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谋略全本 >

第15部分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谋略全本-第15部分

小说: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谋略全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古文译读孙子说:依据一般的战争规律,将帅从君主手中领受命令,聚集民众,组织起军队,最后与敌军对垒,这个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两军相对争夺先机之利更难的了。

    两军相对争夺先机之利之所以很难,就难在把迂回的弯路变为直路,就难在把困难转化成有利的条件。运用迂回的途径,却能引诱凝滞敌人,比敌人后发动,却比敌人先达成目的,这就是懂得变迂为直谋略的人。

    所以争取先机之利是有利的,但同时争取先机之利也是有危险的。全军带着辎重去争利,就会使得行动迟缓而赶不上;如果全军舍弃辎重而去争利,那么辎重就会损失了。卷起铠甲,轻装前行,日夜不停奔袭百里去争利的话,三军将领都可能被擒;精悍的士卒在前面,而疲弱的士卒随行在后面,一般来说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能够到达;像这样急行五十里而去争利的话,那么前军的将领就会受挫,按通常规律来说也只有一半人能够到达;像这样急行三十里而去争利的话,最后也只有三分之二的人能够到达。要知道,军队没有辎重就会灭亡,没有粮食就会灭亡,没有物资储备也会灭亡。

    如果不了解诸侯国的企图,就不能预定外交方针;如果不熟悉山林、险阻、沼泽等地形条件,不能率军行进;不重用向导,就不能利用有利的地形。用兵的时候靠诡诈的方法隐蔽自己的意图,根据有利的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把分散与集中兵力作为变化的手段。部队快速行动起来就如同疾风一样;舒缓行进起来就如同森林一样;侵掠起来就如同烈火一样;不动的时候就如同山岳一样;难以窥测的时候就如同阴云蔽日一样;发起进攻就好像迅雷猛击一样。掳掠乡邑,分配俘虏来的人众,扩张领土,分配掠夺来的资源,这些行动都需要在比较利害、权衡轻重后才能进行。事先懂得运用以迂为直计谋的人才会取得胜利,这就是争夺先机之利的原则。

    《军政》上说:“如果用言语指挥听不清就使用金鼓,如果用手势指挥看不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古文译读孙子说:依据一般的战争规律,将帅从君主手中领受命令,聚集民众,组织起军队,最后与敌军对垒,这个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两军相对争夺先机之利更难的了。

    两军相对争夺先机之利之所以很难,就难在把迂回的弯路变为直路,就难在把困难转化成有利的条件。运用迂回的途径,却能引诱凝滞敌人,比敌人后发动,却比敌人先达成目的,这就是懂得变迂为直谋略的人。

    所以争取先机之利是有利的,但同时争取先机之利也是有危险的。全军带着辎重去争利,就会使得行动迟缓而赶不上;如果全军舍弃辎重而去争利,那么辎重就会损失了。卷起铠甲,轻装前行,日夜不停奔袭百里去争利的话,三军将领都可能被擒;精悍的士卒在前面,而疲弱的士卒随行在后面,一般来说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能够到达;像这样急行五十里而去争利的话,那么前军的将领就会受挫,按通常规律来说也只有一半人能够到达;像这样急行三十里而去争利的话,最后也只有三分之二的人能够到达。要知道,军队没有辎重就会灭亡,没有粮食就会灭亡,没有物资储备也会灭亡。

    如果不了解诸侯国的企图,就不能预定外交方针;如果不熟悉山林、险阻、沼泽等地形条件,不能率军行进;不重用向导,就不能利用有利的地形。用兵的时候靠诡诈的方法隐蔽自己的意图,根据有利的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把分散与集中兵力作为变化的手段。部队快速行动起来就如同疾风一样;舒缓行进起来就如同森林一样;侵掠起来就如同烈火一样;不动的时候就如同山岳一样;难以窥测的时候就如同阴云蔽日一样;发起进攻就好像迅雷猛击一样。掳掠乡邑,分配俘虏来的人众,扩张领土,分配掠夺来的资源,这些行动都需要在比较利害、权衡轻重后才能进行。事先懂得运用以迂为直计谋的人才会取得胜利,这就是争夺先机之利的原则。

    《军政》上说:“如果用言语指挥听不清就使用金鼓,如果用手势指挥看不清楚就使用旌旗。”金鼓、旌旗这些工具都是用来统一军队视听的。军队的行动统一,那么,勇武的人就不能随便前进,怯懦的人也不能单独后退,这便是指挥大规模部队作战的办法。在夜间作战的时候,要多使用火与鼓;而在白天作战,则多使用旌旗。这也是适应将士们视听的办法。

    对于敌方的军队,可以打击其士气;对于敌方的将领,可以动摇其决心。初战的时候气锐,继战的时候气衰,到后期的时候,士气就消亡了。因此,善于用兵的人,总是会想方设法避开敌人的锐气,而趁敌方士气衰败、消亡时实施攻击。这是从士气上战胜敌人的好办法。用严整的部队来对付混『乱』的部队,用沉着冷静的部队来对付浮躁喧『乱』的部队,这就是从心理上战胜敌人的办法。用离战场比较近的部队等待远途而来的敌军,用休整良好的部队等待困顿疲劳的敌军,用饱食的部队对付饥饿的部队,这就是从体力上战胜敌人的办法。不去拦截敌方严整精锐的军队,不去攻击敌人气势盛大的军阵,这是用权变对付敌人的好办法。

    用兵的原则:敌人占据了高地,不要去仰攻;敌人背靠着山丘,不要去迎击;而对于假装撤退的敌人,不要跟踪追赶;对于精锐的敌军,也不要去迎头进攻;对于充当诱饵的小股部队,不要去吃掉;对于回撤的敌人,不要去阻止;包围敌人的时候要留个缺口;对于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能『逼』迫太甚。这些都是用兵的基本原则啊。

    前沿诠释本篇中,孙武所列举的八条原则都是从慎重作战这一角度提出的,尽管带有一定的消极『性』和局限『性』,但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鉴的:在对敌上不可出现轻视敌人一,那么,勇武的人就不能随便前进,怯懦的人也不能单独后退,这便是指挥大规模部队作战的办法。在夜间作战的时候,要多使用火与鼓;而在白天作战,则多使用旌旗。这也是适应将士们视听的办法。

    对于敌方的军队,可以打击其士气;对于敌方的将领,可以动摇其决心。初战的时候气锐,继战的时候气衰,到后期的时候,士气就消亡了。因此,善于用兵的人,总是会想方设法避开敌人的锐气,而趁敌方士气衰败、消亡时实施攻击。这是从士气上战胜敌人的好办法。用严整的部队来对付混『乱』的部队,用沉着冷静的部队来对付浮躁喧『乱』的部队,这就是从心理上战胜敌人的办法。用离战场比较近的部队等待远途而来的敌军,用休整良好的部队等待困顿疲劳的敌军,用饱食的部队对付饥饿的部队,这就是从体力上战胜敌人的办法。不去拦截敌方严整精锐的军队,不去攻击敌人气势盛大的军阵,这是用权变对付敌人的好办法。

第16章 孙子兵法 (15)() 
用兵的原则:敌人占据了高地,不要去仰攻;敌人背靠着山丘,不要去迎击;而对于假装撤退的敌人,不要跟踪追赶;对于精锐的敌军,也不要去迎头进攻;对于充当诱饵的小股部队,不要去吃掉;对于回撤的敌人,不要去阻止;包围敌人的时候要留个缺口;对于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能『逼』迫太甚。这些都是用兵的基本原则啊。

    前沿诠释本篇中,孙武所列举的八条原则都是从慎重作战这一角度提出的,尽管带有一定的消极『性』和局限『性』,但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鉴的:在对敌上不可出现轻视敌人

    面,呐喊击鼓,打算把赵军的注意力吸引到武安,钳制赵军援救阏与。赵奢军中有的态度,同样也不能过于慎重,要根据敌方的情况来做出具体分析,在没有情报或者情报有误的时候,指挥者要依靠自己的才能做出进一步的判断。

    公元前270年,秦赵发生了阏与(今山西和顺)之战。秦国发兵包围了赵国的重镇阏与。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听到这个消息后甚为着急,立刻召集众人,商议该如何对付秦军。廉颇、乐毅等大将认为阏与距离赵国的首都邯郸太远,而且道路崎岖,是非常不容易救援的。但是大将赵奢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两军相逢勇者胜,救援阏与并没有什么困难。于是,赵惠文王派赵奢率军去救援阏与。

    赵奢的军队没有远走,而是在离邯郸三十里处安营扎寨。赵奢传令军中:“有敢于谈及军事者,一律斩首。”他这样做就是为了隐藏援救阏与的企图。秦军看赵军没有动静,于是展开了下一步的动作,他们派兵进驻武安今湖北武安西南西迅速率军抵达距阏与不远的地方,这样可打秦军个措手不及,秦军怎么都想不到看似怯懦的赵军会来这一手。而且之前为了防止作战意图被探知,赵奢严令全军上下不得议论军事,而是表现出一派和平之态。等到达阏与的时候,赵奢又采纳了部下的建议,不等秦军到来,就先占据了有利地形,化被动为主动,最终战胜了秦军。

    阏与之战的精妙之处在于,不按常理办事,打破从前的格局,麻痹敌人。从表面上看赵奢是在消极抵抗,但其内部的运作却是在为营救做准备,这就突出了孙武所说的以迂为直的观点。这是争夺先机之利的基本原则。

    公元34年,光武帝刘秀入关,准备亲征高峻。刘秀觉得光用武力不行,于是先派遣使者去游说,希望对方可以投降。光武帝派出游说的人是寇恂。

    寇恂奉命到达了高峻的领地,高峻派出自己的军师皇甫文接见。谈话的时候,皇甫文态度傲慢,表示坚决不会投降。寇恂非常生气,于是下令诛杀皇甫文。这人要求救援武安,赵奢立刻斩杀了这名要求救援的士兵,全军至此没有人敢提救援武安的事情。

    二十八天过去了,赵奢的军队依旧在邯郸城外三十里处,继续增强营垒防御,给秦军造成一种赵军胆小怯懦、唯保邯郸的假象。秦军觉得不对劲,于是派间谍到赵营里探查虚实。赵奢的军队中一派和平之象,所有人都不提战争。秦军的间谍把这些情况告诉秦军大将胡阳,胡阳一听大喜,觉得赵军根本没有救援阏与的意思,攻取阏与只是小菜一碟,对赵军也放松了戒备。赵奢趁此机会,带领军队用两天一夜的时间疾驰到距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

    秦军久攻阏与不下,赵奢的军队突然出现,秦军只能仓促迎战。赵奢的军士许历建议先占领北山高地,赵奢采纳了这个建议,发兵万人占领了北山高地。

    秦军到了以后,开始往山上进攻,但是怎么都攻不下来。赵奢居高临下,猛击秦军。阏与的守军看到赵国的救援军队来了,也积极配合。秦军被赵军内外夹击,死伤过半,大败而归。

    阏与之战中,包含着一套出奇制胜的战略计谋。赵奢先想办法让秦军对其放松警惕,所以在离国都三十里处安营扎寨,并且待了很长时间,而且修筑工事,让秦军认为赵国胆小,只守不攻,根本没有要救阏与的意思。麻痹了秦军以后,赵奢又赵奢,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是战国后期赵国名将。

    时,他身边的人都对他说:“高峻有精兵万人,我们很多城池都还没有攻下,如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