常熟之战中立下大功。骠骑营的标枪战骑虽然骑射无法与自小在马背上长大的满清兵相提并论,但这些战骑都是江阴、常熟两地精选出来的臂力奇强之士,他们不会射箭,但他们凭着过人的臂力投射标枪,然后再玩命冲锋,其战力也不可小视。

    第三营的统领则是罗子牛,他的卧牛营在虞山打响了名号,让绿营清军土国宝部吃尽了苦头。当时土国宝咒骂蛮横无比的罗子牛为“再世牛魔王”,后来,这个外号不胫而走,作战风格蛮横的罗子牛便让人称之为“牛魔王”。罗子牛性子憨,也不着恼,反倒是得意洋洋。

    第四营则是第一镇的辎重营,由长于后勤事务的鲁无巧担任统领。

    整编后的第一镇基本上保持了原来的架构,由徐玉扬的第一营——疯子营、项宇的第二营——骠骑营、罗子牛的第三营——卧牛营、鲁无巧的第四营——辎重营组成,总共大约五千左右人马。

    除了鲁无巧的第四营装备了炮车之外,第一镇暂时仍然以冷兵器为主,火器为辅。

    在同盟军第一镇的几个将领中,狗头军师出身的鲁无巧长于后勤调度、战术谋划,其它的疯魔如徐玉扬,悍勇如项宇,蛮横如罗子牛,都是战力彪悍的战将,正是他们领着民风同样彪悍的江阴、常熟两地的无数乡野村夫,凭着九死一生的代价,让第一镇成长为一支真正敢与清军野战的“铁一镇”。

    第一镇经过初步整编之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展开正规化练兵。

    但是,当高旭立在营地的点将台上,望着台下默立伫立的五千将士,高旭感觉其中少了某种东西。

    “少了什么?”

    阅军之后,高旭问着鲁无巧。鲁无巧眼底尽是阴霾,长叹一声道:“徐提督是第一镇的军心所系,要是没有了徐提督,第一镇就像一具失了魂的躯壳……督帅,要是没有了徐提督的那种疯魔味,‘铁一镇’就不是铁打的,而是泥铸的!”

    黄昏时分,高旭离开第一镇的临时营地回到高老庄之后,又去看望昏迷之中的徐玉扬,只见他的病情仍然不容乐观,并没有多大的起色。

    高旭忧心忡忡地离开,回到高老庄内城的大厅上,只见老家伙在厅内正等待着自己。

    自从高旭回到崇明之后,老家伙也把工作重心从吴淞转回到崇明。如今吴淞城的战斗初歇,但江阴之战正在剧烈之中。现在高旭坐镇崇明,每天都关注常熟、苏州、松江三府的清军动静。

    高旭喝了一口清茶,看着老家伙,问道:“江阴的战况如何?”

    老家伙道:“因那阎提督守战有方,清军猛攻三日,不下。贝勒博洛正竭力招降,也不应。另外,何常的蟑螂营死守小石湾,寨堡之下,尸积如山。”

    对于阎应元的能力,高旭是寄以厚望的。而且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只是对于身处小石湾战场的何常,高旭颇为担心,道:“史战的舰队不是在江阴附近的长江水域么?他的骚扰行动进行得如何了?”

    老家伙道:“舰队临时驻扎在江阴对岸的靖江,自镇江以下的长江水域完全在水师的控制之下。只是根据情报,镇江有一支清军的水师在集结操练中。”

    高旭听罢,神色一凝,道:“清军的水师将领是哪一位?”

    “耿仲明。”老家伙道。

    高旭沉吟道:“我们必须要保持长江的制江权。命令必达,不惜一切代价,摧毁清军这支刚刚筹建的水师。”

    “是的,少爷。”

    隔了一会儿,老家伙又道:“少爷,太湖白头军首领吴易派人送来书信,相约我们合击苏州城。你看如何回应?”

    高旭摇摇头,道:“我们第一镇和第三镇刚整编完毕,需要休整训练。要有一战之力,起码三个月之后。”

    时辰已是深夜,除了更夫那富有节奏的打点声,整个高老庄都沉浸在夜色的宁静之中。在高氏内院的一处楼阁上,尚有一点烛光在耀映着,从窗口上隐约可见一个坐在桌前的身影,他偶尔会抬起头,悠然长思着。高旭仰头望着那浩瀚而又明净的夜空,让心中那纷纷扬扬的思绪消散在窗外,然后,他又低下头,在临窗的书桌上,记下一些什么。

    “自从六月初到七月底,来到大明的日子已经将近二个月。这充满刀光剑影的二个月像是一场梦一般,似乎比一辈子的时间还要久远,而且,这种日子,还要持续下去,也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尽头……你本是一个普通人,却莫名地从事着如此沉重而又无法推却的责任,挣扎在这个生死存亡之际的时代,不知是一种幸运,还是一种不幸。”

    “……无论如何,既然置身在这个时代,你没有别的选择,唯有战斗到最后一刻。虽然是你是个穿越者,你的秘密永远不为人所知,但是,你其实并不孤独,因为陪伴你的是整个时代……所以,如果你穿越的一生碌碌无为,陪葬你的是一个时代;如果你死在反清大业的路上,陪葬你的是一个民族的未来。”

    高旭放下鹅毛笔,默默地望着宣纸上自己写下的随笔,出神了一会儿,然后拿起纸张,放在一旁的烛火上,又默默地看着自己的文字化为灰烬。

    听到身后轻柔的脚步声,高旭转过头,只见汤娘子端来几碗小菜走进书房。

    “官人,夜深了,吃着夜宵,早点休息吧。”

    高旭为了掩饰他与以前高大少那天差地别的生活习性,他没有使用昔日的那些高老庄丫环,而是让汤娘子以侍妾的身份安置在他的内院之中。汤娘子半个多月来在高氏内院深居简出,没有了江阴城内的烦忧,一心一意地的侍候着高旭的起居,日子平平稳稳地过着,使得她脸上的容光越发艳丽无双。

    至于那个汤嫣儿是个鬼精灵,她自从来到高老庄之后,了解到那个身份虽然是养女的赵大小姐在庄内的地位与高大少也不相上下时,用她那从江阴万花楼学来的奉迎手段,再加上她那自小从家传刀法学得的不俗身手,千方百计地得到了赵明月的赏识,成为了赵明月的亲兵女卫之一。

    汤娘子的厨艺极为精致,几个小菜做得色香味俱全。

    汤娘子一边柔情蜜意地替高旭夹着菜,一边似乎有什么欲说还休。高旭见状,入下筷子,托起她那娇媚的下巴,望着她那丰翘的红唇,微笑道:“娘子可有什么心事?”

    汤娘子的目光又像昔日那般惊鹿一般怯怯地闪了一下,道:“官人,浪儿的伤势已经大愈,现在正是百废待举之机,你看有什么活计让他去做,省得他整日闷闷不乐,胡思乱想地混日子。”

    想起那个汤浪倔强的性格,高旭委实有点头痛。这个汤娘子不过二十六七的年纪,放在现代说不定还只是个剩女,而在古代却有了一对十三岁的双胞儿女。古人的早婚早育实在让高旭有点侧目。

    高旭略作思考,道:“让他去军中历练一番吧。”

    天色微明之时,高旭就起了床,在高老庄内院的花园小径上跑步。

    因为所附之身的虚弱,高旭一直注重身体的锻炼,只要条件允许,每天诸如跑步、仰卧起坐、俯卧撑的晨练雷打不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作为医生,自然知道这个道理。

    晨练之后,高旭刚在汤娘子的侍候下吃过早饭,却见一个沈氏的家丁来到,说是沈大人有请。

    高旭回到崇明的几天里,都在高老庄内抢救徐玉扬,在同盟广场的临时营地整编第一镇,几乎没有时间去崇明城内拜访沈廷扬。

    沈廷扬找自己,可有什么要事? 

第144章 国有二主() 
第144章 国有二主

    早在七月初,高旭悍然把民望尽失的义阳王驱逐出崇明,沈廷扬无法像高旭那样毫无心理障碍,如今国族危难之际,对于像沈廷扬这样的大明忠臣来说,特别需要一个大明宗室人选凝聚人心,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这就是为什么沈廷扬虽然知道义阳王不学无术,当初仍然把他奉上崇明一隅之地的监国之位。

    以沈廷扬看来,清军南下以来,弘光朝虽然一触即溃,南京、杭州相继不战而降,但对于大明朝而言,仍然有福建、湖南、江西、两广、云南、贵州诸省没有沦陷,那么,这些省份必然会奉出一个朱明宗室来继任大统,以便号令天下。

    虽然高旭的同盟军在江南掀起了浩大的声势,但沈廷扬认为光凭崇明一隅之地,没有后方的支援,驱逐鞑虏的大业并不容易。作为穿越者高旭来说,他能看得很远,但他面临博洛北返的压力,近忧在前,他没有功夫去远虑。

    作为当局者迷的沈廷扬来说,他看不透这时局的迷雾。他虽然身在崇明,却忧心南部诸省的形势。

    沈廷扬久经官场,深知明末党争之害,去年北京沦陷,崇祯驾崩之后,南京的官绅们为了在福王与潞王中选谁继任大统而纷争一时。最终俩人都是一种货色,都是扶不起的阿斗。清军兵临城下时,福王弃南京逃跑,潞王献杭州投降,俩人都成了清军的阶下囚。

    虽然大明的王爷们都是阿斗,但因为反清复明形势的需要,又必须需要一位“阿斗”来继任明室大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