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田园悠闲小日子 >

第65部分

田园悠闲小日子-第65部分

小说: 田园悠闲小日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这几天眼见着林氏脸色憔悴,粗壮的身子都消瘦了几分。

    “大妗,你刷锅呢,我来帮你吧!”谢萱有心要开解她几句,就走进厨房里跟林氏笑着说道。

    “不用哩,我快刷完了,你玩去吧!”林氏瞧见谢萱进来,眼尾的鱼尾纹带上几分笑意,说道。

    谢萱仔细看着林氏的脸,认真道:“大妗,你瞧你这两天都瘦了,脸上皱纹都长出来了!我给你的面膏用完了没,我这里还有,再给你拿一盒吧!”

    林氏忙阻拦:“先前的还没用完呐,等用完再说吧!人年纪大了,哪儿能不老呢?”

    说着,又有些迟疑的摸了摸脸,皱眉问谢萱道:“萱萱,我真的长皱纹了?”

    谢萱暗笑,哪怕姿色再平常的女人也是爱美的,林氏这是有些在意了呢!

    “当然了,大妗,你这两天眼瞧着就瘦了,笑容也没以前多了,成天愁云满面,哪儿能不长皱纹呢?”谢萱就故意说道:“你瞧隔壁胡婶儿,年纪比你还大几岁,成天笑口常开的,看起来比你还年轻呢!你可得注意着点儿,我大舅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小心被哪个年轻漂亮的给勾走了!”

    林氏听谢萱一丁点儿人说大人话,忍不住扑哧笑了,脸上的愁容略散了些,点了点谢萱的头笑道:“你呀,小萝卜头一个,还操心起这个来了。放心,你大舅不是那样的人……我信他哩!”

    说罢这句话,林氏晒的紫堂脸儿上罕见的露出几分羞赧。

    “哎哟,大妗和大舅夫妻情深,是我操那多余的心。”谢萱佯装叹气,“既然大妗夫妻和美、子孙孝顺、公婆欢喜、姑嫂亲如姐妹,又何必为那些不值得的事烦心,还整天闷闷不乐呢?”

    林氏这才发觉谢萱的来意,见她饶了个大圈子来劝自己,又是欣慰又是感动。

    “你这个小滑头,饶了这么大一个圈子,竟然是给大妗讲道理来了!”林氏在她额头上轻轻凿了一下。

    “大妗,你自己心里也明白,咱家家人和睦,又没有那些乌七八糟的事儿,日子也越过越好。林椿儿的事儿又错不在你,姥爷姥姥也没有怪你半分,你成天愁容满面,这不是自寻烦恼么?”谢萱就郑重了脸色,认真跟林氏说道:

    “原本大家都放下的事儿,你反倒一直显在脸上,这不是时时提醒大家,让大家也跟着不欢喜么!”

    林氏愣住了,拿着炊帚站在那儿呆立了好一会儿。

    许久,林氏才神色难言的看着谢萱,轻叹道:“萱萱,大妗一大把年纪了,反倒没你看的明白哩!”

    谢萱就笑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是我比大妗看的清,只是我不是局中人,思虑没大妗那么多哩!”

    林氏叹了口气,就说以后会注意,让谢萱不用担心。

    之后几天,虽然林氏有时候还是会闷闷的,但已经比之前好些了。

    如此几天之后,谢青山的伤很快愈合了,六七天后就忍不住跑到庄子上,看菜种的如何,叫谢王氏发现后骂了一顿,他也只是嘿嘿笑。

    无奈,谢王氏就给他做了一顶棉帽子,让他戴着,生怕再吹了寒风留下后遗症。

    惠娘家的房子也很快就盖好了,毕竟不是什么青砖瓦房,盖的屋子也少,不过是一间堂屋隔成三间,又盖了一间西厢房隔成两间,做厨房和储藏之用。

    泥胚比青砖瓦片可便宜多了,木材和茅草又不用花钱,山上多得是,工人也是亲戚邻居主动来帮忙,干完活儿管大家吃顿饭,连工钱都免了。

    满打满算,秋娘家的房子盖完花的还不到十两银子,谢家就出了这个钱,李昌平感动的不知如何是好。

    茅屋盖好后,李昌平每天都在屋子里烧堆柴火,烘去湿气和寒气,准备干了之后就搬进去。

    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庄子地屋里的韭黄蒜黄长的有小腿肚深,另外每天都趁着地屋里温暖的气温发豆芽,有黄豆芽、绿豆芽、黑豆芽,还发了豌豆苗儿,供应到几个大酒楼中,其中豌豆苗最受欢迎,人们发现,豌豆竟然还能这么吃?

    脆嫩爽口的豌豆苗一上各大酒楼的餐桌,就受到了客人们的一致欢迎,价钱不比韭黄蒜黄低。

    因为豆芽生长速度快,至少温度和水分足够,再加上地屋里有供暖火炉,还有水壶烧水加湿,几天功夫就能长出来,能够持续供应。不像别家菜农,不是产量小,就是品相不好,谢家的豆芽产量大,生长速度快,品相还好,几家酒楼后来都用谢家的菜。

    在韭黄蒜黄上市之前,谢家的豆芽供不应求。

    一个月功夫,谢家的种出来的菜就完全垄断了临漳县的八家高级酒楼,几家大户人家也在韩正业的牵线下,直接向谢家订货。

    那些小户菜农除了在菜市零售,只能转向供应那些小点儿的饭店食铺,和谢家毫无竞争之力。

    虽然谢家垄断了高级酒楼和大户人家的蔬菜供应,也惹得些怨言,抱怨谢家势大欺人。但谢家凭正当手艺做生意,又没有搞歪门邪道,是以并没有激起多大的浪花。

    更何况,谢家并没有赶尽杀绝,种菜的菜农们也都是小门小户,并没有多大的能力,这些怨言就在各自找到新的市场和客户后消散了。

    现在,谢家人眼看着韭黄蒜黄还没销售,就已经挣了百余两银子,每个人干活儿都是笑呵呵的,大家一股劲儿往一块儿使,感觉每天生活都很有劲头儿。

    想到韭黄蒜黄成熟后,每天不但要向六家酒楼和各个大户人家运送豆芽,还要运送韭黄蒜黄,一辆骡车根本忙不过来。

    谢青山又带着谢平田去牲口市买了一匹马和一辆拉车,马不是什么好马,但也比骡子强多了。

    于是,每天早上谢平田和谢平安就赶着骡车和马车去临漳县送菜。

第110章 冬至() 
很快,冬至就快到了。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是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人们一般在这天办宴席、享祀先祖。

    在彰德府这块儿地方,冬至都要吃饺子。

    普通人家当然是喜欢吃肉馅儿的,猪肉、羊肉的最常见,富裕些的多肥少菜,穷困些的也要在菜馅儿里加点儿荤腥。

    大户人家吃惯了大鱼大肉,当然还是喜欢吃个新鲜的。冬日里菜蔬很少,除了萝卜白菜就是豆芽,谢萱算好了,地屋里的韭黄和蒜黄正好趁机上市。

    惠娘夫妻在房子烘干后就搬了回去,秋娘夫妻也在帮谢家种完菜就回去了,到时候就剩下谢青山父子三个和林氏忙活了,谢王氏还要顾着谢萱,还有谢志远谢志诚两个上学。

    秋娘夫妻走的时候,谢王氏和谢青山又给了十两,周安和周全两人的工钱加起来快有三两,总共十三两银子也足够了,让他们回去置办豆腐坊要用的东西。

    周安再三保证,今后一定会还这笔钱。

    谢青山再三说让他们好好置办东西,等挣到了钱再说。

    谢王氏原本想着是不用他们还钱的,但谢青山怕两个女婿见来钱来的容易,生出懈怠依赖之心,只说是借给他们的,好督促他们上进。

    当然,这个钱谢青山也不准备要回来。

    谢王氏感叹说:“还是秋娘女婿懂事,年纪虽轻,但性子老成持重,对秋娘也百依百。秋娘那性子咋咋呼呼的,遇到周安就慢慢安静下来了。果然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俩人算过到一块儿去了!”

    谢青山也笑:“周安周全兄弟俩都懂事儿,干活舍得下力气,也不跟别人争长短,从来不跟别人比拼干的少干的多。虽然家里被他爹拖累了几年,但只要肯干,有啥置办不来?当初咱们嫁秋娘是嫁对了!”

    从秋娘想到惠娘,谢王氏叹气:“惠娘女婿是个属石磨的——别人推一推,他就动一动,你要不推,他一直呆呆的,跟个木头似得,老实过头了。惠娘今后得操心了……”

    “确实是,咱家给他出了十两银子盖房,他连句客气话也不知道说。要不是惠娘主动提起来以后还,他还呆头呆头当啥都是理所当然哩!”谢青山皱眉道:“我哪儿舍得闺女还这个钱,我就是看不得他那呆愣愣的样儿,叫惠娘受了多少苦……”

    老夫妻俩不过闲时说话,并没有跟别人说。

    果然到了冬至这天,谢青山丑时就起来了,他要赶马车去庄子上割韭黄蒜黄,和两个儿子送货到酒楼和几户大户人家后厨。

    谢平田和谢平安都住在庄子上,以防再发生被盗的事。

    谢萱睡意朦胧中,外头咯吱一声,是门被推开的声音。

    后院的鸡大概是被吵醒了,公鸡低声“喔喔喔”的叫了两声,仿佛喊着极大的不情愿。

    谢萱也被吵醒了,她早已经对石头和泥胚墙的隔音效果绝望了,她睡觉又轻,只要有点儿声音就能吵醒她。

    窗户上糊着三层厚厚的窗纸,屋内一片黑漆漆,伸手不见五指,谢萱将被子蒙住了头,想到当什么都没听见。

    外面谢王氏和林氏压低了声音说话:

    “娘,你再睡会儿,我跟爹去庄子上!”林氏说。

    “我有点不放心哩,今天冬至,八家酒楼和几户大户人家后厨总共要快一千斤哩,你们四个不知道能割完不能……”谢王氏有些担忧的说。

    “咋割不完?一千斤也就半亩地,不到两个时辰咱们就能割完!”林氏笑着说,“娘你就在家好好睡一觉,顾着萱萱和志远志诚就行!”

    过了一会儿,又听见谢青山从后院牲口棚牵马出来,马蹄踏在冻的坚硬的地面上,“嗒嗒”的声音很清脆。

    在马的一连串响鼻声中,谢萱赶紧穿好了棉袄,套上谢王氏做的棉帽子,缩着脖子出了门。

    “姥爷,大妗,我也去!”谢萱喊道。

    谢青山眯着眼睛,黑影影里瞧见谢萱从西耳房里走出来,忍不住道:“萱萱,这天忒早了,你多睡会儿,我和你大舅他们能干完哩!”

    “我也去吧,到时候也能帮你们计计数!”谢萱在寒风中打了个哆嗦,“等回来我再补个觉!”

    “唉——”听到谢萱计数的话,谢青山就叹了口气,让谢王氏给谢萱拿一床铺盖路上围着。

    谢家除了谢萱和志远志诚,都是不识字的,虽然也能在纸上画道道计数,但肯定没谢萱算的又快又准,说不定还要耽搁时间。

    谢王氏就赶紧上屋里拿了一床厚厚的旧被子放到车上,林氏就搂着谢萱,两人围着被子,谢青山拿马鞭赶着马,趁着微微的星光,朝庄子上赶去。

    马车晃晃悠悠的,谢萱窝在林氏温暖的怀里,外面又有厚厚的棉被,小身体毕竟不能跟大人比,她坚持不住又睡着了。

    再醒来已经到了庄子上了,进了地屋,谢平田和谢平安早已经割了好几篓,放在空地上。

    地屋里十分温暖,大概有二十度左右,谢平田和谢平安穿着夹袄干了好一会儿,额头上渗出汗水来。

    “大舅小舅,你们什么时候起来干活了?怎么割了这么多?”谢萱数了数,共有九篓韭黄和蒜黄,忍不住笑道。

    “嘿嘿,咱们知道今儿要早起,一夜都没睡安生,生怕睡过头了误了时辰哩!”谢平安就嘿嘿笑道,“萱萱,你个小懒猫,不是最爱睡懒觉?咋也过来了?”

    “我呀,怕你算不好数,监督你来了!”谢萱笑眯眯说道。

    谢青山和林氏进了地屋,感受到温暖潮湿的空气,也脱了外面的大棉袄,加入到割韭黄蒜黄的行列。

    “瞧这黄央央的嫩苗儿,多喜人!”谢青山边割边道,笑的脸上一片皱纹,“以前冬天谁吃过这样好菜?等会儿咱们回去的时候也割半篓,回去包饺子吃!”

    “豌豆苗也好吃哩,要不是萱萱说,谁知道豌豆苗还能这样个吃法?”林氏也笑着说,“配个鸡蛋炒着,味道又脆又鲜,是个好菜!怪不得能卖到跟蒜黄韭黄差不多的价钱。”

    谢平田站起来直了直腰,看着烛光里一眼望不到头的菜蔬,颜色嫩黄,像春天的麦苗一样茂盛浓密,忍不住裂开嘴乐呵:“这样的日子过的才叫有奔头哩!”

第111章 韭黄炒鸡蛋() 
很快就割了二十篓韭黄和蒜黄,几人就停了手。

    谢萱拿出用宣纸裁的小本本,看着上面的记录说道:“醉霄楼、春风楼、云来酒楼、泰和楼四家各要八十斤……杏花村、裕兴酒楼、安康阁,各要一百斤。兴隆酒楼要六十斤!”

    兴隆酒楼就是那个买赖六子菜的酒楼,后来酒楼掌柜还是找到谢家,让谢家给他们供货。

    两家又没有什么大仇大怨,谢家当然不介意多一个客户。

    谢平田和谢平安拿着一杆大秤,仔细给每一家分装菜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