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重生俏卿宝 >

第34部分

重生俏卿宝-第34部分

小说: 重生俏卿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丁潘安惊异的看了卿宝一眼,又摸出那柄破扇子,在掌心敲呀敲:“读书是好事,你们打算去哪个夫子那里?”

    “靳夫子,他最便宜了,才八两银子。”其实应该还有更便宜的,但那些是一般夫子,既然四柱上了十两银子的,要是给三柱弄个太便宜的,怕三柱心里不平衡,所以卿宝也没去打听,想着弄个差不多的就行了。

    丁潘安却问道“你三哥几岁了?”

    虽不知他为何这样问,卿宝还是老实的回答了:“十岁多点。”

    丁潘安却摇头道:“十岁启蒙太晚了。靳夫子年轻资历浅,急于扬名立万,怕是没有耐心教一个启蒙这么晚的学生。要不这样,你们去张夫子家吧,我以前就是张夫子给启的蒙,他讲学绝对好。”

    张夫子,是那个一年十二两的,卿宝赶紧晃脑袋:“他太贵了,我没那么多银子。”

    丁潘安用扇子在她头上轻轻敲了两下,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你三哥本身启蒙就晚了,如果不找名师,是教不出来的。你想啊,人家六岁启蒙,都学了四年了,这功课已经领先你三哥一大截了,他若不再找个名师,想要出人头地可就难喽。”那个“喽”字,还拉着长音往上挑了挑,好象看到卿宝为难,他很高兴一样。

    丁潘安本身就是个学子,肯定对夫子和学堂了解的很透彻,所以他分析的这些,卿宝很同意,但同意归同意,五两银子和十二两银子差得太远了,能凑到八两就不错了,十二两是别想了。

    “谢谢你了,可我没那么多钱,我先凑够八两,让三哥去靳夫子那里吧,明年有钱了,再去张夫子那里。”

    丁潘安却刷的一下将扇子打开了,轻轻的在胸前扇呀扇。

    他本就俊美风流,打扮的又华美漂亮,现在又拿出扇子来装模作样,当真是“从上往下看,风流往下跑;从下往上看,风流往上跑”!

    卿宝看着他这潇洒俊美的模样,不禁感叹道,夏瑜是哪辈子烧高香了,得到了这么一个璧人。

    不过再一想到他不太稳定的因素,卿宝又叹道,夏瑜这是哪辈子倒了血霉了,摊上这么一位不省心的主儿!

    丁潘安却不知道卿宝心里在想什么,冁然而笑道:“有你子平哥哥在,还用得着你花那么多银子?你子平哥哥可是张夫子的得意门生,虽说不花钱不可能,不过看在你子平哥哥的面子上,少花点肯定是没问题的。明天辰时整,你和你三哥去张夫子家门口,子平哥哥带你们去。”

    这可真是意外之喜,卿宝的小脸顿时就明媚了起来,她兴高采烈的对丁潘安道:“那我可真谢谢你了!”

    丁潘安却嬉皮笑脸的凑过,小声说道:“我也不用你谢,什么时候你把你姐哄出来,让我先看一眼,我就不要你的谢礼了,如何?”

    卿宝这才明白,敢情这位和她套了半天近乎,还帮了她这么一个大忙,原来是想看未婚妻呀!

    情调有话要说:我更这么勤劳,求花,求章,求收藏哭都没人表扬一下吗?心塞的默默走吧

    夏瑜是什么样的人;卿宝是再清楚不过的。

    说实话;夏瑜长得挺漂亮的;和丁潘安站在一起,虽说不如金童玉女般那样完美;但也不掉份。

    当然,这只是建立在夏瑜不那么尖酸刻薄的基础上。

    卿宝敢打包票,如果自己冒然把夏瑜约出来,夏瑜再批头盖脸给她一顿骂,被丁潘安看到了,估计不立马得毁婚;也不会喜欢夏瑜的。。

    如果自己事先告诉了夏瑜,就不见得能把夏瑜约出来了,即便能约出来,夏瑜也表现的很好,可卿宝又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心虚的导购,明知道自家商品有瑕疵,却还若无其事的往外推销,嘴上拼命说着好,心里却虚的要命。

    含含糊糊的和丁潘安应对了几句,两人约定明天清早,在张夫子家门口见。

    回到家中,三个柱子正在厨房呢,二柱在熬糖,三柱在烧火。

    卿宝看着那锅糖正熬到要紧的时候,就没打扰他们,而是回了自己的房间,找出一块厚实布,开始给三柱做书包。

    四柱有书包,三柱也应该一视同仁才是。

    这个社会是没有书包的,有的是书箱,以前的时候,卿宝就曾经看见小成子背着个书箱,里面放的就是越越的书。

    卿宝这才知道书童的作用之一,就是替小主人背那重重的书箱。

    卿宝嫌那箱子太重,就替四柱缝了个书包。

    虽说卿宝的针线并不太好,但缝个简单的书包,还是看得过去的。

    书包的样式也是最简单的,就是解放军用的那种一根带子的包,为了结实耐用,缝了里外两层。为了美观,还在书包最外面那层上面,缝了一个布剪的小熊。

    现在又给三柱做书包,为了区别,这次打算在外面缝的是一只小虎。

    卿宝正埋头做书包呢,夏守平带着四柱竟然又回来了。

    四柱一头闯进了卿宝的屋子,扑过来就搂住了卿宝,兴高采烈的说道:“六丫,齐夫子说今儿下午我就可以去读书了。”

    “齐夫子怎么下午授课呀?上午人都精神,应该上午授课才是。”卿宝把四柱从她身上拽下来,奇怪的问道。

    “上午齐夫子要给师兄们授课,下午才给我们这些刚启蒙的学生授课。”四柱一边说着,一边又蹦蹦跳跳的往我走:“我去和娘说说,我们学塾可好了。”说罢,欢天喜地的去了。

    为了照顾下午要去学塾的四柱,一家人早早吃了午饭。

    黄六娘嘴上说着不乐意让四柱去,可刚吃完饭,她就找出一身新衣服让四柱换上了。

    看来,在对儿子的教育问题上,她也不过是嘴硬心软罢了。

    卿宝怕四柱刚去被人欺负,特意在他的书包里塞了一包糖,让他拿去给同学们吃,还一再的嘱咐他,到书塾里了,尽量和越越坐在一起,两个人好互相照应。

    四柱一一答应着,激情澎湃的走了。

    看着四柱去上学了,三柱什么也没说,一头扎进了厨房,就再也没有出来。

    卿宝知道三柱心思重,有什么事儿都会憋在心里,不会对别人说。

    怕他憋出病来,卿宝决定还是尽快把这好消息告诉他,于是就跟去了厨房,招呼三柱道:“三哥,你来一下,我有事和你说。”

    三柱本来也没做什么,只是在盯着厨房发呆。见卿宝叫他,就随卿宝走了出来。

    卿宝带他来到自己房里,对他说道:“三哥,我刚才出去碰到丁潘安了,他说他认识张夫子,去说说情的话,可以少收咱们点钱。。。。。。

第五十二章时光飞逝() 
明天他会带你去见张夫子,看看张夫子收不收你这个弟子。”

    三柱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惊呆了,他呆呆的站在地上,两只眼睛紧紧的盯着卿宝,似乎想从卿宝脸上看出来,这是不是一个玩笑。

    见他傻了,卿宝抓起炕上未缝完的书包,在他眼前晃了晃:“我没骗你,看,这是我给你缝的书包,明儿个你就可以去读书了。”待看到那书包后,三柱这才呆呆的眨了眨眼,然后两颗豆大的泪珠,从眼中就突然涌了出来。

    卿宝傻眼了,赶紧劝他道:“三哥,你别哭啊,这是好事,你哭什么?”

    三柱冲过来抱住了卿宝,哽咽着道:“六丫,三哥谢谢你了!”

    卿宝故意逗他开心道:“你要真想谢我,就好好读书,考个状元回来,以后我就当状元妹子了,这多有面子啊!”

    三柱放开卿宝,抹了抹眼里的泪道:“状元我不敢想,我一定好好念书,考个进士什么的。六丫,你等着,三哥肯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卿宝笑道:“只要能考上,什么都行。你和娘说说去,让她给你找身新衣服,明天好精精神神的去学堂。”

    “哎,我这就去。”

    “和娘好好说说,千万别惹她生气!”

    “知道了。”

    也不知道三柱是怎样和黄六娘说的,反正在吃晚饭的时候,黄六娘在饭桌上,又对着全家宣布了三柱读书的事。三柱的待遇,和四柱一样,扣工钱,分家产的时候少分。三柱也和四柱一样,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第二天一大早,穿戴一新的三柱就过来敲卿宝的门,两人草草吃了早饭,就去张夫子的私塾了。

    张夫子的书塾离卿宝家有点远,要穿过大半个城才能到。

    好在城不算太大,走了二十来分钟就到了。

    卿宝他们到的时候,丁潘安还没来,两个人也不敢冒然进去,就在书塾外面打转。

    说是书塾,其实就是一个大院子。

    青砖黛瓦,古意森森,到没什么出奇的地方。

    门口也没竖个牌子什么的,从外表看,绝对看不出这是个书塾来。

    不过在张夫子这里读书的学子还真不少,三三两两的,络绎不停。

    卿宝和三柱在门口等了好长时间,才看见一身儒服的丁潘安不疾不徐的从街口走了过来。

    看到卿宝和三柱已经等在门口了,丁潘安大老远就笑道:“你们来的可真早,等急了吧?”

    “急倒是没急。”卿宝把丁潘安拉到旁边,小声问他道:“我现在手上就有五两半的银子,你说张夫子能答应吗?”

    丁潘安拍着胸脯保证道:“子平哥哥办事,你就放心吧。”

    卿宝把自己那点银子都塞给他,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大恩不言谢,今儿这事儿我记着呢,以后定会报答你的。”

    丁潘安把银子袖了,微微俯,替卿宝重新插了插头上微松的珠花,轻声在卿宝耳边道:“你别忘了我交待你的事儿就行。”

    然后他抬起身,对旁边的三柱勾了勾手道:“三柱,走,跟丁哥哥见夫子去。”

    三柱嘱咐卿宝道:“六丫,你先回家吧,路上小心点。”然后跟随着丁盘安,走进了那扇黑乎乎的大门里。

    等他们进去后,已经没事了的卿宝,才转身慢慢往回走。

    刚走到家门口,就看见夏守业夏守全兄弟和杨氏张氏赶着车来送糖果了。

    见卿宝是从外面回来的,杨氏惊奇的问道:“六丫,这一大早的你干啥去了?”

    三柱四柱上学读书不是一两天的事,瞒肯定是瞒不住,何况也没有瞒的必要,卿宝就直接说道:“今天三哥去书塾里读书,我送他去着。”

    “读书?”杨氏的声调一下子就高了:“束脩给了没?六丫,快听大伯母的话,赶紧把钱要回来,把三柱也叫回来。在家做糖能挣钱,读书得花钱,这一里一外,可差不少钱呢!”

    张氏也在旁边附和道:“你五叔读了十几年,把家里折腾的江枯河干的,这刚缓上劲来,还让三柱去读书?大嫂,咱得和三哥三嫂说说,不带这样败家的。”

    妯娌两个说着,竟然连车都不卸了,真的进屋找黄六娘说话去了。

    看来,夏守祖读书连个秀才都没考中的事,已经成了夏家人的梦魇了!

    黄六娘听了杨氏和张氏的劝,晚上的时候,就又不想让三柱和四柱上学了,可惜两个男孩子都很坚决,任她怎么说也不退学。再说了,束脩已经送出去了,要是不能去要了,黄六娘无奈,只得答应让他们念这一年识个字,明年就不让他们去了。

    三柱和四柱只得暂时先答应下来,每天积极的认字摹字,希望他们的勤奋和真诚,可以打动黄六娘。

    四柱和越越当了同学后,两个人的关系越发的亲密了。

    以前的时候,越越大概七八天才来一次,当和四柱在同一个书塾读书后,是天天来报到。每天中午肯定要找四柱来结伴上学,晚上两个人也一起回来,有时候,两人还会在一起做功课。

    卿宝虽然认字,但六丫不认字,为了给自己的识字找个借口,在他们写字摹字的时候,卿宝也会凑过去看热闹。

    小孩子都是好为人师,越越和四柱,经常要抢着教卿宝认字。

    为了给这几个孩子们施加点压力,卿宝在认字的时候,总会表现的比他们要快一点点。为了能在卿宝面前显摆,不让卿宝看不起,越越和四柱是拼了命的学习,功课倒还真是越来越好了。

    而三柱,根本不用催促,抓住了难得的机会,天天手不释卷。

    在男孩子们的读书声中,日子很快滑过

    光阴飞逝两年后。

    一个青砖黑门的房子前面;停着几辆马车;上面装满了行李物品。车都快装满了,还有不少人;正络驿不绝的从里面往外搬东西。

    树荫下面,站了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身着淡绿襦裙,胸系粉白丝带;唇如含朱,眼如点漆,身材纤细;体态轻盈。

    她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小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