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谢翠花:世子,要矜持 >

第39部分

谢翠花:世子,要矜持-第39部分

小说: 谢翠花:世子,要矜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这消息,不仅谢何氏惊讶,就是杜奶奶也跟着惊讶,急忙问:“不是业继与业续闹的挺生分的吗?怎么想着也带翠凤去咧?”

    “是不是带谢萍去县城相亲,就也带着翠凤一块儿去咧,等回来路上也好有个伴儿,”谢何氏能猜到的只能是这个,否则大嫂那么算计的人,尤其是对待谢萍,决不会这样大方。

    “小菊姐说,这两天奶奶可高兴咧,好像脸上总是带着笑呢,”谢翠娴抿着嘴笑着道。

    谢翠花也忍不住笑起来,奶奶平时很少笑,要是这般常将笑容挂在脸上,一定很诡异吧。

    谢家老爷子倒是很淡定,他可没有那么轻狂,虽然老大想办法让谢萍攀上高枝,可是再怎么炫耀也是给人做妾,所以实在是不值得张扬。

    谢业继那次从杜家庄回去后,就感觉孙吉祥对他的态度开始转变,时不常找茬训斥,有许多重要的事情,都不让他参与,他觉得自己这个大管家位置岌岌可危,吃不好睡不好提心吊胆好几天,恐怕孙吉祥一脚将他踢开。

    他好不容易找到这个职位,又是与县令能扯上关系的,所以他不敢放弃,也不能放弃,必须想办法将自己这个职位保住。

    那天晚上回到家里,他将自己目前的情况跟刘氏讲了,让她回娘家跟他爹和大哥商议一下,看看能有什么好办法。

    谢刘氏脑子活分,都没用回娘家求援,不一会就给他出了个主意,让谢萍给孙吉祥做妾,当然,做妾不是目的,目的是怎么将大老婆打倒,小妾成为继室。

    谢刘氏是见过孙吉祥老婆的,原来地位不高只是个小商贩,能娶什么样的好女人?这个孙张氏,不仅难看还粗俗不堪,尤其是那一身的肥肉,像是怀了五六个月的身孕般,加之大嘴叉和一口的大板牙,让人即便守着燕窝鱼翅也难以下咽。

    只是,这女人甚是刁蛮泼辣,尤其是爱上全武行,所以谢萍成为小妾,需要经历一番磋磨。

    不过,谢刘氏可以帮着谢萍斗败这女人,唯一不好解决的是,人家可是有两个儿子傍身的。

    谢业继听完后,怦然心动,孙吉祥成为自己的妹夫,又有谢萍在枕边吹着风,自己想不顺利都不成,何况,跟县令沾亲带故,只要想发财,不用自己动嘴,立刻一群人趋之若鹜,主动将银子送到自己面前。

第79章 诓骗() 
夫妻俩对望一眼,只能走一条路,那就是让那女人早点死掉,还需做的人鬼不知。

    算计完,这才收拾收拾睡觉,准备回家过节时跟老爷子商议,不过,要是实说老爷子肯定不会同意的,毕竟孙吉祥地位低,老爷子是瞧不起的,假如给孙县令做妾,老爷子定会双手赞成。

    两口子一商议,决定先诓骗老爷子,打着给县令孙吉利做妾的旗号,先将谢萍接到县城,然后在机缘巧合地让孙吉利与谢萍发生点事儿,木已成舟后,老爷子只能同意。

    果然说了半天,老爷子一直没有吐口说同意,谢业继知道父亲的顾虑,毕竟送自家女儿去做妾,不是什么有脸的事儿,怕被人在后面嚼舌根子,尤其是在杜家庄这里,说不定会被杜家族人看不起不说,还会讥讽蔑视。

    可是,依附这么多年杜家族人,给自家带来什么实惠?四弟去帮着补充兵员,族长答应帮着想想办法,看能不能跟州府官员说上话,可是结果怎么样?还不是不了了之,所以指望别人尤其是指望杜家族人帮忙那是不可能的,自家本身没有根基,又考不上秀才举人,所以只能靠自己费尽心机地想办法攀附,否则怎么能出人头地。

    老爷子还没有下决心定下,谢萍听说后,激动的难以自持,她含羞带怯地对老爷子说了句:“爹,我愿意”后,就跑回房间,“砰”地将门关上。

    谢赵氏激动地笑的合不拢嘴,私下捅了捅老爷子,意思是赶紧答应,否则过这个村没有这个店咧。

    老爷子做事很是慎重,反复询问两遍,这才点头同意,谢业继吓得额头直冒冷汗,多亏这段时间在孙吉祥身边历练,否则准露馅咧。

    就这样,诓骗着老爷子和老太太,带着谢萍去了县城,对外说就是看灯会,只是没有想到,谢翠凤死乞白赖地要跟着去。

    中秋过后,庄子里的人又都忙碌起来,不仅抢收玉米,接着还要将冬小麦种上。

    杜三叔终于在镇上中人那里找到连成片的土地,只是土地不属于杜家庄,而是属于两担子镇管辖,不过,路途也不算远,种地啥的还算是方便。

    谢翠花跟着娘亲去看了这片土地,说是中等田,但是土质表面上看着还算不错,用中人的话说,大半也算是上等田,要不是卖家急于换成银子,也不会这般低价出售。

    谢何氏也觉得还算合适,跟杜三婶与杜七奶奶商议后,最终下决心,将这片田地买下,交到杜三叔手里,让他帮着管理耕种。

    家里现在有了这些土地,也算是小有资产,谢翠花身上压力减轻些,由于年龄太小,许多事情不好出面张罗,挣钱的事儿一直得不到发挥,这让她有股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落差。

    收完玉米,就开始耕种冬小麦,杜奶奶与二婶子她们没有这些农活忙活,就开始准备冬衣以及储存冬季蔬菜。

    秋豆角或是落架的豆角,都用来做成豆角干,茄子黄瓜也都切成条,晾晒后,做成干菜。

    另外,各种咸菜也开始做了,有用盐腌制的,有用酱腌制的,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做大酱。

    由于是北方,冬季蔬菜本就很少,大酱就成为每家每户最重要的调味品或是菜肴,尤其是穷苦人家,有可能一冬都会就着大酱吃饭。

    大酱材料简单,只需黄豆、盐和水,做法也很简单,就是煮熟后将豆子捣烂,然后做成酱块晾晒,别怕酱块上长毛,长毛才好,才能发酵将大酱腌制成功。

    下大酱是有日期的,到了那几日,家家都开始下大酱,就是将长着毛的酱块掰成小块放入酱缸中,加入水和盐,在用纱布将酱缸蒙住,让酱进一步发酵。

    最后,就是每天都要用酱耙子搅拌,直到酱发酵好能吃为止。

    这天,田家大嫂又是满脸兴奋地跑来,见到谢何氏正在上课,就忍不住拉着杜七奶奶及杜奶奶开始吐沫横飞的转播,原来,谢萍的婚事定下咧,说是嫁给孙县令的长兄,只是这个嫁不是做正妻,而是去给人家做贵妾的。

    两个老太太听到这个消息都一愣,虽然都是穷苦出身,但是让孩子给人家做妾,那也是很不光彩的事儿,即便是贵妾,也是妾,不仅嫁衣不能为大红色,还要给正妻奉茶施礼。

    谢家也不算太穷苦,怎么让自家的姑娘去受那委屈咧?

    这边不明白,谢赵氏也迷糊咧,原来不是说好要跟着孙县令身边的吗?怎么突然变成县令的哥哥咧?

    这可是天壤之别好不?同样姓孙,同样是做妾,可是妾和妾的地位是不同的,给孙吉利做妾,那是给官老爷做妾,给孙吉祥做妾,可就是给小商贩做妾,虽然现在小商贩地位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但再怎么厉害,也要依附孙吉利这个兄弟,自家清清白白的大姑娘,给人做妾本就委屈吃亏,要是攀不上个官身,做妾岂不是太不值咧?

    即便是贵妾,那也要给小商贩之妻行跪拜礼的。

    谢赵氏越想越觉得憋气,看到谢萍那憔悴的脸,更是心疼无比,于是忍不住哭嚎起来,为女儿意外失身,为木已成舟不能改变的事实,真正悲戚地大哭起来。

    谢老爷子也没有想到能是这样的结果,他双目赤红地望着跪在面前的老大两口子,第一次感觉家里的事情已经脱离他的掌控,尤其是老大,现在做事根本不与自己商量,竟然用这生米做成熟饭的方式,逼着自己同意。

    他突然觉得好累好累,就像是一直努力攀爬大树,原来抬头望去,觉得顶峰离自己并不遥远,可是今天他突然低头看了看自己攀爬的距离,才发现,不管怎么努力,也才是稍微离开地面,只要将脚伸直,就又回到原点,有了这概念,在仰头望去,那树梢或是可以承担肢体重量的枝杈,距离竟然那么遥远,远的在光芒照射下,竟然模糊一片看不清楚。

第80章 罐头() 
不管杜家庄人怎么议论,不管老爷子怎么沮丧,谢萍还是被抬走了,虽然没有做正妻出嫁那么隆重,但是作为贵妾还是有仪式的,只不过庄子里的人都感觉怪怪的,关系极好的才随了份子,其他人都望而却步。

    谢何氏给了添妆就回来咧,至于去县城里送亲,她很直白地拒绝了,笑话,要是正妻还好些,贵妾这样的身份,还是别去丢人现眼的好。

    不过谢杜氏及谢芳陪着去了,用田家大婶的话说:“就这两人的性格,去了可别跟人家大老婆打起来。”

    第二天谢杜氏与谢芳回来,应验田家大嫂的猜测,两个人脸上都带着伤,虽然缄口莫言,但是也能估计发生什么事儿咧。

    谢家感觉很是没脸,老爷子命令女眷尽量少出门,省的引发新一轮的热议。

    不过,由于有了新的依仗,谢家地位在杜家庄也算是提高不少,尤其是那些趋炎附势之人,开始曲意逢迎,试图想搭上县令长兄这条线。

    老爷子的心情慢慢好转,尤其是谢业继的地位稳固不说,还在第一场雪之后,将谢业续也带到县城里,成为孙吉祥绸缎铺里的账房。

    杜家庄的人都在暗传,说是谢家老爷子老太太,也要跟着去县城享福,家里的田地都交给谢业成打理,收成按照佃户比例分配。

    谢何氏也不理这些传言,她还盼着谢家赶紧搬走咧,省的没事就找自己晦气。

    时间过得飞快,谢翠花来到这里,迎来第三个春天。

    她提着小篮子可以随意在乡间田边转悠,这就是长大的好处,可以自己单独出入。

    谢家在第二年麦收过后,就搬去县城里,不是老爷子要求去的,而是谢赵氏去县城探亲后就不想回来咧,所以老爷子顺势跟着去县城居住。

    两年多的时间,不长不短,但是谢萍变化最大,终于成为孙吉祥的继室,原来的正头夫人,不知为什么突然得疾病身亡,没有出孝期,谢萍就被孙吉祥扶了正。

    钱香现在已经有孕,挺着大肚子,时不常回到女学找二婶子唠嗑,跟着她来玩的孕妇还有王二丫,她与谢业成成亲后,跟谢赵氏闹了好几次,最后都是以婆婆失败而告终,否则谢赵氏也不会那么想离开杜家庄。

    没有谢家人在一边虎视眈眈,谢何氏带着三个女儿过的很是滋润安宁。

    杜奶奶已经搬出女学,因为杜石山长大了,虽然只有十岁,但也不能在女学后宅住,怕引发不好的流言蜚语。

    杜奶奶家重新盖了青砖大瓦房,尤其是那围墙,建的又结实又高,看着就很安全。

    谢何氏也买了一块宅基地,位于庄子的北边,离向阳坡很近,由于偏僻,谢何氏一直没有在那里盖房,想着等谢业立回来后,让他张罗盖上砖瓦房。

    杜石山还是与谢翠静关系最好,两人虽都长大,但是去哪里依然形影不离,杜奶奶与谢何氏之间早有默契,等两个孩子长大些,就将亲事定下。

    谢翠娴的绣工更加娴熟,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架势,她每年的绣活都能卖不少的钱,姐妹三个,属她的私房钱最多。

    谢翠花长大能自由走动后,就想着怎么不动声色地挣钱,腊肠已经成为这一带的特色,杜家庄因为这个,变成平定县最富裕的庄子,就连杂姓人那边,绝大部分人都盖上青砖大瓦房,还别说杜家庄本姓人家,所以想嫁过来的女孩趋之若鹜,。

    当然,也有那些不满足之人,想法设法偷盗配方,尤其是内贼防不胜防,最后,盗版腊肠开始泛滥,好在杜家庄腊肠的美名还是传扬出去,了解的大都来杜家庄订货。

    家里卖粮食存下的银子已经不少,谢翠花就想着用这些银子做买卖,由于两年多的影响,娘亲谢何氏已经习惯这个古灵精怪的小女儿,遇到点啥事儿,都会跟她念叨,听听她的建议,所以动用家里的存银,谢何氏不会阻拦的。

    去年秋天,谢翠花在镇子上看到有许多农户在卖梨,价格很是便宜,说是今年梨子大丰收,自家吃不了又怕放坏,只好贱卖。

    由于都不会存储水果,烂了就倒入粪坑里当肥料,谢翠花觉得很可惜,尤其是冬季北方想吃水果很难,即便地窖里存放,也存储不了很久,所以她就想,等到开春后,实验一下,看能不能做出罐头来。

    瓷瓶可以定制,唯一要解决的就是密封,现在瓶盖都是木塞,不知这木塞能不能起到密封作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