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重生之财富天下 >

第47部分

重生之财富天下-第47部分

小说: 重生之财富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再次回到了这个地方,却是不一样的风景。

    “老乡,走不走潾州,五十块钱”。

    一个女人背着个挎包上来问道。

    李帆摆摆手,朝着前面的出租车走去。

    “去哪儿?”司机问道。

    “送我到万丰镇,三百块钱”,李帆直接说道。

    司机顿时兴奋道:“没问题,您系好安全带”。

    一个半小时之后,李帆就这么出现在村口。

    这就是一个小村庄,村子里一百多户人家,围成了两个大圆圈,被称为上村和下村。

    李帆的家就在上村村口,第一家的房子就是他们的。

    “李帆回来啦,放假啦”,一个老人扛着农具走过来,手里还拿着个老烟杆,看到李帆打起了招呼。

    “老四爷还在做呢,都八十了”,李帆笑着说道。

    “不做怎么成呢,在农村难道还天天喝茶啊”,老四爷笑呵呵道。

    李帆进了村子,顿时就忙了起来。

    现在正是年关时节,各家各户都开始热闹起来,所以整个村子也有不少人。

    加上也没什么农活,大家没事都是围坐在地坝上吹牛打牌。

    看到李帆回来,自然是纷纷打起了招呼。

    算起来,李帆还是他们村子里为数不多上大学的人,这样的人才在整个村子里不超过五个。

    反正和李帆从小玩到大的几个同伴当中,就他一个人读了大学。

    从村口旁边的石板路往里走,便是自家的院子。

    整个村子是围成了两个圆圈,朝向基本是朝南北,唯独他们的房子是朝西。

    而且别人都是独门独户,只有他们家是一个大院子。

    这都是祖上留下来的。

    正屋是两间两层的砖房,这是八十年代初,李帆的爷爷带着全家老小盖起来的。

    砖是自家烧的,石头也是自己自己采的,除了花了些钱请帮忙的人吃饭喝酒,其他也没花什么钱。

    但这两间房,是当时村子里第一个砖瓦房。

    正屋前面是一个大院子,有三百多平的样子,前面是一条村机耕道,院子的正门就是向着这条路的,朝西。

    院子左边是一个用牛屎和黄土筑起来的土房,这是他们的厨房,几十年了,虽然饱经风霜,依然稳固。

    右边同样是土房,这里曾经是牛圈,现在成了对方杂物的地方,在李帆的记忆里,最深刻的便是这个地方。

    他的童年始终有一件事贯穿着,那就是放牛,直到爷爷生了一场大病那年,这里面才没有了牛。

    两间土房中间有个小坝,坝子边上是一个直径两米石碾,有些年头了。

    要是放在以前,有两间砖房,还能有这么两间土房,在村子里那就是大户人家,绝对是不愁吃穿的。

    虽然现在说不上寒酸,但村子里家家户户都盖了砖房,也就不算什么了。

    “爸,我回来了”,李帆推开院子的小门走了进去,很安静,门上了锁,似乎还没回来。

    院子里是一些残枝落叶,正屋前的台阶上也有了青苔。

    看起来这里少了些人气。

    临近年关,父母忙着要账结账,平时也是早出晚归,估计根本没想起自己回来这回事。

    李帆叹了口气,他没怪父母,因为已经习惯了。

    为了摆脱穷日子,父亲每天起早贪黑,母亲也是帮着她。

    父亲负责工地建设,母亲则是负责结款和付工资,对钱这一块,父亲很少过问。

    也正是两人这样的齐心协力,这两年家里的条件稍微好了点。

    但也仅仅是温饱不愁,至于传说中的小康水平,也不知道有没有达到标准。

    上了两步台阶,走到外面的窗子前取下钥匙,打开大门。

    这两步台阶还有个故事。

    据说当年爷爷建房那会儿,一个算命先生突然路过此地。

    当时还在挖地基,算命先生便是告诉爷爷,此屋朝西,地势再高两阶,以南北守望之势,日后必出贵人。

    爷爷当时就相信了,然后硬是将地基拔高了几十公分,留出了两级台阶。

    或许是缘分,李帆母亲怀上他那年,那个算命先生又出现了。

    当时他告诉李帆的父亲,此子将会于某月某日生于子时之初,当第一声啼哭的时候,一定要关掉灯光,然后再打开。

    算命先生离开的时候反复叮嘱要关灯,如果没关灯,贵气将一去不返。

    李父后来告诉李帆,当时她母亲因为难产,便是送到了医院。

    李帆果然在之时之初出生,但医院是不可能关灯的。

    而这件事,每当李父说起的时候,李帆还能感觉到他心里的那丝惋惜。

    虽然李帆一直认为这是迷信,但直到他重活一世,这个事情却是让他觉得,世间之事,或许还真的有许多是不能用科学去衡量。

    五千年的古老文明,谁知道还有什么神奇的事情发生。

第80章 石油勘探?() 
推开门走了进去,屋子里打扫得很干净。

    正屋前面两间屋子,右边这间是吃饭用的,左边这间则是父母的卧室。

    李帆的卧室则是在后面。

    二楼如今是空着的,不过放了不少东西,一般过年的时候亲戚朋友来就会安排到楼上住。

    李父一共三姊妹,一个姐姐和妹妹,姐姐嫁到比较远的地方,妹妹在本地。

    李帆来到自己的卧室,发现床铺已经整理好了,屋子也打扫得干干净净。

    他满意的点点头,这样就足够了。

    已经是中午了,父母还没回来,李帆自己一个人到院子外面的地里摘了一些菜,简单做了个午饭。

    下午李父李母回来了,李父骑着自行车,后座上坐着李母,李母手里还提着大袋小袋的菜。

    “小帆”,还没进院子,李母便是喊了起来。

    推开院子的门,李父推着自行车走了进来,李母则是直奔正屋。

    屋子里没人。

    “难道小帆还没回来?”两人有些奇怪,不是说中午就能到吗?

    就在这时,李帆背着手溜达着回来了。

    中午吃了饭后他睡了会儿午觉,醒来就出去转悠去了。

    乡间的小路,朴实的村民,这一切都让他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勾心斗角,连整个人的心境都完全放空了。

    “您们回来了?”看着正站在院子里的父母,李帆有些意外。

    “我们还以为你没回来,正要打电话给你呢”,李母笑道。

    李帆笑道:“久了没回来了,出去转转”。

    和十几年后看上去,母亲没太大变化,倒是父亲,十几年后头发全白了,此时还是满头黑发。

    李父解释道:“上午我和你妈出去要工钱去了,本来想赶回来做饭的,结果那边拖了不少时间”。

    “对,我本来不想去,又怕你爸不懂,你知道我们家都是我去收钱的”,李母也怕李帆心里不高兴。

    李帆笑道:“没事,我中午自己做了点饭吃”。

    “晚上妈给你做顿好吃的好好补补,看你出去一个学期都瘦了”,李母说道。

    这个学期李帆是真的瘦了,不知道是因为心里想的事情太多还是怎么回事。

    母亲去准备晚饭去了,提着几大袋刚买来的好菜。

    李父则是笑着拍拍李帆的肩膀,“瘦了点,但看上去更成熟了”。

    因为常年在工地上劳作,李父的手全是老茧,看得李帆心里有些心酸。

    他想劝父母不做这个了,但他也知道这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

    “接下来还要做吗?”李帆问道。

    李父点点头,“断断续续一直要做到二月三号,不过你妈这段时间不用天天出去”。

    接下来的时间,父子两人便是将院子打扫了一下。

    晚上一家人吃了顿温馨的大餐。

    洗漱过后躺在床上,李帆和岑果果煲起了电话粥。

    另一边卧室,李父李母似乎听见了儿子在打电话。

    李母小声问丈夫,“你说儿子是不是谈恋爱了?”

    李父笑道:“也许吧,大学了,咱们也不要管太多了”。

    李母不以为然,“我是他妈,这种事我能不管吗?”

    李父说道:“行了,孩子要是没主动跟你说,你就不要去多嘴”。

    李母白了丈夫一眼,“行,我不多问,我就管好你就行了”。

    李父哎了一声,舒服的躺在床上,“咱们年纪大了,你也就能管管我了”。

    李母笑着拍了一下丈夫,“那你还想被谁管啊”。

    李父打开电视,不跟女人讨论这个话题。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李帆就开始了完全放松的日子。

    早上起来洗漱过后,李母会准备好早餐。

    等李帆吃了,李母才出门,中午李母偶尔不会回来,李帆自己做饭吃。

    下午两人回来后,李母又会忙着做好吃的。

    李帆除了吃饭和睡觉外,便是出去溜达。

    有时候会和村子里一些老人聊聊天,或者知道谁家要做什么,去帮个忙。

    算是打发一下无聊的时间。

    只是时间一长,难免有些无聊。

    这天早上,随处溜达的李帆突然看到了几个人,穿着一身的工人制服。

    路边还停着几辆车,李帆定眼一看,顿时有些意外,车身上印着四山华安油气技术有限公司。

    这是一家油气公司。

    等到这些人开车走远,李帆才朝着那家村民门前走去。

    “王大爷,这些人做什么?”李帆问了问门前坐着正在抽烟的老人。

    老人取下烟杆在旁边的石头上磕了一下,笑道:“听说是来勘探油气的,我年轻那会儿国家大力搞这东西,来了一批又一批的人,这些年倒是难得看到了”。

    王大爷七十多岁,六七十年代那会儿,国家搞石油会战,当时四山也是属于重点勘探地区。

    勘探的人来了一批又一批,热闹了几年,后来没发现什么大油田,于是就没人再来了。

    油田没发现什么大油田,不过大型气田倒是发现了好几个,其中著名的就是川气东输工程。

    石油?

    李帆顿时一拍大腿,他想到了一个事情。

    四山作为唯一一个没有发现大型油田的地方,和这里的地质构造分不开,虽然四山很多地方有生成油气的条件,但是因为断层多,储备结构复杂,一度导致这边的石油产量十分有限。

    有数据表示这边的石油储量应该是在四亿吨以上,但是直到2005年,实际探明的储量还不到一亿吨。

    虽然如此,四山依然有好几个二级构造带,这些都是这几十年来陆陆续续发现的一些油田构造带。

    虽然储量不大,但有几个在已探明的储量里还是不错的。

    其中最近的一个二级构造带距离李帆老家就只有不到两百公里,李帆的大姑就是在那附近。

    那个地方叫做八里山。

    八十年代那会儿,八里山大大小小的油井有一百多口,那个时候不是看谁的油田探明的储量多,而是谁的产量大,产能足,谁就有底气。

    八里山作为一个中等油田,那些年在不算太广的范围内,油井密布,日夜开采。

    没有人去关心什么石油储量,根本没有这些数据,唯一知道的就是能产出多少,假如这里能钻出石油,那要不了多久,方圆几里范围内就会全是油井。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八里山油尽灯枯,成为了一个被废弃的油田。

    现在听说还有一些私人公司在上面开采,但都是一些小打小闹。

    只是谁也不知道,2008年的一场大地震,彻底改变了八里山的油田储量。

    李帆当时听说过这件事,好像是大地震导致地下断层出现移动,其中多口油井出现了井喷的情况。

    这个事当年不是什么新闻,但李帆他们听说过,因为这件事,当年又有一些勘探队来到李帆他们这里。

    万一有发现呢?

    不过也就是热闹了那一阵,没多久就恢复了平静。

    只是从那之后,八里山变得不再平静了。

第81章 川东石油局() 
石油,这可是个日进斗金的玩意儿。

    李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能够有一口产能充足的油井,不说太多,按照一口油井平均产能十吨来计算,一个月那也有超过一百万的毛利润。

    不过废井的话也就一两吨的产能,有些甚至还没有,大部分废井是不行的,也有一些运气好的,也能产出五六吨。

    既然想到了这件事,李帆的心思就开始活了起来。

    八里山里面的采油设备和炼油设备一应俱全,他真要投资也花不了太多钱,无非就是有时间限制。

    但是那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