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逐鹿民国 >

第31部分

逐鹿民国-第31部分

小说: 逐鹿民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希洛毕竟年长稳重一些,问道:“梓琴,你看那武昌,守得住吗?”

    “守不住!”田桐笑笑,未等三人接口,又说道,“武汉九省通衢,门户遍开,要守如何守得住?所以,武昌汉军已经定计,要北上河南,抢占武胜关,那里,才是我大汉军要坚守之地!”

    袁希洛一惊,继而恍然大悟:“不错,武胜关正是抵抗北军的关键所在!看来武昌举义功成,非是侥幸!里面确有非凡之人!”

    居正和宋教仁在那里有些糊涂,不知道这武胜关有何重要之处,惹出袁希洛这一番感叹。两人相互看看,宋教仁便问道:“素民兄,这武胜关究竟有何重要之处?”

    “武胜关与广水平靖关、大悟九里关向来并称义阳三关。这三关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孙武率吴军一战而下武胜关,便灭了楚国,‘楚失三关,而后失江山’,说的便是这件事了。那武胜关,青分豫楚,襟扼三江,险峻非凡,更被称作中南第一关!昔年岳飞北伐中原,便是以此关为根据。若是武昌民军当真能得了武胜关,我们的革命,十九便能成功!”

    听到袁希洛这番话,宋教仁又喜又惊,喜的当然是革命功成,惊的却是,他昔日也曾在两湖之地与众人相会,共论革命,倒不记得武昌城中,有如此人物,“觉生,你看那武昌城中,究竟是谁有如此眼光?”

    居正摇摇头,“蒋翊武不过是个正目,如何能有这等眼光,孙武等人,与你我一样,或为草莽,或为书生,均是不通军事。我以为,两湖之地能有如此眼光的,怕只有死去的张香帅了。”

    居正说的顺口,话尾说到张之洞,自己也是吃了一惊,看看三人,苦笑了一下,拿起酒杯,自己饮了一口。

    袁希洛便单刀直入,问道:“梓琴,武昌之中,是谁在主事?莫不真的是那黎元洪?”

    田桐哈哈一笑,没有作答,反而从怀中取出一叠纸来,麻利的展开,一边递给袁希洛,一边说道:“素民兄是我们中的文章高手,且看这电文与檄文,拟的如何?”

    原来这几日武昌光复之后,朱崇祯想并未着急通电全国,须知此刻各地的电报局,均是清朝所有,即使通电,这等反文,必无可能告知百姓,反而给了清廷应对的时间。所以直到武汉三镇平定,朱崇祯才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策,假借瑞徵的口吻,将武昌失守的消息,散了出去。给全国的通电和檄文,也一并发了出去。可即便是这样,仍旧被清廷将消息封锁的死死,普通百姓,革命党人,竟是一点风声都没有收到。

    田桐此次前来上海,便是受了朱崇祯的所托,联络上海的各会同志,趁机在各地举事,以响应武汉的首义。田桐来沪之后,便急忙约了同盟会的几个健将前来商议。

    袁希洛接过那叠纸,凑在眼前,仔细看到,只见电文极其简单,不过十六个字而已,但是铁钩银划,笔迹纵横之间,一股杀伐之气滚滚而来:

    “嗟尔清朝,气数已尽!帝制须死,民国当立!”

    十六字看完,袁希洛只觉自己血气上冲,一颗心砰砰砰跳得厉害。他长吸了一口气,按捺住心绪,复看檄文,读到一半,却已经读不下去,将纸放在桌上,闭上双眼,两行热泪,无声的滚落下来。

    真是一篇好文字!激烈处,不输于当年骆宾王的《讨武氏檄》!

    居正和宋教仁看到袁希洛这般模样,便将电文与檄文伸手取过,二人仔细看了起来,看到妙处,居正不自禁大声叫道:“好!”宋教仁也拍案说道:“真真的腕中有鬼!”

    三人看罢,面面相觑,居正与宋教仁更是对视一眼,最后看向田桐,问道:“梓琴,这莫不是你的手笔吧?”

    田桐哈哈一笑,说道:“檄文虽经我的手润色,但是拟稿的却不是我。”

    袁希洛毕竟经多见广,“这檄文,莫非也是出自武昌主事之人之手?”

    田桐神色悠远,像是在回味往事:“我也不曾想到,这次在武昌,能遇到这等人物。诸位,你们可知道当年的夏威夷之事吗?”

    袁希洛点点头:“当然,此事乃当代我汉民得意之笔,当年亦是轰传宇内,我如何会不知晓!”

    田桐压低声音,说道:“此次在武昌主事的,便是那夏威夷上洪门的首领!”

    听到田桐此言,袁希洛十分不解:“那陈平,如今在夏威夷贵为宰相,日理万机,他那等身份,如何能来武昌,做出这等事?也怎能抽出身来,去做这等事?”

    “素民与我一般,也以为夏威夷之事,乃是陈平之功。”田桐哈哈一笑,转而小心的看看四周,见这二楼之上,并无多少食客,只有远远一处桌上,坐着几个男女,但仍是凑在袁希洛耳边,悄悄说道:“那人乃是朱明后裔,自称朱崇祯。不但夏威夷之事,是他主谋,此次武昌之事,也是他一手谋划,并你手中这些文字,也是出于他的手笔!”

    于是田桐将武昌城中发生的事,源源本本的讲给三人,虽然只是两天两夜,但其中悠回曲折,山穷水复,柳暗花明,竟是将三人听的呆了。

    居正听完,长叹一声,“钝初,难怪你我数年之间,在长沙武昌谋事屡屡不成,这种驱市人而战的手段,远远不是你我之辈能想的到的!”

    宋教仁默默不语,显然也是在想着同样的问题。

    袁希洛听完,有些发呆的看着田桐,好半响才回魂似的问道:“你真确定,那人是朱明后裔?”

    田桐严肃的将头点了点,说道:“确信无疑!”

    “那他此来,究竟是要创立民国,还是要复辟他朱氏一姓的王朝?”袁希洛一脸严肃。

    田桐一声长叹,说道:“素民,我也不瞒你,在武昌我亲见了他,我倒希望,他是来复辟朱明一朝的!”

    袁希洛的眉头绞在一起,他素知田桐其人,最是容不得保皇之论。想不到,今日居然说出这样的话来。

    宋教仁虽听出了别的意思,却也没有点破,而是击掌说道:“武昌形势如此之好,现下我等须好好计议,如何策应各地举事,以响应武昌!”

    “不错!”居正有些激动,“但首要之务,是将武昌举义成功的消息,遍告全国,激励各地的党人!”

    “这正是我此来的目的!”田桐笑道。

    四人正要商议细节之事,忽然楼下传来一阵喧闹之声,田桐脸色就是一变,居正坐的位置临窗,便急忙探头看去,只见街上数个报童,一边跑一边大声叫道:“好消息,好消息,商务馆再刊新书,百部译著今日完结!”

    听到报童的声音,居正的脸色便更是欢喜,他缩回头来,对着三人急说道:“举义的事,我们待会再说,我等这套书,已经等了小半年,无论如何,也要先睹为快……”他犹自再这里解释,可宋教仁只是一拱手,随口说了声“去去就回”,急起身已经下了楼梯口,居正见状田桐见状,不及说完,便也急忙跟着去了。袁希洛虽然还自沉稳,却也把眼直盯着楼梯口,田桐见状,也急忙从袖中取出几枚银钱,放在桌上,两人随即也起身急急的跟了过去。

    两人到的楼梯口,恰恰迎面碰上一个秀丽的少女,两人侧身一避,闪过少女,便急匆匆的去了。

    那少女上得楼来,直奔向角落处那几个男女,走到桌前,“两位王家哥哥,大姐,商务印书馆刊出了新书,今日百部书成!”

    王文庆拍案而起:“好!刚才我们也听得分明,公子已经在武昌得手!今日百部书成,便是我光复会,底定东南的时候了!”

    skbshge

第十节 百部() 
待宋教仁与居正急匆匆的赶到涵芬楼,见一楼售书的店门外,早已挤了无数的人头,平时儒雅敦厚的读书人,此刻竟是像那些市井之徒,一个个挤的满头大汗,都大声叫着里面的书童,叫喊的内容,倒是出奇的一致,都是在让书童给自己留下一套。

    居宋二人看着眼前的场景,都跺脚直叹。本来这几年商务馆编译所的译书,都是有着固定的日子,每月的初一或者十五,一般就是出书的日子,即便这两天不出书,也会贴出告示,说明将会在某日某时准时发售。有时还要精确到刻数,自从洋人的怀表普及之后,更是常常要精确到分,以便众人能够过来抢书。要知道,这商务馆的书,虽然每一版都是校勘严密,刻印精美,但先睹为快的感觉,却只有第一版才满足的最痛快。

    可是不知怎的,一到这辛亥年前后,商务馆编译所的译书,竟然越出越慢,先是两三月才见一套,后来到了这最后一套的时候,居然四五个月不见踪迹,每逢初一十五,贴出的告示,都是日期待定四个字,直让人等的心焦,众人也暗自猜测,究竟这最后一套,会是翻译的什么。因为前面的九十九套,分门别类,竟是宏括世间万物,人间百态,举凡经济哲学等诸般大道,数学物理诸般术业,竟是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今日这百套图书,终于完满。但这第一百套,出书之时竟是如此突然,既非初一,也非十五,竟是在这八月廿四日上午,突然就发售了。真是让人措手不及!

    居正与宋教仁站在人潮后面,踮起脚来看,可还是只能看到前面人的脖子——因为前面的人,也在踮着脚看!忽然前面传来一阵失望的叹息之声,两人心里一凉,心道:完了。

    果然,前面的人向后传话,说今日这第一版的书,已经全部售了出去。后面的人依旧不肯散去,只恐是谎话,但是不一会儿,最前面的人已经开始转身离去,众人才一边摇头叹息,一边恋恋不舍的离去。

    在离去的人潮中,袁希洛与田桐却优哉游哉的晃了过来。两人见先到的居正与宋教仁一脸沮丧,在那里垂头丧气,心中不免好笑。

    袁田二人走到居正和宋教仁的前面,明知故问道:“两位,这次商务馆出的书,是哪国何人所著?可否借给两位老哥一观?”

    居正抬眼瞪了袁希洛一眼,长叹一声,却是不想说话。

    袁希洛哈哈一笑,昂首走进涵芬楼一楼的售书铺子,对着里面的书童说道:“我是袁希洛,刚才与筱公通了电话,请留了一套书,我现在来取。”

    书童不过十五六的年纪,对着袁希洛一躬身,说道:“馆主已经吩咐了。您要的书已经留好了,请在此稍等片刻,一会儿便给您取来。”

    说话间,已经有另一个书童将书捧了出来,轻轻放在店门一侧的书桌上,利落的松开外面防尘的丝绸,袁希洛这时定睛看去,只见书桌上叠着厚厚三大部,他走到书桌前,从书盒中抽出最上面的那部书来,封面上烫金赫然写着“1787年联邦制宪会议记录汇编”!才见书名,袁希洛已经是狂喜万分,田桐刚刚传来消息,武昌光复,若是各地纷纷响应,不过数月之后,必定就是议定中华宪法之时!这书,可是来的太及时了!这数月间,须要好好下一番功夫,看看美利坚人,是如何制定出共和宪法,以备斯时之参考!

    袁希洛正要细看,冷不防书被人一下子抽去,他顿时大怒,猛回头看去,却是宋教仁!宋教仁与居正二人并肩而立,将书捧着二人中间,看到书名,也是面露狂喜之色,二人这些年在日本,精研法律,对这美利坚三权分立的宪法,尤感兴趣。此时见到这宪法创制过程的记录,如何不欢喜的手舞足蹈!

    宋教仁是个急性子,看到书名,这便就要打开来读,不想书还未切边,急切间竟翻开不得。

    旁边的书童见状,向袁希洛问道:“先生,请问您的书,需不需要切边?”

    袁希洛仿佛受了侮辱似的,狠狠的瞪了宋教仁一眼,说道:“不需要!”

    旁边田桐倒是沉得住气,他走到书桌前,从书盒中抽出第二部,见上面也是几个烫金的大字“1787年联邦制宪会议记录汇编”,底下是三个小字:“第二卷”,旁边依着规矩,写着“马科斯?法兰德汇编;朱方生译”。田桐点点头,轻轻翻开,放眼向目录看去,忽然看到目录的最后一行,分明写着“译者自述”四个字!

    田桐一惊,这朱方生是何人物,众人皆不知晓,这些年来无数人问过商务馆,可商务馆之人均是摇头不知。后来中兴老臣张之洞也派他的师爷前来动问,可是仍被张元济一句无可奉告挡了回去。这朱方生,也就成了一个谜,有人说他是张元济与几个留过洋的人共用的笔名,也有人说,这朱方生是个外国传教士,更有人说,这朱方生,就是张之洞身边的那个翻译,当然,这最后一个传闻,后来就不攻自破了。

    此刻百部书成,朱方生终于露出庐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