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力挽狂澜 >

第194部分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194部分

小说: 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站起身来,走了几步,伸展了一下胳膊,又扭了扭腰,这才说道:“这些饭菜好像确实有效,跟皇后聊了会天,朕觉得浑身的疲劳都已消失不见,嗯?谁把报纸带来宫里的?”

    “那日臣妾前去看望张皇后,突然发现张皇后气色好了很多,张皇后便教了臣妾一个法子,说是把新鲜黄瓜切成片,敷在脸上,半个时辰之后再拿下来,有补水和养颜的功效,张皇后还给了臣妾一份京城晚报,说是这报纸很好,上面经常有一些有用的信息,让臣妾也多看看,黄瓜敷脸的法子也是她在报纸上看到的。”

    一边听着周皇后在旁边说话,崇祯一边翻开了报纸,他这还是头一次看到自家和记出版的这份京城晚报,第一版正面最上方,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京城晚报”尤其醒目,笔力苍劲雄浑,龙飞凤舞,崇祯欣赏了半晌,越看越觉得眼熟,想了半晌方才想起,这正是刘宗周的笔迹。

    刘宗周是明朝大儒,崇祯登基初期,他曾担任过一年的顺天府尹,刘宗周学问深厚,道德品质无暇可击,崇祯上任初期曾十分倚重他,可惜后来才发现他是个理论上的巨人,实践上的侏儒,只知道说大道理,涉及到具体事务便抓了瞎,整天只知道空口白话讲大道理,所以后来慢慢就被崇祯所疏远。

    崇祯想起刘宗周,不由得露出一抹苦笑,这人的字,当门面真是不错,跟他的人一般,在朝中做个点缀还可以,然而此人道德有余,才干不足,真要做事,千万莫要找他,找他的话,他肯定会把事情办砸。

    崇祯将报纸一页一页地翻了下去,只见里面内容果然如皇后所说,包罗万象,里面既有新近发生的一些大事,新闻,也有一些经史子集的注释文章,还有最浅显的百家姓,千字文讲授,还有一个版面,里面都是涉及到百姓生活方面的一些小事,像皇后说的菜谱也在里面,有的版面全是广告,还有一些比如转让,招雇,出售等等互通有无的信息。

    崇祯虽然贵为天子,但是他作为皇帝,很少能离开紫禁城,这座巨大的城池,某种意义上来讲,仿佛是监禁他的一座巨大堡垒,高大巍峨的紫禁城墙,将皇帝和他的子民隔成了两个世界。

    看着手中的报纸,崇祯仿佛感受到了升斗小民的日常生活,看到了林林总总的世间百态,这一切对他来说,非常的新鲜有趣,很快,一份报纸就被他看完了。

    崇祯恋恋不舍地放下报纸,看着周皇后说道:“确实不错,赵无忌的确是个有大才的,是高起潜负责采买是吧?这个也是他买进宫的?难得他有这份心。”

    周皇后笑着摇了摇头:“皇帝这可猜错了,是怡丫头带进来的,张皇后昔年得了伤寒,落下了病根,总是咳嗽不止,怡丫头恰好看到报纸上有个治咳嗽的偏方,便带着报纸,向张皇后献上偏方。”

    “这个,不妥吧,张皇后金枝玉叶,尊贵非常,怎能轻易使用外面的偏方?宫中不是有太医吗?”崇祯有些担心地问道。

    “请皇上放心,张皇后用药之前,曾特意向太医询问了这个方子,多个太医都说这个房子中正平和,极为对症,可以一试,张皇后用药已经三四日,今天臣妾去看望她,发现她的咳嗽确实轻多了。”

    “不错,这个报纸赵无忌办的很好,大伴,你吩咐一下高起潜,以后京城晚报每天也要给朕买一份。”

第三百八十六章幕后真凶() 
数日之后,赵无忌终于带着手下离开了京师,前往山东上任,而魏国公府郡主徐怡也随之而去,得知消息的高起潜,心里暗自松了一口气。

    前些日子,马保付出了几乎是他的全部积蓄后,终于侥幸逃得了性命,被崇祯杖责三十,赶出了紫禁城,看着昔日手下哭丧着脸,一拐一瘸地狼狈而去的凄惨模样,便是心狠手辣的高起潜,也不禁在心中打了个冷战。

    也许是看在当初的情分上,也许是出于别的原因,高起潜破天荒地出宫与马保见了一面,又赠送了二百两银子给他,把马保感动的热泪盈眶,而高起潜却油然升起了一股唇寒齿亡的不妙感觉来。

    马保对于自己如何栽在赵无忌手中的事情绝口不提,看来这件事给了他很重的心理阴影,他临走的时候,只是很郑重地提醒了一下高起潜,让他千万小心赵无忌,随后便带着高起潜给他的二百两银子,不知去向何方了。

    高起潜回到宫中之后,越想越觉得不对劲,马保的提醒绝非空穴来风,赵无忌此人奸诈阴险,难保他不会出于复仇心理,对自己下手,。

    马保是走了,但是当初和马保一同前去接管和记的四个太监却平安无事地回了宫,这让狡猾的高起潜不能不起疑心。

    高起潜叫来这四个太监,分别询问了一番,并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情况,几个太监的话几乎都一样,因为相比马保,他们几个罪状较轻,赵无忌让他们缴纳了数量不等的赎罪银后,便把他们几个放了回来。

    高起潜想来想去也没找到什么破绽,但是他担心赵无忌在这四个太监身上做什么手脚,于是找个借口说他们办事不力,把这几个人派到景阳宫去扫地,景阳宫位于紫禁城钟粹宫之东、永和宫之北,位置十分的偏僻,把这些人派到这里,高起潜才感到稍微放心了一些。

    直到听说赵无忌和徐怡都走了,高起潜这才算是真真正正的放下了心来,而据心腹的报告,那几个去景阳宫扫地的太监表现也都没什么异常,看来这场风波总算是过去了,高起潜如此想着。

    不过高起潜最近总觉得自己背后直冒凉气,他有时感觉到别人看他的眼神似乎有些怪怪的,到底怪在哪里,他也说不出来,但是总觉得有一个针对他的阴谋正在酝酿中。

    首先是几位皇后看他的眼神慢慢变得很奇怪,慢慢地皇上看他的眼神也不对劲了,到最后似乎所有人看他的眼神都很奇怪。

    宫中的气氛一时诡异起来。

    又过了几日,这天晚上崇祯突然把高起潜叫到了御书房,得知皇上召唤,高起潜不敢怠慢,立刻放下手头的事情,匆匆忙忙地来到了崇祯面前。

    “奴婢高起潜叩见皇上。”有些心虚的高起潜结结实实地磕了一个响头。

    崇祯仿佛没听见似的,依旧在批改着面前厚厚一摞的奏折,高起潜跪在地上,进退不得,只得保持着叩拜的姿势,一动不动,很快,汗水自他额头不断流了下来。

    崇祯终于批阅完了手里的奏折,他随后将奏折扔在了桌子上,似是漫不经心的说道:“起来吧,朕叫你过来,是想问问你,为什么你采买的这些宫中用品,价格都要比外面贵。”

    高起潜听到崇祯让他起来,当下心头一松,便站起身来,等他听到崇祯后面的问话,心头骤然又是一紧,然而这种问题的答案他早已成竹在胸,回答的流利无比:“皇上乃是九五之尊,受命于天,使用的物品自然也是要极好的,才能配得上皇家尊严,因为奴婢对这些物品的质量精益求精,所以这个采买的价格也比较高,就以茶叶来说,不同品种的茶,又细分为上、中、下三种品质……”

    “朕叫你来没有别的意思,只不过想提醒你一下,”崇祯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的话,“扫帚你多少钱买的?”

    “一两银子五把。”高起潜有些底气不足。

    “算下来二百文一把,据朕所知,扫帚市面上的价格也不过两文钱一把,无非是个扫地的工具,最近户部财政这么紧缺,就没必要买太贵了吧?”崇祯很有些不满了。

    扫帚而已,无非是扫地的工具,还是消耗品,有必要买那么贵的吗?

    “你回去自己核查一下,像扫帚这一类的物品,还有多少,查清楚,以后一律采购市面上的普通货物,不要买那种二百文一把,华而不实的物品。”

    崇祯心知肚明,高起潜在采买中肯定是有猫腻,不过看在他一向勤恳办事,忠心耿耿的份上,暂且先放他一马,小小地警告他一次,也就罢了。

    高起潜战战兢兢地离开了御书房,在外面被凉风一吹,这才发现自己浑身的衣服都湿了,也不知道被皇帝吓出了多少冷汗。

    扫帚虽然便宜,但是日常使用的量大,又是消耗品,偌大个紫禁城,九千多间房屋,每天都要清理打扫,这样一来,每月采买的扫帚花费,着实不菲,高起潜也在其中上下其手,获利丰厚。

    崇祯既然下了命令,此后这条财源,就算是断了,财源断了是小事,常年深居宫中的皇帝突然知道了扫帚的真实价格,这才是大事。

    “必是有人暗中进献佞言!”高起潜想来想去,也想不出要对付他的人是谁,王承恩一向淡泊安静,甚少参与宫中的勾心斗角之事,应该不是王老头。

    曹化淳手握东厂,提督京营,权柄深重,没必要来对付自己,也可以排除掉老曹。

    同样东厂的王德化,司礼太监、户工总理张彝宪,尚膳监掌印杜勋,司礼太监方正化,司礼监秉笔王之心这些人,高起潜看谁都像,谁都有可能,但是细细排查下来,又似乎并不是他们中的某一人。

    接下来的三四天里,高起潜几乎是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搜索那个向崇祯进佞言的家伙上了,只可惜一无所获,敌人很狡猾,并未露出丝毫的破绽。

    直到几天以后,崇祯皇帝挥舞着一份报纸,再度质问高起潜为什么采购的蜡烛如此之贵时,高起潜才终于知道了那个敌人来自哪里。

    敌人就是这份薄薄的京城晚报。

    京城晚报第八版,是各路商家打广告的专版,今日的京城晚报第八版,有个销售蜡烛的商家正在上面打广告,各类蜡烛明码标价,一项一项非常详细。

    看着崇祯愤怒的表情,高起潜脑子轰的一声,就晕了过去。

第三百八十七章无灾便是福() 
骄阳高照,七月金秋,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百姓们幸福感最高的季节,这个季节稻花芬芳,这个季节瓜果飘香,只要不是灾年,大自然总会慷慨地将丰收的累累果实无私赐予给操劳了大半年的农夫们。

    赵无忌骑在马上,看着道路两旁即将丰收的农田,看着在田地里忙碌的农夫,心情不知不觉也变得很愉快。

    虽然当今世界依旧处于小冰河时期中,然而山东的情况却与西北迥然不同,西北是年年大旱,山东半岛由于纬度要比西北低一些,再加上山东临海,所以并没有出现西北那样的灾情。

    有赖于海边充沛的水汽源源不断的补充,山东一地并未遭遇旱灾,今年的天气还算不错,说不上风调雨顺,却也说不上太坏,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年景。

    赵无忌对道路两旁的农田里的庄稼长势非常满意,就拿旁边这一大片小麦来说,植株都是长得密密麻麻,饱满结实,望上去全是一片青翠的绿色,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农田中时不时便有弓着身的农夫出没其中,他们偶尔站起身来,用手臂擦掉额头的汗,再用随身的葫芦咕嘟咕嘟地灌下几口清爽的凉水,伸展一下疲惫的四肢,接着俯下身去,继续辛苦地劳作下去。

    虽然这些农夫的衣衫看上去都有些破旧,脸色也有些发黄,看上去并不像什么富庶农家的样子,但是在赵无忌眼中,他们可比西北的农民们幸福了几万倍。

    西北的农民是有力无处使,在西北,火辣辣的烈日终日不停地照射,把大地都给晒出了巨大的裂缝,远远看去,这些纵横错落的裂缝就像大地母亲身上的一条条伤疤一样,无言地述说着当地凄惨的境遇。

    除了一些河边的土地及少数气候比较湿润的地方,西北大部分的土地都是这个样子的,干燥而贫瘠,不要说种植的庄稼,便是生命力最强的杂草,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也只能乖乖地被晒的枯黄,最后变成干草而死去。

    赵无忌曾经主政过的葭州,经过大修水利,基本能让离河岸不远的地方的庄稼正常生长,至于那些实在离河岸太远的土地,赵无忌也没有办法,他只是个普通人,并不会那些呼风唤雨的神术,可以召唤龙王爷来赐下甘霖,改变天气,解除灾难。

    西北的官吏向朝廷报告灾情时,经常用‘赤地千里,饥民食人’这样惨烈的词,朝中的衮衮诸公经常觉得下面的官吏是在有意夸大灾情,以骗取更多的朝廷援助,然而在熟悉民情的赵无忌眼中,这样的描述当真是贴切无比。

    太阳火辣辣地晒下来,很久很久都不下雨,把土地都晒干了晒热了,这可不是赤地千里?

    民以食为天,没有收获,也就没有粮食吃,饥饿的人们吃光了树皮,吃光了草根,吃上了消化不了的观音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