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乱世扬明 >

第23部分

乱世扬明-第23部分

小说: 乱世扬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到钱师爷一走,吴县令立马关上门,解开包裹一看,码放的整整齐齐的银锭闪着光芒,甚是耀眼,数了数,居然有二百两!吴县令不淡定了,感叹了一番,“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商贾之流以阿堵物辱我斯文。”

    说归说,却是赶紧扎起包裹收入柜中,用钥匙锁上。

第三十八章 调楼村的搬迁() 
由于事先没有充足的准备,博辅的造船厂宿舍来不及修建,安置这些船匠,便暂时砍伐树木以木板建成木屋遮风挡雨,等砖瓦房建成后再搬迁,木屋的木材还可以拆掉做船坞的附属设施。木屋虽然简陋,但是琼州一年到头都没有寒冷天气,气候温暖,倒也无妨。

    造船厂对于夏天南而言非常,海上贸易和战舰的建造是他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万丈高楼平地起,船匠就是建设造船厂的基础,笼络这些人就是当前最的事之一。有胡家庄的缴获和棉布带来的利润,夏天南很有底气,他选择了用钱砸这种最快捷的方式。

    在正在修建的木屋前空地,他表了讲话。

    “众位师傅,造船厂虽是官办名义,但不瞒各位,此处由我做主。你们避免了远赴福建是件好事,但留下来还是要养家糊口。官府给你们报的是海上遇险,户册已经把你们名字勾销,反正调楼村你们是回不去了,而且没有官府的庇护,你们也去不了其他地方,就不如安心在这里做工,我是不会亏待大家的。不知你们在调楼村造渔船一年能有多少进账,我这里可以保证每月有工钱,年底有奖金,比你们原来的收入绝对只多不少!”

    对这些人来说,“奖金”是个新鲜名词。有人问道:“不知东家说的工钱有多少,这个奖金又是什么章程?”

    “按手艺划分三等,手艺最好的每月工钱三两,次等二两,再次一两,等级每半年重新评定一次,能者上,庸者下。奖金则按建造的船只总重量来计算,每五百料奖励一百两,按人头和等级分。”

    这个酬劳制度让人都振奋起来。

    调楼村自元代起就以造船著称,手艺一代代传下来,明初时的收入还是不错的。等太祖朱元璋的禁海令一出,对这个行业造成了巨大的打击。虽然广东福建一带的民间造船业依然达,但是调楼村所处太过偏僻,平日除了造几艘渔船,很少有外来的活计,一名船匠辛苦一年,最好也不过十几两银子,比走街串巷的货郎也强不了多少。

    这些船匠自小从事这门行当,又不会其他技能,也不会种地,没有活接,就只能饿肚子。接到官府的征召令后,众人已经做好有去无回的准备了,不料莫名其妙被配到了这个所谓官办的造船厂,本以为给官家做事是赔本赚吆喝,没想到是因祸得福。

    按这个东家的规矩,手艺好点的,一年最少有三十几两进账,这已经过以往最好的年头了,更不要说还有“奖金”。聚集这么多船匠,造船厂的规模肯定不小,造船的数量肯定也不少,每五百料一百两,那么每年几千料船就有几百甚至上千两奖金,就算大家分,也能有不少。

    这么好的条件,有些头脑活络的人已经开始为家人打算。有人问道:“敢问东家,这造船光靠师傅是不行的,免不了要徒弟什么的打打下手,外行人做不了的。我们调楼村还有很多没出师的徒弟,没在官府征召之列,东家肯收他们吗?工钱什么可以不要,管吃饱饭就行。”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附和。其实这些所谓的徒弟,都是各家各户的子弟。调楼村世代以造船为业,相对比较封闭,一般都是子承父业,老子手把手教,等老子干不动了,儿子就接上了班。如今当家的都来了造船厂,自家儿子留在家里,没出师就接不到活,只能挨饿,不如和东家说点好话,来这里干活好歹能吃饱。

    夏天南一拍脑袋,这个建议提的好,造船是个繁杂的工程,不能光有师傅,打下手的徒弟也不能少。在这个建议基础上,不如再更进一步,把整个调楼村迁移过来算了,也让船匠安心在这里做工。不就是多养几个人吗?本老爷现在缺人缺,就是不缺钱。

    他宣布:“不光是徒弟,你们的家眷都可以来,整个调楼村都可以搬迁到这里,官府那边我打个招呼就是,不会为难。徒弟干活除了管吃饱,也可以有每月五钱银子的工钱。”

    这个东家真是大方,众人纷纷喊道:“东家慈悲,调楼村老老少少都感激不尽。”

    夏天南指着提出这个建议的人,问:“你叫什么名字?”

    这人答道:“小人林一山,平日受同行抬爱,都叫我林机器。”

    林一山是调楼村手艺最好的船匠,技术精湛,而且喜欢琢磨新点子,平日里“多有巧思”,因为红毛鬼也在他们那里补充淡水、修理船损,所以接触过西洋船,对造船有自己的一套独立见解。“机器”这个外,是指他造船下料如同西洋摆钟一样计算精密。

    “很好,以后有的是机会看你这个外是不是名副其实。现在我交给你一项任务,你带人去把你们全村人都接过来。”

    林一山恭敬地回答:“接人不是问题。还有一事禀报东家,我们调楼村家家户户都是靠手艺吃饭,没什么其他值钱的家什,但是历代存留下来有不少造船用的木材和桐油、黄麻、白麻、铁锚、铁钉,这些都是造船必用的,尤其是木材,是已经风干的成品,拉过来就可以用上。”

    夏天南虽然不懂古代造船工艺,但新鲜砍伐的木材不能直接造船这个常识他也知道。

    新鲜的木材细胞没有完全死亡,泡在水里就会膨胀,时间长了,船体就会变形,造成安全隐患,严重的船体会散架。所以造船用的木材必须风干后才能使用。这调楼村有现成的木材,倒是意外之喜,可以大大加快造船厂建成投产的步伐。

    他手一挥:“这个感情好。不过本老爷不占你们便宜,木材和其他配件都按市价付钱。”

    调楼村的整体搬迁决议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夏天南派出谭山随林一山返回调楼村,协助安排搬迁事宜,顺便清点木材配件等资产。

    至于人员和财产的运送不是问题,调楼村有的是船,多是被称为“临高拖风”的几十吨的渔货两用船,可以走水路直接到博辅。

第三十九章 船厂 一() 
船匠到位了,接下来就是建设船厂和码头。

    有了银子开路,临高县衙的办事效率空前的高,征发徭役的布告很快就贴了出来。

    临高县户籍在册人口将近一万,这次征发徭役要求每户出一人,除去老弱妇孺,以及有功名者和以钱免役者,实际到位的大概一千多青壮。

    按平日的效率,这一千多人要全部集合前往指定地点,没有个把月是做不到的。钱师爷这次很卖力示吴县令后,派出衙役赶赴各村,对各村里长发了狠话,十日之内不赶到博辅,今年粮赋加收三钱“火耗”。

    “火耗”起于明代万历年间,原指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折耗。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赋税一律征银上交国库,把百姓交的碎银熔化重铸为上交的银锭就有了火耗。征税时加征的“火耗”大于实际“火耗”,差额就归官员了。而且,“火耗”不断加重:一般州县的火耗,每两达二三钱,甚至四五钱。偏僻的州县赋税少,火耗数倍于正赋。

    临高县正赋不高,火耗就是各村最大的负担,现在火耗定额每两三钱,再加三钱就是每两六钱,那就真要了老命了。

    虽然实际上吴县令、钱师爷是否真敢这么干还是存疑——因为容易激起民变——但是没有人敢去赌县衙不敢这么做,最好的选择还是乖乖地把人送到指定地点,反正现在已经是六月了,农忙快要结束,青壮们服徭役还能减轻家里的口粮消耗,而且去的地方又不远,就在本县境内。

    在县衙空前绝后的高效率运作下,一千多名青壮十天内陆续到位,在衙役的押送下赶赴博辅——无一例外都住进了木板屋。夏天南银子开路,工匠们日夜赶工,建木板屋的速度还是很快的,整个博辅成了一个庞大的工地,到处都是砍伐的木材。

    这时,博辅造船厂的“首席技术总监”查尔斯进行了建厂前期勘察工作。来到博辅,他被人山人海的景象震住了,夏天南的大手笔和高效率让他折服。

    在他的规划下,博辅造船厂的第一期工程启动,预计建造五个船坞。这个时期的船坞,与旧时空现代化的船坞不可同日而语,实际上就是在岸边挖个大坑,三面接陆一面临水,在其中造船,船造好后,引水入坑,船漂起驶出。

    当然,来自英国皇家造船厂的查尔斯建造的船坞没有如此简陋。他指导建设的船坞是典型的干船坞:其基本组成部分为坞口、坞室和坞首。坞口用于进出船舶,设有简易挡水坞门,用于船坞的排灌水;坞室用于放置船舶,在坞室的底板上设有支承船舶的龙骨墩和边墩;坞首是与坞口相对的一端,其平面形状是半圆形,与坞室相连,在这里和修理尾舵。

    当建造船舶时,首先将坞内水体排干,于龙骨墩上建造船体。建完的船舶出坞时,首先向坞内灌水,至坞门内外水位齐平时,打开坞门,牵船出坞。

    建造船坞工作量最大的就是挖坑,土方量很大,技术含量最高的就是坞室内的龙骨墩,必须用坚硬结实的木头制成,以便承托起巨大的船体,另外由于经常要浸泡在水中,还要有良好的防腐性。

    这些事夏天南全权委托给查尔斯了,酬劳丰厚——年薪一千两。之所以是年薪而且约定年底支付,是夏天南一个小算盘,只有做满一年才能拿到酬劳,免得他哪天思乡心切拍拍走人。

    查尔斯对这个酬劳很满意,如果说之前答应帮忙造船有点勉强,现在被委以重任,而且酬劳是在国内的几倍——皇家造船厂名头很唬人,可是他的工资只有每月二十英镑——他很快就角色,全身心投入了造船厂的建设。

    给英女王陛下工作,和给夏天南工作又有何本质区别呢?按这个价码,干上几年就可以回国买个庄园当老爷了。

    唯一的问题是查尔斯不会说中文,没法与船匠、民夫沟通,船坞地点的选择、挖坑的尺寸大小都必须由他掌控,期间还必须与中方船匠沟通交流,毕竟在东方造船与欧洲造船还是有区别的,要充分听取本地技术人员的建议。

    能同时说中文和英文的只有穿越过来的夏天南和林伟业,夏天南以指挥全局工作为由,把担任翻译这个光荣的任务推给了林伟业,林伟业对风帆战舰有着异乎寻常的兴趣,倒没讲条件,笑呵呵地搬进了工地。

    博辅造船厂的建设就在崇祯三年的六月底启动了,整个临高县都被卷进了这个工程。解决一千多名民夫的吃饭问题,夏天南挥舞着银子,开始了全县范围的粮食收购。

    胡家的一百多亩地还没有收粮,就算到了收粮季节也无法满足需要,加上纺织厂的一千女工,现在夏天南要养活两千多人。要粮食他没有,他穷的只剩下银子了。

    临高县不是产粮大县,好在琼州四季无寒冬,全年气候均十分适宜水稻生存,水稻一年三熟,各地存粮还是不少,市价粮食每石二两银子,夏天南直接以三两收购,把临高县内的存粮买了大半,带来的副作用就是米价上涨,要买粮吃的老百姓均感叹米价腾贵,生活艰辛。

    县衙内的吴县令都被惊动了,打发钱师爷来商询。作为父母官,米价这个敏感的民生问题是他必须的,如果是在内陆人口稠密的地区,米价上涨引发暴动也是常事,甚至成为很多农民起义的导火索。

    夏天南承诺船厂建设完成后,打发民夫回家,大规模粮食收购就会终止,米价上涨只是暂时的,安抚父母官大人,他以临高官办博辅造船厂的名义献上一百两银子。

    带着夏天南的承诺和一百两银子,钱师爷满意地回去了。当然,对这个结果,吴县令也是很满意的,至于银子则没有入官库,进了他老人家的腰包。

第四十章 船厂 二() 
六月中旬,谭山和林机器带着十几艘“临高拖风”返回了博辅。

    这里的港口码头建设与船坞是的,由于没有合适的材料,码头只能使用木制栈桥,不过也初步具备了停泊船只卸货的能力。虽然暂时无法停靠大吨位船型,供这种排水量几十吨的船型停靠还是毫无问题的。

    这次迁移行动把调楼村全部人口和家当都搬过来了,妇孺老人占了一半,下船的时候热闹非常,大人喊,小孩闹,其中又夹杂着女人的喊叫,到处可见锅碗瓢盆,间或还有几只鸡鸭乱飞——不知谁把还在下蛋的母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