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灵玉田缘:调教忠犬夫君 >

第52部分

灵玉田缘:调教忠犬夫君-第52部分

小说: 灵玉田缘:调教忠犬夫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良已经完全理解了景恬讲给他的方法,并且还加入自己的领会,精简了说辞。于是,他强忍着尴尬,速速讲完之后,就拍了拍已经僵硬的辰雷,继续去视察施工进展了。

    辰雷呆愣了好一会儿,直到有人叫他,才无奈地看了看猪舍里的几只小猪,继续干活去了。这个任务,既然少主交代了,就一定要办好。但是,考虑到面子问题以及保密需要,他决定半夜过来,点灯开工。

    景恬坑完了陈良,乐呵呵地视察了一遍施工的进度,就回大姑家照看她的木耳和蘑菇了。大姑家的后院里,已经堆满了栽培木耳的段木和种植蘑菇的菌袋,因为品种和栽培时间不同,长得有快有慢,这些天,长得最快的金针菇已经采收了一茬了呢!

    这几天,金员外那里也并没有传出什么异动。为了保险,这一点今天专门让陈良帮着夜探了金府。听说,金员外他老人家竟然对邱莹儿十分满意。邱莹儿也不知为何,安心当起了金府小妾,还混成了最受宠爱的一个。

    这期间,邱莹儿的娘,李秋娘曾过来大闹了一场,她不敢去金府要人,却是非要王氏和邱氏给她一个说法。怎么好好闺女,过来住了几天,就被人给卖了。

    可王氏油盐不进,也没有丝毫羞愧之心,坚持说邱莹儿因为不满意邱氏的安排,自己打扮了,非要跟着去的。

    闺女已经进了金府的门子,李秋娘也只能认了,却硬是逼着邱氏把那二十两银子要了过来,还狠狠地搜刮了邱氏一番。只怕这姑嫂两个,以后也就再难一条心了。

    而且,经过这件事情,邱氏不仅和娘家结了怨,在十里八村的名声也更差了。竟得了个蛇蝎妇人的诨号。

    哼!这一点,景恬很满意,她就是要钝刀子割肉,让邱氏众叛亲离,自己一点一点作死。

    这天用小食的时候,景恬把打探来的金府的消息告诉了大姑一家,不过消息来源只说是花钱从乡里买来的。目前看来,金府这边应该是可以告一段落了,那么素姐儿和李安的事情,就该提上日程了,总不好老是麻烦李掌柜。

    “大安哥,你是怎么打算的?”都是自家人,景恬没有避讳,直接开口问道。

    李安似乎还是有些害羞,只敢看着自己眼前的桌沿,说道:“我想娶她。而且,她现在和刘氏断了干系,咱们也少了好多顾虑。”说着,他紧张地瞟了李树山和景来弟一眼,生怕父母说出什么不同意的话。

    李树山和景来弟对视一眼,点了点头,显然是已经商量过了。见大安子看向他,便开口说道:“既然你自己愿意,我也同意,那就尽快把婚事办了吧!”

第174章 讨论婚事() 
“唉!”听到父母同意,大安子兴奋地不知该说什么,只是一个劲儿的点头。

    “不过,你们俩只怕是不能在村子里办婚事了。倒是有些委屈你们了。”李树山考虑得更多一些。毕竟被尤二娘那么一闹,村里人都知道刘氏把素姐儿卖出去了,如果素姐儿出现在他们家,一时间只怕不好交代。

    屋里顿时沉默了下来。

    景恬想了想说道:“其实,我有一个想法。”见大家都看向自己,景恬整理了一下思路接着说道:“前些天我去县里的时候,听说王家医馆有个徐大夫,善治骨科。我觉着咱们可以用去给大姑父看病为由,一家子一起去县里住几天,然后在县里给大安哥和素姐儿办一个婚礼。”

    “其实”李安开口,他原本想说自己不办婚礼也没什么。可是才刚张开嘴,就想到素姐儿这么好的姑娘嫁给自己,若是连个婚礼都没有,很有些对不起她,便又闭上了嘴。

    景恬接着说道:“大安哥和素姐儿也可以在县里住一阵子,一来陪着大姑父看病,二来避避风声。等过一阵子,他们回村里,就说在县里有人卖了素姐儿,大安哥碰到买下来了就行了。”

    几个孩子虽说也认真听着,可毕竟不晓得事情的轻重,听景恬说完,就齐齐看向李树山。

    李树山沉吟了片刻,欣慰地点了点头,“我同意恬丫头的法子,两全齐美。”

    “这两天各方面都走上了正轨,应该不需要我们太多盯着了,咱们这两天就能去。”景恬见大家同意的她的办法,便开口说道。反正是个事儿,早点解决了早点放下了。

    “不行!”大安子却是开口拒绝,让景恬很是奇怪。

    “再过五天,就是你和陈良的婚礼了,怎么着也得等你们成婚了以后再办这件事情呀!”景来弟见景恬一副茫然的表情,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说道:“哪有你这样的,自己的婚事都不操心。”

    啊?还有五天了吗?景恬突然觉得心头一酸,有点儿堵得慌。

    当初李掌柜拿着请好的期给她看的时候,她都没有想到,婚礼那天,竟然就是当初她和陈良约定两月之期的最后一天。

    也就是说,他们二人成婚的第二天,他就要走了。

    景恬一直在故意逃避这件事情,不去想。可还是被家人提起了。

    “我不急,要不就过阵子在办?先把大安哥的事儿解决了,再说了,姑父的腿先治好了,再参加我婚礼,不是更好?”景恬强压下心中的异样,说道。

    “你快别胡说了!”李奶奶都听不下去了,“这丫头,咋回事,成婚是多大的事儿,那请来的期就是你的吉日,咋能再变动!”

    “对,我的腿估计也治不好了,去县里看看就是让你们心里踏实些,早点晚点儿无所谓。你大安哥也不是等不了。还好今天陈良还在工地那边办事,不然你这会让他听到了,心里得多难受。”李树山说道。

第175章 左边() 
已经听到了,门外陈良的身子僵立着,心中有些难过。

    原本今天他有些事情要处理,紧赶慢赶地办完事,就是想早点回来一起用小食。因为每次看着景恬吃饭的时候,都让他觉得很幸福。

    可风尘仆仆赶回来,却没想到在门口听到景恬那一番话。

    她是不是很不想跟自己成亲?

    陈良呆立了许久,最后,慢慢转身,没入黑暗之中。

    他想,今天的这个话题,他可能不适合在场。

    大姑一家是真心把陈良当自己家人看待。知道他今天有事,还特地在上桌前,给他用大陶碗装了饭菜放在提篮里,还蒙了布子保温。

    景恬被大姑家的几个长辈耳提面命地教育了一通之后,带着三小只回草屋。

    出了大姑家的院门,不知道为什么,他不在,感觉这条路更黑了。

    “姐夫不在,感觉有点儿害怕。”然姐儿喃喃地说着。

    “二姐不怕,姐夫去办事儿了,我来保护你们。”自哥儿挺着小胸脯走在前面,嘴里也念叨着:“姐夫咋还没回来啊?”

    看来陈良似乎已经完全融入到她们的生活里面了

    可是,他和她们的生活,注定是两条不平行的直线,经过了这个交点之后,就会渐行渐远,再也不会相遇。

    “恬恬!”低沉好听的声音突然响起。

    “啊?”景恬吓了一跳。

    却是自哥儿最先反应过来,冲着路边走过来的身影扑了上去,嘴里面叫喊着:“姐夫回来啦!”

    “小得儿要姐夫坐高高!”就连景恬怀里的小家伙也扭着身子,向陈良探过去。

    “我刚办完事,过来接你们回家。”陈良向有些发呆的景恬微笑着,接过小得儿,左手扶着,让他坐在自己的左边肩膀上。

    右手有些犹豫地,牵起景恬的手。他怕她不愿意,但还是很想牵着她。

    果然,她甩开了他的手。他的心,也像是被甩开了一样,有些堵。

    “我要走你左边!”景恬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起前世听过的一首叫左边的歌,有些任性地说道。

    “好!”愣了一下的陈良一阵狂喜,把小得儿换到自己的右肩上,又试探着用左手去牵她。

    这一次,她没有放开,反而将她的手指插进他的指间,与他十指相握。

    景恬知道这样放任自己不好,可是在这昏暗的夜色之下,她却突然没有了什么意志力。

    等待有机会最坏也最甜美

    我乐观却疲惫

    因为太怕失去你

    所以连快乐里都装满伤悲

    你不曾发觉

    你总是用右手牵着我

    但是心却跳动在左边

    你和我之间的遥远

    永远隔着亲切

    爱少的可怜

    景恬轻轻地哼着这首歌的旋律,却没有把歌词唱出来。她很讨厌这样的自己,竟然会被陈良这个注定是过客的人影响了情绪。

    所幸,只剩下五天了,就让一切都过去吧!

    “对了,今天咱们的院子主体部分就都差不多了,你不是说搭灶和垒炕的时候要去看着,那就明天去吧!”陈良一直等着景恬安静下来,才开口说道。

    然后,突然想起景恬今天交代给他的任务,不免有些尴尬,“那个事情,也都办好了。”

    “哦!好!”预想中的调侃并没有发生,景恬只是乖巧的回应。

    到了草屋,陈良恋恋不舍地放开了掌中柔嫩的小手,暗下决心,这只手,他要牵一辈子。

第176章 炉灶和火炕() 
第二天,在大姑家用完朝食之后,景恬兴致勃勃地带着三小只,和陈良一起来到自家小院子的工地上。

    院墙还在修,可几间主屋正房,都已经盖好了。看着面前的五间青砖大瓦房,三小只兴奋地在房屋之间跑来跑去。

    这个小院虽是农家,却修得极为精致。用料都是买来上好的青砖和灰瓦,木料也没有节省,专门托李掌柜从乡里买来成材的好木头。

    陈良几次偷偷夜里上山打猎,卖了不少钱,要盖一个舒服的小院给景恬几个。见他这么有心,大家自然也乐见其成。

    景恬等人到的时候,院子里已经有四个人在等着了,见她们来了,就上前打招呼。

    “这是长水兄弟,给咱们垒灶搭炕的工头。”陈良笑着给景恬介绍。

    景恬这些日子里发现,村里烧火的炉灶燃烧效率并不高。炉口和灶膛都很大,也没有烟囱,每次烧火的时候,都要人拿着吹火筒吹半天。若是个新手,搞不好烧着烧着就灭了。

    而且村里也没有人用火炕,大家的炕都是直接用黄土,土砖等垒起来的,说白了就是垒了个高一些的台子睡觉用罢了。

    这一点,景恬还专门打听了一下,这圣唐一朝的百姓,条件好些的就会打木床榻,那可不是像她前世那样简单的板床,而是有床有榻,四角有柱还有柜子的,一个复杂的大件儿家具。

    女儿出嫁时陪嫁上一台木质床榻,多数人就要在上面睡一辈子,去世了也是一笔可以传儿孙的遗产。

    像村子里的人,打不起床榻,便用黄土垒一个高一些的平台,讲究些的也顶多就用土砖封个边儿。

    这会儿已经九月上了,圣唐一朝的历法大约和景恬前世所用的农历颇为类似,此时已经马上要秋收,天也有些凉了。不用火炕,仅凭着几个火盆子过冬,这一点景恬可不敢想象。

    主屋的结构,中间还是过堂屋,只是比一般的要宽出许多。因为景恬设计的时候,就打算她们姐弟四个,一人一间正房,全部都垒上火炕。

    搭灶倒还好说,只要稍微调整一下炉口和灶膛,加上灶箅和烟囱,再把吊火调低就可以了。这样改良过之后的灶,整体结构更加合理,内部是一套完成的空气循环系统,可以让柴火的燃烧更加充分,燃烧效率更高。

    而且,景恬直接是设计的四孔连环灶,有两个大锅台和两个小灶口,只要打开灶膛之间的隔热层,这边大锅煮饭,那边小灶煲汤,很是实用。而且小灶口上都加了铁质的炉盖和炉圈儿,不烧水的时候把炉盖盖上,还可以烤东西。

    景恬设计的主灶台在东正屋的后面,其中一个小炉灶刚好就可以做东正屋火炕的烧火口。

    其实火炕的结构远比想象中复杂,景恬也是在前世一个微信朋友圈的分享中看到大体的方法,又自己琢磨了半天才画出了设计图。

    关键在于炕腔内每一块砖的摆放都是有讲究的,因房屋走向、大小、形状不同而异,位置稍有偏差,风道可能就无法顺畅。烧不热炕倒还在其次,可能还会引起烟倒灌。

第177章 岂不是要烤熟了?() 
工头长水是一个健壮黝黑的小伙子,塌鼻梁,厚嘴唇,看着就是一个特别憨厚的老实人。

    对于景恬这奇奇怪怪的炉灶和火炕,他虽然觉得疑惑,但还是认认真真地照着景恬的要求去执行,不仅态度一丝不苟,手上的活也干得细致到位。

    景恬对这个工头十分满意,笑眯眯地看着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