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蓉城人家 >

第1部分

蓉城人家-第1部分

小说: 蓉城人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介:小说以玉沐生一家人为主线从而拉开序幕。小说主要描写和塑造了玉沐生的两个女儿:玉芙蓉,玉朵儿,她们各自生动而精彩的人生与命运。通过玉家人的故事反映了在当今缤纷多彩的时代潮流中,在传统与现实交替更叠中,在人们思想、精神观念冲突与磨合中演绎一个崭新的时代。
 ://159850

第1章 1。 玉沐生() 
每天清晨,鸽群首先放飞蓝天,清脆的哨音掠过城市上空奏响了新的一天进程。

    接着庞大的自行车群组成相对两道气贯长虹的车流,浩浩荡荡行进在城市主车道的两旁。

    各岔道处自行车以小巧便捷,身轻如燕灵活自如穿行于小街小巷。

    在这座城市里,自行车与蓉城人共存,它成为了蓉城人生活中亲密伴侣。

    你若去周边的乡村最具精彩看点是青年农夫把手自行车龙头昂首在前,坐骑背后紧贴着俏丽媳妇,怀里抱着幼儿,一脸的甜密。

    他们在青青田垄,茅草农舍,翠色竹林穿梭。好一派别具一格的田园风光,好一派清新亮丽的风景线。

    这就是华夏大地上的川西平原‘自行车王国,它还有一个胎记一样的名字‘天府之国’。

    玉沐生每天把自己汇入这自行车河流。

    自打他学会骑这自行车开始,从西往东,从东往西,几乎每天穿城而过,从住地家门到目的地蓉城剧场往返来回。就这样,他从一个青头小子变成精壮汉子,再从精壮汉子变成满头银丝的老者,不因年龄增长而舍弃骑车。

    不仅以车代步生活方便,还强身健体活络筋骨,而最重要的是,他太爱这座城市了。

    他爱骑着自行车观赏道旁的芙蓉花,他爱穿梭在熟悉的人南长街宽敞笔直的大道。

    进入琴台故径下车漫步,抬眼望司马相如居坐铜车马上,车轮滚滚,奋蹄扬鞭。

    又一路斜穿锦里、宽窄巷子,再往前一溜弯到杜甫草堂、武侯祠。

    他穿行在蓉城大街小巷,那种从心眼里流溢着的爱让他全身感到一股热烘烘的亲切。他喜欢这样的亲切,怀这种感觉,任其萌发着,感觉是一种无尽的享受。

    经过人民南路习惯慢骑仰望那片当年坐卧在城中的,有着几百年历史的红墙碧瓦的旧皇城。由于时代原因,蓉城人忍痛把它推倒。没有那皇城似乎觉着没有了怀古的历史感,给人一种失落,一种遗憾,而后发出一声无奈的感叹。

    而今代替皇城的是宽阔的天府广场,那广场朝南延伸一条如北京长安街那样的通直大道——人民南路。它成了这座成市最具阳刚之势的大道。

    当今世界精彩紛呈,眼花燎乱。

    起眼一望,当属大哥大姐的城市,多用钢筋混泥土堆砌成高拔入云的水泥森林,遮天蔽日。

    人若其中恍然陷于丛山峻岭峡谷,大有泰山压顶被吞没压抑的感觉。

    而蓉城,在这些城市中显得那样的含蓄,慢不经心,以自身的姿态和风格,营造得精巧雅致,部局设计,错落有致。

    那种慢不经心也形成了当地人的民俗特质,是舒坦的慵懒和从容不迫的特质。

    就像一台大型交响乐:

    豪迈雄浑的管弦乐之后,它是一道清亮柔美的单簧管乐音;又像大海呼啸过后,飘浮在风平浪静的蔚蓝洋面上的一朵祥云,一股和煦的轻风。

    这就是,你有你的雄浑富贵,我有我的妙曼不惊。

    这就是,蓉城人不会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但是,会孤芳自赏,会从容闲静。

    最令沐生欣慰的是,少城公园里的辛亥革命保路运动的丰碑还保留着,人们不忍割舍,它依然屹立在万花丛中。

    最令沐生遗憾的是,碑下潺潺溪流,那是都市里唯一仅存的天然小河。那里有他童年的雅趣,儿时的快乐,在那里可以尽情戏水、堆沙、捞鱼、网虾。

    然而眼前这一切都成了岁月的梦。

    玉沐生,一个热血青年胸怀大志,他从原来的舞台角儿上升为川剧团团长。自从当了领导,下属干脆顺口叫他玉头儿。

    不久,团里来了一批实习生,他相中了其中一个姑娘,名叫花一红。

    花一红原名叫花枝红,她刚出道那会儿曾是某川剧泰斗的开门弟子。学成之后,恰逢玉沐生走马上任,在众多弟子中看上她才艺出众,技艺超群,于是重点培养,后来由实习生转为正式团员。

    果然,沐生独具慧眼,花一红不负厚望,她一上台就一炮打响。舞台表演迎来开场戏的热火局面,为川剧团获得声誉。

    之后花枝红名声大震,她成了团里的台柱,当家花旦。因一出道就红,玉头儿干脆将她花枝红改为花一红。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接下来玉头儿对她穷追不舍,秋波频传,嘘寒问暖,发起了求爱攻势。

    几番倾情相许,获得芳心,终于抱得美人归。

    玉沐生与花一红,才子配佳人,喜结好姻缘。来年,花一红产下女儿玉芙蓉,几年后又产下次女玉朵儿。

    如今他两鬓斑白成了名符其实的玉头儿。光这个名字不足以圆满,有人送他一个名字‘老成都’。

    “老成都玉头儿″。

    那一年老成都玉头儿率领剧团去各大城市巡廻演出,住的是星级大宾馆,睡的是弹簧床席梦诗,吃的是当地大厨们的派系名菜,可是他就睡不惯吃不香。躺在宾馆那雪白温软的床上颠来倒去,总惦着自家老式柚木床,念叨木床上散发的那一股树木自然的清香。他说那种清香有催眠作用,嗅着嗅着就进入甜蜜梦乡。

    再说餐桌上的涮羊肉他嫌那膻气,他受不了,闻着就想呕。满桌的烤鸭,粤菜,潮洲菜,变着花样轮番的奉上。先吃还觉新鲜将将就就,但是多吃几顿油腻不说还寡淡无味。两天下来,他受不了了,感觉喉咙里长出爪爪来,捞得心慌,满口溢清水。

    他习惯了家乡的饮食,怀念那种麻辣椒香,红油菜肴。

    那种郫县豆瓣煎出来的回锅肉,直引来肚里的肠胃革他的命。

    以后一到开饭时就开溜,窜大街小巷寻川菜馆,就要吃那鲜香扑鼻,满口生津,引得食欲大振的回锅肉。

    如果再配一盘麻辣味重凉拌菜,那是又解馋又过瘾,那才叫够劲,才把他那颗心稳得住。

    回到宾馆,众下属询问,他把嘴一抹,一扬头:

    ‘简直不摆了,解了胃里的谗虫。我这身臭毛病,是光头和尚莫发(法),就像自家门前那株芙蓉树,离开成都城就断了地气,患上气候不适,水土不合。忙活时不觉得,一旦停下来就莫名其妙地毛燥火辣,浑身不舒坦,我玉沐生就是这种德性’。

第2章 2。 老房子和新白楼() 
浣花溪畔的老房子要推倒重建,恰逢王头儿住宅的这片划为拆迁区域,说是打造成具有川西民居特色的白楼。

    他家原来三合院砖木结构老房子是他爷爷的爷爷修造的。

    年过半百的他最在乎,最心疼,最不忍的就是拆除爷爷的爷爷传下来的这座百年老屋。不忍玉氏祖宗在这秀丽的浣花溪畔,这块风水宝地上创下的基业。他原本打算请几个从事明清建筑的朋友从头到脚仔细修葺刷新一番,再一代一代往下传,那曾料到这老屋到了他这辈手里竟要毀掉。

    临拆除老房子之前,玉头儿点起香,跪在堂厅面壁灰墙,对着墙上橡木框里爷爷的爷爷老照片,哭了三天三夜。惹得一旁的花一红又心痛又是气:

    “一天到晚哭丧着脸,成天对着老墙叹气,这老墙既不啃声又不出气,它是你的先人?还是你的祖宗?祖宗喂,你才是我的祖宗,我们娘仨的活祖宗!我娘儿三大活人今儿就陪着和你一起跪,你对墙,我们对你,行了吧,祖宗先人吔!”

    “我不要你陪,去、去、一边去!”

    玉头儿哭丧着脸恼怒地对妻子吼。

    自己身为剧团团长,大小也是个领导,要接受上级的决定,要顾全大局,万般无奈的他只有叫苦叹气。

    拆卸老房子的那几个日子里,他坐在浣花溪的青石板上,神情恍惚,目光痴呆,痛苦万分。

    看着那曾经尊严与高贵的老屋,亲切与温馨的窝,今儿个被一点点肢解,一片片拆卸。看着工人们推墙卸柱,抛瓦砾、甩砖石,木条廊柱满坝堆放,犹如挖他的心,掏他的肺。

    他只有心酸无力地坐在冰冷的青石板上,倚靠粗壮的柳树,任风摇曳的枝条温柔亲抚他的脸,算是对他的安慰。

    白楼建成后,看上去比想象中的好。

    川西民居风格,青青亮亮的瓦,乳白的墙,黑色的阑干,窗棂横竖线条明快,着实清爽悦目。

    玉家又分得底楼一层,面积一百多平米,玉头儿的那颗心才算尘埃落定,愁脸终于变成笑脸。

    布置新楼那会,老成都玉头儿又颇费一悉心思,他寻思琢磨着既要保留传统又不失新潮。

    红木老虎腿宽大蹲实的椅子,精雕细琢的屏风,书画条桌,镂空工艺摆件,这些家具又重又沉。

    老伴和两个女儿都嫌太古老又苯重,吵着要扔掉,可是他却当作宝贝统统请进客厅。

    上辈留下那身金丝绣缀龙凤红袍戏服立在显眼位置,侧面墙上的老照片,王头儿儿时、年轻时和父母的全家照片,还有他风光的舞台照片。南面墙上是花一红风华正茂,扮演花旦角色的剧照,以及女儿玉芙蓉的剧照。

    这些褪色发黄的老照片和新剧照凝聚着几代人戏剧亊业的真实记录与写照,这些宝贝照片万万不可压在箱底沉黙,要给我玉头儿统统摆挂墙上。

    另一面墙被一柄巨大的三角形象牙扇面占满,扇面上饱蘸水墨的锦江溪水泛着流波,一只蜻蜓,足趾点立在盛开的芙蓉花蕊上,那意义连着自己名字的,要不然怎么叫‘沐生’呢。

    与此相对还有一幅水粉画,题目是:‘芙蓉国里尽朝晖’。是一位擅长西画的老戏友的杰作:三只蓝、黄、紫蝴蝶正围着鲜艳的芙蓉花展翅飞舞。背景远处用淡淡的虚线勾列出城市楼廓。

    乔迁之喜,他邀约三五好友参观新居,有位朋友边看笑侃道:

    “这玉兄都怎么啦,对这芙蓉花情有独钟,给女儿取的名字叫芙蓉,这牆上挂的也是芙蓉,难不成还把偌大的芙蓉城也搬进家里来了!”

    老成都玉头儿嘿嘿笑道:

    ‘別小看这些古董,是上接天宇下接地气的宝贝。通通都可以变,都可以推倒,那些祖传摆设物件,戏服行头是万万不能毀的。就像人民南路的那口报时的巨型宏钟,经年久月,终日追着数,唱着时光节拍,一年四季从未歇息。诸位且莫见笑,我这人就这德行,一天不见这些家什宝贝,就像晒干焉萎的叶子,打了霜的倭瓜,整个人就像丢了魂似的。’

    还有一件更有趣的事,王头儿有个小小怪秘密,这是妻子花一红偷偷地给她那帮姐妹们闲聊时说的他喜欢两个宝贝女儿婴儿时的东西,像收藏宝贝一样把这些小玩意整齐地放在箱底:一抉帕子大的小腰兜、小花布衫、小围裙、小裤头、半个手掌的小布鞋,小袜子、小银项圈、小手镯子样样他都舍不得丢,都藏着。

    花一红嘲笑:

    ‘老头子,一个大男人家家,怎么像个小媳妇,我看你放到什么时候,这把老骨头入土,这些小玩意儿陪着你进棺材不成。’

    玉头儿一声不吭,只嗨嗨的笑着说:

    ‘女大十八变,一年变个俏,这才到第二变,变到十八中间还要翻几个滚呐,留着是个念想吧。’

    

第3章 3。 芙蓉女儿() 
要说芙蓉城就要先说芙蓉花。

    它是一种极平凡的植物,不与群花争宠献媚,张扬显摆,无言的谦虚无争的美德。而是本着自身的特质与秉性博得百花园里一席之地。

    你只要细细看,慢慢品,愈觉得它姿态娇俏,艳丽妩媚。那娇俏妩媚中自有一种潇洒,潇洒中自有一种傲慢,傲慢中带点贵气。

    它的灿烂使人联想到女儿的笑,那含笑中有一种精致的情调,那情调蕴含着丰富的内韵。

    内韵是听得到的。

    芙蓉花上曲曲折折的条纹就像五线谱音阶,是从远远的,附近的传出的飘渺云间的袅袅美声,这些乐音汇集成了立体合声。

    那些片片花瓣联想到地域板块的划分。

    簇拥着中央金黄花蕊代表着这座城市的精神,藏在层层叠叠花瓣里的纹胳就像纤纤细细的血管,那不就是蓉城曲折弯蜒的小街小巷吗?

    这些特质都融入到了这娇艳的芙蓉花儿里了。

    成都的气候和水土极易适合养花生长,特别是芺蓉花。在百花群花中数它最不难养,最不娇气,最谦和温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