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世界特种部队始祖 >

第1237部分

世界特种部队始祖-第1237部分

小说: 世界特种部队始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这是一个一般的特务案件,是一个和平时期的案件,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来观察、等待,等到特务再次活动的时候找到线索。

    但是,现在是在战争期间,而沈擒龙和李骥又是侦察兵,不是社会部的人,他们没时间在10纵长期等待特务,必须采取一个更快的办法。

    沈擒龙于是找到梁兴初说:“司令,咱们得让这个特务自己跳出来啊!”

    “又有什么鬼点子?”

    “这样,你给下面几个特别的部门下达命令,说咱们马上要去打长春,看看特务能不能得到情报。要是特务得到了,当然就是在能得到这个命令的人中间了。”

    梁兴初点头:“好。又给老子添事情。”

    于是梁兴初给作战科下达攻打长春的命令,梁兴初原来在一纵,是主力,现在到了10纵,还是主力,要打长春这样的大城市,当然要由梁兴初打头阵。

    这个理由很具有欺骗性,而且,特别强调保密,要保证战术的突然性,只有参谋们知道。

    然后,沈擒龙和李骥立刻出去观察,发现从部队到国民党兵,没有一个有反应。国民党方面根本没有调动迹象,说明情报没传过去。

    沈擒龙和李骥非常泄气,工人阶级的集体,像磐石般地团结,这特务体现在哪里啊?

    他们只好让梁兴初再给其他部门下令。

    其他部门,剩下的是情报科、通讯科、后勤科。

    情报和通讯不能说了,这两个部门都是专门审查,通讯科的人连门也不能出,肯定不是。情报科也在一起跟着抓特务,也得排除,那么,就剩下不受重视的后勤了。

    后勤部门于是得到命令,要再打四平!

    上次打四平,是一纵的司令员李天佑指挥的,当时梁兴初在一师那么长时间,没混上司令员,突然来了一个李天佑,从天而降,成了司令员,打四平还没打好。

    所以这次要由10纵再主持打四平,这是给10纵机会,对于所有人来说,都说得通。

    命令就这么下去了,很快,情报科报告,国民党方面有大幅度动作,新一军从长春出来,迅速增援四平!

    气压计的指针急剧摆动,风暴要来了!

    这一下,所有人都明白,特务就在后勤部门。知道内情的人再看后勤科的人,都开始带上怀疑的目光了。沈擒龙和李骥马上化装,跑到后勤科一看,这些人没有一个是赵介夫。

    那么,就是说,不是他们自己是特务,而是他们向特务泄密了。

    沈擒龙和李骥化上装,装成是后勤科的人,跟着后勤科的干部认认真真地准备起打四平的事情来。反正不久之后就要进行冬季攻势,不管打哪儿,都得准备物资,也不算浪费。

    又跑了一天,还是什么收获都没有,沈擒龙心里未免着急起来。这时,一个侦察员跑来报告,李骥让他赶快过去。

    沈擒龙急忙跑过去,路上打听发生了什么情况。那个侦察员也说不清,九台地方又不大,一阵急行军,他们就到了地方。

    沈擒龙一看,李骥他们几个站在一边,后勤科的一个干部正在跟一个地方上的干部吵架。后勤科的干部让地方上的人赶快用空地上现成的木料,而那个干部却坚决不肯。

    只听地方上的干部生气地对后勤科的干部说:“你打过仗没有?你知道战场多危险吗?你知道这些木料对战斗多重要吗?”

    那个后勤科的干部生气地说:“我当然打过仗,这和这个有什么关系?”

    地方上的干部说:“我们马科长说了,绝对不能用这些差的木料做支架,我们要对革命负责任!”

    沈擒龙看着这些木头觉得两眼发直,他没觉得这些木头对革命的价值有那么重要哇?

    可是后勤科的干部给唬住了,他也不敢嚷嚷了,只好问道:“你们有更好的木头?”

    “那当然,我们马科长是老革命,他工作最认真,已经派人去准备了!准备好了就给你们送过去!”

    沈擒龙小声问道:“怎么回事,什么大事,没这几根木头就不能革命成功?”

    李骥笑嘻嘻地说:“这是做爆破用的架子用的。”

    到了这时,城市攻坚已经已成为每次作战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次说是要打四平,当然更要以爆破为主。而城市攻坚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炸毁国民党坚固的碉堡和工事。

    在民主联军的炮兵火力仍然不足的情况下,用步兵拿着包炸毁有几层楼高的工事和碉堡就成了最经常的战术。

    当初沈擒龙他们打四平的时候,没进四平,就先掉进二楼高的外壕。要破坏这样的外壕,就得有一个电线杆一样的东西,把包架到几米高的位置,在高处引爆,这就是爆破用的支架的用处。

    沈擒龙两眼发直地说:“现在革命质量都到这份上了,连这样的木头都不够上前线的啦?”

    几个侦察兵都偷着发笑。

    李骥说:“看见没有,在马科长那样的老革命面前,纵队司令部后勤科的干部还不够看!”

    “哪来的那么革命的马科长,好大的气派!”

    “延安抗大来的!”

    沈擒龙难以置信地说:“不会吧!太神奇了,我当官为什么从来没有这么快!”

    他们正在嘀嘀咕咕,马科长已经来了。

    他看到他手下的工作人员正在跟纵队的干部争吵,就很热情地对后勤科的干部说:“部队的同志的心情我们理解,我们也正在努力工作,已经在准备木料了,很快就要把部队需要的东西准备好了!”

    沈擒龙清楚地看到,这个从延安来的老革命,坚决与偷工减料的**现象做斗争的马科长,正是他们要找的军统特务赵介夫。

    沈擒龙和李骥他们跟着后勤科的干部耷拉着脑袋离开木料场,沈擒龙问道:“马科长才从那边过来几天,这提拔的速度也太快了吧?这还是我们的队伍吗?”

    李骥他们开心地大笑起来。

    这正是所有人都想知道的问题,沈擒龙他们料定马科长还要为党勤勤恳恳工作很长时间,一时半会儿不会跑,于是赶快去查他的提拔原因。

    这可得赶快弄清,万一他上面还有更大的特务,已经当了县长甚至更大的官,革命真不容易成功了。

    沈擒龙回到司令部,脱下军装,又换上便衣,拿了一封伪造的《东北日报》的介绍信,说是《东北日报》的记者,找到县政府,来采访当地新解放之后拥军的先进经验。

    听说有记者来采访,当地的县委书记非常紧张。当时对记者是干什么的还不是太熟悉,和现在官员动不动就在媒体上宣传自己完全不能相比,也没人狂到要把新华网关闭。

    当时的《东北日报》也是高级货色,基本也等于上级领导,和后来的《人民日报》差不多,也是上面来的人。

    但是,沈擒龙一说是来向他们学习的,县委书记立刻高兴起来,先介绍了一番土改的先进经验,沈擒龙也没打断,借机听听,土改之后金子的行情怎么样了。

    说了半天,话题说到妇女识字方面,沈擒龙才把话拉回来,讲到当地为部队物资的事情上来。

    县委书记高兴地说:“说到为部队物资,就要说到我们的政治思想工作了!我们这儿的干部,政治水平高,工作认真负责,说起来,全都托**他老人家的福,我们找到了一个从延安来的老革命来工作!”

    沈擒龙急忙鼓励:“嗯!讲讲!还有从延安来的老革命来工作?”

    “是,这不是打下了吉林外围的这么多城市吗?一切都是紧张的,缺乏干部,对新区情况不熟悉,还有敌特分子捣乱,工作硬是麻烦得很嘞!”

    沈擒龙急得连连点头,等着他说重点。

    县委书记又说:“亏得我有一个老战友,他在乌拉街,介绍一个同志过来帮忙。原来这个同志在才进关的时候丢失了组织关系,他是从延安来的,可是没有了组织关系,只能在南满做普通工作人员的工作,可是他还是任劳任怨的!”

    沈擒龙点头,就像我才来东北时候那样,服从组织分配了。

    县委书记又说:“他听说咱们10纵到了九台,马上要求过来到司令部工作!”

    沈擒龙心想,这还任劳任怨哪?

    “他到了这边,拿着介绍信找到了我的那个老战友,跟他把情况一说,我的老战友也是抗大来的,就给他开了一封介绍信,介绍他到了这边。结果我马上任命他当科长,你猜怎么着?”

    沈擒龙带着哭腔问道:“怎么样啦?”

    “我们这儿的工作一下子就上去了!那么多的难题迎刃而解,到底是秀才,什么都懂,政策水平特别高,上面不管来了什么文件,他都能掌握精神,对我的帮助也很大!”

    沈擒龙哭着问道:“你还把所有的上级文件都让他看啦?”

    “那是,老马的政策水平高!”县委书记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说实在话,比我这个大老粗还要强很多嘞!”

    沈擒龙直翻白眼,他想,对,一般特务是有政策水平比我们高的特点。

    我才参作的时候,在北平抓住了特务,人家就不断给我上抗日民主的政策课,告诉我杀俘虏不对,那时我还什么都不懂,遭到特务强烈的鄙视,真是惭愧啊!

    只是,这位书记同志是县团级,就是上校,沈擒龙如果有军衔,只是少校,人家这样政策水平的同志是怎么得到提拔的!

    沈擒龙深感自己做人非常失败,这时县委书记已经热情地说:“来吧,我介绍马宁同志和你认识!”

    沈擒龙只好说:“那个,不影响人家工作吗?还是不用了吧!”

    “不影响,你一定要见见他!”

1066、误入歧途的林彪的参谋长() 
但是县委书记不由分说,还是拉着沈擒龙和潜伏下来的特务见了面。ggaawwx

    特务看到,这个《东北日报》的记者穿着一身又肥又大的黑棉袄,围着一个比拉车的马脖子上的套包还粗的围脖,眼睛上扣着一对厚厚的二饼,十足一个书呆子。

    赵介夫也没太在意,他还是一副热情的老革命的样子,和沈擒龙握手。

    沈擒龙于是说:“我是《东北日报》的记者,你们书记极力向我你,说你是抗大来的老革命,政策水平高,咱们这个地区属你的工作做得好,所以我想采访你一下。”

    赵介夫真不好意思了。

    一个特务,比所有的干部工作都好,还要发动整个解放区的人向他学习,这也不象话呀!

    这时候,赵介夫真有心投奔光明了。要是他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工作,是不是也能成为东北人民政府的什么重要人物?

    才来几天,就当了县政府的科长,现在又成了全解放区学习的模范,这样发展下去,那还了得?

    不过,说实在的,赵介夫真是在抗大学习过的,他确实比这些新提拔起来的干部对党的政策知道得更多。

    尽管赵介夫故意捣乱,总是想方设法拖延给部队的物资,但是不可否认,他的头脑反应速度,他的工作能力,是比一般的干部强得多。

    ――――

    治世重德不重才,乱世重才不重德,这时有能力的人确实容易脱颖而出。

    其实这时刘亚楼才37岁,已经是东北民主联军的参谋长了。其他几个纵队司令员,梁兴初等等,也才30多岁。纵队,就是后来的军,纵队司令员就是军长,就是将军。

    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20几岁当师长,30几岁当将军。

    那个时代,不讲年龄,学历,不讲财产,不讲社会关系,只要个人有能力,就会如雄鹰一般展翅高飞。

    不过,相对来说,有些人就吃了大亏。

    有一个故事,50年代,有一个战士要复员回家,来送他的人大尉、大校之类的军官都是小人物,光是将军就有十几个。但是所有人都在等着最后一个重要人物出场。

    又过了一阵,一个人一边扣着衣扣一边急匆匆地从国防部的会场跑出来,这个人就是这个战士的老战友――聂荣臻元帅!

    原来,这个复员的战士从红军时期就当炊事班长,这些将军都是他亲手送出去的兵。聂荣臻元帅从南昌起义时候就带着这个老兵,到了建国之后,他还是个班长。

    当然,中间也有很多战友要提拔他,可是他说他指挥不了一个连,还是安心当一个炊事班长比较好。这样,到了部队有年龄限制的时候,他只能回家当农民了。

    这就是人生啊!

    ――――

    这时沈擒龙就热心地采访赵介夫,对他的工作进行全面报导。

    一方面,沈擒龙得知道他是怎么和国民党那边的,要找到他的交通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