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帝国风云录 >

第596部分

大宋帝国风云录-第596部分

小说: 大宋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七月二十二日,在议事大堂,李虎召集所有宰执大臣、京兆尹马扩、御史大夫张孝纯、长安大都督侯概、洛阳大都督楚逍遥,宣布他的最后决策。

    在大战略上,坚持中外一统。

    在财经制度改革上,坚持“放任自由、不抑兼并”的经济模式,坚持农工商并重的发展策略,坚持现有的土地制度并做出适当调整,坚决提高手工业者和商贾的地位。

    二十三日,这个决策在骊山宣布,骊山两派随即以此决策为基础,放弃争论,求同存异,转而集中精力商讨具体变革政策。

    =

    这一章的很多内容取自书友马骑兵的观点,在这里向他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感谢大家长久以来的支持和帮助,感激不尽,感激不尽。

    =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826章 伺机而动() 
七月二十五日,王渊、刘韐两位大臣联袂抵达长安。

    此时李虎在骊山,宰相李纲陪同他们觐见了皇帝和太后,随即把他们请到了东府,向两位大臣详细述说了最近发生的所有事情,尤其是朝廷的大战略和围绕着大战略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

    王渊、刘韐静静地听着,心里的波澜却阵阵翻涌。长安的变化太大了,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尤其是王渊,他和王玶、赵明被调离西北军,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仔细权衡利敝,还是迅速返回了长安。现在听到李纲这番述说,王渊不禁暗自后怕,如果他公开拒绝李虎的命令,后果恐怕非常严重。今天李虎颠覆国策,极力拉拢大地主大商贾,以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帮助,使得其实力暴涨,西北军已经无力与其抗衡了。

    “当前朝廷最重要的事情有两件,一个是推行财经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工商业,一个是攻打西夏,收复西陲失地。”

    王渊听到这话,蓦然抬头,眼神炙热,急切问道:“马上就打吗?”

    刘韐却是一脸惊愣。这次他出使西夏,使命就是与党项人议和,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他和李乾顺、李察哥、梁乞申等西夏君臣艰难谈判,随着虎烈军在战场上的节节胜利,总算达成了盟约,谁知这才刚刚踏进长安的大门,他手上的盟约就变成废纸了。

    “我们有发动西征的条件?”刘韐吃惊地问道,“天下三分,现在朝廷的目标应该是全力巩固战果,怎能铤而走险,再起战事?”

    “汉王决心已下,无法更改。”李纲望着刘韐,正色说道,“朝廷所有决策都围绕着大战略而定,从大战略的角度出发,我们必须以最快速度消灭党项人。”

    刘韐呆了半天,觉得这个决策太荒谬了,朝廷现在哪有发动西征的条件?“即使要打,也应该先打东南。”刘韐苦笑道,“相公,打东南,军队可以一边攻击一边掳掠,而远征西夏,钱粮耗费惊人,朝廷如何筹措这么多的钱粮?”

    “目前争论的就是这个。”李纲似乎认同刘韐的意见,“议事大堂内,宰执大臣们为西征还是南征争论不休,但汉王西征的态度非常坚决,他已经叫渤海大王高宝龙返回太原,与大都督铁鹰、契丹大王耶律马哥商议西征之策。另外,王妃马上就要返回长安了,估计王妃一回来,汉王就要赶赴延安府,亲自指挥这场大战。”

    王渊再也坐不住了。他要参加这场大战,他是西北人,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在有生之年击败党项人,攻克贺兰山。不管想什么办法,他都要重返西北战场,参加西征。

    “相公,我想到西府拜见几位使相。”

    李纲稍有迟疑,起身相送。走到回廊上,王渊请李纲留步,这时他看到李纲欲言又止,好象有话要对他说,随即停下脚步,微微躬身,虽然没有说话,但那姿态无疑是想请李纲把话说出来。

    李纲和刘韐曾在云中、河北战场上两次并肩作战,交情深厚,而刘韐在主持河北军事的时候,王渊曾在其帐下效力,两人相处得不错。几个月前,李纲在联合西北人阻止李虎乘机夺取国祚的过程中,得到了王渊的响应。王渊过去虽然是刘延庆的老部下,但他现在羽翼丰满,也需要在朝中建立自己的关系,而李纲、刘韐显然就是最好的结交对象,所以王渊在做出积极回应的同时,也成功走进了李纲的“圈子”。

    李纲在朝中权势很大,他同样需要武人的力量做支撑,像王渊这样的西北新一代领军人物正是他刻意拉拢的绝佳对象。这次李虎把王渊调出西北,不仅仅是为了更好的控制西北军,同时也是要削弱西北将门的实力,另外也有遏制李纲、刘延庆等人的权势不断扩张的意图。

    “王妃在北方的影响力非常大。”李纲斟酌了一番后,缓缓说道,“太原大战,正是在她的指挥下,取得了惊人的战果。西征开始后,代北需要一个强悍人物坐镇,而王妃是最好的人选,但汉王却把王妃请回了长安。”

    王渊微微皱眉,已经大概知道了李纲的意思。

    “汉王亲自率军西征,谁来代理国事?”李纲手抚长须,脸色凝重,没有再说下去。

    王渊心知肚明。汉王西征,坐镇长安的肯定是王妃,而不是宰相李纲,这足以说明李虎已经不再信任李纲了。这很正常,先帝驾崩,李纲以最快的速度联合所有可以利用的力量阻止李虎夺取大宋国祚,双方已经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对立,这时候李虎无论如何也不会让李纲代理国事,任由其肆无忌惮的扩张实力。

    “汉王把你调到中原后,有两种安排,一是让你出任东京留守,一是让你出任中原宣抚副使,你个人的意见呢?”

    王渊眼内顿时露出一丝怒意,但瞬即消失,代之以苦涩和惊惧。东京留守也罢,中原宣抚副使也罢,目的都是一个,剥夺王渊的统兵权。李虎已经决心对西北的实权将领们下手了,而位高权重的王渊显然是第一个。

    李纲的眼睛一直盯着王渊,但让他失望的是,王渊面如止水,没有任何喜怒之色。

    “中原大军的统帅是岳飞,那个人年青气盛、骄横跋扈,你做他的副手不合适。”李纲轻轻叹了一口气,“东京留守宗泽年事已高,汉王一直想把他调回京城,所以以我看,你还是去东京吧,汉王或许更希望你出任东京留守一职。”

    王渊点点头,躬身致谢。

    李纲一番好心,担心他没有看透形势,还要继续待在军队甚至返回西北,但如今李纲被遏制,李虎又决心把王渊赶出军队,如果王渊继续执迷不悟,那他的前途就一片黯淡。李纲可不想看到王渊这样的实力派人物就此消失,那对他而言损失太大了。

    王渊告辞李纲,再也没有返回西北参加西征的念头了。

    =

    李纲目送王渊离去之后,很有些感慨。

    在刘延庆帐下,王渊战绩最为显赫。西北战场、江南战场、北伐战场、河北战场都有他冲锋陷阵的身影,像韩世忠这样的猛将就是在王渊的照抚下一步步成长,但现在韩世忠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而王渊则黯然退出了军队。人的际遇太过玄妙,杨可世在中原战场因为效忠于李虎,迅速崛起,如今更是代替王渊成为西北军统帅,相反,王渊却陷入险境,脑袋随时可能会掉。

    旋即想到自己,也是如此。形势发展到这一步,自己和李虎成了敌人,为了大宋国祚的存亡,自己肯定和他有一番恶斗,而自己若想胜出,除了蓄积实力外,只有祈盼老天的帮助,祈盼出现奇迹,否则无法阻止大宋的败亡。

    这次王妃罗思南回京,证明自己和李虎长达大半年的亲密合作终于结束。李虎先是利用设置参知政事分宰相之权,接着设变革机构分东府之权,其后又把大地主大商贾引入朝堂进一步削弱三省之权,这样一来,李虎西征后虽然让宰相代理国事,但实际上权柄却被罗思南所控制。今日的朝堂上,大部分都是李虎的人,而这些人掌握着要害部门和实权,他们在王妃罗思南坐镇长安的情况下,谁会傻到听宰相的话?

    李纲仰头长叹,似乎要把心中的郁闷、悲愤和无奈一起倾泻而出。

    回到屋内,李纲和刘韐娓娓而谈。刘韐是福建人,是蔡京一系,是坚定的新党和变革派,但蔡京一系山头林立,互相倾轧,刘韐因为在北伐一事上持反对态度,最终和宇文虚中一样,被赶出了京城。北伐后他留在河北真定府出任安抚使,结果因祸得福,没有受到蔡京案的连累。

    刘韐是新学的研习者,是新政的实施者,他从实际出发,既不支持大战略,也不支持放任自由的经济模式,为此,他和李纲激烈争论,最后一拍案几,他要辞官走人,不干了。

    “你要去东南?”李纲问道。

    刘韐摇头。他的弟弟刘革化在河东为官,儿子刘子羽在河东从军,如果他逃奔东南,将给亲人带来灾难。“我今年六十岁了,我辞官,致仕回家,颐养天年。”

    “颐养天年?”李纲冷笑,“时逢乱世,生灵涂炭,中国罹难,李复以七十五岁的高龄,宗泽以七十岁的高龄尚在为国出力,你六十岁了就要回家颐养天年?”

    刘韐老脸一红,羞愧难当。

    “你知道汉王如何安排你吗?”李纲两眼如炬,狠狠地瞪着他,“汉王奏请皇帝,让你以翰林学士的身份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任参知政事。汉王尚且把你当作国之重臣,你竟然要辞官回家?”

    刘韐愣住了,半天没有说话。

    “我知道,早在汉王请出李复,以新关学为大宋官学的时候,你就不愿干了。如今汉王更是使出雷霆手段,在财经制度改革上公然采用旧党那一套,你当然不能接受,但是,你必须要知道,我们是大宋人,是中国人,这里是我们的国,是我们的家,这里有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正在遭受苦难,我们即使粉身碎骨,也要前赴后继,拯救中国,拯救中国的百姓。”

    刘韐低头无语。

    “你可以反对汉王的变革策略,但你不能抛弃中国,不能抛弃大宋。”

    刘韐苦笑,“好,我答应你,我留下来。”接着他低声轻叹,“伯纪,我知道你要干什么,但是,汉王的实力太强大了。”

    “是吗?”李纲忽然露齿一笑,“你不是认为他的变革策略无法成功吗?”

    刘韐眉头微挑,霍然醒悟,“伺机而动?”

    “如果老天保佑大宋,那我们就要为保护大宋而战。”李纲声音略显嘶哑,带着一股凄凉和无助,“如果汉王变革失败,实力大损,内部必定分裂,那我们就有机会,反之……”

    刘韐表情凝滞,心里阵阵痛楚。反之,要么与大宋共存亡,要么顺应形势,随波逐流,跟着李虎一起埋葬大宋。

    =

    =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827章 入则为相() 
当天夜里,李虎回到长安,马上召见刘韐,询问此趟出使西夏的情况。

    刘韐对西夏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所知有限,远远不能和折家通过各种关系获悉的众多消息相比,但刘韐在谈判过程中,清晰地看到了西夏在代北大战结束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这说明代北大战的结果对西夏的影响非常大。

    “李乾顺、李察哥在我占据阴山南北之后,依旧这样强横,完全是因为中土分裂,他们自认为我没有实力攻打他们。”李虎听完刘韐的述说后,冷笑道,“我偏偏就要打他们,这一次,我不但要拿下贺兰山,还要攻克祈连山,收复河西走廊,重新打开进入西域的大门。”

    刘韐从李纲哪里已经知道李虎有重开丝绸之路、推动东西方商贸发展的想法,这个想法虽然有些疯狂,但非常诱人,其诱惑力之大,就连刘韐都为之向往。但冷静下来之后,刘韐不得不问一句,“大帅,西征耗费惊人,我们如何筹措这笔钱粮?”

    “你也认为我们应该先打东南?”李虎笑问道。

    “大帅,我的确不知道这笔钱粮从何而来?”刘韐说道,“丝绸之路已经断绝几百年,西域和葱岭以西的情况我们一无所知,另外,就中土现在的形势来说,也没有实力打通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若想开通,首先中土要统一,其次中土要恢复国力,其三军队要进入西域,这其中所需要的时间和耗费我们无法预料。当年大汉王朝的光武皇帝在中兴之后,主动放弃了对西域的控制,原因就在于国力不够。”

    “重开丝绸之路只是一个设想,不是我们发动西征的主要原因。”李虎摇摇手,把发动西征的几个原因大概说了一下,“就目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